究竟美國如何在1945-1988年間,支持台灣的獨裁政權?
美國是不是幾十年來都在台灣幫助獨裁政權「維穩」而沒有幫台灣人民爭取民主?
台灣的民主,是不是台灣人民自己爭取回來,而不是從美國輸入?
聚焦美國、中國與台灣的關係,由晚清期間,直至現在,美國對華態度究竟有何變化?
對中國的崛起,美國不能坐視它的「一哥」地位可能受到挑戰。美國如何用盡全力搞亂、圍堵和打壓中國?
美國人是不是可以講一套,做一套,而卻又面不改容?
美國人是不是對同一性質之事,人家做便是十惡不赦,自己做時卻是天經地義?
美國為利而來,為利而往,乃國之常情,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美國人在對外關係是不是往往都把「美國利益」包裝成「美國價值」?
常言道,外交活動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國家利益,亦有謂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敵人或朋友。
但是,自稱與眾不同的美國自詡推動人權外交,宣稱要把民主、自由、人權和法治帶到全世界。
正所謂聽其言而觀其行。從美國近百多年來的行為可見,美國外交的目標是要控制世界各地的市場和資源。所以,只要某個國家的政府是親美的,不論其是否獨裁專制,美國都會支持,但如果某個國家的政府是反美的,則就算是民主選舉產生的,美國也會設法把其推翻。
這幾十年來,美國打著民主的旗號來針對反美的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透過所謂「非政府組織」(尤其是「國家民主基金會」)扶植及培養當地的反對政治勢力,以民主、自由和人權之名,行改變政權之實。
本書特色:
● 美國光輝的一面,對大多數英語世界的人來說可以說是耳熟能詳。有關美國正面的書籍,更是俯拾皆是。本書不是一本美國全面之書,並無意平衡美國的光暗兩面,而是聚焦於其陰暗的一面,希望令大家(在熟悉美國光輝面的前提下)對美國有比較全面的認識,不會在主流的美國文化下以偏概全、以點蓋面。
● 本書之目的是希望引發讀者的興趣,看完之後可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到喉唔到肺」),亦可能有一點疑真疑假的迷惘。在西方主流教育下長大的人,對於書中將會講述的美國,可能比較陌生。作者希望人們讀過此書後,對美國多方面產生好奇,並進一步去尋找更多的事實和意見,然後經過獨立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
● 本書紅色的部分,是希望透過提出問題,激發讀者的興趣和思考。
作者簡介:
陳志海(Warren Chan)
香港大學法學士/御用大律師/資深大律師
香港大學榮譽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院士
嶺南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陳志海在馬頭圍新邨和深水埗長大。他小學時曾經「考第尾」,老師的評語是「精神不集中,求學欠認真」。他中學時就讀於非傳統名校——利瑪竇書院(在兩年半內讀了三間分校)、南海紗廠(寄宿半工讀)和模範英文中學。他亦曾經在工廠當夜班雜工,高高興興地賺取「一蚊一個鐘」的工資。他會考成績平平,有幸可以在銘賢書院進修中六課程。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他努力、努力、再努力,終於考入了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歷史系,在那裏過了他學業時期中最快樂的一年校園生活。可是他人未在中環,心卻已經有了中環價值觀。他恐怕歷史系畢業「無錢途」,便自修報考香港大學的法律系。法律系對英文程度的要求是高的,但是他的會考成績只是有D的水平。他深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在決定報考之後,又再努力,用了大概半年的時間,在圖書館下了很多苦功,終於在高考英文科拿了個A。當年的法律系,真的是少林寺式的訓練(三個同學之中有一個是升不上二年級的)。他在沉重的功課和考試壓力下仍然半工半讀,過了四年「爭分奪秒」的大學生活。當年來回深水埗和香港大學,加上晚上教書,每天都要用四小時在交通工具之上。他苦無讀書和思考的時間。怎樣辦?窮則變,變則通。他坐船時看書,坐車時思考,放暑假時閱讀來年的書本。他差不多每晚都讀到深夜,而在太疲勞之時,便在心裏唱一下《大丈夫》提神:「男兒一生要經過世上磨練共多少?男兒一生要幾次做到失望與心焦?我有無邊毅力,捱盡困難考驗……」但是,最多唱四句便要停,因為不可以花時間唱第五句。明早起床,又再搏過!有一晚夜闌人靜之時,他曾經「眼淚在心裏流」,卻不知道當時的「困難」其實是上天的「恩賜」,不知不覺地給他帶來了年輕人最寶貴的資產: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超額完成學業,成為了當年法律系唯一的一個一級榮譽畢業生。
做見習大律師那一年是沒有薪酬的。他要養家,便繼續靠教書維生。他一星期教六個晚上和整個星期六的早上;連午飯時間,他也在師傅的寫字樓替人補習法律。其實,如果當年沒有教學工作,他是毫無疑問願意去做任何所謂「低下」的工作的(如清潔、搬運、侍應等等)。他不單會做,還會盡力把每個工作都做到最好。1978年陳志海成為大律師。開業的本錢,是他從一小時又一小時用心教書賺回來的。他的工作態度是案無大小,客無貧富,每件案都盡量做到最好。1994年他成為御用大律師(主權回歸時改稱資深大律師)。他在法庭過了二十五年充滿挑戰的日子。
當人生的旅程走了一半有多之時,他想享受一下「從心所欲」的生活。有一天,他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如果從明天開始上法庭沒錢收,我會否繼續做?」;第二,「如果不會做,我會否餓死?」;第三,「如果不會餓死,我會否悶死?」。對他來說,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明顯「不會」。於是他在五十四歲時毅然急流勇退。日中飲茶看書,享受古今中外前人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與世無爭。雲與清風他常擁有,自得其樂。四年之後,不知道他是「技癢」還是「愛財」而重操故業。不過,因他實在太享受「任我行」的生活,所以很快便放棄法律工作,重回到「從心所欲」的境界。
在人生的路途上,不論你是富或貧,總會有一個又一個問題出現。年輕人最大的資產是充沛體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青少年要不斷學習,知識便是力量,技術便是本錢。失敗是人生常事,今天的失敗,完全可以是明天成功的種子。如果失敗了,反省之後重新再來。有些人失敗了便諉過於人,不求改正,等待他人打救,這是思想的可卡因。面對危機時,不要只見危而不見機。做事不要見點而不見面,以偏概全。世界千變萬化,年輕人要「經風雨,見世面,摸著石頭過河」。在失敗與成功的過程中,一個人會變得更為聰明和堅強。
他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勉勵年輕人。他兩手空空,從深水埗一步一步地走上太平山頂。從前可能的事,為甚麼今天不可能呢?世界不停在變,今天的香港,已經不是從前的香港。然而,無論任何時間,既有成功的人,亦有失敗的人。今天上游的機會依舊在,甚至更多和更大,雖然途徑已大大不同。我們不應該用二十年前的心態看今天的世界,亦不應該用昨天的知識指導今天的年輕人怎樣處理他們明天的事。不管世界怎樣變,正確的人生態度仍然一樣:在重大的事情上,要作「知情下之選擇」。天生我才必有用,定下了目標之後,要考慮自己的強項與缺點,繼而坐言起行,用最有效的方法及最短的時間完成目標,勇往直前,搏盡無悔,盡人事而安天命,不枉此生。
在此奉勸可能正面對窮困、無助或迷惘的年輕人:人人當自強!與其發出嘆氣,不如化為志氣。站起來吧!把你認為社會的不公、他人的白眼等等都全部化為動力。從今天開始,「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成功只有靠一雙手……奮鬥」!
著作
•《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 (Vol 2: World History)》
•《古今中外:從中華文明看世界(第一冊:中華文明)》
•《古今中外:從中華文明看世界(第二版)》
•《All Kinds of Everything: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World History (until 1912) 2nd edition(精裝本)》
•《美國另外的一面》
•《美國另外的一面(從1898開始)(增訂版)》
•《中華文明圈》
•《美國另外的一面(從1898開始)(第三版)》
•《美國另外的一面(從1898開始)(第四版)》
章節試閱
光輝的一面
1.1 地大物博,人才濟濟
(1) 移民
十七世紀初,英國人帶著歐洲文明(包括人權、自由、法治和科學)來到北美洲這一個「新天地」。他們是尋夢者,而北美洲是他們的尋夢園。
(2) 建國(1776)
其後一百多年時間,英國人在北美洲的東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到了十八世紀中後期,當地人不滿英國政府對殖民地居民的剝削。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和自由,以武力爭取獨立。最終成功脫離英國,建立了美國。
(3) 性格
美國人性格開朗,無拘無束。對於工作,他們少講多做,注重效率,目光遠放未來,敢於創新,又有拼搏精神。
美國人開放,中國人含蓄。美國人外向,中國人內向。
美國人貪新,中國人念舊。美國人向前望,中國人尚古,喜歡歷史多於科技。
(4) 人權
美國人深信人人都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他們要求最大的個人自由空間和最少的限制。當年在殖民地的英國人,是為了自由,推翻了英國的暴政。個人自由是美國文化的核心。美國的其中一個奠基者(Thomas Jefferson)說:「如果不是常常提醒統治者其人民保有抵抗的精神,哪個國家還能維護其自由?讓他們拿起武器吧……自由之樹必須經常地以愛國者和暴君的鮮血灌溉。這是它的天然肥料。」(“And what country can preserve it’s liberties if the rulers are not warned from time to time that their people preserve the spirit of resistance? Let them take arms….The tree of liberty must be refreshed from time to time with the blood of patriots and tyrants. It is it’s natural manure.”)
人人生而愛自由。但是,中國人並沒有「不自由、毋寧死!」的基因。在中華王朝的古籍裡,極少有講自由或人權之事。中國人的優先事項並非個人自由,亦不是人權,而是和諧社會,安居樂業。例如,中國文化是較難接受同性婚姻這個個人自由的。美國有「公僕」和「公民」,中國有「父母官」和「老百姓」。一張圓檯,中間放著幾碟菜,一家人共享,長幼有序,圍起來講東講西,少講個人權利,多講家庭事情。這種情景,可能是每晚都有,亦可能只是在新年時才有。這便是中國文化的縮影。
(5) 三權分立
美國人轉頭來又怕自己的政府會變成一個新暴政。他們相信國家的主權為人民所有,而國家只不過是權力的受託者。政府的權力越大,人民的自由便會越少。所以,他們特別小心處理政府的權力。在美國憲法中,他們把權力分配得清清楚楚。注重限制公權力,保障人權。以致美國的三權(立法、行政、司法)分立,互相制衡。
中華王朝的政制,沒有權力分立,互相制衡這個概念。
(6) 第四權
除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外,還有被視為第四權的獨立媒體,制衡三權。美國最高法院的判詞清楚說明:「新聞界是為被統治者服務,不是為統治者服務。廢除政府審查新聞的權力以便新聞界可自由地永遠評論政府。新聞界受保護,它才可以安然地揭露政府的秘密,並告知人民。只有自由和不受限制的新聞媒體,才能有效地把政府的欺騙行為曝光於人前。」(“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 The Government’s power to censor the press was abolished so that the press would remain forever free to censure the Government. The press was protected so that it could bare the secrets of government and inform the people. Only a free and unrestrained press can effectively expose deception in government.”)(1)
中國文化是沒有這種第四權的概念。
(7) 法治
法律是用來保護公民的權利,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可以告總統,聯邦和州政府可以互相提告,父子又互告。告來告去,你告我,我告你,大家都相信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並不會被權貴或被民粹所影響,只會是依法辦事。在美國,法治差不多等同人民的信仰。
幾千年來,中國並沒有透過法律來保障個人權利的概念。中國人並沒有透過打官司處理問題的傳統。孔子重「禮」而輕「法」。他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的「無訟」之說,是不是和法治精神相去甚遠?
(8) 民主
美國人講民主(普選),中國人講民本。
(9) 愛國
美國人普遍是十分愛國的。美國的「國民教育」,是明顯的「愛國教育」(2)。美國人當然沒有叛國、洩露國家機密等自由。美國人的國安法多多(包括《國家安全法》、《間諜法》、《制裁洩露國家、經濟和商業情報法》、《愛國者法》)。
美國的主流歷史教科書從講述自白人「發現」北美洲,到俄烏戰爭都是一篇又一篇的光輝故事,讀完之後會覺得美國偉大,更可能會情不自控地高唱美國國歌。美國主流歷史書是政治正確的,不鼓吹歷史虛無主義。近年在美國各大學發生的「文化大革命」(「覺醒」、「批判性種族理論」、「1619項目」、「取消文化」等)(3),只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美國,理解完之後美國人仍然會視美國為最偉大的國家,仍舊十分愛國。有些美國人鼓吹他人在「地球村」做「世界公民」,活在「普世價值」之中,向狹隘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說不。相信他們隻言片語的人可能不知道「地球村」的村長是美國!而在這個「大同」世界的「國際秩序」是由美國定下來的!
1.2 美國的成就
(1) 「不朽的憲法」
美國的憲法,在「治權」與「民權」之間取得平衡。政府行使權力之時,人民的權利可以得到保障。它是一本有生命力的憲法,二百多年仍然歷久不衰。
(2) 經濟大國
美國人信奉資本主義,追求「最大的自由去掙最多的錢」。
(3) 軍事大國
美國軍事力量之大,是人類歷史上最厲害的。
(4) 科技大國
多年來,美國人發明和製造出一件又一件的科技產品,改善人民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了這個世界。美國的現在和未來,仍然是取決於其創新科技 (4)。
(5) 文化大國
美國的文化(「軟實力」),深入世界各地,對人類影響甚大。
「美國夢」不單止是美國人的夢,亦是世界各地不少人的夢。
參考:
(1) The New York Times v United States (1971)
(2) 洛溫(James Loewen),《 老 師 的 謊 言》(Lies My Teacher Told Me: Everything Your American History Textbook Got Wrong),p. 11
(3) Mark Levin, American Marxism(《馬克思主義在美國》)
(4) Jonathan Gruber and Simon Johnson, Jump-Starting America: How Breakthrough Science Can Reviv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American Dream(《美國創新簡史》)
光輝的一面
1.1 地大物博,人才濟濟
(1) 移民
十七世紀初,英國人帶著歐洲文明(包括人權、自由、法治和科學)來到北美洲這一個「新天地」。他們是尋夢者,而北美洲是他們的尋夢園。
(2) 建國(1776)
其後一百多年時間,英國人在北美洲的東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到了十八世紀中後期,當地人不滿英國政府對殖民地居民的剝削。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和自由,以武力爭取獨立。最終成功脫離英國,建立了美國。
(3) 性格
美國人性格開朗,無拘無束。對於工作,他們少講多做,注重效率,目光遠放未來,敢於創新,又有拼搏精神。
美國人開放...
作者序
序
把「美國利益」包裝成「美國價值」
美國人是不是可以講一套,做一套,而卻又面不改容?美國人是不是對同一性質之事,人家做便是十惡不赦,自己做時卻是天經地義?
古時梁惠王見孟子,便問孟子:「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的回應是:「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美國為利而來,為利而往,乃國之常情,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美國人在對外關係是不是往往都把「美國利益」包裝成「美國價值」?美國自己明明是梁惠王(以「美國利益」為先),卻要扮成孟子(講美國版的仁義:民主、自由、人權)。特朗普(Trump)總統不同之處,是不是他開宗明義以「美國利益」為先?
不是全面之書
美國光輝的一面,對大多數英語世界的人來說可以說是耳熟能詳。有關美國正面的書籍,更是俯拾皆是。美國參議員(Sanders)說:「如今,大多數媒體為少數幾家跨國公司所有,控制著美國人民的所見所聞。」而所謂美國人的「所見所聞」,大多是美國光輝的一面。然而,如同一般人,一個國家既有光輝的一面,亦有不為大眾所悉的陰暗面。本書不是一本美國全面之書,並無意平衡美國的光暗兩面,而是聚焦於其陰暗的一面,希望令大家(在熟悉美國光輝面的前提下)對美國有比較全面的認識,不會在主流的美國文化下以偏概全、以點蓋面。
不是學術書
這一本書,為大眾而寫。本書的資料主要是從有關書籍(包括中文、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韓文、越南文和柬埔寨文的中譯本)而來的,而不是基於原始文件。談論當代之事,是比較難看到原始文件的。有關文件一般都不公開,亦未解密。洩密者(把真相公諸於世)又少,因為可能需承擔嚴重的後果。
本書之目的
本書之目的是希望引發讀者的興趣,看完之後可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到喉唔到肺」),亦可能有一點疑真疑假的迷惘。在西方主流教育下長大的人,對於書中將會講述的美國,可能比較陌生。我望人們讀過此書後,對美國多方面產生好奇,並進一步去尋找更多的事實和意見,然後經過獨立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本書紅色的部分,是希望透過提出問題,激發讀者的興趣和思考,並無表達我個人意見之意。無論如何,我的意見只是一個普通人之見,並沒有甚麼價值。
不要先有結論,後找理據
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背景都是不同的,所以有人的地方,便會有左、中、右思想的人。我們對任何重要事情,都應該以理性及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先有結論」,然後利用一些手法(包括以偏概全、尋章擇句、斷章取義等)去「後找理據」,是走向文明的絆腳石。人人都說「擺事實、講道理」,可是知易行難。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往往都只擺自己所知的事實和講自己的道理,而沒有用心聆聽和了解對方所擺的事實和講的道理呢?我膽敢說,大多數人的態度,是先基於他們的情感好惡形成了「立場」並作出「結論」,有了結論後才找「理據」。定見難容真討論,我們在處事時是不應該讓立場先行的。地位、名氣越大以及財力、知識越多的人,往往越會懂得尋找理據,以支持他們的預設結論。這種「先射箭,後畫靶」的態度,使到社會走向越來越嚴重的兩極化。還有,我們對所謂「異端邪說」,應該持開放態度。我們從歷史中看到不少例子,昨天的「正統」,成為今天的「邪說」;而今天的「邪說」,亦可能成為明天的「正統」。大家都要有「和而不同」的精神,不要(尤其是有權有勢的人)動不動便喊打喊殺。自由民主美麗之處,是百花齊放,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對話不要對罵,更要向語言暴力說不。
不是反美之書
看過本書後,不要以為我是「反美」。相反,我欣賞美國人的性格和羨慕他們的成就。任何人(當然包括中國人)不應只是陶醉在自己國家光輝的一面,而是應該亦要知道自己國家陰暗的一面。如果每人只知道自己國家光輝的一面和其他國家陰暗的一面,那麼這個世界便難會有持久的和平。任何一個愛國之人,不僅有權利而且有義務指出其國家的不是之處,使其可以撥亂反正。正如一位美國學者(Loewen)所說:「了解歷史,願意找出謊言與扭曲的史實,以及能夠運用資料來源來判定歷史真相的美國人,將是捍衛民主的堅實力量。」
西方優點
西方的其中一個優點,是法治制度之下給普通人帶來安全感。這一種「夜半敲門也不驚」的安全感,是基於三大信念。第一,立法機關所訂下來的法律,本質是保障人民的權利,而不是把法律當統治工具。第二,在法律面前,不論男女、貧富、強弱、政見,人人都是平等的。第三,法官在判案時,是獨立於任何人的。他們只會基於法律的考慮而不會受任何權勢的影響。在一個法治社會裡,如果有任何人(不論權有多高和勢有多大)想找你麻煩,或陷害忠良,其得逞的難度甚高。
用腳投票
近年,美國的問題甚多。無論我們怎樣說美國的不是,都不要忘記這個事實:一直以來,希望進入美國的人甚多,而從美國出走的人卻是少數。正如美國總統(Kennedy)所說:「自由有很多困難,而民主亦非完美。但是我們沒有築起一幢圍牆來留著我們的人民,防止他們離開。」另一位總統(Reagan)亦說過:「在我們的時代,有一個簡單但卻是有壓倒性的事實:現代世界所有數以百萬計的難民之路途,都是離開而不是走向共產世界。」今時今日,每年得以進入美國移民的數量,仍然是世界之冠,而希望成為美國人的數目亦仍然是高高在上。
我是個學習者,而不是學者。本書必有錯漏。如欲指出任何不足之處,可電郵至 2008at54@gmail.com。
序
把「美國利益」包裝成「美國價值」
美國人是不是可以講一套,做一套,而卻又面不改容?美國人是不是對同一性質之事,人家做便是十惡不赦,自己做時卻是天經地義?
古時梁惠王見孟子,便問孟子:「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的回應是:「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美國為利而來,為利而往,乃國之常情,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美國人在對外關係是不是往往都把「美國利益」包裝成「美國價值」?美國自己明明是梁惠王(以「美國利益」為先),卻要扮成孟子(講美國版的仁義:民主、自由、人權)。特朗普(Trump)總...
目錄
1 光輝的一面
2 自稱「例外」和「不可缺少」的國家
3 美國總統:美麗的說話
4 當「美國價值」遇上「美國利益」
5 美國戰勝西班牙,走上霸權之路(1898)
6 菲律賓:美國先把它變成殖民地,獨立後便支持親美獨裁
7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8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9 軍事力量
10 金融力量
11 「軟實力」
12 把「軟實力」武器化
13 「中央情報局」
14 韓戰:「獨立」後卻「統一」不成(1950-1953)
15 南韓:美國支持獨裁政權(1947-1988)
16 日本:美國支持親美的「自民黨」一黨獨大
17 台灣:美國支持獨裁政權(1945-1988)
18 印尼:美國支持獨裁政權(1966-1998)
19 越戰(1965-1973)
20 柬埔寨:美國狂轟濫炸(1969-1973)
21 老撾(寮國):美國炸破了世界記錄(1964-1973)
22 中美洲:危地馬拉、尼加拉瓜、巴拿馬
23 加勒比海:古巴、海地、多明尼加、格瑞那達
24 南美洲:巴西、智利
25 非洲:剛果
26 伊朗:美國推翻民選總理,支持親美獨裁,封殺反美政府
27 伊朗、伊拉克戰爭:美國兩邊賣軍火,悶聲發大財!(1980-1988)
28 「國家民主基金會」
29 蘇聯解體(1991)
30 俄國的「失落十年」(1990-2000)
31 「後冷戰」:美國一國獨大(1990 年代)
32 美國第一次出兵伊拉克(1991)
33 南斯拉夫解體(1990年代)
34 西亞:以色列、沙地阿拉伯、埃及
35 「9.11事件」(2001):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爭」
36 「為何他們憎恨美國」?
37 美國出兵阿富汗(2001-2021)
38 美國第二次出兵伊拉克(2003-2011)
39 利比亞:挑戰美國,卻又沒有核武,完蛋了!(2011)
40 敘利亞:美國夢想的「政權轉移」成空(從2011)
41 歐盟:不能挑戰美國「一哥」的地位
42 俄國:被美國圍堵了(2000年代)
43 俄國和烏克蘭的戰爭(從2022)
44 以色列和加薩的戰爭(從2023)
45 美國對華態度
46 美國搞亂中國
47 美國圍堵中國
48 美國打壓中國崛起
49 美國人民:一對九十九
50 「後美國」:「世界一哥」不再?
索引
地圖(東南亞,中亞及南亞,西亞,東歐,中美洲及加勒比海)
志海作品
志海作品之序:中華文明圈
All Kinds of Everything (2nd ed)
1 光輝的一面
2 自稱「例外」和「不可缺少」的國家
3 美國總統:美麗的說話
4 當「美國價值」遇上「美國利益」
5 美國戰勝西班牙,走上霸權之路(1898)
6 菲律賓:美國先把它變成殖民地,獨立後便支持親美獨裁
7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8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9 軍事力量
10 金融力量
11 「軟實力」
12 把「軟實力」武器化
13 「中央情報局」
14 韓戰:「獨立」後卻「統一」不成(1950-1953)
15 南韓:美國支持獨裁政權(1947-1988)
16 日本:美國支持親美的「自民黨」一黨獨大
17 台灣:美國支持獨裁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