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構造
肺臟(在解剖學上,狹義主要是肺泡組織,而廣義則是指從肺門開始,到末端的組織全體)是左右對稱的半圓錐形器官,位於胸廓中(由胸椎、肋骨、胸骨所組成的籠狀骨骼,而胸廓的內部腔室稱為胸腔)。
肺臟是將氧氣交換進體內,把二氧化碳(碳酸氣)排出的器官。
成年男性的肺容積,右肺約有1000mL,左肺約有900mL。
縱膈腔將左右肺隔開。
肺底部與橫膈膜(圓拱形骨骼肌隔膜,兩側下降形成肋橫膈隱窩)相接。
肺臟位於橫膈膜上的區域稱為肺底部,肺上部稱為肺尖部,主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等進出肺臟的通道稱為肺門。
內臟胸膜直接覆蓋肺臟表面,並於肺門部反折與體壁胸膜接續,形成胸壁、縱膈腔與橫膈膜的內襯。
兩胸膜間完全封閉的腔室稱為胸膜腔,腔內存有少量漿液(胸水)。
胸水能發揮類似潤滑油的功能,減緩呼吸運動時肺部伸縮的摩擦。
氣管的構造
呼吸道在第6 ~ 7頸椎(C6 ~ C7)的位置時,便從喉進入氣管,由上呼吸道進入下呼吸道。
氣管直徑約20 ~ 25mm,長度約11cm,內腔由偽複層纖毛上皮和黏膜固有層(內含膠原纖維、彈性纖維、氣管腺、血管、淋巴管)所形成的黏膜所包覆。
氣管內腔外側由U字型(從前壁延伸到側壁)的氣管軟骨形成骨架從上至下包圍,軟骨數量約16 ~ 20個,能防止吸氣時的負壓造成氣管擠壓受損。
氣管的最外層為外膜。
後壁不具氣管軟骨,取而代之的是氣管平滑肌和C型(馬蹄型)軟骨所形成的氣管膜性壁,此部分和食道相接。
支氣管的構造
支氣管的構造和氣管相似,而軟骨部的內部依序是由上皮、黏膜層、軟骨、外膜所組成。
上皮是偽複層纖毛上皮,主要由纖毛細胞(數量最多)以及杯細胞(負責分泌黏液),還有數量較少的基底細胞、刷狀細胞存在。
氣管位於左心房的後側,約在第4~5胸椎(Th4~Th5)位置處分支成左右主支氣管(內徑10mm)。
本書特色
本書依照各器官、系統的解剖構造、生理機轉順序進行編寫,而縮寫的用語、外來語都會視需求度、第一次出現時列出全文供讀者參考。
當想扎實學習、有充裕的時間時,順著編寫順序與邏輯從頭念到尾,要理解這些內容絕非難事。對某個機制感到興趣、有想了解的內容時,也可以直接找出該段落來閱讀。以具體範例說明,並與學校的學習內容(對於解剖生理學課堂內容還有印象而發現疑問時,想先預習病理生理學等)密切連結,或是以身邊的親友(家人、朋友等)、名人(當時火紅人物、喜歡的演藝人員、運動選手等)的健康問題、疾病等為切入點來活用本書。
不論學習出發點為何,本書中以鮮明、寫實的器官臟器等全彩圖片為主體,再加入文字,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整體概要。活潑的插圖、輕鬆的凹版印刷感,光隨意翻翻就能在腦中建構出人體各器官的印象,若透過反覆閱讀,內容就會與圖片產生連結而刻印在腦中。
作者簡介
美田誠二
川崎市看護短期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