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客家人 鍾肇政
高齡九十四歲的鍾肇政,在次子鍾延威的攙扶下,慢慢走進客廳,十幾位訪客都站了起來,為了掩飾心中的雀躍,大家極力保持安靜。直到鍾老坐下,熱情攤攤手、一字字大聲說出:「大、家、請、坐!」大家都笑了。今天,鍾老要聊的,是他一生寄情的家鄉——龍潭。 深愛的家鄉 「龍潭,是屬於臺灣較早開發的區域。」鍾老一開口,就回到過往的農業時代。當時,天旱是農民最大的恐懼,所幸龍潭有大池,讓居民可灌溉,讓牲口有水喝、有青草可食,「不要小看『青草』二字,這對牲口非常重要。」鍾老強調,因為龍潭有眾多水渠,從四面八方挹注水量,因而讓龍潭人擁有小康生活。 「從開墾初期的貧窮,慢慢成為物產豐饒的小鎮,這是龍潭人最開心的一件事,我也是其一。」 鍾老話鋒一轉,「傳說中,有一年龍潭遇到大旱災,大池的水快見底了,居民趕緊跑去池邊拜天公,想不到,大雨沛然而下!此時風浪打起,甚至有黃龍飛上天宮。」鍾老微笑問:「你們相信這傳說嗎?」眾人相視微笑,鍾老搖搖頭:「我不相信,因為,天旱是上天意志。」 儘管不相信,鍾老依舊津津樂道。在他心裡,土地如母,他也以敦厚溫暖的人道精神,細細描寫臺灣農民的生活實況,進而發展出以臺灣史為敘事主體的「大河小說」,訴說一個時代與家族歷史,像是鍾老著名的大河小說《濁流三部曲》和《臺灣人三部曲》等。 少年時代的鍾老 「我從小就是個書迷!」鍾老朗聲道,他記得當時父親年紀大了,不能教書,便在街坊開一家小雜貨店;愛看書的他,便從爸媽的櫃檯裡拿兩、三個鎳幣,「那已足夠我訂一個月的少年雜誌」,鍾老靦腆笑著說:「說偷不好聽,就是借用一下!」 此外,他的啟蒙書是「跨海從日本寄來的《談海》月刊,裡頭充滿好聽的民間故事,當時我和兩、三個有同樣嗜好的朋友,訂不同的雜誌交換看,一個月就有四、五種雜誌可讀。我比所有人看得快,一本書不到三天就讀完,每天都沉迷在這些真的假的,有的沒有的之中,樂此不疲 & &」鍾老緩緩閉上雙眼,嘴角上揚,彷彿又回到年少時美好的閱讀時光。 除了閱讀,鍾老對音樂也很敏銳,「我從小就喜歡音樂,還自學鋼琴,有天生的『絕對音感』。」唱盤只要反覆播放三次,第一次聆聽,第二次就能以和唱盤同樣的速度寫下音符,第三次只需微調修正就可以寫出整首曲調,「絕對沒有一點誤差!」他笑稱:「如果我不是作家,應該會是個作曲家吧!」 言語中的悵然是因為二十歲那年,鍾老因為罹患痢疾,高燒一週,因吃藥的副作用,導致聽力大損。近年來,更幾近無聲,但是,把音樂轉換成樂譜的能力仍在。說著說著,現場忍不住輕快地哼唱,鍾老的世界仍是樂音飛揚。 著作等身,臺灣文學巨擘 「您認為臺灣文學是什麼?」鍾老沉吟許久,調皮地回答:「我、不、知、道、啊!」事實上,鍾老為臺灣文學奮鬥一生,完全展現在他的著作中。 若將三十八冊的《鍾肇政全集》層層上疊,書比鍾老還高。原來「著作等身」這句話,並非誇張形容,更遑論他大量翻譯日本文學作品與文學編選,「臺灣多產作家中,我應該是第一名。」他自信地說。 然而,鍾肇政對臺灣文學的重要性不僅止於個人創作,他更具大家風範。 一九五七年,他發起《交友通訊》,串聯全臺各地文人,鼓勵大家輪流閱讀彼此的作品,寫下讀後心得寄回給他,由鍾老統整後,刻鋼板、油印,再回寄分送給文友。在戰後白色恐怖、人人自危的年代,很少有人能想到別人。但是,鍾老不僅自己寫,更如同「文學經紀人」般,鼓勵大家趕快寫、努力寫,甚至為文友們投稿!因為,他心中有夢,「臺灣文學要有自己的系統,我們要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土地!」 鍾老也是臺灣第一個登上聯合報副刊的本省籍作家,在那之前,都是外省籍作家占據文壇。接受日本教育的鍾老,直到二十歲才開始學習國語,因而必須將腦中的日文轉譯成中文。歷經投稿十次退稿十次,慢慢進步到十稿九退,從懷疑自己「是否很傻?」「是否孤獨的存在?」磨刀十年,終於成功刊載《魯冰花》,一舉成名。 之後,他參與吳濁流舉辦的《臺灣文藝》編務,創作之餘,努力培育下一代作家如陳映真、東方白等人,並積極彰顯臺灣前輩作家的成就。一九七○年代末,他先後推動成立「鍾理和紀念館」、「楊逵紀念館」、「吳濁流紀念館」及「賴和紀念館」等,致力推廣臺灣文學,他為許多紀念館題字,卻堅持不為即將成立的「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題字。因為,他就是一位這麼熱情、無私、寬厚又謙虛的大前輩。 除了致力於臺灣文學的推動,鍾老也積極參與客家運動的推展,在一九九○年「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成立時,他提出了「新縺客家人」的口號,呼籲大家不該停留在過往歷史榮光,勇敢承認「我們是新縺客家人,是生長在臺灣的客家人」。 一個人,成就整個龍潭 回憶在龍潭國小教書三十二年的時光,鍾老總是利用閒暇時間寫作,「放假是我最痛苦的時候,因為我要寫功課啊!」他笑說,寫作就是「攪腦汁」、「無中生有」的功課。 《魯冰花》是認識鍾老的重要叩門磚。故事中的男老師就是他自己的故事,書中沒有直白寫出龍潭的地名,而用其他地名來影射,但只要是熟悉龍潭的人,都可在閱讀中巧妙連結。書中也以男老師的純真之眼,呈現出貧富差距、教育僵化等社會問題,並藉由天才小畫家的生命際遇,批判社會與人性,為鍾老日後的大河小說奠下堅實基礎。 龍潭,對於鍾老,是一輩子生於斯、長於斯的所在。曾研究鍾老文學多年的蔡濟民表示:「與其說龍潭成就鍾老,不如說是鍾老成就了整個龍潭。藉由文學創造,鍾老將整個龍潭的社會空間浮現,得以受到大家的關注。」 行政院長賴清德也特別推薦即將修建完成的「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他表示:「鍾老出身龍潭,是戰後第一代本土文學家,一生創作逾兩千萬字,作品含括清末、日治、戰後到民主的歷程,記錄臺灣人民的遷移史、社會生活的開發史、客家族群的奮鬥史,政府將『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視為重要據點,以『客家文學』元素打造浪漫臺三線的亮點。」 閱讀鍾老的作品,走一趟「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感受鍾肇政的文學厚度、恢宏思想與人生氣度,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遇。(文字…夏凡玉 攝影…陳卡文)■
鍾肇政生平紀要
出生:1925年1月20日,出生於桃園市龍潭區九座寮 學歷:龍潭公學校、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 創作:著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文藝理論、翻譯等數十冊 工作:龍潭國小教師、民眾日報副刊主編、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等。 獲獎: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二等景星勳章、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行政院文化獎、臺灣大學傑出校友等。
Box
鍾肇政的美味菜單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中,展示鍾老常吃的家常菜餚模型,包括鍾師母拿手的酸菜湯、炆焢肉、炒花生、豬腳、九層水粄、福菜湯、炒米粉、醬冬瓜、豆腐乳等。除了這些家常菜,鍾老近年最愛吃什麼呢?他笑說:「我最喜歡吃生魚片和壽司了。」其中,位於龍潭區龍吟街上的「中品日式料理」,就是鍾老的餐廳首選呢!
中品日式料理 03-479-1734 桃園市龍潭區龍吟街8巷22號 11:00-14:00,17:00-21:00
抽言
我們要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土地!
龍潭係吾故鄉,發夢都會來想,
龍潭吾故鄉,發夢都來掛心腸。
——鍾肇政客語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