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定策略,為什麼總是像走在雲端
抓得到虛擬的數字,走不出確定的路。
執行策略,到底是缺了甚麼?
第一本大師級策略管理小說
輕鬆閱讀、輕鬆體會策略管理
「企管顧問」是賈斯汀在企研所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他所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參與協助特用化學品公司賈氏化學,評估一項新化學技術──百帝威(Plastiwear)的策略選項。在企研所的破解個案課程中表現優異的賈斯汀,實際面對賈氏化學的難題時顯得自信滿滿,以為現實情況跟學校的個案練習差距不大,太看輕案子的複雜性,而顯得搞不清楚狀況。過程中發現以往在學校裡學的策略工具和破解個案的經驗,竟然完全不奏效。在了解真實世界和理論的差距、釐清策略管理的盲點後,改進自己並有所成長。
本書顛覆以往商管類書籍單就架構和理念討論的作法,而是以商業小說的故事形式,使讀者容易理解當中所涉及的組織、管理與人性面向,並認識許多實務界盛行的策略工具等。
作者簡介:
傑恩.巴尼(Jay B. Barney)
管理學教授,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費雪商學院策略管理首席教授,也是策略管理學會現任會長,在策略與管理的知名學術雜誌上發表過相當多文章,其中不乏常被學界引述的學術論文。曾出版五本策略相關之專書,也曾替眾多知名企業擔任策略顧問。
翠西.葛曼.克里福(Trish Gorman Clifford)
有二十五年以上的企管顧問經驗,曾為數百家企業研究、擬定及評估策略,包括在LEK顧問公司及麥肯錫任短期顧問,後自行開設顧問公司。她持續在華頓商學院、哥倫比亞商學院、世界各地的企業與學術機構等,為企業主管及企管學生講授策略課程,也替面對複雜挑戰的組織擔任顧問,以及撰寫這方面的著作。
譯者簡介: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曾兼任淡江大學、政治大學及東吳大學講師,目前專事翻譯,譯作包括《傾聽沈默的聲音》、《幸福的九個房間》、《通往夢想的10個黃金法則》、《杜拉克跨世講堂》(合譯)、《新世代科技冒險家》、《全心待客》、《勇敢抉擇》、《雄霸亞洲》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是一個超級長篇的個案,讀來卻欲罷不能。除了傳播策略管理知識與實務外,其實也是讓商管產學雙方認識到,學校教育的潛在局限與實務界的現實面貌。」
── 李吉仁 臺大國企系教授兼管理學院副院長
「這是一本讀起來趣味橫生,讀完又獲益不淺的書。內容結合了常見的和最先進的管理技巧,不論對管理新兵或老手都很值得參考。」
── 史蒂夫.柯爾(Steve Kerr)威爾許管理學院院長
「本書內容每見機巧,讀來令人振奮鼓舞。它同時也提醒我們,經營企業成功的秘訣,在於把理論與實務做魔幻的組合。」
── 克里斯.潘(Chris Poon)俄亥俄州立大學費雪商學院院長
【推薦序】
司徒達賢(政大企管系教授)
李吉仁 (臺大國企系教授)
史蒂夫.柯爾(Steve Kerr)威爾許管理學院院長
克里斯.潘(Chris Poon)俄亥俄州立大學費雪商學院院長
【導讀】
不只是本策略的故事書/李吉仁
以商業策略論述為主題、或是國際策略名師所出的書,可說是不勝枚舉,但本書應該是其中相當有差異化特色的一本。本書一方面利用一個虛構的商業劇情片內容,呈現實務世界在進行策略分析與決策的多元複雜特質,另一方面則以一個剛從知名商學院畢業的MBA主人翁的初次顧問歷程,帶出不同策略分析框架與工具的實務運用機會,以及在學校即使透過個案教學也難以領會的「眉角」。整本書雖是一個超級長篇的個案,但讀來卻欲罷不能,而作者非常用心地在每一章結束後提出一些延伸思考問題,儼然像是一段段的個案討論時,教授在導引的討論問題;也如同所有好個案一樣,討論完後會讓人留下許多反思的空間。
這本書內容的獨特性與兩位作者的背景有關。傑恩‧巴尼(Jay Barney)是策略管理領域非常知名的學者,他在1991年發表的一篇關於企業資源與競爭優勢關係的概念性文章,幾乎成為研究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一定會引用的文獻。他雖非此一理論的原創者,但九○年代他幾乎成為推廣與捍衛這個理論的核心人物,因而也使得資源基礎理論成為策略領域少數原生(home grown)的理論之一。傑恩‧巴尼有相當不錯的論述與口語溝通能力,加上本書第二作者,翠西‧葛曼‧克里福(Trish Gorman Clifford)多年在麥肯錫(McKinsey)的顧問經歷,加上在華頓與哥倫比亞商學院的客座教學經驗,使得本書不僅能夠直指實務世界中策略規劃與決策的難題外,還能將過去三十年來策略領域主流分析工具,適當地安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並透過新手MBA的運用,凸顯商管學院在策略教學過程中「活學活用」的挑戰。
首先,現代策略分析的架構包含兩個看似對立、但卻需融合的理論角度,一為代表由外而內(outside-in)的產業結構分析角度,另一則為由內而外(inside-out)的資源能耐邏輯。產業分析的角度認為,企業應該選擇進入有利於獲利的產業,資源能耐的角度則認為,企業應該從核心能耐(core competence)延伸進入新事業,或從現有多餘資源的新運用思考成長,兩者皆是以綜效(synergy)的角度規劃策略。理論上,完整的策略分析與方案必須兼容這兩個角度,方能產生內與外的適配性(fitness)。
有趣的是,書中故事顯示實務上的幾個難題,其一,決策者會採用特定的策略邏輯,極可能反映其個人的利益與動機,而非工具的好壞或角度的對錯;其二,現有事業的經營者對於新事業機會的評估,論述上都是站在公司的利益,但實際上都是從自己事業體的角度思量。換句話說,決策者的思考常會落入「利害」與「好惡」為先,其後才是「是非」的評估,不可不慎。
其次,分析工具或模型的使用,常常需要有前提假設或關鍵變數的正確資訊,學校的作業通常都會給定,但在實務世界中,這些資訊才是需要花最多時間去釐清的。最明顯的就如個案中所述的淨現值分析(Net Present Value Analysis);一般而言,任何投資可藉由估算未來一段期間內的現金流入與流出量的淨折現值,採取投資與否的決定。此一計算的關鍵在於折現率(discount rate)與現金流量的估計,兩者皆與未來的風險估算有關,偏偏個案中的技術是革命性的創新技術,無法沿用過去的市場知識與資金成本資訊判斷,因此,產生了六種南轅北轍的分析結果。
事實上,對未來的任何預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否則就不叫預估了!),因此,誠如個案公司財務長的深刻見解:「分析唯一的用處就是把自己的無知便成數字」、「淨現值並非策略的替代品」,使用定量分析工具必須充分瞭解其假設與限制,再嚴謹的結果也是基於若干關鍵假設而來,只是提供決策參考、而非決策本身,使用多元、異質工具佐證,以增加決策的信心度,才是正確的分析心態。
再者,本個案的決策係著眼於規劃一個創新技術的商業化策略,這不僅牽涉技術應用領域的選擇,更涉及企業在價值鏈的定位選擇,這不僅使得問題的界定從起初的狹隘定義(應用於生產白襯衫的原料),發展到多元領域(服飾、建材、運動),更使得策略問題的向度更為複雜。作者此時藉由資深顧問導入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s theory),分析上下游合作的組織模式選擇,甚至借用實質選擇權(real options)概念,設計較低風險的合資企業進退機制。儘管這些理論概念,並沒有數量分析的工具可以依賴,但當問題範圍擴大與層次提高後,多元分析工具的運用,凸顯了策略規劃所需的工具靈活度(而非one size fits all),也印證了組織學者Kurt Lewin 的名言:「沒有比好理論更為實務的(There is nothing so practical as a good theory)!」
最後,本個案也巧妙地呈現了顧問業的本質與價值。面對個案公司複雜的決策問題,顧問公司通常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時間長、客戶成本變高),提出客戶可以接受的方案(否則無法結案),其原因未必是顧問有通天的本領,而常常是找顧問公司進來的決策者,希望利用顧問的「客觀性」,擺平組織內部歧異的聲音,產生其心中所屬的策略方向。換句話說,顧問工作常常是客戶射個箭,顧問去把射中紅心的靶給劃出來,而諷刺的是,顧問正是絕大多數的年輕MBA首選的行業。
當然,如同本書書名所指出的,商管教育與實務世界的確存在落差。理論上來說,商管教育的目標應該要教導學生相關理論知識(knowledge)、解決問題的專業技能(skill)、與專業的從業態度(attitude);其中,學校較為擅長的部分為傳授理論知識,以及教化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但對於解決問題的技能與專業態度的養成,實務世界自然是較佳的學習場域。兩者之間的差距在於,學校難以完全模擬真實的決策與組織情境,即使透過討論式個案教學,也需要導引討論的教授對實務問題有一定的熟悉度,加上學習者的積極投入與反思,方能產生真正的啟發效果。因此,本書除了傳播策略管理知識與實務外,其實也是讓商管產學雙方認識到,學校教育的潛在侷限與實務界的現實面貌。唯有充分結合兩個學習場域的長處,透過產學深度交流、實務個案發展、實習計畫等交互學習機制,方能使學校教育在嚴謹性(rigor)的基礎上提高攸關性(relevance),也才能使企業界不僅找到員工,更發掘到適配的潛力人才。
(作者為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管理學院副院長)
名人推薦:「本書是一個超級長篇的個案,讀來卻欲罷不能。除了傳播策略管理知識與實務外,其實也是讓商管產學雙方認識到,學校教育的潛在局限與實務界的現實面貌。」
── 李吉仁 臺大國企系教授兼管理學院副院長
「這是一本讀起來趣味橫生,讀完又獲益不淺的書。內容結合了常見的和最先進的管理技巧,不論對管理新兵或老手都很值得參考。」
── 史蒂夫.柯爾(Steve Kerr)威爾許管理學院院長
「本書內容每見機巧,讀來令人振奮鼓舞。它同時也提醒我們,經營企業成功的秘訣,在於把理論與實務做魔幻的組合。」
── 克里斯.潘(...
章節試閱
企管顧問工作開始的時間很早,第一天便是如此。早上七點半就舉行小組開工會議,地點在芝加哥市區,賈氏化學大樓七十二樓的會議室。我想今天開會的目的是認識顧問小組的其他成員,並把我們的初步構想告知客戶,也料想會議室裡已經準備好我們的早餐。
我提早二十分鐘到,心想:好的第一印象比什麼都重要。其實是因為太興奮所以在旅館待不住。等待這樣的早晨已經不只兩年,現在總算是等到了。我打算翻閱一下賈氏化學的相關筆記,了解一下顧問小組其他成員的背景,準備好馬上進入狀況。早上躍躍欲試的程度,遠超出前一晚的忐忑不安。
我打開會議室的門,裡面沒什麼特別,長約二十呎,寬約十五呎,擺了張木製大會議桌,環繞著十張與桌子成套的座椅;前方有白板,牆上是細緻的灰色壁紙,襯托出一幅搶眼的抽象畫,畫中像是一道橘色斜紋衝擊一道紅黑色斜紋。會議室中有一面牆是落地玻璃窗,望出去盡是芝加哥市壯闊的景觀。即使是站在門口往窗那兒望去,也會被目不暇給的都市美景所打動。
後來我注意到一位很像威維克的人,我在網路人事簡介中看過他。
「嗨,賈斯汀。我是威維克.查特吉。」
我走上前去,跟他握手。他站著等我走過去。
「久仰了,威維克。我是賈斯汀.坎貝爾。」
「這是你第一個案子,對吧?你一定很興奮。我當年剛開始接案時也是這樣。」
不知道他現在還會不會因為展開新的專案而興奮,否則他幹嘛那麼早來?
我解釋自己早到的原因。「我是打算花幾分鐘看一下賈氏化學的筆記,我是說在開會前。」
「原來如此。我也是想先準備一下。」
我在威維克對面的位子坐下來,開始翻閱筆記,令人不安的寂靜降臨。我很想用心看資料,可是思緒卻飄向威維克。從人事簡介中得知,他出生於印度,是加大柏克萊分校的化工博士,兩年前進入公司,曾參與過各種各類的專案。就我所知,這可能是他第一次用上化工專長的案子。我的思緒被一個問題打斷。
「那,賈斯汀,你覺得這客戶最關鍵的問題可能是哪些?」
「我不清楚。我認為情況其實相當單純──他們有這門新技術,我們要找出它的用途,再評估每種用途的價值,然後就大功告成,對不對?」
「嗯,實際上可能會比較複雜......」
這時候會議室的門開了,戈登.李走了進來。他身高約一百八十公分,又瘦又高,深褐色的長髮向後梳成漂亮的波浪。
戈登符合我們德州人所說的「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小孩」。他從小在康乃狄克州豪宅林立的某郊區長大,出身於著名的私立高中(可能是甘迺迪家小孩念的那種),又拿到耶魯大學經濟學和數學學位,曾在華爾街工作兩年,再去哈佛念企管碩士,進入公司已有幾年。
戈登似乎認識威維克。「嗨,威維克。」他倆握手時看起來真的很熱絡。戈登轉向我後,動作就變得比較正式,可說是拘謹。他伸出手,我握了握。很有誠意,但算不上我認為的友善。
「你一定就是賈斯汀了。歡迎加入我們。你在研究賈氏化學的資料嗎?」
「我想這樣可能比較好。」
「我們很快就會知道了。」
這時我的肚子在咕嚕叫。大家都太客氣了,沒多說什麼,這才突然發現,會議室裡不見食物的蹤影。我以為會提供早餐卻期望落空,擔任企管顧問第一天結果餓了一早上。
「有人看到肯或莉薇亞嗎?」威維克大聲問道。
說曹操曹操到,肯和莉薇亞剛好跨進會議室的門。我聽說過肯,也看過他的照片,不過他本人更有大將之風。他帶著熟門熟路的輕鬆自在走進來。身高差不多一百八十五公分,氣色紅潤,額頭有淡淡的雀斑。聽說他以前活躍於運動場上,難怪走起路來有運動員的架勢。身穿訂做的深藍色西服,特別強調寬闊的肩膀來修飾腰圍,再搭配燙得筆挺的白襯衫和幾乎沒有花紋的暗紫紅色領帶。
「大家早安。」肯走到會議桌前坐下。我注意到他的髮型,猜想他原本是紅髮,現在幾乎花白,髮頂也日漸稀疏。他似乎仔細梳理過頭髮,卻被風吹亂而不服貼,結果變成既像華爾街大亨,又像心不在焉的教授般。
「抱歉,遲到了幾分鐘。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莉薇亞.錢柏斯。她將擔任本專案的責任經理。」肯伸出手去理頭髮,不過只有一部分頭髮聽話。
「早安,威維克、賈斯汀。」莉薇亞邊對我們點點頭,邊在會議桌前方、肯隔壁的位子坐了下來。「戈登當然是本來就認識的。」
莉薇亞很有魅力。她身材高挑,一頭棕色及肩捲髮,穿著訂做的深藍色套裝,搭配五顏六色的項鍊及相稱的耳環,使整個人增色不少。她皮膚白皙,動作優雅俐落。她的背景更是傲人,精通四國語言,畢業於西北大學,之後就讀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法律事務所工作,大約六年前被賈氏化學聘為顧問。
接著肯開始主持會議:「很好。現在該介紹的都介紹完了,接下來進入主題。」
肯在會議正式開始後,對我提出一個問題:「賈斯汀,根據你目前所知道的資訊,你覺得賈氏化學面對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我儘量講得謙虛點,可是我認為這個案子並沒有那麼複雜。「我覺得我們的任務應該是設法找出這種織品還可以應用在哪些地方,然後評估新用途的價值。我在看簡報的時候還在想,這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把我們找來,只要受過良好訓練的企管碩士都應該解決得了。我們以前組隊參加個案研究比賽時,就碰到過要在二十四小時內,破解一個非常類似的案例。」
「嗯,也許吧。」肯打斷我,停了好一會兒才說:「可是我認為賈氏化學顯然需要我們的建議。他們至少已經知道這種織品的一種用途。事實上我們今天早上都能參加他們的市調工作。請問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我今天穿的襯衫?」
戈登、威維克和我互望一眼,等著莉薇亞先開口。她第一個回答。
「這件襯衫很好看,很適合你,看起來好像剛燙過,領子也很挺。」
肯對他的小小實驗很滿意,他答道:「其實這是用百帝威做的。我覺得它跟平常花四百美元訂做的襯衫一樣好穿。賈氏化學的人說,這料子永遠穿不壞,也不會沾上污漬,更不需要燙。做這件襯衫的衣料,如果量產成本只要十五塊美元左右,成衣價格可以賣到六、七十塊,訂做的話更可以賣到一百五或一百六。」
當肯說到他的白襯衫一件四百美元時,但願我的下巴沒有掉得太厲害!
這時戈登開口:「我被搞糊塗了。如果他們已經決定要開始做襯衫,而且獲利情況很看好,那要我們來做什麼?我們的重點是要放在行銷和營運的問題上嗎?」
「戈登,你這個問題問得好。」莉薇亞答。她好像對賈氏化學和百帝威很了解。「我想等你聽過完整的簡報後,我們主要的課題就會很清楚。比如說,你知道這種材質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嗎?」
戈登答:「我想應該是剛發明沒多久。」
「其實他們三年多前就發明了。一年半前做出第一件原型白襯衫,從此賈氏化學就把它擺在那裡,決定不下要何去何從。」
戈登和我聽了都感到很訝異。我先問道:「我不明白,這看起來是個值得做的產品,他們又還享有大約十七年的技術專利保護。高品質的襯衫一定會有人買,算一算這裡面有很誘人的獲利空間,那他們為什麼不放手去做?」
肯回答:「賈斯汀,就是這樣才找我們來的。」
我突然心中一動。「也許他們無法決定的理由,是因為對於該依據什麼假設建立襯衫市場模型沒有共識。我記得念研究所時研究過一個個案,全部的癥結就在不同的假設,會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
莉薇亞很快地瞄了肯一眼才回應:「有這種可能。但是你為什麼認為,賈氏化學的主管對單一新產品的前景,會做出差別那麼大的假設?你們學的那個個案研究,不同的假設都是怎麼來的?」
「噢,教授就把我們分成好幾組,針對成本和需求等,給每組不一樣的假設,要我們根據那些做出現金流量模型。」
戈登說:「所以在那個個案裡,不同的假設是人為訂出來的?」
「沒錯。」我覺得自己好蠢,這麼不適當的例子還提出來。我不怪教授,他有很正當的理由這麼做。我只怪自己該學的沒學好。唉,不一樣的假設,當然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真正的癥結在於那些差異當初是怎麼來的?我剛領悟到自己所犯的錯誤,肯就明白地說出來。
「那樣,我們就得弄清楚,賈氏化學的人對百帝威的未來,是不是有不同的假設。」肯面無表情地說:「如果有,那是由誰指定的?」大家都被逗笑了,我只好跟著訕笑。
肯問道:「 還有別的重要問題嗎?」
莉薇亞答:「我覺得可能應該談一談,賈氏化學各領導人對百帝威的興趣有多大,對公司的決策又有多少影響力。我們必須訂出一個計畫,讓關鍵人物願意支持我們建議的行動。」她邊說邊走向白板,在上面畫了一個簡圖,垂直軸代表興趣(多寡),水平軸代表影響力(大小)。
我感到困惑。「我們的任務不是儘量做好對百帝威的分析,然後讓分析結果說話就好了嗎?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真的破解了這個個案,那怎麼做才是對的,自然就一清二楚,對不對?」
肯回答:「沒有錯,我們的分析品質是關鍵,我們會盯緊這一點。不過莉薇亞和我需要開始為我們的建議打點一下,就是找出賈氏化學的關鍵人物,看看誰能夠為執行我們的建議出力,還有更要緊的是,誰能夠阻止我們的建議付諸實行。」
講這些關於影響力還有需要打點的事情,讓我感覺好像在玩政治手腕。我前公司就是因為政治操作,害得我們最精心的技術設計未獲採用。我們軟體工程師全都痛恨政治來攪局,尤其是我們明明知道最好的答案是什麼。
戈登好像有意願也有能力,討論莉薇亞提出的問題。「我覺得兩大產品事業部,就是油氣部和包裝部,領導人都可能有興趣,也有影響力。特別是油氣部的史考特.貝克特,他那個部門替賈氏化學賺進最多營收和利潤。如果他發現公司的投資會由他的部門轉向百帝威,難免要強力反對。他也許是最不想看到現狀改變的。」
戈登發表意見之際,莉薇亞開始在白板上的圖裡做註記。
威維克加入發言:「那研發中心呢?百帝威是誰發明的?我是說是哪個單位創造出百帝威的?沒有任何一位發明人對自己發明的技術前途是漠不關心的。但不知他們在這家公司有多大的影響力。」
肯指著白板答道:「我也不曉得,可是我們大家就注意一下,誰適合放在這個矩陣裡的哪個位置,還有哪裡需要更多的資訊。在進行最後的完整報告前,我們務必儘早把政治狀況了解清楚。我們的目標是運用分析和變革管理的長才,針對可能反對我們建議的人,化阻力為助力。」
在場所有其他的人都點頭表示同意。我卻心不在焉,一心想著用數學或幾何工具,來計算與百帝威襯衫相關的現金流量現值,有沒有意義。
肯問:「還有什麼要討論的嗎?」
戈登回說:「有一件事我們也許需要注意。我本來以為上一個案子已經結束,可是現在出了一點問題,所以下星期還是要參與那個小組的工作,所花費的時間可能比我預期的多。」
莉薇亞直視著戈登說:「事先通知我們就可以了。只要事情不是突如其來讓我們無法好好安排,應該都可以配合你的工作時程。」
說完這些以後,我擔任企管顧問的第一次小組會議便進入尾聲。我有點搞不清楚狀況。那個「人為假設」的例子是搞砸了,但我覺得整個會議是輕實質與分析,重程序與政治,像是要注意誰在跟誰鬥的樣子。原以為我被雇用是因為分析能力強,包括財務學成績優良和擅於破解個案的名聲等。但關於辦公室政治的事都叫人倒胃口。我認為只要財務分析正確,什麼影響力和興趣之類的事根本無關緊要。難道我錯了嗎?
企管顧問工作開始的時間很早,第一天便是如此。早上七點半就舉行小組開工會議,地點在芝加哥市區,賈氏化學大樓七十二樓的會議室。我想今天開會的目的是認識顧問小組的其他成員,並把我們的初步構想告知客戶,也料想會議室裡已經準備好我們的早餐。
我提早二十分鐘到,心想:好的第一印象比什麼都重要。其實是因為太興奮所以在旅館待不住。等待這樣的早晨已經不只兩年,現在總算是等到了。我打算翻閱一下賈氏化學的相關筆記,了解一下顧問小組其他成員的背景,準備好馬上進入狀況。早上躍躍欲試的程度,遠超出前一晚的忐忑不安。
我打開...
作者序
序言 難得一見的策略管理小說
各位即將讀到的是一本商業小說,講述一位剛畢業不久的企管碩士,如何參與協助一家全球大企業,進行重要的策略決議。書中的主人翁賈斯汀.坎貝爾在實務工作上力求表現,卻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才覺悟到自己在學校有很多該學的都沒有學,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使他認識到真正的自我。
本書為什麼要寫成小說形式?第一個原因是有效研擬和執行策略需要用到精進的分析工具,其中有一部分本書會加以介紹和應用。分析工具必須能夠因應個別公司獨特的組織環境,才能充分發揮效果。而現實世界裡,分析工作與組織運行的交互作用複雜,有時簡直令人摸不透,而很諷刺的,要把它講清楚最好是透過虛構的故事。
第二個原因是策略決議必然會帶來變革:公司選定新策略後要改變,負責執行策略的人要改變,就連從旁輔助的人也要改變。因此當我們對策略與組織進行嚴謹的分析,以決定公司未來的方向時,應預見到會有變化的過程須加以管理,事先有所準備才能事半功倍。而小說比其他形式更能夠檢視,策略抉擇在組織、管理、甚至個人改變上的意義。
第三個原因是從事策略工作,即協助企業增強判定標的顧客、目標市場、及創造價值的力量及能耐,這種工作令人廢寢忘食,卻也樂此不疲。筆者正是想藉著這本小說,分享我們從事策略工作的酸甜苦辣,讓讀者體會活生生的一課,那是用其他書籍形式很難辦到的。這個故事並非著眼於大事批評現代商管教育,所以書名取為《不只是件白襯衫─商學院裡沒學到的策略實戰》,而非「商學院沒教我的實戰」。事實上,賈斯汀領悟到,不管他在學校裡有學到和沒學到什麼,都得自己負責。他在故事中說:「不是教授沒教,是我自己沒學。」
我們兩人相識超過十五年。期間我們一直想要結合傑的主要學術經歷,以及翠西對學術、顧問工作及企管實務的興趣,合寫一點東西。多年來我們先後想過幾個寫作計畫,同事和出版社也多所鼓勵,但是我倆始終對這些構想不甚滿意,就暫時擱下。
直到我倆在維也納參加策略管理學會的會議時,開始討論為什麼對過去那些寫作計畫不滿意。最後的結論是,並非那些構想不好,因為它們大多可以寫成不錯的書,但是至少有兩個理由令我們不滿。
一是我們覺得受限於商管類書籍的標準作法:只拿一個想法、概念或架構,用兩百頁左右的篇幅詳加討論。根據我們在現實世界的策略工作經驗,從沒有哪個架構威力大到可以單獨應用。反而我們認為,我們帶給客戶的是,能夠靈活運用多個相關的架構,去處理特定問題或商機。如果我們再撰寫「單一架構」的書,只會助長單一架構就足以搞定策略工作的迷思。
另外我們從策略管理實務上學到,兼顧策略的分析面與組織面也很重要。分析得再透徹的策略,如果經營團隊無法執行也是枉然;而分析上有瑕疵的策略,組織執行得愈成功,反而愈加速其敗亡。我們想要寫的是告訴讀者,處於多變的組織環境裡,資訊不夠完整,又受到種種現實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做策略性抉擇。
我們採取融合分析及組織概念的多元架構,想要說一個有別於大部分商管書籍的故事。當我們在徵詢旁人對這個構想的意見時,不止一次有人反應:商管書寫得好的關鍵,就在於要針對單一概念,傳達單一訊息,書名更要傳達內容的精髓。當我們提出多元整合的寫法時,對方會問:「那你們這本書的中心意旨是什麼?讀者可以帶走的那把鑰匙是什麼?」
我們的宗旨是:策略工作要簡化成術語行話,實在太複雜,也太重要了。
要講清楚所要傳達的理念,需要說故事。所以我們決定,為反映現實世界策略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最好的方式不是寫一本商管書,而是寫一本商管小說,藉著書中人物擬定策略的過程,呈現他們在分析上及行為上會遭遇的各種問題。透過小說的形式,使我們能夠用讀者易於理解的方式,介紹許多實務界盛行的策略工具,也使讀者能夠登堂入室,一探研擬和評估策略所涉及的組織與管理面向。我們根據對這些工具的豐富知識,以及在實際組織中加以運用的詳實經驗,來撰寫這個故事。
願各位讀者也會喜歡。請仔細品味!
序言 難得一見的策略管理小說
各位即將讀到的是一本商業小說,講述一位剛畢業不久的企管碩士,如何參與協助一家全球大企業,進行重要的策略決議。書中的主人翁賈斯汀.坎貝爾在實務工作上力求表現,卻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才覺悟到自己在學校有很多該學的都沒有學,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使他認識到真正的自我。
本書為什麼要寫成小說形式?第一個原因是有效研擬和執行策略需要用到精進的分析工具,其中有一部分本書會加以介紹和應用。分析工具必須能夠因應個別公司獨特的組織環境,才能充分發揮效果。而現實世界裡,分析工作與組織運行...
目錄
導 讀 不只是本策略的故事書
序 言 難得一見的策略管理小說
主要人物介紹
主要人物圖
第一章 個案高材生 單身赴任
第二章 為什麼大家要討論看不見的組織圖?
第三章 原來現值分析會被私利扭曲
第四章 很有說服力的五力分析
第五章 實現綜效的三個考量
第六章 令人氣餒的VRIO矩陣
第七章 打不倒的鬥志與信心
第八章 放膽冒險,才有創新突破?
第九章 單打獨鬥 弄巧成拙
第十章 合資結盟換來彈性機會
第十一章 發現新的核心專長
第十二章 總算得到正面回應
第十三章 上場前的最後檢討會議
第十四章 擬定策略選項 小組達成共識
第十五章 成果簡報時刻終於到來
第十六章 混沌中乍現曙光
導 讀 不只是本策略的故事書
序 言 難得一見的策略管理小說
主要人物介紹
主要人物圖
第一章 個案高材生 單身赴任
第二章 為什麼大家要討論看不見的組織圖?
第三章 原來現值分析會被私利扭曲
第四章 很有說服力的五力分析
第五章 實現綜效的三個考量
第六章 令人氣餒的VRIO矩陣
第七章 打不倒的鬥志與信心
第八章 放膽冒險,才有創新突破?
第九章 單打獨鬥 弄巧成拙
第十章 合資結盟換來彈性機會
第十一章 發現新的核心專長
第十二章 總算得到正面回應
第十三章 上場前的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