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胡學智
1936年生,國家一級武術裁判,曾任遼寧省太極拳隊教練,遼寧省太極拳協會顧問。
退休後專門從事太極拳傳授和太極拳拳藝與拳理研究工作。
從小喜愛武術,在父親胡星齋先生指導下常年堅持練習楊式老拳架太極拳,由於其好奇、好學、上進心強,青年時已切入其門,至中年時已小有名氣,20世紀70年代到北京專訪了吳圖南先生,受到吳先生悉心指點,吳圖南先生看胡學智練的拳式後說道:「你的拳式無多餘動作,式式有用,今後應向輕靈方面苛求。」20世紀80年代曾先後和陳小旺、顧留馨、楊振鐸、姚繼祖等武術界名人見面切磋、請教,探討太極拳運動的規律。
常年堅持孜孜不倦地習練和教授太極拳,即使在因長年工作在鐵路客車上,積聚了嚴重的風濕症而一度臥床不起,中西醫皆無明顯療效的情況下,也堅持在床上習練,不僅靠自身練功治好了病,而且功夫大有長進,漸至精湛,沾、連、黏、隨不丟不頂,拿、打、跌、發隨心所欲,與人交手常常控制對方於掌中,輕拿輕攏,讓對方感到不頂不拔,順而被控,於不知不覺中引君入甕,確已達到「全體透空,虛靈在中;形神緲緲,憑虛禦風」之境界。
更為可貴的是,在研究拳技和拳理方面能面對現今人們練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大膽嘗試、開拓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幾年來,先後在《武魂》《精武》等雜誌上發表十多篇文章,闡述太極拳運動的若干規律。
在完整繼承八十三式老拳架的基礎上,繼承並完善了十三個練習各種勁路的單式,在準確繼承單雙推手大捋的基礎上,還創編了雙纏手、輪番式、龍行法、怪蟒翻身、雙龍潛底、雙擊首、卸甲法等雙人推手套路,在學生中悉心傳授。
由於精湛的拳藝和科學的教授方法,吸引了眾多太極拳愛好者前來求學,不僅瀋陽市內,外省、市甚至海外也有許多人慕名而來。面對來訪者,總是引以為友,熱心安排,精心教授,毫不保留,讓人高興而來,滿意而歸,為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楊式太極拳第二代宗師簡介
楊健侯(1839—1917)
名鑒,號鏡湖,楊式太極拳第二代宗師。生於清道光九年(1839年),卒於民國六年(1917年)。他的拳術剛柔並濟、出神入化,刀、劍、杆各種器械無不精通。且善發彈,拿三四彈丸於手中,往往能同時擊中三四隻飛鳥,有「彈無虛發」之美稱。楊露禪逝世後,他接替父職在京授拳。他寬厚仁慈、稟性溫和,從不恃拳傲物,有極高的武德。
一代武術宗師簡介
胡星齋(1888—1979)
一代武術宗師、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先生之子楊健侯先生晚年曾在清朝綠營消防隊任武術教練,教授楊氏太極拳。
當時胡星齋先生年約18歲,在綠營消防隊當兵,後任軍樂隊隊長,有幸從師於楊健侯先生達三年之久,同學者有田兆麟、牛春明等數人。因胡星齋先生吃苦好學,人又機敏,頗得健侯先生賞識與喜愛,被健侯先生召到家中專門教授一年,指點精細,故得楊氏太極拳之精華。後因生活所迫,離京輾轉於江蘇淮安等地。舊社會,星齋老人家在上海給資本家當保鏢,新中國成立後在江蘇省清江市開設太極拳坊,徒弟很
在拜別健侯老師時,健侯老師說:「你和我學了三年,比在外面學十年八年還要強,以你的資質練下去定有成就。」20世紀60年代,胡星齋先生遷到瀋陽和平區砂山居住,當時摔跤、形意、武式以及其他門派上門挑戰者,未見有勝出。後星齋老人憑著高超的技藝和高尚的人品,成為遼沈地區太極拳的代表人物之一,所傳弟子俱成為太極拳的佼佼者,主要的有其子胡學智、戴玄等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