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緒論
1.1本書的架構
1.2臨床工作者的角色
1.3臨床衡鑑中測驗使用的模式
1.4心理測驗的評價
1.5臨床實務中的效度
1.6臨床判斷
1.7臨床衡鑑的階段
第02章臨床衡鑑的情境
2.1轉介情境的種類
2.2衡鑑的倫理考量
2.3多元族群的衡鑑
2.4心理測驗的選擇
2.5電腦輔助的衡鑑方法
第03章衡鑑會談
3.1歷史沿革與發展
3.2與信度、效度相關的議題
3.3優點與限制
3.4衡鑑會談與個案史
3.5精神狀態評量
3.6會談資料的解析
3.7結構式會談
第04章行為衡鑑
4.1歷史沿革與發展
4.2與信度、效度相關的議題
4.3優點與限制
4.4行為衡鑑的策略
第05章魏氏智力量表
5.1從正反兩面看智力測驗
5.2歷史沿革與發展
5.3信度與效度
5.4優點與限制
5.5多元族群的WAIS 使用
5.6智商分數的意義
5.7施測的提醒與準則
5.8WAIS-IV/WISC-V 連續階層式解釋程序
5.9魏氏指數及分測驗
5.10腦傷的衡鑑
5.11其他群組的衡鑑
5.12測驗簡式組合
第06章魏氏記憶量表
6.1歷史沿革與發展
6.2信度與效度
6.3優點與限制
6.4運用於多元族群
6.5解釋程序
6.6指數分數的解釋模式
6.7WAIS-IV 及 WMS-IV 分數的比較
6.8附加的考量:詐病及改變的評量
第07章明尼蘇答多相人格測驗
7.1歷史沿革與發展
7.2信度與效度
7.3優點與限制
7.4運用於多元族群
7.5施測
7.6MMPI-2 解釋程序
7.7MMPI-2 電腦化解釋
7.8MMPI-2 效度量尺
7.9MMPI-2 臨床量尺
7.10MMPI-2 雙峰組型
7.11MMPI-2 內容量尺
7.12MMPI-A 內容量尺
7.13MMPI-2 Harris-Lingoes 分量尺和Si 分量尺
7.14MMPI-2 關鍵題目
7.15MMPI-2 和MMPI-A 的輔助量尺
7.16MMPI-2-RF 解釋程序
7.17MMPI-2-RF 效度量尺
7.18MMPI-2-RF 高階量尺
7.19MMPI-2-RF 重組臨床量尺
7.20MMPI-2-RF 特定問題量尺
7.21興趣量尺
7.22MMPI-2-RF 病態人格五量尺
第08章米隆臨床多軸量表
8.1歷史沿革與發展
8.2信度與效度
8.3優點與限制
8.4運用於多元族群
8.5解釋程序
8.6效度量尺
8.7臨床人格型態量尺
8.8嚴重人格病理量尺
8.9臨床症候群量尺
8.10嚴重症候群量尺
第09章NEO 人格量表
9.1歷史沿革與發展
9.2信度與效度
9.3優點與限制
9.4運用於多元族群
9.5解釋程序
第10章羅夏克測驗
10.1歷史沿革與發展
10.2信度與效度
10.3優點與限制
10.4運用於多元族群
10.5綜合系統:施測
10.6綜合系統:計分
10.7綜合系統:結構摘要
10.8綜合系統:解釋
10.9羅夏克表現衡鑑系統:施測
10.10羅夏克表現衡鑑系統:計分
10.11羅夏克表現衡鑑系統:結構摘要
10.12羅夏克表現衡鑑系統:解釋
第11章神經心理損傷的篩檢與衡鑑
11.1歷史沿革與發展
11.2大腦損傷的會談衡鑑
11.3神經心理功能領域
11.4班達視覺動作完形測驗
11.5神經心理狀態評估之重複型量表
第12章規劃治療、管控和評估成效的簡短工具
12.1選擇簡短型衡鑑工具
12.2症狀檢核表90- 修訂版和簡式症狀問卷
12.3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
12.4狀態性-特質性焦慮量表
第13章治療計畫和臨床決策
13.1治療計畫的發展和探索
13.2介入(治療計畫)的選擇
13.3臨床決策
13.4個案構念化
13.5了解問題
13.6了解問題內容
13.7治療特定個案的特質
13.8系統治療選擇(STS)/ 內在生活取向
第14章心理衡鑑報告
14.1一般原則
14.2回饋
14.3心理衡鑑報告的格式
14.4報告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