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絢爛多姿,是分工合作的產物,畫師如何作畫?僧侶、供養人在其中發揮了什麼作用?敦煌壁畫原來是千年前的《秘密花園》般的“填色書”?敦煌壁畫的畫稿和後期被文人追捧的線條優美的“白描”單色畫有何關係?……敦煌畫稿作為畫師記錄創作構思的草圖,是中國藝術中非常罕見的直接來自生產創作過程的材料。本書是知名東亞藝術史學者胡素馨教授關於敦煌畫稿的著作,書中以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紙本畫稿為中心,全面分析了敦煌畫稿及其相關供養人的經濟社會網絡,是首先系統討論敦煌畫稿與工坊中的繪畫實踐、供養人關係及洞窟營建之間關係的著作。本書還涉及了唐代畫史畫論對繪畫創作的品評,分析了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等對即興自發的推崇及其關聯的書法理論、道家思想,討論不假外物的壁畫家何以成為唐代繪畫的主角。
本書收錄100余幅其他書幾乎未見的敦煌畫稿、壁畫等,其實彩圖40余幅。更有作者手繪敦煌立體圖20余幅。
作者:胡素馨(Sarah E.Fraser,1959—),1980年畢業於密歇根大學。1996年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同年任教於芝加哥西北大學藝術史學系。2012年任德國海德堡大學中國藝術史教授,2013年起任該校東亞藝術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國繪畫史、佛教壁畫、中國攝影史研究。
譯者:張書彬,藝術學理論博士,考古學博士后。現為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王道傑,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碩士。現供職于浙江省教育宣傳中心。楊筱,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曾就讀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德國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研究所。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