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亮 序
廣州興杭塑膠制品有限公司胡興邦董事長以登陸投資設廠期間,將二十餘年在廣東地區所見所聞,寫成「珠江台商風雲記」乙書,囑為本書寫序。海亮歷任番禺台協會長、現任廣州台協會長,對台商在大陸行事,無不主動或被動提供支援、服務。經閱台商風雲記全書五十五篇,幾全係台商、台幹在大陸經歷的故事,有大至投資、建廠。有小至生活、言行,涵蓋頗廣而多元。綜觀各篇似乎短而散,仍有聚合,可資吸取的經歷;也或有雜有亂,卻亂中成序,有一脈貫穿的風雲紀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小言語中有大作為,頗具在大陸台商、台幹及欲往大陸工作、經商、投資者之參考。如再細讀,每篇內容皆未經美言修飾,一路行文,其真實性頗高,特電作者胡董稱,確屬二十年來深埋心中的真人真事,在七十古稀之筆,不吐不快。大哉斯言,按台商在大陸的報導極多,都是記者、作家等為文,而以台商的身份,親自執筆,似乎絕無僅有,直接、深入、真誠,故海亮樂為之序。
大陸幅員遼闊,與美國略同,但地形複雜不如美國,多平原、少山地。地源複雜,可供開發的市場也同樣廣大而多樣。大陸良指浩繁,世界第一,十三億以上的人口,幾為美國的四、五倍;可供製造的物資也同樣量大而多元。大陸的市場與人民的物資需求,與先進國家比,仍然偏低,其向上發展、提昇,是絕對的。兩岸關係最難的是政治法令因素,最利的則是同文同種,不論已登陸或欲登陸的台灣同胞,都甚一刀之二刃,利弊互見,但是大陸政治逐漸在進步中,環境也在改變中,風險與阻力也相對減輕中。台灣媒體對台商在大陸的報導都隱善揚惡,負面為多,成功的案例極多,缺少報導;失敗的案例,報導極多,失敗的因素都歸責於大陸的政府或大陸的人,對自身失敗的因素確極少說明,導致的誤解,就相對地增高。事實上,台商在大陸的成功,多半依循手法、誠實、經營方向正確。失敗的原因都因個人因素,如財務、小三、生活糜爛等原因。快速成功的條件之一,是從成功者的肩膀向上走,踩著成功者的經歷,避免失敗者的元素,本書有許多案例可供參照。
台灣因幅員,物產少,經濟發展,必須仰賴對外貿易,而外貿重要條件,必須國內有發達製造業。自從蔣總統經國先生逝世後,將近卅年一個世代,在經濟上,少有重大的建設,國家的繁榮,都依賴經國先生當年遺留下來的成果;換言之,是靠吃老本生活,二十餘年來,老本逐漸枯竭,經濟每況愈下;表面的榮景,全靠私人企業支撐,就業率下降,失業率上升,企業或年輕人必須向國外發展,而語言成為重要的障礙之一,相對的,兩岸同文同種,大陸逐成為台灣人向外發展的首選。俗言:心有多大,空間就有多大,台商在大陸,由許多小企業變成大企業,因緣於大陸環境一如上述。聰明的青年人,具備有毅力肯努力,大陸是你們的就業處女地;智慧成熟的中壯年在依法守法、真誠的條件下,大陸有足夠的空間,任你們馳騁發展事業。
珠江台商風雲記都寫的是別人的故事,海亮與作者交往多年,深知其本身的經歷,極其豐富。胡董的真正技術是冷凍空調,節約能源,是極優良的工程師、訓練師與講師教授,曾任教育部、內政部、台北市冷凍空調評審長、檢定、命題、評審委員;著有冷凍空調工程原理、訓練教材、檢定教材、研究論文等學術論著。中年的胡董轉戰大陸經商,從事塑膠製品,獲有二十餘項發明專利。
胡董為人真誠助人,也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大陸各地台商聽聞珠江台商風雲記的出版,都有甚多期待,也有台商願提供親歷的心身血淚故事,據聞風雲錄出版後,計畫再寫續篇,希望胡董能再接再勵,除了別人的故事外,多寫些其自身精彩的故事。
張海亮先生
廣州保福體育用品研究發展公司董事長
廣州台商協會會長
廣州市榮譽市民
自序
1992年,西進大陸經商,立足廣東省廣州市永和鎮二十餘年。小小的永和鎮,早期有十二家台商到此投資,如今倖存的台商,僅有二家。
二十餘年來,滄海茫茫,日落月昇,親歷、聽聞的台商及台幹的故事,在初臨暮齡之時,有如影片,一幕幕不斷的顯示,這些故事如影隨形,甚至會讓我在睡夢中驚醒,也似乎有股力量,督促我,要我把部分台商及台幹們的血淚經歷的故事寫下來,呈現給世人。
1988年,台灣開放探親,當時台灣的經濟,仍顯強勢,到大陸投資,經商未經許可是違法的,但是一群獨具慧眼,具前瞻性的中小企業、商人,排除萬難,勇敢西進。當年大陸非常落後,台商如入不毛之地,在沒有任何助力之下,蓽路藍縷,從無到有,個中心酸、創痛,不曾經歷的人,是無法想像的。
我曾跟數位台商談起擬寫「珠江台商風雲記」,每位台商都極為讚同,希望能為一群在台灣被誤解的台商,一吐冤情,也藉此拋磚引玉,盼望有更多在福建的、蘇州的、上海等各地方的台商、台幹,能大膽寫出歷年來各式各樣的故事。一則反應台商登陸後的生活,二則反應在大陸經商艱苦困難,三則提供現在及後來台商台幹們的參考。將真正失敗或成功的事蹟,事無巨細的寫出來,同時也可以作為國台辦、海基會及各省市政府諸公們的參考,不要只對大企業尊重有加,對小企業就放手不管,甚至要求拆遷轉移。實際上,沒有慧眼先驅的小台商,那有後來的大企業?至少我們早來而生存下來的,是支持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光說不練的台獨,只為選票,何曾為台灣的未來打算?愛台灣,幾已淪為口號,對台灣的經濟有一點點的實惠嗎?執政黨也好,反對黨也好,真正愛台灣的是不是該為台灣的經濟,況且大陸的各國投資,日韓會將技術轉移?香港大多投入貿易房地廠與服務業,但台商一項產品的生產,除了給當地帶來繁榮,而造就不少懂了技術及管理人才因而一家台商不做了,延續了十數家相類似的陸商,這種潛移默化的轉移使得中國變成世界性工廠,台商不能不說據功不少。真正愛台灣是不是該為台灣的經濟負責,台灣的前途,規劃,監督,否則台灣真的會沉淪!
本書的出版,究竟在兩岸會否引發爭議?反對?我年紀已大,也不在乎政治藍綠理念如何?只是在有生之年,將些瑣碎的事公諸於世而已。我們台商進入大陸有句台諺:「入山看山勢,入門看人意」學習察言觀色做為做人做事之依據。很多台灣人對於在大陸投資總是有些怕怕,以我的經驗只要「行的正,不怕影子歪」,失敗!主要的因素是在台商自己!台陸同文同種,有十數億的消費群,又有廣大的腹地,商機豦豦,仍然是腳踏實地、智慧的台商們開拓與發展的天地!
感激一些台商老兄弟提供資料,其中絕大多數是真實的,也有些道聽塗說,雖未經求證,但也接近事實,請當小說看,姑且信之!為了避開尷尬!有關姓氏已加掩飾,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最後感謝我大哥替我文章一再潤飾及我女兒胡庭瑀打字整稿,沒有兩位的協助是很難圓滿完成的, 我老婆益霞更是精神支柱, 讓我不畏批評,勇往執筆。
2014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