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鄧雨賢,1906年出生於日治時期之桃園龍潭(今龍潭與平鎮交界的山仔頂),一個身上流著客家血脈;卻創作出近百首曲曲動人的閩南歌曲,經典作品中之〈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文史學者莊永明於1980年將這四首歌曲簡稱「四月望雨」;並授權家屬永久無償使用。
我們曾試著將〈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等四首作品設計為「春、夏、秋、冬」的意境,但發現實在不足以貼切的、完美的呈現鄧雨賢作品的精神,直到長笛演奏家華佩,首次用法國的現代長笛技巧完美詮釋「四月望雨」,為臺灣歌謠的喜、怒、哀、樂體現出來。
由於鄧雨賢所處的年代,臺灣流行音樂正興起發展,因此有人尊稱他為「臺灣歌謠之父」;有人形容他為「臺灣的音樂奇葩」;亦有人形容他為「臺灣的福斯特」⋯⋯無論何種的尊稱或形容,我覺得鄧雨賢就是臺灣的鄧雨賢;是屬於我們的鄧雨賢,經典代表作「四、月、望、雨」有如臺灣歌謠的春雨,長期滋潤臺灣這塊土地的音樂。
今年適逢鄧雨賢110冥誕之際,感謝好友張慧文協助整合資源,邀請文史工作者王源娥、陳秋玲、顏艾琳(依姓氏筆畫)等人共同參與編撰改寫我的論文〈鄧雨賢生平考究和史料更正〉,加上音樂家吳瑞呈、華佩協助完成鄧雨賢作品的曲調介紹和音樂賞析,林太崴、徐登芳提供收藏的78轉蟲膠唱片相關史料,黃玉珊多篇的訪談紀錄,以及辛苦付出的編輯團隊。所以這本《臺灣歌謠的春雨──傳‧鄧雨賢》是集眾人心力,共同彙整鄧雨賢生平事蹟及作品的「類傳記」全集,期盼這本書的發行,可以讓想要了解、探討鄧雨賢生平及音樂的有心人,有正確及完整的資訊。因為我們有共同的心願,就是將臺灣的音樂文化推向國際舞臺。
鄧泰超(鄧雨賢嫡孫)
臺灣鄧雨賢音樂文化協會理事長
推薦序一/許文龍
我曾親自創作鄧雨賢畫像、雕塑鄧雨賢銅像;也常常在公共場用珍藏的小提琴及曼陀林彈奏鄧雨賢的台灣民謠作品和大家分享,因為這些旋律代表著台灣這片土地的聲音,連結人與土地的情感,尤其他的經典作品〈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就像台灣歌謠的春雨;滋潤、撫慰、淨化咱的心靈。
推薦序二/余梅芳鄭愁予
鄧雨賢的藝術民歌,其旋律的婉轉抒情,與對話式節奏的感動力,是漢語音樂之極品;以溫情的「望春風」為例,速度硬度調正,歌詞抽換,即成為激情的進行曲。可與世界名曲相比。
推薦序三/路寒袖
台灣歌謠的頂峰之一
推薦序四/林衡哲
鄧雨賢是台灣民謠的代表性人物
他的音樂是30年代
台灣民族的心聲
推薦序五/學長作曲學妹唱/簡文秀
今年是鄧雨賢先生110周年冥誕,他是臺灣歌謠的先驅,無人出其右,雖然他是客家籍,但是卻能把很多很多的臺灣歌謠寫得非常傳神而入味,這就是所有的人民喜歡也敬重他的原因。
他是臺北師範畢業,也就是我的母校臺北師專的前身,記得多年前,在他的故鄉桃園參加他的紀念音樂會,當我在演唱的時候,臺下的聽眾大聲的叫喊著「學長作曲學妹唱」,當時的我,心裡真是喜孜孜的,因為我是由衷地由內心以他為榮。我最喜歡他的作品是「四、月、望、雨」,不論在旋律的線條,意境的舖陳與歌詞間的融合,在在表現出如詩般的氣質與卓越的天份,讓我敬佩不已、鍾愛不已。在很多的表演場合,曲目中我總是有他的「四、月、望、雨」,要唱以前,我也總是向聽眾解說「四、月、望、雨」是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這四首歌曲不只是閩南人會哼唱,應該是所有華人都喜愛而熟悉的吧!我這麼說著「它在所有人的心中,它已經不是歌曲,而是深植在人們內心深處靈魂的旋律」,演唱的當時,所有人跟著唱和,所有人眼中泛著淚光,是濃郁的鄉情、民族的深情,也讓我感動不已,這就是一個藝術家最高的人生價值。臺灣需要更多的藝術家,尤其是更多更多的鄧雨賢,讓我們一起努力、努力、再努力!
推薦序六/陶喆
只有經典才能成就屬於每個世代記憶中的永恆,鄧雨賢老師的音符是伴著我們成長過程的感動。
推薦序七/方文山
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他的音樂凝結了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眷戀,他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記憶裡,一種扎實而美麗的永遠!
推薦序八/許景淳
台灣歌謠第一人—鄧雨賢先生
經常受邀國內外巡迴演唱的我,如果只能選擇一首代表台灣的歌謠演唱,那必定來自鄧雨賢先生的代表作:〈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四季紅〉。他的作品,音樂人生,生動地繆思般感動啟發著台灣各類歌者、藝文工作者與普羅大眾。喜愛他作品,男女老少不分年齡層,長達數十載跨越了不同世代,鄧雨賢的音樂歌謠是台灣文化不可或缺重要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