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部最為發達;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截至2018年,香港人口約748萬人。
香港是世界上相當重要的國際金融、工商服務業及航運中心,傳統基金會連續二十四年評選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憑治安優良、社會廉潔、稅制簡單和法律制度健全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的美譽。在2018年GaWC公布的世界全球都市列表中,香港僅次於倫敦、紐約位列第三。「香港品牌」是一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重點宣傳計劃,推廣香港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同時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安全、經濟發達、生活富足、具競爭力、適宜居住以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際大都會。「雙普選」、去工業化轉型、貧富懸殊及與中國內地的矛盾等則為該地主要的社會議題。
維基百科
圖書名稱:舊書刊中的香港身世
若果有張數十年前的香港舊書單,你是否會沿着書本追尋,看看那個年代的人與事?
……
遲至1970年代,港人才逐漸對本土各方面的歷史加以重視。儘管因日佔戰亂、及後又因經濟起飛引致拆遷頻密,香港戰前的舊書刊得以保存的雖為數不多,但對重整香港歷史卻意義非凡。本書作者係資深的圖書館從業員,在此書中將現有藏品分成數輯。
第一輯開篇先就追查香港身世朦朧,介紹第一部關於香港通論的中文專著《香港雜記》(1894年)。而中港官方交往,早有先例,《香江酬酢集》一書,呈現了1936年粵港官員酬酢中,香港商人的參與情況及仲介地位的重要性。至於市政考察、工商百貨、宗教廟宇、奴婢賣身等,在在充份描繪了香港社會的過去面相,好讓讀者以今之視昔,悟出香港的宿命來。第二輯雖然在眾多藏品中,只選取幾類作速寫,但已涵蓋了女性、工運、鄉族、教育等項目。第三輯講香港報紙歷史,點出本地社會文化倚賴此種媒體而廣傳,由來已久。研究香港身世,在欠缺系統歷史書寫的情況下,閱讀大量舊報,是可行的策略。兼之第四輯集中介紹了清末至「七七事變」前的 28 種新舊文藝期刊,綜上敘述社會特質,已見其大概了。
香港本地史的研究,現已蔚然成風。新「出土」的舊資料,也陸續在學者們的掌握整理中。本書的意義不僅是幫助搶救和保存香港文獻,也對早期香港史的研究有所啟迪,同時還是學問的普及化,讓香港往昔風貌,一同與普通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