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出版社‧新世界史叢書」獨家授權中文版
印度洋──是串聯歐、亞、非、澳洲的海上交通要道,同時也是各國貿易、能源、勞動力、文化、宗教交流的樞紐,更是現代中國推行「一帶一路」的所在。
本書透過歷史 × 文化 × 經濟 × 政治 × 宗教 × 社會等全方位的對照分析,解密這個具備各種優勢條件,卻不屬於任何一國勢力範圍的海域。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熱切倡議的「一帶一路」,再度將印度洋這塊海域推向眾人眼前。
本書帶領讀者聚焦環印度洋地區的歷史,從年代、特定主題、地理的角度切入,融入人類學、藝術史的觀點,內容述及貿易和移民造成的文化交流、宗教信仰的傳播、各國列強的政治角力、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的劃分和石油探勘活動所帶來的影響,微觀而全面地介紹「新世界史」下的印度洋歷史。
作者簡介:
艾德華•艾爾柏斯(Edward A. Alpers )
曾在坦尚尼亞的三蘭港大學及拉弗勒的索馬利亞國立大學講課,現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史學研究教授,致力於研究印度洋世界的奴隸貿易及非裔移民的散播,並針對東非及印度洋歷史發表多本著作。
譯者簡介:
楊明凱
目前就讀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班。熱愛翻譯,喜歡電影、閱讀、旅行、運動,涉略領域包括人文、兩性關係、資訊科技。從事筆譯工作多年,喜好簡單明瞭的文字風格,期望為讀者打造出平坦的橋梁,直通作者的中心思想。
譯文賜教:delicioustaiwan@ymail.com。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本書突破舊有世界史的傳統格局,以別出心裁的創新史學視野,提供讀者認識有關世界歷史與各民族鮮活生動面向的最新知識。這種轉變乃是世界史學界的重大革新之舉。僅在稍早幾年,世界史主要聚焦於西方,也就是歐洲與美國,至於其他地區民族,頂多附帶提及一鱗半爪的浮面資訊。有些「舊世界史」(old world history),可能會把注意力放在歐美之外的地方,那樣的世界史往往留給讀者一種印象,認為歐美文明之外的其餘民族都是蠻夷之邦,充斥著化外之域的奇風異俗,講著蠻夷鴃舌的古怪語言。另外還有一類的舊世界史,雖然焦點放在陳述世界各地民族的故事,但主要乃是藉此突顯人類史上偉大文明的成就。讀者從中讀到的是,氣勢宏偉的壯觀建築、無遠弗屆的世界宗教、氣蓋山河的英雄豪傑,但是很少關注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經驗,或是比較普遍的經濟、社會互動。這類的世界史往往只透過單一面向的觀點,來呈現世界各民族之間的多樣化互動。
本書以有別於前述的方式來訴說世界史。第一,採取全方位的綜合視野,題材含括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地區,探研遍及人類全體的廣泛經驗,甚至包括生活遠離世界各大文明、沒有文字記載歷史的所謂的「原始民族」。就此而言,「新世界史」(new world history)有一項共通的旨趣就是,人類全體的廣泛經驗,甚至回溯到史前未有文字記載的數百萬年前的時代。有少數的新世界史學家甚至把焦點擴大至整個宇宙,採用「大歷史」(big history)的觀點,將歷史的起源轉移到宇宙誕生的大爆炸起點。有些學者論稱,這種放眼全球的世界史新架構,可以視之為立足月球的觀點,我們固然同意此一看法,但在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指出,在這之外還有一種近觀的特寫鏡頭,著重於分析和重建全人類的重大經驗。
這倒不是說,任何時期、地點曾經發生過的所有事情,全部都可以重新被挖掘再現,或是全部都值得我們去認識;而毋寧是說,透過同時考量不同社會和文化的隔絕或相連故事,可以幫助我們從中獲益良多。建立諸如此類的連結,也是「新」世界史的一項關鍵構成要素。其中強調的是,包括:文化、經濟、政治、宗教、社會等等,涉及所有民族、地區和歷程的各種相互連結與互動。從中進行比較,發掘異同,同時兼顧區分比較和連結互動,乃是發展全球化架構的關鍵要素。不論焦點是擺在特定的個別國家、地區,或是全世界,前述的兼顧做法都可以深化和擴展歷史的理解。
新世界史這個新興學門,興起時機可謂適逢其時,不論在學界或一般社會大眾,對於世界史的興趣都漸趨濃厚。我們旅行到彼此的國度,和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對話、共事合作。我們也受到來自全球事件而不斷產生改變。地球各個角落的戰爭與和平,都影響到全世界;同樣地,區域的經濟、環境、通訊、衛生、醫療等狀況,其影響也可能擴散而遍及全球。本書將在地歷史的陳述置放在全球的脈絡之中,透過尋常百姓的眼睛,來綜覽全世界的大小事。這種融合在地與全球的取徑,也是新世界史的關鍵定義。了解歷史上全球與當地環境的運行,提供給予我們許多工具,讓我們能夠鑑往知來,檢視當前世界交互關聯的局勢,再者,洞燭機先,預先察覺當前的諸多互動徵兆,如何可能牽動影響未來的發展。
邦妮‧史密斯(Bonnie G. Smith)
楊雅南(Anand Yang)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本書突破舊有世界史的傳統格局,以別出心裁的創新史學視野,提供讀者認識有關世界歷史與各民族鮮活生動面向的最新知識。這種轉變乃是世界史學界的重大革新之舉。僅在稍早幾年,世界史主要聚焦於西方,也就是歐洲與美國,至於其他地區民族,頂多附帶提及一鱗半爪的浮面資訊。有些「舊世界史」(old world history),可能會把注意力放在歐美之外的地方,那樣的世界史往往留給讀者一種印象,認為歐美文明之外的其餘民族都是蠻夷之邦,充斥著化外之域的奇風異俗,講著蠻夷鴃舌的古怪語言。另外還有一類的舊世界史,雖然...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印度洋的界線
(Imagining the Indian Ocean)
多年來,印度洋一直是全球海域系統中最少受到研究者關注的地區,但情況正在改變,歷史學家現在已知至少自七千年前開始,印度洋水域及其沿岸地區就一直有重要的經濟、文化交流,而西元七世紀時,伊斯蘭崛起、擴張,更是大幅加快了交流的速度。放眼全球,印度洋占有重要地位,若想了解整個區塊的互動關係、歷史發展,其中一項難題就是如何以最適當的方式劃分出印度洋的界線,這是因為海洋的界線與大陸有所不同,充滿了「流動性」,想解決這道難題,我們可以參閱各方旅行家所書寫的印度洋航海記事。
航海冒險家亞蘭•威里爾斯(Alan Villiers)曾寫下:「我們從亞丁出航的時間是在十二月的第一週,東北季風正靜靜地吹著。」當時是西元一九三八年,他從科威特啟航,搭乘正義勝利號(Triumph of Righteousness)遠行至東非海岸,然後返回至阿拉伯海沿岸。威里爾斯乘坐的是大型阿拉伯帆船,在西元二十世紀時,此類型的帆船常見於印度洋各地區。威里爾斯回憶:「我先前就認定這種帆船會是我夢寐以求的航行工具,優雅的船體結構散發出濃濃的探險氣息和浪漫情懷,甲板上磨損的木板,充滿活力十足的漫遊精神。」但他也哀嘆:「我過了二十多年的航海生活,看遍天下大小事,就我看來,目前僅剩阿拉伯人保有純正的帆船工藝,沿襲自古以來的傳統,御風遠行而不仰賴引擎,只有阿拉伯人仍舊在遼闊的海洋上駕駛帆船,固守既往的優良傳統,寧靜地航行。」
第一章
印度洋的界線
(Imagining the Indian Ocean)
多年來,印度洋一直是全球海域系統中最少受到研究者關注的地區,但情況正在改變,歷史學家現在已知至少自七千年前開始,印度洋水域及其沿岸地區就一直有重要的經濟、文化交流,而西元七世紀時,伊斯蘭崛起、擴張,更是大幅加快了交流的速度。放眼全球,印度洋占有重要地位,若想了解整個區塊的互動關係、歷史發展,其中一項難題就是如何以最適當的方式劃分出印度洋的界線,這是因為海洋的界線與大陸有所不同,充滿了「流動性」,想解決這道難題,我們可以參閱各方旅行家所書寫的印度...
目錄
致謝辭
編者的話
第一章 印度洋的界線
第二章 印度洋古代史
第三章 伊斯蘭降臨印度洋
第四章 近代史早期的外來入侵與轉變
第五章 漫長的十九世紀
第六章 百年近況
附 錄
印度洋歷史大事年表
延伸閱讀
網路資源
致謝辭
編者的話
第一章 印度洋的界線
第二章 印度洋古代史
第三章 伊斯蘭降臨印度洋
第四章 近代史早期的外來入侵與轉變
第五章 漫長的十九世紀
第六章 百年近況
附 錄
印度洋歷史大事年表
延伸閱讀
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