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翻開聖經,熟悉的約瑟故事彷彿古老而遙遠;然而,當你踏入當代商業戰場,那些關於策略、領導與逆境求生的挑戰卻歷歷在目。這本書,顛覆傳統宗教讀物的框架,以大膽嶄新的視角,將聖經裡的「約瑟」,重新帶進現代職場與商業競爭的脈動之中。
從奴隸到宰相,從井底到高峰,約瑟的智慧正是今天企業經營者的生存指南。書中透過約瑟的每一段人生轉折,對應現代商業案例,深度剖析職場權力遊戲、危機管理、數據解讀、趨勢預測,以及個人品牌打造的關鍵。你會驚訝地發現,約瑟解夢的能力,正是今日高階經理人不可或缺的「商業洞察力」。他能為法老預測七年豐收與七年饑荒,這樣的「趨勢分析」思維,放在現今的投資決策或企業風險控管上,竟然毫無違和。
這本書不只是聖經人物傳記的延伸,更是為現代職場人量身打造的一部策略思考指南。無論你是企業主、專業經理人、創業者,甚至是正在尋求職涯方向的年輕世代,都能在書中找到共鳴與啟發。約瑟的生命歷程,彷彿一座藏滿經營智慧的寶藏,等待你一頁頁挖掘。
時代變遷,商場不斷翻新,真正的智慧卻恆久不變。聖經裡的約瑟,並非只屬於教堂講道的角色;他是現代商場上最值得學習的策略大師。當聖經智慧遇上商業思維,一場跨時空的激盪,就此展開。
這本書,讓約瑟成為你的職場導師,帶你走出困境、掌握未來趨勢、站上人生與事業的高峰。
立即翻開,聖經與商業,從未如此貼近你的職場人生!
各方推薦:
「本書生動描述了約瑟的一生,可說是『用經文啟發人生,用人生體現經文』在現實世界的縮影。艾爾.艾瑞斯曼闡釋故事的手法,讓我覺得自己伴隨著約瑟一起走過人生旅程──而且他的一生非常精彩!每段經文的解析都針對現代人如何在職場上保持正直,從觀念與現實的角度提出深邃的省思。書中每一章都是豐富的想像、分析、運用以及智慧的奇妙交織。對任何年齡與生活情境的人來說,本書都值得一讀再讀。」――唐.福祿(Don Flow),福祿汽車(Flow Automotive Companies)業主與執行長
「本書既甦醒人心又深具啟發性!艾爾.艾瑞斯曼完成了我認為無法完成的任務。他使得約瑟的古老故事鮮活起來,而且透露出許多像是好市多、波音、微軟和麥當勞──以及職業高球界領導階層亟需的睿智!對那些非常關心基督教對頂尖企業領導有何幫助的人來說,本書應該列在書單的首位。」――理查.莫博士(Richard J. Mouw PhD.),美國富勒神學院榮譽院長與信仰與公眾生活教授
作者簡介:
艾瑞斯曼(Albert M. Erisman)
艾瑞斯曼是西雅圖太平洋大學商業與經濟學院的駐校行政人員,也是商業誠信中心的前任主任。他在大學部和研究生層面教授商業倫理以及商業與技術課程。他還是《Ethix》雜誌的執行編輯,該雜誌是他與一位同事於1998年共同創辦的。在這個職位上,他採訪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業領袖,討論有關倫理、價值觀和目標的議題。
2001年4月,艾瑞斯曼博士結束了在波音公司32年的職業生涯,在最後10年中,他擔任計算和數學研發主任。在這個職位上,他管理了一個由250-300名科學家、數學家、統計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目標是為波音的流程和產品帶來新技術。1990年,他被選為波音公司首批11位高級技術研究員之一。
艾瑞斯曼博士曾在多個與科學和技術相關的董事會(華盛頓技術中心、工作神學、Kiros和兩家初創公司)和委員會(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任職。
他是三本書的共同作者/編輯,並發表了許多技術和大眾論文。他是福特漢姆大學商業目的聯盟的研究員。他擁有愛荷華州立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章節試閱
導言
本書就是秉持這種精神查考雅各的兒子、以撒的孫子、亞伯拉罕曾孫約瑟的生平,而他的故事就記錄在《聖經.創世記》第三十七到五十章。從許多角度看來,約瑟是個深具魅力的人物,而且關於他的著作可說是汗牛充棟。市面上有數十本書籍都是探討他在艱困的環境中依舊忠於上帝,和身為父親雅各最寵愛的兒子所面對的挑戰以及隨之而來的種種嫉妒與敵視,還有他的夢境。安德魯.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和後來拍成的電影)《約瑟的神奇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使得約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甚至從未讀過聖經的人也都知道他。
不過,我想從不同的角度探討這個故事。約瑟的生涯有兩個階段可供現代人參考。第一階段是,他以奴隸與囚犯的身分在組織的底層工作。他對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選擇;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如何做好手邊的工作。他的工作跟現在很多人都非常相似。約瑟在其生涯第二階段的重大成就,足以挑戰當今世上最優秀的商人。他揪出問題,規劃解決方案,然後大刀闊斧地實踐。他是龐大組織的領袖。因著他的作為,使他得以拯救自身所處的文明世界免於飢餓,也使得整個埃及世界安然度過一場大饑荒。簡言之,他規劃出一套影響整個世界的全球商業策略,此舉跟今日微軟與波音所為相去不遠。我們從這個角度觀察約瑟的故事,就能一窺今日商業界頂尖領袖的精髓。
第二章 整裝待發
我們在創世記第三十七章初次遇見約瑟時,他是十七歲。任何人都能輕易看出雅各對他的偏愛,有可能因為他是雅各與愛妻拉結的第一個兒子。聖經從兩方面點出問題:雅各為約瑟添製了一件彩衣(創卅七3),以及約瑟看到他哥哥的「惡行」會打小報告(創卅七2)。我們不清楚他們犯了什麼錯,但可以知道,打小報告不會使約瑟受到他的哥哥們喜愛。他們對他的反應很明確:「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偏愛他,就懷恨在心,對他惡言相向。」(創卅七4)
如果家庭中出現這種功能失衡的現象,即便是一個稱得上成熟的人,也難以應對這樣複雜的政治局勢(political waters)。或許就是因為約瑟曾經歷過這些風波,後來才能夠在法老的身邊調和鼎鼐,但此時的情況並不樂觀。
接著約瑟又火上加油。他做了一個夢,馬上就跟哥哥們說:「你們聽聽我做的夢:我們在田裡捆莊稼,我捆的莊稼站立起來,你們捆的莊稼都圍著我捆的莊稼下拜。」於是哥哥們「因為約瑟的夢和他說的話,他們就更加恨他」(創卅七6-8)。
約瑟沒有學到教訓。「後來,約瑟又做了一個夢,他又去對哥哥們說:你們聽聽我做的另一個夢,我夢見太陽、月亮和十一顆星星都向我下拜。」(創卅七9)後果是,「約瑟的哥哥們都嫉恨他,他父親卻把這些話記在心裡」(創卅七11)。
此時,有幾件事不利於約瑟的情況。他是父親最寵愛的兒子,雖然這不在他的掌握中,但他似乎也樂在其中;他是個打小報告的人;而且他接連說出自己做的兩個夢,在說第二個夢境時,卻沒有記取前一個教訓。就當時整個情況考量,如果他聰明的話,至少應該不要說出他自己對夢的解釋。他的傲慢顯而易見。他的哥哥們為何會對他如此嫉恨與惱怒,也不言而喻了。
不過,我會以較寬容的角度看待約瑟。他太過年輕而不懂得說話的藝術,因此就一股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從多方面來說,這是我喜歡教導大學新鮮人的原因。他們往往以直白的方式表達看法,以至於有時我懷疑他們是否明白自己說出口的話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我能理解約瑟早年的不成熟,不過我在同樣年紀時已培養出相當嚴格的工作倫理。我十一歲時,初次在芝加哥過冬,找到一個在加州老家從未有過的工作機會,鏟雪。1952年冬天,我拿著一把鏟雪鍬拜訪左鄰右舍,提供收費服務,就這樣可以賺進大筆收入──但我也很早就知道,在這工作當中牽涉到的不僅有金錢。記得在一個冬日傍晚,我剛鏟完一戶鄰居的走道,在我朝大門走去收帳之前,我會站在原地欣賞我的工作成就。大雪覆蓋一切,街燈映在地上,然後在雪中出現一條整齊乾淨的步道。我當時已經體會到工作的內在價值。我從那時開始就擔起鏟雪與送報這兩份工作,而且我持續在冬天鏟雪,直到我十六歲得到第一份在辦公室內的「正職」,這打工才告一段落。
不過,我在許多方面也跟約瑟一樣不成熟。我剛開始做鏟雪工作時,某天降了三十公分深的新雪,於是我在晚上外出幫鄰居鏟雪。我去的那戶人家有一條非常長的車道,和一條跟街道平行的走道,還有一條通往露天前廊的走道。我答應用五塊美金的代價完成所有工作,這在當時可是一大筆財富。我一鏟,就發現這積雪輕得跟羽毛一樣。原本估計要一小時才能完工,結果我花了十分鐘就做完了,而且整個水泥地上幾乎沒有一片雪花。我去收帳時,屋主說:「你那麼快就做完了?這比我在辦公室上班領的薪水還高。」我回答說:「還有很多戶我都沒辦法去鏟。你也拿把鏟雪鍬,去鏟雪吧。」他的眼神明白告訴我,他不覺得有趣。我也記得我父親曾要我去鏟家門口走道的雪,但我厚臉皮回說:「付費顧客優先。」我還沒有成熟到足夠得體地應對長輩。直到許多年後,我才想到我所用的鏟雪鍬還是父親花錢買的呢!
往往我們對待第一份工作的態度就是我們日後職涯的基本元素。葛羅利亞.倪倫德是TriLinc Global國際投資基金的共同創辦人兼主席。她在擔任德意志銀行資財管理集團總裁多年後,才登上這個職位。經由我們的訪談,我知道起初她根本沒有進入金融界的念頭。她當時接受的是師範教育,但在大學四年級時,發現自己並不想從事教職,於是她在一家當地銀行找到一份基層工作,也就是在信託部門擔任辦事員。當時有一個人持有大筆的特種股的股份,他想要賣掉其中一部分,她的工作就是取得權證,然後在其上蓋印作廢,接著製作兩份新的權證,一份給買家,另一份在註明剩餘股份後交給賣家。然後她再把資料登錄在檔案卡上面。所有這一切都是用打字機完成的!但她的工作態度有一個值得玩味的特點。
我覺得這一切滿有趣的。我喜歡瞭解金融界,因此就不斷接新工作學習更多知識。我在工作初期就開始遵守我奉行一生的三個原則。我要勤奮工作,我要解決問題,以及我要幫助別人。第一個原則指的是,在完成一個指定工作後,我就期待下一個交給我的工作。我始終都要求得到更多的工作。直到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後,我才發現不是每個人都這樣!〔註1〕
如果你不是勤奮的工作者,我想你一定很難跟葛羅利亞共事。她不會混水摸魚打發工作時間,在她完成工作後就會要求接下一個任務。葛羅利亞至少在下面這件事上超過約瑟:她會幫助其他人,而且她樂在其中!但怠惰的同事很可能會產生地位威脅感,就好像約瑟的兄長們覺得備受約瑟的威脅,於是就惱怒激憤,並且心生惡念。
不久後,葛羅利亞被拔擢為整個部門的主管。約瑟同樣受到他父親重用。不過,我們稍後會看到,葛羅利亞的閱歷已經使她足以擔任領袖一職,但約瑟卻不是如此。
許多人都對自己一生有著美好的夢想。對某些人來說,這就只是幻想自己能夠過一種跟自己實際生活不一樣的生活。他們心裡雖然渴望,卻毫無實際作為。但對其他人來說,這個夢想就是他們生命的動力。他們的教育與他們的工作安排都是以它為依歸,就這樣把熱情化為實際行動。約瑟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而他心中存著一個後來終於實現的領袖夢。
導言
本書就是秉持這種精神查考雅各的兒子、以撒的孫子、亞伯拉罕曾孫約瑟的生平,而他的故事就記錄在《聖經.創世記》第三十七到五十章。從許多角度看來,約瑟是個深具魅力的人物,而且關於他的著作可說是汗牛充棟。市面上有數十本書籍都是探討他在艱困的環境中依舊忠於上帝,和身為父親雅各最寵愛的兒子所面對的挑戰以及隨之而來的種種嫉妒與敵視,還有他的夢境。安德魯.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和後來拍成的電影)《約瑟的神奇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使得約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甚至...
作者序
自序
那天是我在波音公司服務三十二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1987年十二月,新主管喬(Joe)――五年內我第五個新主管――告訴我從明年元旦開始,我和我的應用研究團隊(約180人)提交報告的對象不再是他,而是我們組織裡另一位同事。簡單來說,我被降級了。除此之外,那個同事屬於營運領域,而且他不瞭解我們團隊的研究價值。隔年,佛羅里達分區在三月份舉辦大型主管會議,而我沒收到邀請;我在高管階層的其他活動也隨之停止。我的職場生涯瞬間停格。
雖然這類情況在大企業內部每天都在發生,但令我感到煩心的是這件事的時空背景。容我倒轉一下敘述,填補這段往事的細節。
我的應用數學團隊隸屬於計算部門,是透過電腦服務銷售部門去支援波音內部的同事,以及外部客戶。波音當時剛採購一台克雷超級電腦(Cray supercomputer)──那時是全球運算能力最強的電腦。我們研究人員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工作內容,就是去瞭解如何運用這台超強電腦。除了波音公司在使用它,其他家石油公司也想要試用。於是在銷售部門的安排下,應用數學團隊的經理人和我,每個月(有時是每週)會到德州和奧克拉荷馬州的石油區,向石油公司講解這台超級電腦的運算能力和潛力。當他們簽下合約,使用我們的克雷電腦,衛星天線接受器不久就會把數據串流到這台超級電腦上。來自石油區的銷售經理喬,因此榮登電腦服務部門業務冠軍,並得到全公司表揚。我們團隊甚至曾提名喬,支持他去參加高階管理碩士課程,讓他做足準備好在管理事業上一步登天。喬進修一年回來後,所接受的新任命就是擔任我的主管,而我的降級,就是他新官上任後的三把火之一。
我很難回去向我的手下以及應用研究小組180人解釋這次新的組織調校,因為他們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跟超級電腦不相干。而我沒有處理好這個新指派的消息。那些曾經直接支援喬完成業務、使他得以快速升遷的人員,現在卻要在新的情況下成為他的部屬。這使他們都感到相當忿怒。
大約經歷了一個月的艱難時期,我接到獵人頭公司的電話,他們提供給我另一地區的國內職位。在專程前往面談之後,這一家中西部的小型軟體公司邀請我去擔任執行長。我和妻子就前往當地去察看住房情況。當時我們住在西雅圖。最後,我們決定婉拒這個機會。
那時我可能還無法告訴你,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因為我們兩人對上帝說,祂要我們去,我們就去,要我們留,就留,但我們似乎只聽到一片沉寂。現在回想起來,我確實透過我牧師馬可的諮商(他建議我留下來)聽到上帝的回應。結果,對我家庭當時的狀況來說,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只不過那時我所期待的是,上帝如雷貫耳的直接回應──但不如我所願。
做出留下來的決定,確實有助於改善我自己的心態與領導力,而我也在努力重新調整我們研究小組的焦點。我們還是需要服務客戶、研究創新,而且我們一直有推陳出新的熱忱,不因「路面坑洞」而停下腳步。那艱辛的一年期間,儘管組織裡將近25%的優秀研究人員都決定離開公司,我們依舊完成了一些佳作。
1988年十一月左右,有兩件事情同時發生。首先,喬被「重新調整」到另一個部門,而且就此不再平步青雲。取代喬的是一位名叫歐維(Orv)的主管,我進入職場之初曾經在他手下工作過。我與歐維之間的關係良好,而且我信任他。其次,我聽到馬可牧師講了一篇關於約瑟的證道。
我跟歐維相約在下一週的頭幾天會面,然後做了一件我在波音從來沒做過的事情(請注意,我不建議其他人採用這種方式)!我告訴他:
「我在星期日聽到一篇關於聖經人物約瑟的證道。約瑟本人雖然沒有犯錯,卻被賣為奴隸,遭到他上司的誣告,然後被關進監裡。他在監裡,做了兩件事情。首先,他勤勞又正直地工作。他奉命監管所有的犯人,又得到獄卒的完全信任。其次,就在他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從來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能把自己是因為遭到誣陷而入獄的消息傳到外面,而且他想要出獄。歐維,我們都在監裡。我們不是因為正當理由才會在這裡。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都非常努力工作,而我手上這份摘要是我們全體為公司完成的部分貢獻。不過,我們組織已流失25%的人員,在招聘新進人員這件事上,我們正遭遇困難,而這不僅僅會傷害到我們,也會傷害到整個波音公司。你有辦法處理嗎?」
出乎我意料的是(這顯示我欠缺信心),他答應要深入研究這件事。兩週後,他宣布一份重組計畫,其中表示我們團隊將會向一位副主管負責。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可說是逆轉整個情勢。此後歐維就一直以「傳道人」稱呼我,不過,這轉變了我自己的、和組織裡所有人的生命。對我來說,這就是我的職場生涯和約瑟故事之間的第一個連結。
我們可以從許多角度觀察約瑟的故事,但我親身經歷的那次事件,使我開始把他視為工作者與生意人。當我重讀《創世記》裡約瑟的故事時,看出來他生平的遭遇其實是在預備他承擔領袖的職位;也就是如何處理成功與失敗,如何不論情勢好壞仍盡忠職守,如何規劃策略並轉向執行,如何應對各種試探,以及如何獲得對工作的洞察,以瞭解其目的與意義。對這一切的探討就是本書的基礎。
我是聽聖經故事長大的,從有記憶開始,我就在家中與教會聽過這些故事。我在五歲以前就可以告訴你許多關於耶穌、大衛、約瑟、但以理、以斯帖和路得的故事。及長,我的良師益友亞伯特.葛林(Albert E. Greene)教導我透過各種不同角度觀察這些故事,而且每種觀點都能提供我們嶄新的見解。鼓勵我從這種非傳統觀點看待約瑟故事的人就是亞伯特。
我的同事大衛.吉爾(David Gill)和我在1988年開始出版《Ethix》雜誌。十一年以來,維持雙月出刊,現在已經轉變為網路出版(www.ethix.org)。每期都會刊登與一位領袖的談話,話題焦點放在面對二十一世紀商界的重大決定,提供獨到的見解。我已為此採訪超過一百位的各地區領袖。他們包括《財富》(Fortune)雜誌評選百大企業的執行長與總裁、小型創新公司業主以及政府機構、教育界和學術界的領袖。雖然約瑟與這些二十一世紀商業領袖相距將近3,500年,我依舊對二者間明顯的相似處感到訝異。我將分享這些訪談中,他們的經驗與約瑟的故事相呼應的段落。
我在2001年離開波音,並前往華盛頓州西雅圖太平洋大學的商業與經濟研究所(th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at Seattle Pacific University)任教,然後在2006年參與中非共和國的微型財務(micro-finance)政策的啟動計畫。我曾在世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教導小型企業,並擔任三個新創公司的董事,其中兩個創辦人是我以前的學生。根據這些經驗,我曾為西雅圖太平洋大學設計並傳授一門叫做「商業入門」(Business Introduction)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瞭解開創與經營企業必備的條件。經由這些經驗獲取的觀念正好跟我在波音(大型跨國企業)的經驗相輔相成,並且為本書提供更多樣的商業背景。
雖然本書的構想始於超過25年前我在波音遭遇的單一事件,書中也涵蓋許多其他支線。我非常慶幸有機會與讀者分享這一切。
自序
那天是我在波音公司服務三十二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1987年十二月,新主管喬(Joe)――五年內我第五個新主管――告訴我從明年元旦開始,我和我的應用研究團隊(約180人)提交報告的對象不再是他,而是我們組織裡另一位同事。簡單來說,我被降級了。除此之外,那個同事屬於營運領域,而且他不瞭解我們團隊的研究價值。隔年,佛羅里達分區在三月份舉辦大型主管會議,而我沒收到邀請;我在高管階層的其他活動也隨之停止。我的職場生涯瞬間停格。
雖然這類情況在大企業內部每天都在發生,但令我感到煩心的是這件事的時空背景。容我倒轉一...
目錄
各方推薦
推薦序
自序
導言
第一章 教育
第二章 整裝待發
第三章 初掌大權
第四章 踉蹌的起步
第五章 性誘惑
第六章 好人惡報
第七章 盡忠職守
第八章 微光盼望
第九章 主賜良機
第十章 專業精神
第十一章 辦公室政治
第十二章 報壞消息
第十三章 在職場談論上帝
第十四章 策略
第十五章 鯉魚躍龍門
第十六章 面對成功
第十七章 執行策略
第十八章 難纏的客戶
第十九章 透明、誠實又周全
第二十章 恐懼與原諒
第二十一章 公平與正義
第二十二章 權力的誘惑
第二十三章 金錢的誘惑
第二十四章 全球化
第二十五章 約瑟是成是敗?
第二十六章 企業策略
第二十七章 呼召
第二十八章 回顧與反思
感謝
Ethix訪談表
書目
註釋
各方推薦
推薦序
自序
導言
第一章 教育
第二章 整裝待發
第三章 初掌大權
第四章 踉蹌的起步
第五章 性誘惑
第六章 好人惡報
第七章 盡忠職守
第八章 微光盼望
第九章 主賜良機
第十章 專業精神
第十一章 辦公室政治
第十二章 報壞消息
第十三章 在職場談論上帝
第十四章 策略
第十五章 鯉魚躍龍門
第十六章 面對成功
第十七章 執行策略
第十八章 難纏的客戶
第十九章 透明、誠實又周全
第二十章 恐懼與原諒
第二十一章 公平與正義
第二十二章 權力的誘惑
第二十三章 金錢的誘惑
第二十四章 全球化
第二十五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