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水準能跟上創新的速度嗎?」「少了科技我們會不會更幸福?」「我們要如何在眾多紛擾中找到幸福?」「我們如何教導孩子劃出與科技的界線?」
在數位化的現代,人人都被科技工具、社群媒體給迷惑,
單純的快樂、幸福愈來愈難尋。
難道追尋快樂勢必得放掉科技?揚棄生產力、效率或功利?
科技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效率和通訊力。然而,它唯一無法為你我帶來的卻是快樂。由於科技的發達,人們的情緒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程度的憂鬱和不滿足,但情況不應該是這樣的。科技可以讓人們更快樂,而不是終結快樂。
本書作者艾美‧布蘭克森(Amy Blankson)與其兄長尚恩.艾科爾(Shawn Achor,暢銷書《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作者)共同創辦了好思維顧問公司(GoodThink),致力為個人和組織帶來有科學根據的幸福生活。艾美在本書中與讀者分享以下五大策略,能讓現代人同時擁有效率與幸福。
1穩住陣腳:集中精力,增進生產力。
2了解自我:檢視自己使用數位裝置的習慣和數據,以利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3訓練大腦:使用新興的科技,養成並維持樂觀的心態。
4為幸福營造棲地:為所在的環境打造一個適合發展快樂的空間,並簡化周遭 環境和複雜的心靈狀態。
5以特意自覺從事創新:利用現有的科技,積極塑造你我的未來。
重新思考自己應該在什麼時間點、在何處、為何,以及如何使用科技,我們將不僅能夠影響自己的幸福快樂,也能塑造社會的光明未來。本書的目標是協助你更有意識地主動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融入(或拋棄)科技,以追求最高的生產力和福祉。
這本書,是寫給所有忙著應付床頭櫃上愈來愈多充電裝置的人;寫給奮力提高生產力,卻發現自己緊盯螢幕好幾個鐘頭、結果遭致眼睛紅腫與腰痠背痛的高階主管與員工;寫給樂見電子裝置幫助孩子在車子裡或公共場所靜下來,但發現關掉螢幕後必須面對「科技風暴」的所有媽媽;也寫給被自己的數位足跡逼到無路可退,需要巧妙脫身的專業人士。
各界推薦
「太多時候,當我們在討論科技與世界的未來時,完全不談個人幸福。本書的出現正是一記及時警鐘,提醒我們幸福、意義,以及人類的脆弱、有希望的自我的重要性。」
──蘇珊‧坎恩(Susan Cain),
《紐約時報》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Quiet)作者
「談科技有多糟糕的書,市面上已多不勝數,但能指出一條簡單可行之路、直指在數位時代如何站穩腳步並保持平衡者,布蘭克森是我所見的第一人。」
——拉茲洛‧博克(Laszlo Bock),
Google人力營運部前任主管暨暢銷書《Google超級用人學》(Work Rules!)作者
「初讀本書,我看到的是充滿戰術的小祕訣,但讀到最後卻為我創造更幸福的人生。在這個干擾永無休止的時代,出版這本書的時機可說是恰到好處。」
——尼爾・帕斯瑞查(Neil Pasricha),
《紐約時報》暢銷書《快樂是可以練習的》(The Happiness Equation)作者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基本上都竭盡全力處理兩個核心議題:如何讓自己覺得一天比一天更幸福,以及,如何在科技中求得平衡,不為科技所役。與其對抗數位潮流,我們更需要高階的協助,幫助我們善用科技,從中得到最多的歡愉喜悅,創造最大的成就,締結最深厚的關係並獲得最充實的滿足。布蘭克森寫的書,是通往這番境界的完美途徑,本書提出令人驚嘆的新策略,幫助我們尋得更多喜悅與意義,同時也能借重科技的力量,昇華並豐富我們的人生。謝了,艾美!」
——凱西‧卡普里諾(Kathy Caprino),
「勇敢奮起」(Brave Up)主題系列作家、演講人、培訓教練與領導力培養專家
「有時候,創新不必然是開發一整個全新領域的科技,也可以針對某個小部分明確賦予新意,以創造更高的福祉。我樂見布蘭克森著手處理科技與幸福之間的關聯性,這是專業人士與為人父母者引頸盼望的書,我確信全世界也將欣然擁抱。」
——約翰‧史帝提斯(John Stix),
兒童無線上網器(KidsWifi)發明人
作者簡介:
艾美‧布蘭克森Amy Blankson
唯一一位由兩位在位美國總統(布希和柯林頓)頒發光點獎(Point of Light)的獲獎者。艾美更獲得總統任命,擔任「國家和社區服務組織」(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董事會成員(任期五年),並且是最年輕參加「美國未來總統高峰會」(Presidents' Summit for America's Future)的代表。艾美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並從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取得MBA碩士學位,她接著創立耶魯大學「慈善大會的未來」組織。2007年,艾美與其兄長尚恩.艾科爾(Shawn Achor,暢銷書《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作者)共同創辦好思維顧問公司(GoodThink),致力為個人和組織帶來有科學根據的幸福生活。
先前艾美曾擔任《富比世》女性、科技與領導力領域的定期撰稿人,目前她正與Google合作,研究如何運用正向心理學,為個人和組織創造持續且穩定的改變。艾美在美國XPRIZE基金會擔任個人健康的願景領導者(Visioneer),同時也是歐普拉幸福課程(Oprah’s Happiness Course)的專家。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碩士。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譯有《讓顧客主動推薦你》、《獵殺巨人》、《上下管理,讓你更成功!》、《CQ文化智商》、《華頓商學院教你活用數字做決策》、《父母老了,我也老了》、《一次看懂小數據》、《創新可以更好、更快、更有效》等書。
推薦序
【推薦序】
過去十年來,我走遍五十餘國,只為了理解幸福和人類潛能之間的關聯性。當時,我發現企業界和學校裡出現一股正面的發展動向,但也觀察到有很多人正在苦苦掙扎。人們罹患憂鬱症的比率高到令人咋舌,孤立疏離的氛圍就像癌細胞般蔓延,不假思索就求醫問藥的行徑四處可見,飲食失調與肥胖問題傷害著莘莘學子,離婚與自殺事件更是屢見不鮮。這些趨勢可以、也必須逆轉,前提是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
不過,雖然我們的需求迫切,但好像反而失去了人類最重要的幾種能力:讓大腦保持冷靜、集中注意力、搜尋美善的事物、預想更美好的世界,以及設定關係的優先順序。身為觀察趨勢的研究者,我認為,當我們要開始閱讀本書時,必須先問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幸福是否有未來?我相信,布蘭克森握有我見過研究最透澈、思慮最周密的答案來回答這個問題,同時回應現代世界裡最重大的挑戰。
我們正在經歷雙重革命。科技革命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一場變革,帶來了智慧型手機和智慧型手錶。但是,科技革命背後還另有玄機,藏著一場人類本身的革命。有了前述的科技相助,我們得以掀開簾幕窺探,了解當人在建構現實的樣貌時大腦如何運作,而這使得正向心理學、神經科學,以及生物回饋等領域出現重大進展。將這三大領域再結合科技革命,我們正要以有史以來最高的解析度來檢視人類的潛能。
如今我們明白:一、從科學面來說,幸福是一種選擇,其根基在於我們如何配置自己的心智資源;二、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會透過社交網絡不斷散播;以及三、現在我們已有辦法量化幸福,這會為生活的每一個面向帶來極大的好處。而且,當我們不斷成長、努力發揮自己真正的潛能時,科技在這趟旅程中也幫了我們大忙。
如果還有人不知道的話,我特此聲明本書作者艾美.布蘭克森(Amy Blankson)是我妹妹。在我的演講中,她更為人所知的名號是「獨角獸」(unicorn)。打從我妹妹出生以來,她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小時候一起打樂樂安全棒球,我們一起贏得德州辯論賽的州冠軍,我們也一起上哈佛。當她和大名鼎鼎的波波醫師(Dr. Bobo)共結連理、生兒育女時,我也從劍橋搬回了德州,和他們一家人住在同一條街上。也因此,當我想要創業、把幸福的相關研究帶給世人時,我理所當然找來我最好的朋友(與最近的鄰居)當合夥人。
過去十年,艾美幫著我帶領這家公司,到現在我們已經和將近一半的《財星》百大企業(Fortune 100)合作過。我們兩人結伴四處出差:與倫敦的建築師合作,共同打造更幸福的城市;前往太空總署(NASA),想辦法應用「幸福」的概念,幫忙把人類推向火星;也去了幾家腦創傷中心,研究如何借重虛擬實境,幫助從戰場上回來的士兵。
我最鍾愛的回憶之一,是和歐普拉(Oprah Winfrey)一起坐在她位於加州蒙特斯托(Montecito)的自家後院,在《超級靈魂星期天》(Super Soul Sunday)節目中專為「獨角獸艾美」安排的橋段裡,她用如歌一般的聲音撥打電話,透過麥克風傳送出去,請艾美也來她的花園一聚,因為她想擁抱艾美。之後她邀請艾美私下在她家共進午餐,討論艾美在非洲所做的 事。如果你見到艾美(我希望你能見到),你就會知道她為何如此特別:她和善親切又擁有正面能量,再加上經驗與智慧,這是罕有的組合。
有些人的魅力來自於謙遜,艾美便是其中之一。既然她這麼低調,就只好由我替她宣傳了;沒有人比艾美更適合寫這本書。憑著她從哈佛和耶魯拿到的學位、她的仁心及身為非營利組織執行董事的經歷、她身為育有三女的慈愛人母所培養出來的理解,以及她擔任全球最知名正向心理學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累積出來的知識,艾美掌握最新脈動,把重點放在面對忙碌生活的你應該怎麼做,才能善用科技以滿足真正的需求:建立社交上的聯繫、找到意義與創造福祉。
我最欣賞這本書之處,在於書中並未痛責科技的缺失,也沒有過度迷戀。艾美提出迷人的研究論點,闡述人類史上受到最嚴重干擾的我們可以如何從事領導、工作與為人父母。她把幸福、意義與喜悅當成最重要的指標,提出一套更清晰的運算,說明要使用哪些科技、用在何處,以及何時要找出防護網抵擋科技的干擾。
之前我就在想,若能為妹妹寫推薦序,我一定會覺得很驕傲;確實如此,但這並不是我感受最強烈的情緒,我更覺得興奮莫名。我興奮,是因為這本書具備潛力,能讓各位讀者以及你的家人改頭換面。我興奮,是因為在艾美的協助之下,許多規模龐大的企業與勇敢無畏的學校創造了福祉。我興奮,是因為電腦檔案裡的小小文字,最終掀起了巨大的社會變革。
我就大方承認我偏心了。還有,我也可以信心滿滿的說,就幸福與科技的關聯而言,艾美已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專家。當我們努力確保幸福有著長遠且光明的未來時,她將會和各位肩並肩站在一起,成為這場運動的先鋒部隊。
——尚恩.艾科爾(Shawn Achor),「幸福」議題研究員暨《紐約時報》
暢銷書《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The Happiness Advantage)作者
【推薦序】
過去十年來,我走遍五十餘國,只為了理解幸福和人類潛能之間的關聯性。當時,我發現企業界和學校裡出現一股正面的發展動向,但也觀察到有很多人正在苦苦掙扎。人們罹患憂鬱症的比率高到令人咋舌,孤立疏離的氛圍就像癌細胞般蔓延,不假思索就求醫問藥的行徑四處可見,飲食失調與肥胖問題傷害著莘莘學子,離婚與自殺事件更是屢見不鮮。這些趨勢可以、也必須逆轉,前提是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
不過,雖然我們的需求迫切,但好像反而失去了人類最重要的幾種能力:讓大腦保持冷靜、集中注意力、搜尋美善的事物、預想...
作者序
【導言】現代雜耍人生
「科技是人類有史以來干擾幸福最嚴重的因子。」這句話是許多人的結論。事實上,2005年時,身為科技革命中心點之一的《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 Review)提出一個問題:「科技進步是否只是無意義的奔跑?若是如此,如果我們停下來,會不會比較幸福?」該文作者指出,阿米許人(Amish)並無汽車及網路等現代科技,然而,他們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極低,幸福度很高,而且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堪與「富比士400」(Forbes 400)美國富豪榜單上名列前茅的人相比擬。
我走訪全球,暢談幸福與科技。事實上,寫到這一段時,我才剛剛結束在德國慕尼黑對150位企業家的演說。演講之前,我先和幾位企業家談論最近的趨勢,其中一位靠過來問我:「社交媒體和科技正在摧毀我們的幸福,對吧?」我很喜歡句尾的「對吧?」這兩個字,聽起來像是唯一可能的結論。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當我們緊抓住正在崩潰的模式不放時,干擾才會造成毀滅。
緬懷智慧型手機出現之前的生活,是很誘人的想法,但事實是,即便在當時,青少年也照樣不理會父母,一天到晚惹麻煩。小孩同樣看太多的電視、吃太少的蔬菜。企業領導者同樣 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夠用。為人父母者同樣心力交瘁地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尋找平衡。我們面對的這些問題由來已久,但如今因應之道大不相同。我們握有的工具太多(而且大都是數位工具),多到幾乎不可能逐一熟悉、再從中找出最高效者。這些工具範圍甚廣,有高價品也有自家手作,有閃閃發亮的也有單調乏味的,有流線俐落的也有麻煩笨重的。但,這些特色都無法定義出工具的用途。
明白科技必會存在之後,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與科技的複雜性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需要一套使用科技的策略,激發我們的潛能,而不是造成阻礙。本書的重點,便是要找到一套在現代社會中能發揮作用的平衡算式,以決定如何將不斷流動的科技整合納入日常生活,設法增進我們的成就與幸福,而非變成絆腳石。
現代生活好比雜耍,有時候根本是馬戲團等級了。若有哪一本書給出簡單明瞭的答案來解決幸福與科技的關係,在複雜的世界裡並無用武之地。向前看有時候是一種奢侈,而且會在忽然之間變成一種我們再也負擔不起的奢侈,因為,當我們還在等著世界自動靠上來的同時,卻發現自己早已跟不上下一代以及他們的科技了。若未特意規畫管理,找到真正最有利於生活與事業的科技,我們就會陷入沮喪、遭遇嚴重的挫敗感,以至於無法享受新創帶來的益處。我們需要一套前瞻思考的策略,想一想心之所願的未來在何方,以及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實現預想的願景。
平衡人生的願景
光是過去十五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核發的專利數目已經倍增,每年的創新項目超過三十二萬六千項。科技在生活當中無孔不入,速度快到我們來不及消化與評估其中的意義。我們費盡氣力想知道哪些進步最有用,尤其是,每天都有一些報導改變我們對科技的看法。比方說,我們都聽過:
★把裝置放到平視的高度,頸子便可以自然伸直。
★每看二十分鐘要休息二十秒,同時遠望至少二十英尺以外的距離(亦即所謂的20/20/20法則)。
★每一個半小時要站起來動一動。
★在短暫休息的期間裡不要分心做別的事,因為你得花十一分鐘才能再度專心,而且回來之後工作的錯誤率可能倍增。
本書的寫作方針,主要探討數位時代如何平衡生產力與福祉。我花了很多時間閱讀有關科技如何導致慢性死亡的文獻(讓我脊椎退化、頭痛、失眠、視力模糊、出現腕隧道症候群等等),但我仍無意將科技摒除在生活之外。純以寫作本書的這段時間來說,我花在電腦上的時間逾五百個小時,也耗費超過八十個小時用手機研究應用程式,並下載與測試幾十種新的應用 程式,還因為背痛和頸部痠痛去看了六次脊骨神經醫師。我很清楚這其中的諷刺。我收齊數據資訊,但仍自欺欺人,自以為會是規則中的例外。現在的我可能有點懶散,但我晚一點會去跑一跑,這樣就扯平了,對吧?對吧?!事實是,我已經養成了選擇性聽話的模式。我知道科技有其利弊,但我厭倦單方說法,因此常左耳進右耳出。我想要的,是一幅周密、經過衡量的願景,描繪未來的均衡人生是什麼模樣。之後,我想知道如何實現。
正因如此,我過去幾年才投身於研究如何在數位時代平衡生產力與福祉。正因如此,我才親自試用多種健身用穿戴裝置、日誌應用程式、冥想計時器,以及姿態訓練裝置,多到連我自己都數不清。正因如此,我才花下大把時間與身在「數位尖端」的企業合作,例如Google、可塑性實驗室(Plasticity Labs)、腦部健康中心(Center for Brain Health)和實現幸福公司(Happify)等運用科技以提升福祉的機構。透過這些經驗,我獲得寶貴的洞見並聽到發人深省的故事,等不及要分享給各位。在本書第一部,我會處理三個最急迫的問題,這也是我最常聽到與幸福未來有關的問題;在第二部,我則會提出提升生產力及福祉、以達最高水準的五大策略;這些都是我向世界各地的專家和創新人士蒐集而來的祕訣。我的目標,是要透過本書激發出新的思維,創造出一種語言,可以用來思考科技和幸福、同時也用來描述這兩者達成高度平衡的未來美好願景。
本書並非科技人專屬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一本科技人專屬用書。這本書,是寫給所有忙於應付床頭櫃上愈來愈多充電裝置的人;寫給奮力提高生產力,卻發現自己緊盯螢幕好幾個鐘頭、遭致眼睛紅腫與腰痠背痛的高階主管與員工;寫給樂見電子裝置幫助孩子在車子裡或公共場所靜下來,但發現關掉螢幕後必須面對「科技風暴」的所有媽媽;也寫給被自己的數位足跡逼到無路可退,需要巧妙脫身的專業人士。
如果你想跟著我腦子的起承轉合來讀這本書,建議你從頭開始讀到尾。但是,如果你對特定領域感興趣,也歡迎你先看一下目錄,挑出最能引起你共鳴的策略。你很難保持淡定?職場或家中充斥著科技工具讓你深感挫折?你是否正在尋找有趣的新科技以達成健身目標、調整姿勢或更有效管理時間?無論你個人感興趣的是哪一個部分,本書的目標都是要協助你更關注生活中的科技,並能更有意識地主動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融入(或拋棄)科技,以追求最高的生產力和福祉。
【導言】現代雜耍人生
「科技是人類有史以來干擾幸福最嚴重的因子。」這句話是許多人的結論。事實上,2005年時,身為科技革命中心點之一的《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 Review)提出一個問題:「科技進步是否只是無意義的奔跑?若是如此,如果我們停下來,會不會比較幸福?」該文作者指出,阿米許人(Amish)並無汽車及網路等現代科技,然而,他們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極低,幸福度很高,而且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堪與「富比士400」(Forbes 400)美國富豪榜單上名列前茅的人相比擬。
我走訪全球,暢談幸福與科技。事實上,寫到這一段時,...
目錄
推薦序
導言 現代雜耍人生
第一部 數位時代最迫切的三大問題
大哉問1:我們將何去何從?
大哉問2:沒了科技,我們會比較好嗎?
大哉問3:未來的幸福會是什麼模樣?
第二部 平衡生產力與幸福的五大策略
策略1:穩住陣腳——如何集中並有目的地導引你的精力?
策略2:了解自我——量化自我如何能助你充分發揮潛能?
策略3:訓練你的大腦——如何整合各個要素,以建構更聰明、更幸福的心智?
策略4:為幸福營造棲地——如何為家庭、職場與社群創造更大的幸福?
策略5:以特意自覺從事創新——如何善用內在力量塑造未來的科技與幸福?
結語
重點摘要
字彙表
科技參考資料
致謝
注釋
推薦序
導言 現代雜耍人生
第一部 數位時代最迫切的三大問題
大哉問1:我們將何去何從?
大哉問2:沒了科技,我們會比較好嗎?
大哉問3:未來的幸福會是什麼模樣?
第二部 平衡生產力與幸福的五大策略
策略1:穩住陣腳——如何集中並有目的地導引你的精力?
策略2:了解自我——量化自我如何能助你充分發揮潛能?
策略3:訓練你的大腦——如何整合各個要素,以建構更聰明、更幸福的心智?
策略4:為幸福營造棲地——如何為家庭、職場與社群創造更大的幸福?
策略5:以特意自覺從事創新——如何善用內在力量塑造未來的科技與幸福?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