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一件產品具有文化標籤性?來自瑞典的宜家家居是怎樣做到征服中國市場的?為何具有創新意識的設計師常常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觀察不同人的行為而不是埋頭設計?面對複雜多變的物質世界,“使用者”(產品使用者)個性化、社群化的使用體驗使設計師更加重視借用其他社會學科的理論,如人類學,來開拓自身的設計視野。這些和“用戶”有關的物品文化問題都屬於設計人類學關注的範圍。
本書所彙編的文章都出自國際設計理論界著名學者之手,主要從設計人類學的角度,將設計相關的社會現象通過人類學的視角和方法納入研究範疇,例如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生活行為、習俗等的調查,對海地金融掃盲設計的研究,對波蘭蕾絲傳統手工藝在商品社會“復活”的研究等,深化針對具體人群日常用品的設計實踐,豐富設計物品本身的文化內涵。
設計學科和其他社會學科的交互研究,在國際設計學界已比較成熟,但在國內設計學界還處於起步階段。希望本書能夠有助於國內設計研究者和從業者開闊專業視野,思索什麼樣的設計才是從人類本身的行為與文化出發,同時也為人工智慧的新技術未來祛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