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低發酵飲食計畫的兩大原則,
每餐間隔四到五小時保持掃蕩波規律,
就能清除腸胃細菌與殘留食物!
腸道是人類第二個大腦,想要良好的腸道免疫力就要擁有多樣化的腸道微生物群系。
你是否經常感到腹痛、脹氣、便秘或腹瀉,尋遍名醫卻無法找到原因?
這可能與腸道菌群失衡有關,腸道菌失衡不僅是導致腸躁症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原因,甚至是造成肥胖症、帕金森氏症、焦慮和肝性腦病變等疾病的元兇之一!
馬克.皮門特爾和艾里.雷札耶兩位醫學博士致力於研究腸躁症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二十餘年,他們認為「微生物」可以作為治療藥物,達到以菌為藥和以藥治菌的妙用。
◆腸躁症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最完整指引
.涵蓋了從診斷到治療結束的過程,指出患者身體可能產生的變化,包含潛在的生理和可能出現的症狀,也提出藥物和膳食的實證管理和治療。
.揭示了腸躁症的新致因——食物中毒,還有管理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三大支柱:減少問題細菌的策略、減輕症狀的建議,以及消除無益菌的元素飲食(elemental diet)。無論是患者、患者家屬,甚至是相關從業人員,可以針對這兩項疾病擁有不同的見解。
◆腸躁症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最新檢測方法
.發明了ibs-smart © 腸躁症血液檢測法,無須多次侵入性檢查,能節省時間和金錢。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可經由呼氣測試快速地確認病因。
◆與健康息息相關的微生物群系
.想像你的微生物群系是一座龐大活躍的城市,微生物群系替你提供防禦系統。
.腸道內細菌和真菌的多樣性、細菌的數量和組成、細菌的產物……五種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特定成分在本書一探究竟。
◆完整的低發酵飲食指南
.控制進食時間的操作方法,避免難以消化的高碳水化合物,教你怎麼檢查食物成分表、怎麼規劃一日三餐,也能因應各種特殊需求適應低發酵飲食計畫。
.附錄有最詳細的食物清單,讓你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又有哪些該避免的食物才能讓病症不再復發。
本書特色
◎講求專業:兩位醫師作為腸胃領域的專家,研究IBS和SIBO多年。Mark Pimente是腸胃病學的教授,也是第一個IBS血液檢測(ibs-smart©)的專利擁有者。而Ali Rezaie是腸胃科醫學博士,研究重點專注於微生物群系、腸躁症 (IBS)、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SIBO)、醫療設備開發和內部紫外線療法。
◎尋找脈絡:從首次診斷到治療結束期間發生的情況;揭示潛在的身體的疾病因子和出現的不同症狀方面可能發生的變化。更為大眾科普腸道微生物如何塑造你的腸道健康,讓腸道擁有良好的機能。
◎飲食治療:透過藥物治療和飲食改變,改善你的腸道。有完整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膳食計畫和示範菜單,並解析那些食物可以培養好的腸道微生物,又有哪些食物應適量使用以及需要避免食用。
作者簡介:
馬克.皮門特爾 (Mark Pimentel, MD, FRCP(C))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格芬醫學院(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UCLA)的內科和腸胃病學教授,也是洛杉磯錫達斯西奈(Cedars-Sinai)醫院的內科副教授。他同時也是錫達斯西奈醫院醫學相關科學技術 (MAST) 計畫的執行主任。身為腸躁症領域的先驅專家,皮門特博士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內科年鑑》、《美國生理學雜誌》、《美國醫學雜誌》、《美國腸胃病學雜誌》和《消化疾病與科學》等期刊上。他的研究促成首次針對腸躁症的血液檢測,推出了ibs-smart © 腸躁症血液檢測法,這是唯一獲得許可和專利的腸躁症血清診斷工具。皮門特爾醫師曾擔任多項腸躁症及腸道菌群組成與人類疾病關聯的臨床及轉譯研究的首席或共同研究員。皮門特爾醫師是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的認證醫師,也是加拿大皇家內科和外科醫師學會的院士,並且是美國腸胃病學協會、美國腸胃病學會和美國神經腸胃病學和運動學會的成員。
艾里.雷札耶 (Ali Rezaie, MD, MSc, FRCP(C))
洛杉磯錫達斯西奈(Cedars-Sinai)醫院腸胃蠕動學計畫的醫學主任,也是該院腸胃蠕動學研究員培訓計畫的主任。他是錫達斯西奈的副教授,也是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UCLA)的副臨床教授。雷札耶醫師同時擔任錫達斯西奈醫院醫學相關科學與技術(MAST)計畫的生物資訊學與生物技術主任。除了內科醫學和腸胃病學的訓練外,他還接受過腸胃蠕動學障礙和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博士後訓練,並擁有流行病學碩士學位。雷札耶醫師已發表超過100篇同行審議的論文,並被引用超過7000次。雷札耶醫師曾獲得來自著名機構的多項資助,包括加拿大衛生研究所獎學金、美國腸胃病學會研究學院獎學金和肯尼斯雷寧(Kenneth Rainin)基金會。他還擔任《消化疾病與科學》期刊的副編輯,這是一本同行審議的腸胃病學和肝病學期刊。雷札耶醫師的研究重點包括微生物群系、腸躁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醫療設備開發和體內紫外線照光治療法。
譯者簡介:
郭珍琪
中國文化大學畢業。譯有《乳癌與牛奶》、《維生素C:逆轉不治之症》、《The Book Body:飢餓法則、力量科學》、《椰子用法大全》、《椰子生酮飲食代謝法》、《0-5歲完整育兒百科》、《告別莫名的疲倦感:腎上腺疲勞症》、《生酮飲食聖經》,還有安東尼威廉系列《369排毒飲食聖經》、《369排毒食譜》、《守護大腦的激活配方》、《守護大腦的療癒食譜》、《守護大腦的飲食聖經》等數十本書。
章節試閱
腸躁症(IBS)、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及兩者的相似之處
如果你只能記住本書其中一個重點,那就是樂觀其成,希望你能有所收獲!如果你患有腸躁症(IBS),你並不孤單,而且你可以康復。如果你是數百萬患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的人之一,這種使人日漸虛弱的疾病是發生在一般生長於腸道的細菌開始在小腸內過度滋生所引起,我們將在書中分享我們的專業知識以及獨特的SIBO飲食和治療方案,以協助緩解你的症狀。我們知道,這令人非常困惑,究竟腸躁症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是不是同一種症狀,還是不同的疾病?如果沒有腸躁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還會發生嗎?隨著你閱讀本書,我們將一一為你解答這些問題。
腸躁症(IBS)
美國最常見的腸胃道(GI)疾病是腸躁症,其特徵包括腹痛/不適、腹脹以及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秘或兩者都有)。腸躁症影響數以百萬分布於不同年齡層的人,女性患者似乎略多於男性。在經濟和社會層面上,腸躁症的代價相當可觀,因為患者常因病缺勤,無法工作或上學。
許多患有慢性腸躁症的人選擇不搭飛機、火車和巴士旅行,並避免與家人或朋友約會或外出,因為擔心不得不解釋他們頻繁上廁所及疼痛和身體不適的原因。畢竟,在大多數的人際關係中,談論排便或脹氣的話題不是很得體。因此,身邊的人可能永遠不會知道你的難處。
隨著越來越多人認識和理解腸躁症,這種疾病已經不再難以啟齒。你應該與你的醫療保健專家、家人和朋友談論腸躁症。我們對腸躁症有很多的了解,而且每年不斷在學習。你對腸躁症了解越多,就越能侃侃而談,它帶來的壓力也會減少。透過教育你的家人和朋友,你不僅可以擴大支持網絡,還能洗刷腸躁症的污名。
基層醫師和醫護人員需要掌握許多疾病的知識,因此讓他們了解有關腸躁症的最新資訊非常重要。不僅侷限於腸胃科專家,而是所有醫療保健專家與越來越多醫師了解腸躁症,腸躁症患者的處境就會好轉。雖然腸躁症的腸胃疼痛可能造成身體不適,但透過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是可以舒緩疼痛的。然而,我們經常看到患者夾在西方醫學和替代醫學之間,從醫師、營養師、護理師和自然療法師那裡得到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建議或治療可能會
使他們的症狀惡化。
究竟是哪裡有問題?
重點是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終極的問題:我到底怎麼了?患者告訴我們:「我所聽到的都是我沒有問題的部分,所有的測試結果都是陰性,難道沒有檢查可以確定我的病情嗎?」或「我不知道自己出了什麼問題;我開始相信這一切都是我的心理問題。」當你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時,你可能會接受一些潛在有害的程序、檢查或治療。
腸躁症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它不會導致癌症,也不會像心臟病或腎臟病那樣造成任何人死亡。不過,我們要清楚的是,即便腸躁症不會致命,也不代表它沒有問題,這不是一種患者只要擔心飲食生活方式的疾病而已。此外,腸躁症很痛苦,我們稍後會討論。事實上,一些研究顯示,腸躁症患者的生活品質低於心臟病患者。另一個問題是,關於「腸躁症不是致命疾病」的這一觀點導致資助研究的資金較少,因此我們對腸躁症的科學理解進展緩慢。
腸躁症患病率
腸躁症非常普遍。如果此刻你在公車或火車上閱讀這本書,看看周圍的人:與你同行的七名乘客中可能就有一位患有腸躁症。十年前,腸躁症患者往往有社交孤立感;他們的症狀經常被家人和朋友認為是想像出來的,症狀幾乎不可能消失,或者至少減輕和改善。但今日情況大不相同,在過去十五年中,對腸躁症、腸道蠕動、腸道免疫系統以及腸道微生物群系(腸道內的數萬億細菌、真菌和病毒)的研究有突破性的進展。作為臨床醫師和研究人員,我們深信腸躁症患者的生活品質可以大幅提升,工作上能更投入與成功,並且享受充實與積極的人生。許多腸躁症患者大多可以部分或完全擺脫這種使人虛弱的疾病。
腸躁症是一種疾病嗎?
請注意,我們剛剛將腸躁症稱為「疾病」。但腸躁症(IB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不是腸躁症「症候群」(syndrome)的縮寫嗎?當你閱讀本書的章節時,你會發現腸躁症其實是一種「疾病」(disease),「症候群」(syndrome)這個詞可能不再適用了。事實上,我們相信腸躁症的治療方案指日可待,而且未來不會再有腸躁症。我們期待有一天腸躁症不再是一種慢性疾病,而是一種可控制且暫時的疾病,透過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就可以痊癒。在這本書中,我們分享所學的知識以及現在如何治療腸躁症。最重要的是,我們將教你如何激勵自己,並重拾正常的生活—一種完全沒有「腸躁症」或「腸躁症症候群」的生活。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次群組
我們寫這本書的另一個目的是提高對患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的腸躁症患者族群的認識和理解。透過我們的研究,我們發現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患者—多達三千萬名美國人—在診斷為腸躁症後進行的呼氣測試,結果顯示他們患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我們希望這本書有助於催生更多有關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研究和資助,以改善這個龐大族群的治療方案。那麼,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和腸躁症之間是如何糾纏不清呢?
十多年前,馬克.皮門特爾(Mark Pimentel)醫師撰寫他的第一本書《腸躁症最新的解決方案(暫譯)》(A New IBS Solution)時,有關微生物群系對腸躁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影響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此後,關於小腸的細菌組成、自體免疫引起的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以及治療的新發現都陸續問世。
精選治療方案
當馬克.皮門特爾博士的書出版時,治療腸躁症或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選擇很少;事實上,十年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治療腸躁症的藥物非常有限。目前,市面上已有八種治療腸躁症的藥物:五種治療便秘型腸躁症的藥物和三種治療腹瀉型腸躁症的藥物。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藥物都不是旨在緩解壓力的抗憂鬱藥或抗精神病藥,腸躁症可能與壓力有關,但不是腸躁症的主因。其中一種藥物—抗生素利福昔明(rifaximin),可以消除或減少腸道中的細菌;其他藥物則是透過改善腸道蠕動,幫助排便或促進液體通過腸道,以緩解腸躁症的便秘症狀。在FDA的支持下,治療腸躁症的藥物正明顯轉變中。
治療腸躁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飲食改變也不斷在轉變。二十年前,你可能被告知不要吃任何纖維或豆類,或避免個人經驗中不適的食物,並且加入無麩質和低腹敏(low-FODMAP)飲食。FODMAP是「可發酵的寡糖、雙糖、單糖和多元醇」的縮寫。這些是小腸難以吸收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包括小麥和豆類。研究顯示,FODMAP與腸躁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消化系統症狀(包括脹氣、腹脹、胃痛、腹瀉和便秘)密不可分。
某些食物與腸躁症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症狀有關,但情況並非如此單純。多項研究顯示,低FODMAP飲食對一些患有這些消化症狀的人有益。如果你患有腸躁症,你可能聽過低FODMAP飲食,但你不可能永遠採取低FODMAP飲食。在最嚴格的情況下,持續這種飲食三個月或更長時間可能會導致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缺乏(正如密西根州安娜堡的威廉.奇伊〔William Chey〕博士所示)。在過去幾年中,研究人員已經證明,腸躁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可以採取低FODMAP飲食,但必須在四週後重新攝取被排除的食物,以預防營養素缺乏。
如上所述,腸躁症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有關,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可能是腸躁症的一個主要原因。事實上,腸躁症確實可能是因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和微生物群系引起的。在本書中,我們將重點放在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因為相較於沒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腸躁症患者,我們在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我們了解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根本醫學原因,知道如何診斷,無論它是由於腸道蠕動問題還是腸道微生物失衡引起的,以及自體免疫對腸躁症患者的影響。我們知道如何使用抗生素治療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再搭配促進腸道蠕動的藥物來幫助腸道蠕動,並保持微生物群系的平衡。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是腸躁症中最明確的部分,我們在這方面的治療已有重大的進展。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患者、家屬和專家
本書不僅適用於患有腸躁症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患者,患者的家屬也可以理解這些疾病所帶來的日常困擾和挑戰,醫師們也可以利用本書來研究我們如何將腸躁症視為一種微生物群系疾病的原理,並且學習治療這類患者的工具和方法。
如果你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患者,我們希望本書能幫助你理解身體的狀況。如果治療沒有讓你的症狀好轉,你會知道為什麼你的症狀有時難以預測。你會更了解與控制自己的症狀,從而擺脫腸躁症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此外,當醫療專業人員為你推薦某種治療或飲食時,你與他們的互動也會更有效率。
如果你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的家屬,你將更理解為何患者會因食物過敏或症狀而在用餐時感到不適。你將更了解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身體的運作機制,從而對你的家人產生更多的同理心。
如果你是醫療保健專家,這本書將幫助你更了解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當今的醫學準則日新月異,你可能不知道有多少患者已被診斷出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本書將幫助你處理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相關的醫療問題。
如果你是營養師,你可能不是腸胃疾病的專家。大多數營養師主要是幫助患者管理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營養需求,不一定會涉及腸躁症。有些營養師只治療乳糜瀉或發炎性腸道疾病。本書可以幫助你了解腸躁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在飲食方面的需求,以及哪些食物可能對他們有害。
腸躁症(IBS)、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及兩者的相似之處
如果你只能記住本書其中一個重點,那就是樂觀其成,希望你能有所收獲!如果你患有腸躁症(IBS),你並不孤單,而且你可以康復。如果你是數百萬患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的人之一,這種使人日漸虛弱的疾病是發生在一般生長於腸道的細菌開始在小腸內過度滋生所引起,我們將在書中分享我們的專業知識以及獨特的SIBO飲食和治療方案,以協助緩解你的症狀。我們知道,這令人非常困惑,究竟腸躁症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是不是同一種症狀,還是不同的疾病?如果沒有腸躁症,小腸細菌過...
目錄
腸躁症(IBS)、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及兩者的相似之處
第一章 腸躁症與你
第二章 了解你的腸道
第三章 腸道微生物群系:你的第二個大腦
第四章 食物中毒:腸躁症的新致因
第五章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
第六章 治療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三大支柱
第七章 低發酵飲食和腸躁症
第八章 低發酵飲食
第九章 我還沒完全好,那我該怎麼辦?
第十章 益生菌、益生元和糞便移值
第十一章 破除迷思
附錄 低發酵飲食指南
專業術語
腸躁症(IBS)、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及兩者的相似之處
第一章 腸躁症與你
第二章 了解你的腸道
第三章 腸道微生物群系:你的第二個大腦
第四章 食物中毒:腸躁症的新致因
第五章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
第六章 治療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三大支柱
第七章 低發酵飲食和腸躁症
第八章 低發酵飲食
第九章 我還沒完全好,那我該怎麼辦?
第十章 益生菌、益生元和糞便移值
第十一章 破除迷思
附錄 低發酵飲食指南
專業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