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個互相抵觸的世界
人的一生會跟二個家庭產生關係,第一個家庭是我們的原生家庭,也就是我們出生的家庭。第二個家庭是靈性家庭,也就是召喚我們、讓我們可以貢獻並從中成長的社群,在那裡,我們可以過著自己天生就應該過的生活。
我們兄妹出生在夏威夷希洛(Hilo)這個小鎮的日系家庭,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全球局勢邁入冷戰時期。因為住在大島,我們從小生長的社區經常要應付可怕的海嘯和不時爆發的火山。
家父雷爾夫.清崎(Ralph Kiyosaki)是夏威夷州的督學,也是當地民防隊隊長,對於救災總是不遺餘力,所以他跟家母瑪喬莉(Marjorie)白天經常不在家。
家母是一名合格護士,在美國紅十字會工作。她是希洛美以美教會的虔誠信徒,也特別熱愛音樂,所以聖誕節時總會被擁有最佳唱詩班和指揮的教堂所吸引。我們的母親從小就因為心臟病和風濕性熱病所苦。後來,她的心臟疾病一直沒有治癒,最後因為心臟衰竭,享年四十九歲。
圖文:父親、羅勃特(三歲)和惠美(二歲)。父親的大手總是保護著我們,不過他煙不離手。他熱愛他的家庭,卻也熱愛抽煙,最後被煙癮害的死於肺癌。
我們全家深信遇到問題時就要找出「解決方案」並支持「解決方案」,我們也深信提供援助與服務的力量。與其談論教育的重要性,家父為他人著想、也為他人服務。與其談論宗教,家母在教堂和生活中實踐她的信仰。與其談論社會服務,他們自願參與社區事務。他們給我們一個家、一個躲開生活風暴的避難所、也盡全力保護好子女。
不過,他們無法保護我們不受現實世界的考驗,而且他們自己也在各方面接受現實世界的考驗。一九六二年時,羅勃特十五歲、惠美十四歲,弟弟強恩(Jon)十三歲,小妹貝絲(Beth)十一歲。全家人在看電視時,突然看到好亮的一道閃光,貝絲嚇得大叫。
「我的天啊,大家看看窗外!」
我們衝進餐廳,看著夜空裡的閃光漸漸變成橘紅色,然後整團火光呈現旋渦狀,變成大紅色再變成深紫色,最後變成黑色。當時,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目睹原子彈試爆在太平洋上空所造成的景象。
隔天,當地報紙報導美國進行原子彈測試,其中一項試爆就在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進行,整個景象就像天空被鮮血染紅了似的。當地一名新聞播報員更生動地描述這次經驗,他說整個景象就像動物的喉嚨被扯開,讓鮮血噴出染紅整個天空。起初,噴出的血是鮮紅色,而且有很多泡沫,因為這隻動物還活著,所以血液中還帶有氧氣。當這隻動物開始奄奄一息、它的血開始凝固,開始濃稠,最後變成深紅色、再變成紫色。最後,黑色取代了深紫色,夜空裡的星星終於再度露臉。
由於當時美國參與越戰,我們全家又目睹原子彈試爆的威力,所以全家人都下定決心,要採取行動並做出回應。一九六四年時,家父和家母辭去原本的工作,自願加入甘迺迪總統的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家庭收入當然因此大幅縮水。我們家的兩姊妹參加和平運動、在學校和街頭示威反對越戰。不過,我們家的兩兄弟卻自願從軍到越南服役:強恩加入空軍,羅勃特加入海軍陸戰隊。
諷刺的是,我們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為了和平而努力。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兄弟姊妹就不一樣,我們會在學業上互相較勁。對於不認識我們的人來說,我們兄弟姊妹之間的差異或許多過相似之處。
圖文:惠美.清崎(丹增華頂)與羅勃特.清崎
不過,看到穿著體面的羅勃特和一身袈紗的妹妹站在一起,這種對比實在很強烈。事實上,他們兩人之間的對比遠超過物質財富與精神富足的對比,也遠超過戰爭與和平、簡樸與富裕、問題與答案的相關選擇。
我們這一生當中的第二個家庭就是我們的靈性家庭,那是召喚我們,讓我們得以獲得接受、被人瞭解、也獲得幸福之處。靈性家庭是一個社群,讓我們瞭解無條件的愛所擁有的強大力量,也讓我們找到在生活中找到我們由衷失落的部分。
我們的靈性家庭是我們真正的家,在那裡我們可以靠著天職過活,獲得全盤看法與能力,接納其他的想法與觀點。你可以利用許多途徑找到你的靈性家庭,例如:婚姻、教育、宗教、事業生涯、老師、甚至在面臨危機和絕望時,都可能讓你找到你的靈性家庭。
在婚姻中找到你的靈性家庭,就是找到你的靈魂伴侶。兩個人發現彼此可以一起分享對方的生活,這種結合最強烈不過。我們都知道,目前離婚率高的驚人。雖然有各式各樣的原因讓夫妻選擇以離婚收場,不過,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寂寞,跟不是你的靈魂伴侶生活那種空虛與寂寞。關愛你的配偶或伴侶跟關愛靈魂伴侶,兩者是不一樣的。
許多人為了自己的第二個家庭(靈性家庭)而尋尋覓覓,能找到靈性家庭的人卻寥寥無幾。
這本書的主角清崎兄妹生在同一個原生家庭,各自透過知識與自我發現,踏上不同的道路,追求心靈富足、金錢與幸福。這個故事生動描繪出人與人之間彼此扶持、面臨不同觀點與衝突的意識型態、以及對找出靈性家庭的追尋。
圖文:原生家庭
儀式、孤兒
服務、孤兒
宗教、孤兒
教育、靈性家庭
事業生涯、孤兒
婚姻、孤兒
許多人終其一生為了找到他們的靈性家庭而尋尋覓覓……卻從來不得其門而入。許多人覺得空虛寂寞,一輩子覺得自己像過客,像孤兒,為了找到自己真正的家和家人。他們通常會問自己這些問題:「我的人生有意義嗎?」「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本書所描寫的故事也跟尋覓靈性導師有關。我們在生活當中,到處可以碰到能成為我們老師的人,但是,能在精神上教導我們的人卻不多見。
當一位靈性導師觸動你的心靈,你的心智就與另一個世界、另一種思考、另一種生活接軌。達賴喇嘛打動惠美的心,讓她成為一名比丘尼,並且獲得丹增華頂的法號。巴克明斯特.富勒觸動羅勃特的心,讓他找出自己的路,支持自己追求對事物的瞭解、認真投入教育並尋求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以世俗標準來看,我們兄妹都不是學校裡的高材生。我們在學校沒有優異的表現。儘管如此,一旦這些靈性導師觸動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心智大開時,我們都成為學生、成為表現優異、鑽研天職的好學生。現在,我們各自運用本身的天賦及與生俱來的才能,善盡學生的本分,而且我們要告訴大家,在傳統教育領域,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才能通常無法受到認可。
失去雙親的小孩被稱為孤兒。在當今的世界裡,有許多靈性孤兒還在尋覓自己的靈性家庭。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趟終生旅程;不過,有些人很早就找到自己的靈性家庭,瞭解自己可以不再尋尋覓覓,他們已經找到讓他們能以天職過活的家庭與家人。
靈性孤兒常發現自己為接受他們並重視他們的組織所吸引。有些人從教會團體、愛國團體、支援組織,例如:環保團體或保育團體,減輕自己的寂寞。有些人成為某個運動團隊的忠實粉絲,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加油,藉此填補內心和精神的空虛。「被接受」是一項基本人性需求,對於許多尚未找到靈魂伴侶的人來說,他們會找到一個地點、一個場所,讓他們覺得有回家的感覺,讓他們可以把這個地方稱為自己的靈性之家與靈性家庭。
許多人替大企業做事,大企業可說是收容為錢和保障做事的孤兒院,這些孤兒都不是為了愛而工作。我們在跟就業有關的變遷趨勢中看到這種現象,過去數十年來,人們把服務、忠誠和彼此之間的關係看得比薪水還要重要,現在這些東西已淪為過時的價值觀。想想看,有多少人有過這樣的切身經驗:週日晚上,當你想到接下來這一週的工作,就讓你感到反胃?對許多人來說,這是生活空虛的一種寫照。他們並沒有運用本身的特殊天賦,也沒有在自己的事業生涯或工作上,找到精神上的連結。
他們不是在做自己天生就要做的事。
雖然生活繁忙,也總有人在身邊,但是許多人還是覺得寂寞。下班後,他們會在教堂或跟自己興趣、想法和靈性使命契合的組織裡,找尋自己的靈性家庭,讓自己覺得有理由生而為人,有理由活在世上。現在,教會信眾人數激增就反應出人們找尋靈性家庭的需求漸增。
芭芭拉.惠美.清崎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剃度為尼。當她找到自己的靈性家庭時,她為了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選擇放棄物質財富,最後她走上僧侶之路,過著適合比丘尼的清貧生活。
圖文:芭芭拉.惠美.清崎在高中時拍攝的照片。當時她不可能知道未來會是怎樣的光景。
惠美剃度後的法號為丹增華頂。當她因為癌症需要接受治療時,她那物質貧乏但精神富足的世界,終於跟她老早決心放棄的物質世界發生碰撞。她開始瞭解,「縮衣節食」和讓自己的生活陷入險境,兩者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不管你喜歡與否,金錢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無法改變的角色,尤其是當我們罹患致命疾病需要接受治療,因此欠下堆積如山的帳單,卻因為財務資源有限而坐困愁城。惠美這位在飲食和靈性追求上都相當有紀律的比丘尼,開始面臨生死抉擇。在此同時,她那選擇不同道路認真生活的哥哥向她伸出援手,提供機會讓她減輕財務重擔。
丹增想辦法解決她在僧侶生活、醫療債務和未來健康需求之間的衝突,並且從中找到一些既有趣又實際的結論。那些結論促使她內省,認清自己的優缺點,並且鼓起勇氣致力改變。
羅勃特.清崎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他會像父親一樣加入老師的行列。因為寫作能力很差,羅勃特唸高中時英文被當過二次。現在,他的書被譯成各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這本書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排行榜上蟬聯將近七年之久。史上只有二本書有過這種佳績。
羅勃特加入海軍陸戰隊時,找到自己的靈性家庭,後來他追隨富爸爸的腳步開始從商(富爸爸是羅勃特好友的父親,他指導羅勃特學習投資理財)。
一九八一年,羅勃特遇到巴克明斯特.富勒博士(Dr. R. Buckminster Fuller)──當代眾所公認的偉大天才之一──他讓羅勃特明白,自己可以透過寬大為懷致富。後來羅勃特利用這種新的思考方式,創辦富爸爸公司(The Rich Dad Company)。海軍陸戰隊和富爸爸公司都是以非常強烈的使命做後盾。強烈使命就會吸引靈性家庭成員……這些成員努力要實現人生的目的和使命,執行自己的天職。
圖文:羅勃特在越南從軍時的照片。
你找到你的靈魂伴侶了嗎?你找到帶領你找出靈性家庭的靈性導師了嗎?你找到自己天生就該做的事嗎?換句話說,你現在做的工作,是不是你天生就該做的工作?
那就是這本書的宗旨所在。
這本書描述二個旅程,出生於同一原生家庭、個性卻截然不同的一對兄妹,他們彼此扶持找到各自的靈性家庭,也過著善盡個人天職的生活。這對兄妹的生活證明人們身處逆境發揮的驚人韌性,闡述超越家人關係、彼此扶持追尋並實現自己想要的人生,追尋讓自己滿意又有意義的未來。
這本書跟人生的事件有關,從許多方面來看,清崎兄妹的人生因為那次原子彈試爆而開始不同,最後讓他們做出信仰跨躍。《富兄弟,富姊妹》這本書描述這對兄妹在追求同樣問題的答案時,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哲理;也娓娓道出兩人對幸福人生與人生意義之追尋。
《富兄弟,富姊妹》的故事同時也生動描繪對比的世界:物質與精神的對比、戰爭與和平對比、問題與答案的對比、以及觀點的差異。這本書告訴我們,在為更崇高的精神力量效勞之際,原本各自分散的生活如何再次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