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文本的分析,揭示出這位古希臘史家判斷偉大的主要標准是苦難(希臘文Pathos);並進一步解讀了修昔底德敘事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文本片段,探討「苦難與偉大」這一基本觀念如何影響到修昔底德對人類歷史處境的看法和他的寫作。
白春曉,復旦大學博士,現任教於浙江大學歷史系。曾先后在哈佛大學駐希臘暑期學校、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古典學系、希臘國家研究基金會和哈佛大學駐納夫普里昂希臘研究中心進修或訪學。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苦難與偉大:修昔底德視野中的人類處境的圖書 |
$ 125 | 苦难与伟大:修昔底德视野中的人类处境
作者:白春晓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語言:簡體/中文 iRead灰熊愛讀書 - 佛教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因為修昔底德對史料搜集和對因果分析方面嚴謹的態度,故被稱為「科學歷史」之父。他還被稱為政治現實主義學派之父,該學派認為個人的政治行為以及國家之間關係的後續結果最終是由恐懼和自身利益的情緒所介導和構建的。 修昔底德亦是政治學中現實主義派的創始人,認為個體的政治行為與其所引起的國際政治關係均建構於恐懼感情與自我利益之上,並受二者調整。修昔底德希望通過認知人性,從而解釋諸如瘟疫、屠殺等災難中人的行為。
今日,修昔底德的著作仍在被世界各地的大學和軍事學院研究。其《米洛斯對話》至今仍是國際關係理論中最為重要的著作之一;《伯利克里葬禮致辭》亦在政治理論、歷史和古典研究領域被廣泛參閱。
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