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養、食療、葯膳三者都源於“葯食同源”的理論,在應用的材料、服食的對象及使用目的上卻存在着區別。食養的材料是食物,目的是養生(保健、長壽),對象是健康與亞健康人群。食治的材料是食物,目的是治病,對象是病人。葯膳的材料是食物與藥物混用,目的是養生與治療,對象是健康、亞健康人群和病人。
食養是依據個人體質,科學嚴謹地搭配食材,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在疾病初起和漸消期,可合理運用食養理論,扶正以驅邪。正如《黃帝內經·五常政大論》所說:“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簡言之,即用食物調整機體的狀態。
食療是以中醫學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為基礎,將食物作為藥物,運用方劑學原理進行施治。“食療”一詞源於《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其所雲:“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
范新六,男,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副主任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理事,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委員。現任職于首都醫科大學全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相關工作,發表論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