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是為慶祝洪陸訓教授七十大壽及榮譽退休所寫,由老師各授業學生集體創作彙編而成,做為慶賀老師壽辰的禮物。不僅如此,也是要彰顯老師推動國內軍事社會科學、軍事政治學及文武關係理論研究與發展的成就。老師自民國80年代初期學成返國後,任職於政治作戰學校(現已改隸為國防大國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從事研究與講授軍事社會學、軍事政治學及政治作戰理論建構相關領域課程,春風化雨,作育學子無數。老師所著的《武裝力量與社會》及《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兩大鉅著,以及發表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的論文,更為國內研究軍事社會學與軍事政治學相關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對於我國軍事社會學與軍事政治學的學術研究與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並為中華民國政治民主化與軍隊國家化的進程,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建構與建議,對國軍在我國民主化過程中的調適與變革,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民國80年代正值我國民主化進程非常重要的階段。我國的憲政改革、國會全面改選、人民政治參與擴大、乃至於政黨政治,皆蓬勃發展,使得中華民主的民主化成為中外學者極感興趣的主題,並累積了相當多的研究文獻與專論。然而,相較於政治領域研究的豐富成果,在軍隊與政治關係方面的研究相對稀少。加上國軍誕生與發展的歷史背景所產生與中國國民黨的特殊關係,致使國軍不時遭受誤解成如同前蘇聯及中共的軍隊,尤其是師承前蘇聯的政戰制度更是被誤解成監軍或中國國民黨控制軍隊的工具。然而,在80年代開始到21世紀初十年的民主化過程中,歷經兩次政黨輪替,中國國民黨退出了國軍,但政戰制度成功地轉型而依然存在於國軍之中,為官士兵服務,提升軍隊士氣及反制中共心戰等等。
這樣的發展不得不談起老師當年奉總政戰部命令,與其他先進前輩為政治作戰制度轉型尋找學術理論基礎。老師從軍事社會學開始發展出軍隊與社會或武裝力量與社會的觀點,進而加上文武關係理論及軍事政治學,為政治作戰制度進行理論辯護。一以貫之,主要就是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藉以呈現國軍政戰制度不同於前蘇聯及中共的政工制度,並且以西方民主國家的文武關係理論作為國軍順應國內民主化過程的學術理論參考。
「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的研究在國內並未受到相當的注意,一方面,我國對於軍事政治學的研究在當時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僅有少數學成回國學者帶著一批研究生進行著辛勤的拓荒工作;另方面,受到長期威權統治影響,一般民間學者對於軍事事務的研究相對保守與不感興趣。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的博碩士研究生何其有幸,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機會參與了這個重要學術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已累積出豐盛的成果,更使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成為國內研究軍事政治學與軍事社會科學的重鎮,即使孤單但也是獨特的辦學特色。
此外,國軍在面對我國民主化迅速發展的過程,如何進行調整與變革,在心態上與作為上讓自己成為一支民主統制下的軍隊?老師的努力與論述適時地提供相關的理論與論述,成為國軍在民主變革過程中的重要參考。諸如,我國憲法所訂定之軍隊國家化與政治中立等規範,其具體的意義究竟為何,以及在民選文人領軍之下,國軍應如何自我規範與善盡職責,國軍人員政治參與的範圍與界限為何等等重要問題,均屬我國文武關係理論中重要的議題。老師對於上述主題的主張與看法,對國軍軍隊國家化的具體落實,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對政治作戰對國軍建軍備戰中的重要功能與必要性,老師總是不遺餘力的反覆說明與建議,釐清外界對政治作戰的誤解,喚醒國軍對政治作戰的重視。
老師的努力也影響到中國大陸的學者,特別是共軍學者,嘗試引介老師的著作及引述協助發展其原有的軍隊政治工作學,陸續以軍事政治學為其重點教育及課程。甚至有意邀請老師前往中國大陸參加研討會與邀稿,這似乎有點出乎我們的預料之外,或許正是因為老師以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為政戰制度的學術基礎,中共學者則希望效法學習老師而為其抗拒「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軍隊國家化」尋求學術理論基礎。當然,中共學者較不及於老師的視野與客觀,老師是以西方民主國家文武關係理論為依據,倡議國軍應該遵守文人領軍、軍隊國家化、軍隊政治中立的民主規範,以順應國家民主化的進程。中共學者則是多少具有政治目的的詮釋西方民主國家文武關係理論,強調中國特色的以黨領軍模式,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威權體制對軍隊的控制,而不是基於人民意志的文人領軍、民主統制軍隊。假以時日,中共學者越深入理解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就越能理解黨軍關係的論述有其侷限性。
現階段正值國軍兵力結構與人員組合重大變革時期。如何建構一個健康與良好的文武關係,對國家安全與國軍軍事專業主義的建構與深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這包括了文人與軍人對他方與己方的認知與實踐。如何進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討與實踐。甚至在軍人逐漸喪失原有的地位與尊榮時,軍事政治學又要如何能發展出較好的理論觀點協助國軍與國人正確地理解兩者是共生共榮的,唯有尊重軍人專業知識與地位,社會與國人才能確保軍人無限的付出及貢獻,甚至國家的安全。
老師自政戰學校退休後,耕讀於大屯山下的半畝田地,仍講學不輟,研究著作不斷,指導學生,提攜後輩,並設立軍事政治學獎學金,鼓勵後學對相關主題的研究。凡此種種,深令學生感佩。學術研究是站在巨人肩膀向上精進的過程,老師之於學生是學術上的先進導引,更是學習效法的典範。欣逢洪老師七十大壽,身為老師的大弟子及首位女弟子,我倆忝為編者負責編輯本書及撰寫編者序,為本書各位學長姐服務,共同完成本書為老師賀壽。
祝老師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段復初、郭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