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莎拉‧桑頓

的圖書
藝術家的煉金術:三十三位頂尖藝術家的表演論
$ 204 ~ 449
藝術家的煉金術:三十三位頂尖藝術家的表演論
作者:莎拉‧桑頓 / 譯者:李巧云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4-26
語言:繁體/中文   
圖書介紹12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莎拉
莎拉,香港女性配音員,2002年任職自由身配音員。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藝術家的煉金術:三十三位頂尖藝術家的表演論

內容簡介

—————藝術界的人類學家—————
《藝術市場七日遊》作者莎拉‧桑頓最新力作
藝術真是一種表演?
你只要說服得了自己,就能夠說服這個世界

  大多數藝術家都不認為自己扮演了什麼形象特殊的角色,更未戴上面具或虛設門面,但他們心知肚明的是,一旦做了藝術家,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點像在表演。—————莎拉‧桑頓(Sarah Thornton)

  傑夫‧昆斯 Jeff Koons、艾未未 Ai Weiwei、加百列‧奧羅茲科 Gabriel Orozco、路青 Lu Qing、曾梵志 Zeng Fanzhi、辛蒂.雪曼 Cindy Sherman、拉希德•強森 Rashid Johnson、馬西米利亞諾‧吉奧尼 Massimiliano Gioni、達米安‧赫斯特 Damien Hirst、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加百列‧奧羅茲科 Gabriel Orozco、艾薩克‧朱利安 Isaac Julien ……33位頂尖藝術家,從銀行帳戶到心靈角落,最體無完膚的一次深度訪談!

  『藝術家的工作室是他們排練自我信念的私人舞台』

  一項藝術作品的尺寸大小和構圖固然重要,藝術家的言行同樣要有說服力,而且不僅僅是說服他人,更要說服的是藝術家自己。不管他們有的是多彩的、大尺碼自我,抑或極簡、低調的個性,能夠取信於人的藝術家總是主角,絕不會甘於擔任形象千篇一律的配角。本書中的大多數藝術家都不認為自己扮演了什麼形象特殊的角色,更未戴上面具或虛設門面,但他們心知肚明的是,一旦做了藝術家,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點像在表演。也是基於這個理由,《藝術家的煉金術》一書將藝術家的工作室看作為他們的私人舞台,每日在此排練自我信念;將三十三名藝術家分散在「三幕劇」(3 Acts)中,探討當今專業藝術家的性質,查訪藝術家如何看待他們的作品、如何應付藝術世界守門人的期望。

  『藝術創作的意義為何?』

  什麼是藝術家?
  是一種激進形式的企業家?
  抑或像教士一樣是出自聖職的呼召?
  是一種哲學思維的延伸?
  抑或一種從娛樂探出的枝蔓?

  在彼此相扣卻又各自獨立的三幕劇——政治(Politics)、情誼(Kinship)、技藝(Craft),知名藝術記者/評論家莎拉‧桑頓(Sarah Thornton)對眾多在世界舞台佔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進行了數百次訪談,拋出一項簡單卻深奧的提問:「什麼是藝術家?」並針對他們的答覆加以比較、觀察、對照,洞悉他們在當今世界不同角落「從事藝術創作的意義為何」。

  桑頓有如一位一流導覽和值得我們信賴的內線,她的採訪錄如同一連串的電影經驗——進到藝術家的工作室、住所和個展中探尋,從藝術家的銀行帳戶進項到臥室陳設之種種,她無所不寫,讀者彷彿也跟著她的腳步直擊第一現場,看到這些藝術家難得一見的生活點滴。

  本書的文字鋪陳與敘述生動活潑,作者拋出的問句,在章節結束時的點睛之論讓讀者頓時撥雲見日,而在讀者眼前一字排開的眾多大牌藝術家,思維無時不受挑動,形象被徹底解剖,藝術家加百列‧奧羅茲科(Gabriel Orozco)說:「我們都被剝到只剩下內衣褲!」

  《藝術家的煉金術》透過政治、情誼、技藝有力的三屏圖,三十三位頂尖藝術家的深度探訪,針對藝術真理、藝術家之角色、氣度等方面的反專題性著作,探討當今專業藝術家的性質,查訪藝術家如何看待他們的作品、如何應付藝術世界守門人的期望,誠乃所有對當代藝術有興趣之人必讀。但凡有心了解創作藝術生活的讀者,必能從此一高明的敘述中回味無窮。

本書特色

  第一幕:政治
  探討藝術家的工作倫理、對權力與責任的態度,尤其注意人權和言論自由。

  第二幕:情誼
  調查藝術家與其同儕、繆斯和金主之間的關係,著眼於競爭、合作與惺惺相惜。

  第三幕:技藝
  關乎藝術家的技巧和藝術品製造的所有面向——從觀念、執行,再到行銷策略。

各界讚譽

  「對全球當代藝術成功的罕見峰頂,敘述扣人心弦;高手如何從中獲利、如何付出⋯⋯,《藝術家的煉金術》不僅是一本讓人讀之趣味盎然的書,而且是一本價值恆久的書!」——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柯律格(Craig Clunas)

  「桑頓是一位優秀的記者,願意讓受訪者說話。」——《藝術評論》(Art Review)

  「如何在現實世界中做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桑頓展開她的發現之旅,會晤多位全球頂級藝術家,與之辯論。他們的可信度、合法性、人格、認同和藝術真理等話題均在書中受到探討。本書的基礎是當代藝術,但其主題卻舉世同有興趣。」——《書商雜誌》(The Bookseller)

  在洗練的文字中,桑頓領著讀者漫游全球,進入當代藝術家的家和他們的思維中。過程中,她摒除了對現代藝術的冷嘲熱諷,揭示出藝術世界是一個多變而健全的企業,依舊齧合世界。——《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筆下趣味橫溢、充滿觀察力、原創性⋯⋯,桑頓的技巧是讓她筆下狂妄的主人翁自說自話。描述藝術家馬克雷的技巧細膩高超。」——《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讀起來鮮活而有娛樂性。⋯⋯桑頓會見有趣味的藝術家,而她的方向有時也著眼於挑動趣味。她對傅瑞瑟的訪問最卓然特立,會見艾未未的過程也是如此」——《衛報》(The Guardian)

  「檢視藝術家在今天的意義何在。⋯⋯她從發問中得到的答案往往既隨興又深奧,既世故又怪異,既荒唐又發人深省⋯⋯,一如書中每一位受訪藝術家那樣獨特。」——《洛杉磯時報》(Los Angles Times)

  「桑頓精彩的描繪出能精彩描繪的人。這些人物不僅是偶像的創造者,他們本身也是偶像。桑頓坐在前排,她在做筆記,完全不是在對他們膜拜祈禱。」《單眼》(Monocle)

  「讀之不厭、推陳出新⋯⋯。《藝術家的煉金術》的中心問題不是「什麼是藝術」,而是每次必問的「什麼是藝術家?」這是大哉問,織入文章肌理之中的問題更啟人深思。桑頓在艾未未入獄後訪問他的報導是全書最扣人心弦的章節之一,卡特蘭等人令人難忘、慧黠睿智的思緒書中亦處處可見。」——《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藝術觀光一部的奇特作品⋯⋯桑頓淘氣的鼓勵受訪藝術家對同行隔空開炮,她對藝術家家居的周遭有尖銳的眼光。」《觀察家報》(Observer)年度藝術風雲書榜榜首書評

  「豐富的白描反映出受訪者的性格⋯⋯在作者尖銳的眼光之下,我們可以窺見受訪人的行為態度和他們創作生活周遭的一切。」——《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深入淺出,鮮活易讀,讓人愛不釋手!」——《星期日商業郵報》(Sunday Business Post)

  「發人深省!桑頓是藝術世界的珍古德(Jane Goodall)。」——《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莎拉‧桑頓(Sarah Thornton)


  《藝術市場七日遊——天價藝術品,這麼貴到底誰在買啦!》 (Seven Days in the Art World,初版譯名為《藝術市場探密》)的作者,曾是《經濟學人》當代藝術領域的首席撰稿人,也經常在《衛報》、《藝術報》與《紐約客》等刊物發表文章。擁有藝術史學士與社會學博士學位。桑頓住在倫敦二十餘年,如今住在舊金山。

譯者簡介

李巧云


  國立師範大學社教系新聞組學士、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英文研究所碩士。現任專業財經與藝術翻譯及大學兼任講師教授新聞英語課程。譯有《藝術市場七日遊:天價藝術品,這麼貴到底誰在買啦!》。
 

目錄

序言

第一幕:政治   Act I: POLITICS
場景 1-17(按登場先後排序) 
傑夫‧昆斯 Jeff Koons
艾未未 Ai Weiwei
加百列‧奧羅茲科 Gabriel Orozco
尤金尼歐‧狄特彭 Eugenio Dittborn
路青 Lu Qing
曾梵志 Zeng Fanzhi
瓦歌琪‧穆圖 Wangechi Mutu
庫特魯‧阿塔曼 Kutluğ Ataman
譚米‧雷‧卡蘭 Tammy Rae Carland
瑪莎‧羅斯勒 Martha Rosler  

第二幕:情誼   ACT II: KINSHIP
場景 1-19
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 Elmgreen & Dragset 
莫瑞吉奧‧卡特蘭 Maurizio Cattelan
羅莉‧西蒙斯 Laurie Simmons
卡若‧鄧楠 Carroll Dunham
法蘭西斯‧阿里斯 Francis Alÿs
辛蒂.雪曼 Cindy Sherman
珍妮佛‧達頓  Jennifer Dalton
威廉‧鮑西達 William Powhida
法蘭切斯科‧波納米 Francesco Bonami
葛麗絲‧鄧楠 Grace Dunham
麗娜‧鄧楠 Lena Dunham
拉希德•強森 Rashid Johnson
馬西米利亞諾‧吉奧尼 Massimiliano Gioni

第三幕:技藝   ACT III: CRAFT
場景 1-16
達米安‧赫斯特 Damien Hirst
安德莉亞.傅瑞瑟 Andrea Fraser
杰克‧班考斯基 Jack Bankowsky 
克里斯欽‧馬克雷 Christian Marclay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ć
葛瑞森‧派瑞 Grayson Perry
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凱迪‧諾蘭 Cady Noland
加百列‧奧羅茲科 Gabriel Orozco
碧翠絲‧米亞茲斯 Beatriz Milhazes
艾薩克‧朱利安 Isaac Julien


影像內容與提供者
 

INTRODUCTION序言

  「我不相信藝術;我相信藝術家。」——杜象

  藝術世界流通的重要貨幣,不是美元,也不是英鎊、瑞士法郎或人民幣,而是一個捉摸不定、具爭議性的價值觀——「可信度(credibility)」。結果是,藝術家不僅僅只是創造藝術,他們也創造出、維持住一些迷思(myth),被一班忠實的追隨者奉為圭臬。十九世紀的藝術家固然就有信譽的問題要面對,第一位讓「相信即是藝術」成為藝術重要關鍵的人卻是當代藝術的鼻祖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一九一七年,當他把一個倒立的小便斗命名為《噴泉》(Fountain),並稱之為藝術時,即是在宣告藝術家有著神一般的力量——他要什麼是藝術,什麼便是藝術!維持這種權威不是件易事,然而藝術家若想在藝術世界中出人頭地,保有威信卻要緊無比。在什麼都可以是藝術的領域裡,沒有可客觀衡量藝術品質的標準,有雄心的藝術家必須建立起一己的卓越標準;而要建立這樣的標準,藝術家不僅要對自己有無限的自信,還要取得他人的認同。許多人,包括藝術家在內,未必樂見於這種狀態,但不浪漫的現實就是如此。

  諷刺的是,「如何當藝術家」也已成為了一種技藝。當杜象拒絕手工創作,寧可從已經做好的「現成品」(readymade)出發來創作時,他開始形塑的不僅只是創作觀念,他也在形塑創作者的形象。他在一系列的作品中不斷操弄他的「創作角色」,曾男扮女裝以若絲‧瑟拉薇(Rrose Sélavy)的角色出現,也曾施展過騙術。一項藝術作品的尺寸大小和構圖固然重要,藝術家的言行同樣要有說服力,而且不僅僅是說服他人,更要說服的是藝術家自己。不管他們有的是多彩的、大尺碼自我,抑或極簡、低調的個性,能夠取信於人的藝術家總是主角,絕不會甘於擔任形象千篇一律的配角。本書中的大多數藝術家都不認為自己扮演了什麼形象特殊的角色,更未戴上面具或虛設門面,但他們心知肚明的是,一旦做了藝術家,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點像在表演。也是基於這個理由,我將藝術家的工作室看作為他們的私人舞台,每日在此排練自我信念;將三十三名藝術家分散在「三幕劇」(3 Acts)中,這也是理由之一。

  本書探討當今專業藝術家的性質,查訪藝術家如何看待他們的作品、如何應付藝術世界守門人的期望。自我表達是藝術史上的一大轉折,尤其是梵谷(Vincent Van Gogh)畫作中顯露的那種焦慮,或波拉克(Jackson Pollock)恣意潑灑的情緒;一般大眾依舊喜愛藝術純粹的表達功能,但在藝術圈內人來看,這種藝術已經老掉牙,只合派在未經藝術專業訓練或身心有礙的人,也就是構成「圈外藝術」(Outsider Art)基石的一般人身上。老一輩的藝術家,如現在已八十多歲的草間彌生,或像是首批成熟作品脫胎於抽象表現主義傳統的藝術家等人,只有當他們說「藝術是治療」時,人們才會買帳。

  因為全球化的推動,藝術「可信度」的風格與實質已經丕變。「地方性藝術家」已然成為「沒有野心的藝術家」的同義詞;從前,贏得自己國家的承認是攀登國際天梯的第一步,如今,所謂的「支持」可能幾乎都來自國外。長久以來紐約、北京與墨西哥等大城市是藝術家的集結地,離鄉背井的遊子藝術家們在這些城市可以跳脫自己的文化背景的框架,接受一個他們若非移民就不會那麼熱切擁抱的新身份認同。但是漸漸地,自由旅行、遷徙也培養出一批精明的全球化藝術家,他們熟悉非常多的展覽場地和觀眾,跟各洲、各大城市的策展人、交易商交織成一片網絡。

  藝術世界有許多矛盾的態度,其中之一是:藝術家與市場的明顯關係,對藝術家信譽所帶來的衝擊更大於他們在實質上的財務成功。藝術家深怕被人譏斥為「染上商業色彩」,因此嚴格控制產量,甚至減產,絕口不談錢,以免被指為迎合市場需要。雖然一般認為藝術評論對藝術家事業生涯的影響力早已今非昔比,但由社會大眾、小眾和社群團體所形成的龐大媒介影響力超過從前,卻是很多人的共識。的確,藝術品拍賣到高價往往就是媒體報導的頭條,亦多少造就出市場力量。然而在今日難以規範的藝術市場中,除了像一張白紙的收藏新手之外,在幾近所有收藏家的心目中,拍賣會的一次創記錄價格,可能為一位藝術家(尤其是年輕的藝術家)黃袍加身確立地位,也可能會讓這位藝術家從此名聲掃地。

  值得玩味的是,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觀《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Artists,一五五〇年)一書中,通篇不斷提到「名氣」(fame)之事。在一個沒有美術館、博物館的時代,更別說什麼個人回顧展的時代,藝術家成功與否,名氣,是個不合格的衡量標記。瓦薩里沒有區分什麼是社會「名流」(Celebrity)、什麼是社會「認同」(Recognition),而今天藝術世界的圈內人厭棄被人貼上名流的標簽、視之如敝屣,卻把社會認同看得很重,因為社會認同等於是對藝術家的成就致敬,承認你的藝術家本色。然而在這個多元的時代,跟認同一起現身的卻常常是「誤認」——藝術家受到景仰,但受景仰的原因卻讓藝術家感到啼笑皆非,或是粉絲非藝術家心目中理想的粉絲。無論結果如何,今天的藝術家必須懂得如何表現自我來吸引忠實的粉絲,而要別人相信,首先藝術家必須要有堅強的自信,那種自信不但要強大得足以撐過藝術世界派系鬥爭的風風雨雨,自己還要靠著這種信念得到啟發。雖然大家常說,藝術家必須得到「一致信服」才能成功,但一致的看法罕見,而且總是曇花一現,只爭取一派信眾即屬智慧。

  我在四年的時間裡飛行了數十萬英里、訪問了一百三十位藝術家。接觸到的經常是一時之選,因此寫誰、不寫誰,非常難以取捨。我的選擇標準跟選作品的策展人及選角的導演近似;換句話說,藝術家的作品必須有觀眾,而且必須和我書寫的主題相關,他們也必須願意與我互動。有時我的訪問就像試演或試鏡,記得有一名總是堅持要我稱呼他為藝術家的攝影名家,當我問他,我愛問的「什麼是藝術家?」時,他回答:「藝術家創造藝術。」我當下感覺自己面前彷彿有一群藝術家/演員正在等候試鏡,很想大喊:「下一個!」他這種迂迴的思考方式,顯示我的發問常時徒勞無功,也顯示出藝術世界儘管表面上主張「對談」,碰到尖銳或難以回答的問題時,仍然含糊其辭。

  此書選擇了願意對我的問題開誠佈公、侃侃而談的藝術家們。當然這並不是說書裡完全沒有虛與委蛇的地方,但這些並非發自內心的話我非但沒有丟棄,反而將若干我認為可疑的言論放進書中,目的是要呈現藝術家之間的異同對比及博君一燦。有時我會質疑他們的話,有時我會放他一馬,隨他們講;希望讀者自己去判斷。讀完這本書的初稿後,唯一曾在兩幕劇中出現的藝術家加百列‧奧羅茲科(Gabriel Orozco)說:「我們都被剝到只剩下內衣褲;至少當中還有些人對你的訪問的配合是兩廂情願的。」

  本書著墨的藝術家來自五大洲的十四個國家,大多數出生於一九五〇至六〇年代。我也發現,擁有藝術家身分至少二十年以上的藝術家們,回答我的問題時能提出比較深入、不同的見解。為了在日益擴張的領域中探討變化異同,我依照下列光譜來看藝術家各自不同的立場論點:娛樂性對照學術性、物質主義對照理想主義、自戀狂對照利他者、獨行客對照合作者。雖然書中寫到的藝術家多半在世界某個角落享有高度名望,但在每一幕劇的章節中都有一位藝術家同時也是教師他們像多數藝術家一樣,不是靠銷售作品維持生活。

  三幕劇各有貫穿全劇的主題,也是我選擇哪位藝術家入書的關鍵因素。這三項主題分別是政治、親情和技藝,三者也是形塑經典人類學大部集成的主軸。藝術評論或藝術史不常以此為經緯,但我發覺它們分劃出區分藝術家理念與非藝術家理念的界線,從一群號稱藝術家的人當中辨別出「真正的藝術家」;或者可以這樣說:號稱藝術家的人形形色色,說穿了其實他們只是設計師、說教的學究、藝術的解說者、沒有原創力的模仿者或是只知冷嘲熱諷的匠人。政治、情誼與技藝三個項目也正環繞著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關懷個人對世界的影響、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努力創造有價值的東西。

  「第一幕:政治」探討藝術家的工作倫理、對權力與責任的態度,尤其注意人權和言論自由。「第二幕:情誼」調查藝術家與其同儕、繆斯和金主之間的關係,著眼於競爭、合作與惺惺相惜第一幕。「第三幕:技藝」關乎藝術家的技巧和藝術品製造的所有面向——從觀念、執行,再到行銷策略。無庸置疑 ,藝術家的「作品」不是孤立的物件,而是他們在藝術世界競逐的整套佈局。

  《藝術家的煉金術》堅持在藝術家間作比較和對照。大多數跟藝術家有關的著作都透過不同的專述集中全力討論個別藝術家,如果有書寫到好幾位藝術家,也會把他們分散到不同的篇章去介紹和討論;即使聯展以有趣的方式把藝術家兜攏起來,目錄文章的編寫準則也是比較作品,而不去比較作者。說得更貼切一點,藝術世界最喜歡的事莫過於孤立凸顯出一位「天才」。

  本書的每一幕都環繞著重複出現的人物發展,人物之間彼此映照。第一幕裡的人物包括艾未未與傑夫‧昆斯(Jeff Koons)對應,而第三幕將行為藝術家安德莉亞‧傅瑞瑟(Andrea Fraser)與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對照。在這其中,因藝術家之間的親屬或特別親密的關係,對照的方式也從一對對變為一群群。第二幕的特點是一個核心家庭:羅莉‧西蒙斯(Lurie Simmons,攝影家)、卡若‧鄧楠(Carroll Dunham,畫家)、他們的大女兒麗娜(Lena,作家、導演、明星)和小女兒葛麗絲(Grace,布朗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家的場景與杜象派單身漢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與他稱兄道弟的策展搭檔波納米(Francesco Bonami)、吉奧尼(Massimiliano Gioni)一組並立。這些「家族」又透過兩次訪談雪曼(Cindy Sherman)的稜鏡來呈現;雪曼曾形容西蒙斯是她的「藝術靈魂伴侶」。

  我的前一本書《藝術市場七日遊》(Seven Days in the Art World)是記錄二〇〇四至〇七年間藝術世界的大事,本書則提供了近年藝壇的即景快照。一、二、三幕都是從二〇〇九年的夏天開始,依年度先後朝著實際寫書的時間(二〇一三年)移動。藝術家的社會地位在過去幾十年起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不再是貧苦交迫的社會異類,在創意上他們成為很多其他行業難以望其項背的楷模,服裝設計師、廚師和科技大亨都瞠乎其後。

  《藝術家的煉金術》出版的目的在於:針對一群日益被定位為擁有無上自由的最高個體——藝術家,提供讀者一個鮮明深入的解剖畫面。藝術家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令人爭議的身份。因此,對外宣告自己是藝術家時,常常要跨過心理和社會的障礙。名氣響噹噹的藝術家固然都被形容為獨一無二,本書更希望探討發掘出,目前被認為是舉世無雙的藝術家之間的無獨有偶之處。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69655
  • 叢書系列: HELLO DESIGN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迷妹的韓文自學法:零基礎也能無痛養成韓文腦
作者:LJ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1-01
66折: $ 21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假裝自己很外向,你在迎合什麼?:外向孤獨者的勇氣之書
作者:楊思遠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2-01
66折: $ 18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追劇商戰:解密Netflix、迪士尼、蘋果、華納、亞馬遜的串流市場瘋狂爭霸
作者:戴德‧海耶斯、彤恩‧施莫洛斯基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9-01
66折: $ 32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動機【橫山秀夫經典短篇集】
作者:橫山秀夫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9-01
66折: $ 25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貓卡龍》2025年三角桌曆【臺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
作者:臺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黃宇璇/劉智豪/陳婕瑀/李懿芳
出版社:最新期數:最新一期出版日期:出刊頻率:出刊類型:紙製用品>時效日/月/掛/桌曆選擇訂閱期數:完成付款後,新訂戶將由目前最新一期寄發,續訂戶若已取得最新一期,則會從下一期繼續寄發。×Previous
$ 28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作者:古賀史健,岸見一郎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4-10-30
$ 23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作者:尼克.馬朱利 (Nick Maggiulli)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05-30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被惡魔附身的少女 19【限】
出版日期:2024-12-26
$ 10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ASD與ADHD共病的教養祕訣
作者:王意中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24
$ 27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輝達之道:黃仁勳打造晶片帝國,引領AI 浪潮的祕密
作者:金泰(Tae Kim)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5-01-03
$ 35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布品圖案設計:從印花設計、色彩學、布料知識、印製到自創品牌,專業頂尖之路的指南
作者:琴波莉.凱特
出版社:易博士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21
$ 800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