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一
不只是靈媒,而是宇宙傳訊者
呂應鐘
十七世紀偉大的法國思想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對於靈魂與肉體有相當精闢的認知,他認為靈魂與肉體是各自獨立的兩種不同的實體,彼此有所區分,但兩者也是密切地結合在一起,靈魂與肉體能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靈魂是完全自由的,肉體對他只能有間接的影響,不能有直接的影響,反過來,靈魂卻能透過腺體和氣的運動指揮肉體。
笛卡兒的理論讓我們清楚不論是東方或西方,數千年來對於靈魂存在的問題都是抱持正面的態度,尤其是中國古代史料,數不盡的靈異記述讓中國人一向承認靈魂的存在,而且靈魂可以輪迴很多世。
一八八二年,英國的鬼魂協會(Ghost Society)、幽靈協會(Phantasmatological Society)、辯證協會(Dialectic Society)合併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研究靈魂的學術團體:心靈研究會(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SPR),由當時劍橋大學著名哲學家西吉威克(Henry Sidgwick)為首任會長,參加的會員都是英、美、法、德各國當時著名學者。
這個心靈研究會也將靈魂研究正式納入學院之中,徹底做到Psychology的學術內涵。因為psychology一字源自於psyche,而psyche是希臘字,音譯為「賽姬女神」,義為「心靈、靈魂、精神」,因此psychology本意是指「研究心靈現象的學問」,簡稱「心靈學」,可見在二十世紀之前,心理學就是以心靈學為研究重點的學問。
不幸到了一九一一年,美國年輕學者以約翰華生(J. Watson)為首興起了「行為學派」的 psychology研究,他認為不應該研究個人的自我意識或省思,這些只是個人的心理黑箱,科學的psychology應該只觀察生物所受的刺激以及所出現的反應,如此對動物及兒童心理學所得的實驗成果,才有其科學的客觀價值,並可以推廣到成年人心理學研究。
華生認為「意識」(consciousness)純屬私人的感受,不是客觀的。而「行為」才可受眾人客觀的觀察而記錄成為科學資料。他的主張很快便得到當時美國年輕心理學家們的支持,便將數千年來的psychology裡面談及靈魂的部分統統從教科書中刪去,從此心理學便視靈魂現象為不科學,使原本研究人類內層心性的「心靈學」墮落成只觀察行為表相的「現代心理學」。
而現代存活的人類都是受二十世紀唯物科學的洗禮,認為科學就是講實證,凡是無法實證的統統是不科學,華人便用孔子的「怪力亂神」四字來批判心靈現象。
然而《論語》上的句子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不是「子不信怪力亂神」,「語」和「信」一字之差,影響人類錯誤思想數千年。
孔子當時孜孜努力的是在向各國國君推銷他的治國處世理論,不講怪力亂神的事,但是並不代表他不相信有怪力亂神現象,因為《論語》中還有很多記錄如「非其鬼而祭之,諂也」「禹,吾無閒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祭神如神在」等句子,可見孔子是相信有鬼神的人,且告誡大家要「敬鬼神,而遠之」。
有了以上的徹底認知,再來閱讀這本美國著名盲人靈媒的作品,就能夠瞭解書中所有的靈驗事蹟必然是真實的,只是二十世紀的唯物科學理論無法來解釋而已。例如作者說「我聽到聲音,但不知道那是誰的聲音」,現代醫學會說那是「幻聽」,「我沒辦法看到發生的事,但是我腦海裡的圖像和實況報導相吻合」,現代醫學會說那是「幻視」,我倒是要問醫生:「你們是用什麼理論做這樣的解釋?又有沒有經過你們的證明才來做評斷?」事實上沒有任何科學理論,也沒有做過證明,醫生通常都是隨意說出口而已。
本書有很精彩而且符合量子物理的敘述,作者說:「每一樣東西都是由能量所組成的。我們都知道能量有各種不同的形式,例如電的、熱的、機械的、核子的。還有一種能量叫做電磁,也就是一般說的『氣』。每一樣東西都包含了氣,人、動物、礦物和植物都不例外,利用前蘇聯科學家克里安發明的紅外線攝影法,科學已經證明了氣是存在的。」
凡是學過現代物理學及量子理論的人都知道這一段文字的真確性,萬物就是如此,萬物都有能量,只是頻率不同而已。所以作者會描述說:「我從樹木和花草取得的就是能量……當我觸摸一棵樹時,不管周圍的溫度如何,我的手指都覺得很溫暖,我可以感受到從樹來的能量。我學會從樹木所釋放的能量溫度,來辨別樹種。」
「當我用指尖溫柔地檢查吊鐘花時,我發現它散發的溫暖和玫瑰的很不一樣,它的能量比較輕。當花被我摘下來時,我感到有些悲傷;如果花能說話,它們一定會尖叫。」
從一九六九年以來,美國科學界已經接受「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為科學領域,極多研究者也已經證明連植物也都有能量也有情緒,這已經不是神祕事件,因此動物當然也會有情緒,如作者所描述:「我較強烈地感受到這種奇異的敏感所帶來的情緒,是第一次到動物園的時候。我能夠感覺到關在籠裡動物的挫折感,好像我就在籠裡、體會到被關在欄杆後面的那種厭惡感,卻不能告訴任何人我的感覺。我不是杜立德醫生,不懂得怎麼跟動物講話──我只是注意到牠們的氣。」
這個「氣」就是中國人數千年來熟知的「氣」,也就是萬物的能量,也就是愛因斯坦「物質與能量不滅」的理論基礎。
二○○三年初,美國航太總署發表新的宇宙結構理論,認定人類目前所知的物質宇宙只占宇宙的五%,另外二十五%稱為隱祕物質(dark matter),七○%稱為隱祕能量(dark energy),都是人類看不到的。這個劃時代的新理論完整摧毀過去我們所認為的宇宙。可見地球人實在像井底之蛙,只認為井口的天空就是整個天空。
這個理論值得讓我們深思靈界的存在,如果七○%的部份是靈界,活在五%物質宇宙中的地球人如何去瞭解、去看呢?作者也在書中描述了她的靈界境遇:「我作的夢則不同。在夢裡,我被帶到一些美麗的地方,在那兒我所有的感覺都被喚醒。我發現自己就站在令人不敢相信的仙境樂園,周圍縈繞著大自然的聲音,從溪澗、噴泉和瀑布發出的水聲,混雜著鳥叫和蟲鳴。但不是只有這些聲音讓我覺得這裡這麼特別;事實是,我能夠看見。我真的能夠看見我站立其上的、天鵝絨般的短青草,以及四周起伏的山巒和樹木。」
不用肉眼看,因為有九十五%的宇宙是肉眼看不到的。就如同一隻螞蟻,牠生存在平面宇宙中,視野極為狹窄,如何請牠來描述整個客廳的布置?也如同水中的魚,如何請牠來描述地面的景色?
所以,在二十一世紀之初,能夠出版這本著名靈媒的書具有很深遠的意義,因為二十一世紀將是回歸自然與心靈的世紀,在二十世紀中猛烈追求物質認知與物質享受的人類,會面臨心理上極大的空虛困境,只有提升靈性的地球人方能怡然自得的生活,因為二十一世紀地球能量會提升,邁向宇宙空間的層次。
作者在書中說:「靈界那些想和地球上的人溝通的亡靈,必須把它們的頻率調到和地球的振動頻率一致。地球上的振動頻率和靈界的頻率不同;這就像是音樂的音域,地球的共振頻率是在低音這端,而靈界的頻率則是在高音那端。亡靈們必須學習如何將它們的振動速率放慢,直到和地球的低頻一致,這樣我們才能聽見與看見它們。」
這一段說得極為精確,佛經已經告訴我們宇宙分為「十法界」,其中的「人界」是從底下往上數的第四層,代表人類位居四十分的頻率帶,「天界」位在六十分的頻率帶,可見地球是低頻的存在,正和本書所言相同。因此,人類必須承認自己不是萬物之靈,必須謙虛,必須善待大自然,必須向更高層次的生命學習。
(本文作者為美國Wholeself知識發展學院教授、台灣宇宙生命科學學會理事長,建構有www.wiselife.org.tw網站)
專文推薦二
被愛的能量與愛人的動力
劉柏君
初讀本書前兩頁,就有一定得一口氣讀完的想法:分隔地球的兩端、不同的種族語言的歧異,本應是沒有交集的陌生人,生命卻有極度類似的遭遇。身處東方的我,此時才知在遙遠的西方,有位女孩和我一樣的遭遇:病痛的幼年、發現有了與亡者溝通的能力、情感深刻的外婆,甚至有著類似的屬靈團隊,同樣也對於有著能為世人與亡者帶來些許慰藉的能力,感到責任與感恩。
死亡是人人必須面臨的大事,無人能有例外,可是世人時常沒能好好處理這一定會來臨的事件,造成生者與往者共同的遺憾,更有甚者成為日夜折磨的夢魘,思念與牽掛至死未必能方休,而這應是普世皆然的需求與現象,所以古今中外總會存在靈媒(medium),為生人與亡者提供暫時溝通的管道。
本書最珍貴之處在於,不同於一般坊間過度美化、神化靈媒能力的書籍,而是忠實呈現一位靈媒從出生到到成長的心路歷程,她如同一般人一樣出生、成長,也有家庭的和樂與衝突,當然也有童年的玩耍與煩惱,在幾次的事件後發現自己有通靈的能力,在摸索之中慢慢學習成為一位助人的靈媒。我非常佩服作者如此誠實的與讀者分享,通靈是一種能力也是技術,通靈人必須要修練才能有最好的效果,也誠如作者所言,通靈的效果也與人與靈的配合、通靈人當時的狀態息息相關,而非坊間誤以為通靈人時時在通靈、包山包海無所不知。
「靈」像是人一樣可以是諮商的對象,但也不是無所不能,書中平實的敘述讓我們知道這樣的狀況,作者的屬靈團隊幫助他傳遞訊息、提供意見,乃至召靈來時的秩序維持,我很驚喜的發現:「這與我當年擔任靈媒時的狀態如出一轍呀!」然而限制也是類似的,即使是擔任生者與亡人的溝通管道,不代表能窺見天地萬物的奧秘、也不一定能有預知的能力。作者如實地談到現實上的困難,例如經濟的壓力、家庭親戚衝突,以及遭受利用和搶奪的無助與憂慮,這與台灣許多標榜自身為「神明的代言人」的靈媒,既然為凡間的神明就似乎能解決一切困難的神話式說法大相逕庭。
從諸多的案例與我個人的經驗,與亡者溝通的能力與現象確實存在,這樣的角色與功能也能撫慰眾多人們的心與亡者的遺憾,然而此現象若被過度誇大和利用便會產生宗教亂象,畢竟靈媒在這三者的交互關係中,擁有幾乎完全優勢的發言權,而宰制絕對數的權力是非常危險的,自身的慾望、邪靈的誘惑很容易使靈媒過度膨脹、操縱服務對象,作者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她能忠實執行靈媒角色,帶著服務與愛的溫暖態度去完成工作,靈媒的角色不必因噎廢食,但絕對要小心翼翼,此點對於通靈工作者和想尋求通靈協助的人們,本書絕對是最好的借鏡與思考。
至於對通靈現象一無所知的讀者們,透過本書的閱讀也能勾勒出對靈界的雛型與認知,雖然與身為穆斯林的我,在某些觀念上是殊異的,但是閱讀時仍驚訝的發現,對於大部分靈界現象的瞭解是如此地相似,文化、語言、種族和地域在此都是可跨越的隔閡,加上作者生動的筆觸、詳實的描述,對於未能親身經驗靈異的讀者來說,可作為最如實接近的體驗參考。
讀到本書豐富的案例,也能深刻體會到撫平與往生親人遺憾的感動,這同樣也是過去我擔任靈媒時最大的動力,願為世人與亡者盡最微薄的努力,但是通靈工作並非每每都是成功的,得到安慰後卻總會再感到缺憾,因為思念總是說不盡的,因此多年下來工作經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要好好把握與家人、朋友同在的每一刻,盡可能不要有遺憾,愛的表達要及時、莫待無法挽回時,相信在通讀本書後,您也會感受被愛的能量與愛人的動力。
透過這位西方未曾蒙面的靈媒傳記,讓我有諸多的感動,相信同樣透過她這本生動又精采的傳記書,您也會有無窮的收穫。
(本文作者為伊斯蘭與靈媒交匯的世界部落格格主、伊斯蘭社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