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聰明的人被卡在學習障礙的斷層中,終其一生不知道原因。
許多文化都假設,人只要聰明,有動機,肯努力,就會成功。
然而,當未被診斷的學習障礙(ULD)從中作梗,使許多聰明人的才智被禁錮,因此他們從小就承受伴隨ULD而來的學習斷層、慢性羞恥感、疏離與孤立。
有的人直到成年階段,才知道自己的不夠努力、愚笨感、經常把字顛倒……,原因是未被診斷的學習障礙,這與遺傳、大腦缺陷有關,而不是他們的錯。
本書是關於有ULD的人與學習障礙奮鬥的故事,他們分享自己「被困在斷層中」的經驗,因ULD導致看不見的學習鴻溝如何禁錮其聰明才智,使他們產生嚴重的情緒痛苦。然而ULD也以不同的方式形塑個人的成長、決心、創造力與韌性。本書展現出他們願意坦承自己缺陷的勇氣,而面對缺陷的能力正是韌性的標記。他們的力量與堅毅最終為自己找到自我實現的出路。
本書涵蓋自體心理學、精神分析與神經心理學、生物學,心理治療與教育、情緒理論、韌性研究等跨領域學門的資訊,以便對學習障礙者的各種經驗有更好的理解。
作者簡介:
莫娜.歐倫史坦(Myrna Orenstein)(博士、臨床社工師、美國專業社會工作師)
合格的臨床社工師與心理學家,芝加哥大學社工碩士、美國臨床社會工作學院博士。歐倫史坦博士是伊利諾州Oakton社區學院的前任講師,現在是伊利諾州北岸心理健康協會(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of the North Shore)董事會的一員及「教育專家協會」(Association of Educational Therapists)的專業夥伴。她為學習障礙成人開設韌性及情緒影響的課程與工作坊。
譯者簡介:
許豪沖
自體心理診所負責人
臺大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主任,投入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超過二十年,目前仍繼續接受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的分析訓練。
黃秀惠
自體心理診所諮商心理師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從事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國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會會員(IAPSP)。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協助我們避免自以為是的好書。它協助受苦於學習障礙的人超越世界的標準,發展自己的觀點,進而能夠重新詮釋個人的歷史,得到自由。──周仁宇(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
經驗在充分語言化與意識化後,做為當事人的我們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藉著這本書的幫助,得以重新審視自身特有的學習困難與障礙,以及可能延續至今的情緒影響。──許豪沖(自體心理診所負責人)
名人推薦:這是一本協助我們避免自以為是的好書。它協助受苦於學習障礙的人超越世界的標準,發展自己的觀點,進而能夠重新詮釋個人的歷史,得到自由。──周仁宇(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
經驗在充分語言化與意識化後,做為當事人的我們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藉著這本書的幫助,得以重新審視自身特有的學習困難與障礙,以及可能延續至今的情緒影響。──許豪沖(自體心理診所負責人)
章節試閱
前言――有韌性的人,被禁錮的才智
與學習障礙相處經驗的好奇,帶我進入一個自己無法想像的世界。一切始於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問那些最後終於知道自己有未被發現的學習障礙的成人:「現在才知道你有未被診斷的學習障礙的感覺是什麼?」幾乎每個人都用兩個字回答我:「挫折。」這只是冰山的一角。
探索這種挫折成為一種探險。這些人分享他們的經驗,描述他們被卡在「斷層」(chasm)中;而這種僵局挫折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他們也描述源於自己的韌性的喜悅:對於看似不可能的機會,能夠堅持到底。不幸的,這種成功不可能掩蓋一個羞恥與曝露的秘密世界。所以,隨著每一次訪談,更增加我對他們的勇氣與尊嚴的敬佩。
這本書是關於有韌性的人面對令人挫折的學習缺陷的掙扎歷程:在某些領域有天分的人,在其他領域卻顯得無能。同時,也是關於漫不經心的教授、數學拿A但英文被當的工程師,或是不會拼字但有天分的作家。書中也提到每晚帶工作回家的律師助理,因為她無法在辦公室裡完成任務;還有每天查字典無數次的秘書。
這些人分享了他們所謂「卡在斷層裡」的生活經驗。他們描述看不見的學習障礙的特質,以及這個隱藏的問題如何侷限了他們的才智。他們也分享了假如一個人的內在能力被忽略或被誤解,為何這種障礙足以導致嚴重情緒困擾的原因。
這本書顯示了那些人的勇氣,他們願意承認自己有某種缺陷。如我們所看到的,面對個人缺陷的能力,正是韌性的標記。他們的力量與堅持,最終為他們找到實現潛能的出口。
這個研究裡的受訪者發現他們有學習障礙。當然,其他的因素也可能導致學習的缺口。例如,一些人不幸地遺漏某些學校曾經教過的技巧,一些人可能有情緒問題而阻礙學習。但無論原因為何,假如有天分的人遺漏了對學習成就很重要的技巧,最終他們就可能被遺忘與冷落。很明顯的,對於某些學習領域很有才華但在其他領域卻一竅不通的人來說,生命可能是很困難的。這些脆弱無能的領域,可能妨礙了運用或甚至理解一個人的力量,以及他自己。而有待澄清的是,這些落差如何禁錮才智與侷限潛能。
很多人與這樣的問題掙扎。五分之一的孩童有學習障礙;美國五分之一的人口曾為此受苦或持續受苦。所以實際情況是,多數家庭中都有人被學習障礙困擾並受挫。不過這個問題卻因人而異。
以下是一些例子:
莫札特在音樂領域具有超凡天賦。事實上,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他創作音樂就像一般人吃冰淇淋般輕而易舉。然而,就像我們在電影《阿瑪迪斯》(Amadeus)中看到的(據信這部影片準確地刻劃了莫札特的人格面向),他從不知道如何在人群中舉止得宜,而結局是讓自己與所有人疏離。
這些落差相當常見。例如,我認識的一位技師,他幾乎無法閱讀,卻擁有不凡的天賦。每當車輛故障,他就是那個不可或缺的人。他有著不可思議的解決困難機械問題的能力,而且費用並不昂貴。顯然,假如這個技師最後選擇音樂創作,或者假如莫札特的唯一志向是修理汽車,兩個人都將以悲劇收場。每一個人都需要發現他生命裡的優勢,而很多人都不像莫札特或這位技師般幸運。他們兩位都能夠運用自己的才能,沒有被他們的缺陷卡住。
對於有學習障礙的人來說,他們的力量常常被他們的弱點所掩蓋。教師、上司或家人可能會因為這些缺陷而看不見他們的力量。這個落差問題(除非他非常幸運)並非小事一樁。
我自己在高中與大學階段主修音樂,只學習最基本的數學與科學。例如,幾何學老師認為我是她見過的學生裡面最笨的,然而這對我在歌唱家的專業生涯裡不構成阻礙,因為沒有人會在乎幾何學。然而,在我獲得社會工作學博士學位過程裡,我發現「處理」學習障礙確實是個挑戰。例如,為了學習統計學,我需要一個家教。
直到今天,我的弱勢領域還是令我不知所措。不只是數學,還有一直缺乏方向感都會造成困難,尤其是在新的環境裡。獨自駕車橫越美國對我來說根本是癡人說夢。如果某個狀況需要閱讀圖表,或在五分鐘內(甚至五小時)組裝好一輛自行車,我的麻煩就大了。
想到美國的某些優秀人士,他們在校的成績也不理想。我們中間有多少人曾經聽過「像你這麼優秀的人怎麼會不及格」或者「你一定不在乎」,或者「你偷懶了」。對掙扎於這些問題的人來說,本書不是一本工具書。本書的焦點在於提高面對學習障礙(LD, learning disabilities)的韌性,強調(1)為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負起責任,以及(2)當其他人不當地傷害了自己的動機時,能夠認知並做好防衛。
顯然就像本書的研究所呈現的,未被診斷出的學習障礙(ULD)可能導致被禁錮的才智(imprisoned intelligence)。我訪談了二十位有ULD的人。每個訪談都詳細而深入,聚焦於帶著這個問題長大是什麼感覺。受訪者都提到無法理解他們的教師如何疏於注意他們的能力。隨著細節的揭露,逐漸浮現的是他們的問題創造了一幅由智能、創造力、ULD與羞恥感交織而成的壁毯(參見第十章有關壁毯的寓言故事)。這個不幸的組合為無辜的人們創造了一個受害者化(victimization)的環境。我相信這幅相同的壁毯也可以用來描述其他有學習困擾的人。看到一個人觀望於優秀才智與重大弱點而不知所措時,是一場悲劇;因為破壞性羞恥是常有的結果。而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前言――有韌性的人,被禁錮的才智
與學習障礙相處經驗的好奇,帶我進入一個自己無法想像的世界。一切始於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問那些最後終於知道自己有未被發現的學習障礙的成人:「現在才知道你有未被診斷的學習障礙的感覺是什麼?」幾乎每個人都用兩個字回答我:「挫折。」這只是冰山的一角。
探索這種挫折成為一種探險。這些人分享他們的經驗,描述他們被卡在「斷層」(chasm)中;而這種僵局挫折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他們也描述源於自己的韌性的喜悅:對於看似不可能的機會,能夠堅持到底。不幸的,這種成功不可能掩蓋一個羞恥與曝露的秘...
推薦序
推薦序――避免自以為是/ 周仁宇
我們常常自以為是,習慣於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我們很自然地,根據過去的經驗或學習而來的知識和信念,不斷地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個世界做出判斷。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必須能夠相信這些判斷,否則將陷入徬徨困惑。然而,若是過於堅持自己的價值或理論並強加於他人身上,將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本書介紹的故事清楚說明了自以為是的問題。首先,學習障礙挑戰許多人視為理所當然的看法:努力就會有成果、失敗代表懶惰或逃避。這看法如同鬼魅般跟隨著受苦於學習障礙的人以及他們身邊的人。學習障礙也挑戰許多治療師傾向於相信的事:沒有成果的努力代表了潛意識裡的矛盾、抑制或攻擊。當這些看法壓制了反省以及共感的能力時,我們將無法真正感知學習障礙所帶來的痛苦和希望。
這是一本協助我們避免自以為是的好書。它協助受苦於學習障礙的人超越世界的標準,發展自己的觀點,進而能夠重新詮釋個人的歷史,得到自由。本書也協助人們深入了解學習障礙,避免因為誤解所帶來的傷害。對治療師而言,這更是一本珍貴的書,尤其是本書的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中,提到了幾個學習障礙者在診療室中的表現:「對聲音音調的細微差異沒有反應;聽不懂治療師說的話;容易融入但沒有發生內在過程;不經思考;表淺;資料有趣但不會造成衝擊;記不得上週的討論;每當治療時間或日期有更動就會缺席……」等等。試想,若我們沒有仔細傾聽,而只是套用理論(移情、防衛、阻抗、攻擊、嫉羨、負向治療反應等等),將會讓我們遠遠地離開個案的經驗。
當然,這並不是說上述的那些理論無用或有害。即使是在學習障礙的特殊經驗中,這些理論仍然無比重要。只是,在閱讀了本書之後,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地共感並思考個案的經驗,這些理論都會浮現新的意義。而這些新的意義,是在我們真正聽到個案的聲音和觀點之後產生的。我相信,對於治療師而言,這是本書最有價值之處。
本文作者為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美國精神分析學會(APsaA)及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
推薦序――超越學習障礙/許豪沖
我為何會翻譯這本書?其中牽涉到一些因緣:二○○八年我去到芝加哥學習精神分析。某一次上課的時候,因為老師勒文(Fred Levin)的介紹,認識了莫娜•歐倫史坦(Myrna Orenstein)這位社工師。在這裡我很想介紹我的老師,也是我的分析訓練督導勒文博士,因為他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人。除了生涯過程很精采(他曾遠赴東京做研究數年)之外,他的研究橫跨精神分析與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analysis),企圖把精神分析裡的重要發現,找到生物學上的生理基礎。此外,他還非常博學多聞,知識領域遠遠超越傳統的精神分析以外,甚至對於藥物成癮與酒癮都有很高的興趣。他令我印象深刻之處,還包括他對人的高度興趣,以及對病人的信任,這些都是勒文明顯的個人特質。
有一次督導的時候,勒文突然提到他的朋友莫娜想找一個中國人翻譯她的著作,因為她想把她的書介紹給中國。我當時想到台灣或許可以擔任這個窗口,所以就一口答應這個邀請。之後莫娜寄來她的書,我大致讀了一些章節後,發現這本書的內容有些特別,形式與一般的精神分析論文大不相同,但又包括了不少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的內容。於是我嘗試問了幾家出版社,就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突然傳來張老師文化答應出版這本書的好消息!這就是這本書中文版得以出版的過程。這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因為在目前的台灣,深度心理學的著作可能因為過於艱深,出版的成績似乎不是很好。可是莫娜這本書恰恰嘗試跨越理論的藩籬,以與當事人訪談做為開啟本書的主題,同時設定以一般人為讀者,讓這本書讀來應該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收穫:
第一是經驗的再發現。學習上的困難與障礙,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有人可以如此詳實地描述障礙的心理感受,以及超越障礙的諸多困難,同時涵蓋可能的心理情緒影響。這些可以是一種「經驗的再發現」。經驗在充分語言化與意識化後,做為當事人的我們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藉著這本書的幫助,得以重新審視自身特有的學習困難與障礙,以及可能延續至今的情緒影響。
第二是學習有趣的新知識。讀者在完成本書閱讀之後,必然可以發現勒文對這本書的巨大影響。包括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視野,神經精神分析的生物學基礎描述,以及多種專業的兼容並濟;這些確實是勒文帶給這本書的影響。而莫娜本身也是走過學習障礙挑戰的英雄人物,她永不放棄且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可以說是透入書頁之中。她很有耐心地協助本書的修正與完成,這本書最終可以順利出版,她本人的堅持及想要與更多人分享的意志,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超越的實現過程。每個人一生中都不斷面臨著不同的考驗,也都需要想辦法度過與超越難關。沒有辦法超越而陷入僵局、困頓、「斷層」的時候,可能就會面臨生命的停滯。停滯時,我們都有各自的解決辦法,如果有機會參考別人的超越與成功經驗總是好的,可能會有幫助。而這本書正是如實地、無私地分享了許多超越經驗。讀者如果可以堅持讀完本書,應該也是一種超越;而這裡講的成功與超越,應該與市面上的成功學與正向心理學有很大不同。你讀了就知道。
我在翻譯過程中,也面臨個人分析訓練的考驗。因著地理距離的限制,我決定以Skype進行個人的分析訓練,而這更加重了語言的負擔與障礙。詳細讀完本書以後,我個人也獲益良多;因為訓練過程裡的太多困難與障礙,幾乎每每讓我落入所謂的「斷層」狀態,而我也只能屢敗屢戰,一方面想辦法堅持下去,另一方面則要努力從其他管道獲取必要的支持、理解與彌補。我選擇以論文閱讀來取代課堂上的言語討論,否則很難較有系統地獲得所需的理論知識;這就是所謂的「代償」。另外,一對一討論的自在與收穫,也對照出課堂上團體的參與困難。這些點點滴滴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但它畢竟是我個人的學習過程,而莫娜的書剛好是陪伴與支持我的另一個自體客體。
最後,我要謝謝莫娜給我這個翻譯的機會,讓我有機會接觸這一本有趣的書。我還要感謝張老師文化公司俞總編與同仁們的大力協助,讓這本書總算可以順利完稿。也要謝謝一路上的同事與夥伴:秀惠的陪伴與支持,讓這本書的份量可以有效被分擔。謝謝臺大醫院神經外科楊士弘醫師的協助指正,讓本書相關圖表更為精確。還要謝謝小華與子芸的同在,你們是我可以堅持到今天的支柱。
本文作者現任自體心理診所負責人。臺大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主任,投入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超過二十年,目前仍繼續接受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的分析訓練。
推薦序――避免自以為是/ 周仁宇
我們常常自以為是,習慣於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我們很自然地,根據過去的經驗或學習而來的知識和信念,不斷地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個世界做出判斷。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必須能夠相信這些判斷,否則將陷入徬徨困惑。然而,若是過於堅持自己的價值或理論並強加於他人身上,將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本書介紹的故事清楚說明了自以為是的問題。首先,學習障礙挑戰許多人視為理所當然的看法:努力就會有成果、失敗代表懶惰或逃避。這看法如同鬼魅般跟隨著受苦於學習障礙的人以及他們身邊的人。學習障礙也挑戰許多治療師...
目錄
推薦序 避免自以為是 周仁宇
譯者序 超越學習障礙 許豪沖
第一部 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了解――學習障礙、被禁錮的才智與韌性
前言 有韌性的人,被禁錮的才智
1. 被禁錮的才智:怎麼發生的?
2.羞恥感、尋找與韌性:簡介
3.我有問題:學習斷層
4.發現:診斷
5.學習與它共處:診斷之後
6.新的反思:不同的鏡映
7.韌性與實現潛能
8.回顧羞恥與尋找
9.結論
第二部 心理治療、歷史與理論的觀點
10.心理治療:暗夜裡的一盞燈
11.治療:給治療師與有興趣的人
12.學習障礙與斷層經驗的神經認知學基礎(作者:傑伊•艾恩宏)
13.從神經心理學角度看韌性與學習障礙(與弗列•列文合寫)
14.學會更有韌性:當我們有學習障礙時,需要什麼?(與弗列•列文合寫)
附錄一 自體心理學與被禁錮的才智
附錄二 歷史回顧
參考文獻
推薦書目
推薦序 避免自以為是 周仁宇
譯者序 超越學習障礙 許豪沖
第一部 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了解――學習障礙、被禁錮的才智與韌性
前言 有韌性的人,被禁錮的才智
1. 被禁錮的才智:怎麼發生的?
2.羞恥感、尋找與韌性:簡介
3.我有問題:學習斷層
4.發現:診斷
5.學習與它共處:診斷之後
6.新的反思:不同的鏡映
7.韌性與實現潛能
8.回顧羞恥與尋找
9.結論
第二部 心理治療、歷史與理論的觀點
10.心理治療:暗夜裡的一盞燈
11.治療:給治療師與有興趣的人
12.學習障礙與斷層經驗的神經認知學基礎(作者:傑伊•艾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