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倫敦從事電影寫作暨評論的工作。定期在《國際螢幕》(Screen International)電影評論網發表文章長達二十年之久。菲奧諾拉的工作也延伸至亞洲地區。時常應邀出席主要電影節擔任評論及評審委員。菲奧諾拉同時也為《南華早報》(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綜藝周刊》(Variety)和《好萊塢報導》(The Hollywood Reporter)等單位提供電影報導。
1. 肯・亞當(Ken Adam)12|德國/英國
第七號情報員(Dr. No, 1962)、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1964)、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 1964)金手指(Goldfinger, 1964)、亂世兒女(Barry Lyndon, 1975)、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 1977)、阿達一族2(Addams Family Values, 1993)、瘋狂喬治王(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1994)
2. 吉姆・畢塞爾(Jim Bissell)22|美國
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The Movie, 1983)、直到永遠(Always, 1989)、野蠻遊戲(Jumanji, 1995)、神經殺手(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 2002)、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and Good Luck, 2005)、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 2006)、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 2011)、神隱任務(Jack Reacher, 2012)、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 2015)
3. 瑞克・卡特(Rick Carter)32|美國
七寶奇謀(The Goonies, 1985)、回到未來第二集(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 1989)和回到未來第三集(1990)、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1997)、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1994)、浩劫重生(Cast Away, 2000)、A.I.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 2004)、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 2005)、慕尼黑(Munich, 2005)、阿凡達(Avatar, 2009)、殺客同萌(Sucker Punch, 2011)、戰馬(War Horse, 2011)、林肯(Lincoln, 2012)
傳奇大師
約翰・巴克斯(John Box)44|英國
4. 張叔平(William Chang Suk-ping)46|香港
愛殺(Love Massacre, 1981)、烈火青春(Nomad, 1982)、旺角卡門(As Tears Go By, 1988)、重慶森林(Chungking Express, 1994)、春光乍現(Happy Together, 1997)、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2000)、我的藍莓夜(My Blueberry Nights, 2007)、讓子彈飛(Let the Bullets Fly, 2010)、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2011)、一代宗師(The Grandmasters, 2012)
傳奇大師
賽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76|美國 7.丹提・費瑞帝(Dante Ferretti)78|義大利
馬太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St. Matthew, 1964)、伊底帕斯王(Oedipus Rex, 1967)、愛情神話(Satyricon, 1969)、浪蕩子(I Vitelloni, 1953);玫瑰的名字(The Name of The Rose, 1986)、終極天將(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1994)、冷山(Cold Mountain, 2003)、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Sweeney Todd: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2002)、《神鬼玩家》(The Aviator, 2004)、隔離島(Shutter Island, 2010)、雨果的冒險(Hugo, 2011)、第七傳人(Seventh Son, 2014)、仙履奇緣(Cinderella, 2015)、沉默(Silence, 2016)
8.傑克・菲斯克(Jack Fisk)88|美國
窮山惡水(Badlands, 1973)、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 1978)、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 1988)、史崔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1999)、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 2001)、新世界(The New World, 2005)、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2011)、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 2007)、世紀教主(The Master, 2012)、愛,穹蒼(To the Wonder, 2012)、聖杯騎士(knight of cups, 2015)、神鬼獵人(The Revenant, 2015)
9.安東・哥曼茲(Antxón Gómez)98|西班牙
顫抖的欲望(Live Flesh, 1997)、我的母親(All About My Mother, 1999)、無聊的下午(Gaudi Afternoon, 2001)、悄悄告訴她(Talk to Her, 2002)、壞教慾(La mala educacion, 2004)、薩爾瓦多(Salvador, 2006)、切:39歲的告別信(Che, 2008)、破碎的擁抱(Broken Embraces, 2009)、切膚欲謀(The Skin I Live In, 2011)
傳奇大師
威廉・卡麥隆・曼席斯(William CameronMenzies)110|美國
10.莎拉・格林伍德(Sarah Greenwood)112|英國
傲慢與偏見(Pride & Prejudice, 2005)、贖罪(Atonement, 2007)、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 2009)、心靈獨奏(The Soloist, 2009)、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Hanna, 2011)、福爾摩斯:詭影遊戲(Sherlock Holmes: A Game of Shadows, 2011)、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2012)
11.格蘭特・梅傑(Grant Major)124|紐西蘭
伏案天使(An Angel at My Table, 1990)、夢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 1994)、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s, 1996)、記憶與慾望(Memory & Desire, 1998)、鯨騎士(Whale Rider, 2002)、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 2002, 2003)、金剛(King Kong, 2005)、綠光戰警(Green Lantern, 2011)、X戰警:天啟(X-Men: Apocalypse, 2016)
12.艾力克斯・麥克道爾(Alex McDowell)136|英國
未來終結者(The Lawnmower Man, 1992)、賭城風情畫(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88)、龍族戰神(The Crow, 1994)、魔誡追緝令(The Crow:City of Angels, 1996)、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1999)、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2002)、航站情緣(The Terminal,2004)、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2005)、地獄新娘(Corpse Bride,2005)、非法入侵(Breaking and Entering,2006)、守護者(Watchmen,2009)、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2009)、鐘點站(In Time,2011)顛倒世界(Upside Down,2012)、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2013)
傳奇大師
費迪南多.史卡費歐提(Ferdinando Scarfiotti)146|義大利
13.約翰・邁爾(John Myhre)148|美國
戀戀情深(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1993)、永遠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 1994)、伊莉莎白(Elizabeth, 1998)、X戰警(X-Men, 2000)、拳王阿里(Ali, 2001)、芝加哥(Chicago, 2002)、藝伎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 2005)、夢幻女郎(Dreamgirls, 2006)、刺客聯盟(Wanted, 2008)、華麗年代(Nine, 2009)、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 2011)、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2014)
14.伊芙・史都華(Eve Stewart)158|英國
祕密與謊言(Secrets & Lies, 1996)、酣歌暢舞(Topsy-Turvy, 1999)、折翼天使(All Or Nothing, 2002)、天使薇拉卓克(Vera Drake, 2004)、吻兩下打兩槍(Kiss Kiss Bang Bang, 2005)、玩命左輪(Revolver, 2005)、魔鬼聯隊(The Damned United, 2009)、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2010)、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2012)、科學怪人(Victor Frankenstein, 2015)
15.種田陽平(YoheiTaneda)168|日本
倆人們(Just Two Of Us, 1988)、燕尾蝶(Swallowtail Butterfly, 1996)、不夜城(Sleepless Town, 1998)、追殺比爾(Kill Bill : Vol. 1, 2003)、攻殼機動隊2(Ghost in the Shell 2, 2004)、69(2004)、扶桑花女孩(Hula Girls, 2006)、魔幻時刻(The Magic Hour, 2008)、空氣人形(Air Doll, 2009)、賽德克巴萊(Seediq Bale, 2011)、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2011)、太極俠(Man of Tai Chi, 2013)、回憶中的瑪妮 (When Marnie was there, 2014)、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 2015)
16.迪恩・塔沃拉里斯(Dean Tavoularis)178|美國
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 1967)、蜜糖(Candy, 1968)、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對話(The Conversation, 1974)、教父2(The Godfather:Part II , 1974)、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小教父(The Outsiders, 1983)、鬥魚(Rumble Fish, 1983)、佩姬蘇要出嫁(Peggy Sue Got Married, 1986)、塔克其人其夢(Tucker, 1988)和教父3(The Godfather:Part III, 1990)、選舉追緝令(Bulworth, 1998)、鬼上門(The Ninth Gate, 1999)、天使之眼(Angel Eyes, 2001)、今晚誰當家(Carnage, 2011)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在此正式說明一下美術總監(production designer)和美術指導(art director)的職務。美術總監是美術部門的頭,跟導演配合,構思出電影在銀幕上的視覺走向。他或她也會對製片人提出在一定時間與預算內可以達成的進度和花費。直接向美術總監報告的是總美術指導(supervising art director),以及美術指導。他們會把概念設計師(concept artist)的設計圖或簡易平面圖,交由
助理美術指導(assistant art director)、場景設計師(set designer)和製圖員(draftsman)轉化為建築圖面或施工圖面。然後他們會指示場景組、工程部門與全體道具組組員全力以赴,好讓攝影機在對的日子、對的地點把影片拍出來。
史都華.克雷格(Stuart Craig)回憶起他當學生的時候,肯.亞當來到倫敦的皇家美術學院(London’s Royal Academy)演講,開著一輛白色敞篷勞斯萊斯,嘴裡叼著一支大雪茄。當時,想要成為像亞當一樣的設計師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克雷格日後在李維斯登(Leavesden)、薛柏頓(Shepperton)製片廠搭建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常置型場景,絕對可以匹敵肯.亞當的想像力規模。而在《哈利波特》電影問世許久之前,克雷格早就跟塔沃拉里斯一樣走出攝影棚了:在印度拍攝《甘地》(Gandhi, 1982),在阿根廷與巴西交界的伊瓜蘇瀑布(Iguazu Falls)拍攝《教會》(The Mission, 1986),然後在義大利和突尼西亞拍攝《英倫情人》(The EnglishPatient, 1996)。紐西蘭的格蘭特.梅傑(Grant Major)也回憶了當年為了成就《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Rings triology)這套巨作裡複雜且非比尋常的外景狀況。
以外景為本的「街拍式」電影熱潮,近來已有部分被「跟著稅率優惠地區走」的風潮所取代,於是原本以洛杉磯為基地的設計師大量密集地前往加拿大工作,美國的其他州或某些歐洲國家現在也都提供製片方非常好的條件,原本洛杉磯出色的電影工藝產業優勢有時反而遭到漠視,像吉姆.畢塞爾(Jim Bissell)這樣的美術總監不禁為此感到懊惱,於是當有機會待在家附近工作,總能讓他們的心情為之一開—同樣的好事也曾發生在約翰.梅爾(John Myhre)身上,當電影公司決定在加州千橡市(Thousand Oaks)搭建《藝伎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 2005)裡的京都,而不是到日本取景時。而最有野心、善於打造異國風情的搭景之王,則絕對非丹提.費瑞帝(Dante Ferretti)莫屬:他在義大利辛西塔片廠(Cinecitta Studios)裡為《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2002)重新打造了一個紐約;在英國的薛柏頓片廠裡為奧斯卡金像獎獲獎作品《雨果的冒險》(Hugo, 2011)打造了一座巴黎的火車站。
另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美術傑克.菲斯克(Jack Fisk),習慣跟他長期配合的夥伴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合作,最近也開始為比較年輕的導演保羅.湯瑪士.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設計作品。菲斯克自己也導過片,但隨著工會的規定愈來愈多,他甚至無法親自出手處理自己的場景,讓他對這種體制感到灰心,一度告別電影圈,後來才又回巢為馬利克的《新世界》(The New World, 2005)作設計。為了這部片,這位才華洋溢的美術總監,竟然以真材實料重建出詹姆斯鎮(Jamestown)的堡壘。這種「徒手」披露史實的態度,也得到歷史學者的注目。
不可否認的是,連電影產業裡的其他從業人員,也仍對「美術總監」的工作內容一知半解。大眾對它的概念很模糊,有很大關係來自「美術總監」這個用語本身。它是後期才衍生出來的一個職稱,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39)的製片人大衛.賽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所提出的。威廉.卡麥隆.曼席斯(William Cameron Menzies)當時設計了《亂世佳人》,而賽茲尼克認為只有「美術總監」這個新稱謂,才足以表述曼席斯在打造《亂世佳人》的面貌上所作的巨大貢獻。在那個時代,製片廠體系下的美術部門就像大型的工廠。而隨著時代演變,原本小心翼翼保存景片的片廠體系美術部門開始衰退,「美術總監」一詞也開始漸漸被設計師採用,並在七○年代達到廣泛使用的狀態。到最後,原來的「美術指導」都成了「美術總監」,而「助理美術指導」的工作成了現在「美術指導」該做的事。狀況確實有點混亂,而往年奧斯卡金像獎頒發的最佳美術設計獎項也未能釐清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