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近衛軍》是蘇聯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法捷耶夫的重要代表作,在思想和藝術兩方面都堪稱蘇聯文學的里程碑式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精神,自1945被譯介到中國后重印多達120多次,成為幾代中國讀者的共同閱讀記憶。
作家: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維奇·法捷耶夫(1901—1956):蘇聯作家,1923年發表短篇小說《逆流》,一九二七年發表的《毀滅》給他帶來了廣泛的聲譽,成為蘇聯革命初期經典作品,並經由魯迅介紹到中國后引起中國各界的關注。法捷耶夫長期擔任蘇聯文學界的領導工作,曾任蘇聯作家協會總書記、主席,一九五0年起擔任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法捷耶夫率領蘇聯文化藝術代表團來中國訪問。
翻譯:葉水夫(1920—2002):浙江寧海人,當代著名翻譯家。曾任時代出版社副總編輯,一九五六年調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歷任蘇聯東歐文學研究組長、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此外曾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協理事、國務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葉水夫先生長期進行文學翻譯、文學評論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筆名水夫。一九八七年在蘇聯駐華使館被授予莫斯科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除了《青年近衛軍》,葉水夫翻譯了柯涅楚克的《赴蘇使命》、戈爾巴朵夫的《不屈的人們》、《高爾基早期作品集》、季莫菲耶夫的《蘇聯文學史》、鄔斯賓斯基的《遺失街風習》、傑緬季耶夫的《法捷耶夫的創作》、德里亞科夫的《伊凡·楚普羅夫的墮落》、葛斯曼的《生命》等,著有大量學術論文。葉水夫主編的《俄羅斯文學作品選集》曾隨國家領導人出訪,作為國禮饋贈俄羅斯總統。在近半個世紀的工作中,葉水夫先生是中國俄蘇文學研究的開拓者,是中國外國文學工作的組織者,是中國翻譯事業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