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文化為國家之命脈,大凡國基鞏固傳統久遠者,必有其悠久之文化歷史,以維繫世道人心於其間。中華建國,垂五千年,其所以巍然而屹立者,以其固有文化之故也。而此固有文化,大都寄於經史百家之書。經史百家之書,皆為先哲思想之累積,鑄為倫理道德典章制度之精義,絃歌諷詠,優游浸漬於人心,生民之準繩,建國之法則,歷萬世而不磨者也。元清入主中國,三百餘年,終為漢人同化以亡其國,謂非固有文化,潛移默化之力耶?然則固有文化之於國家,顧不重哉?
近世科學昌明,世界各國,莫不精研科學,以爭雄長,我國亦急起直追,未遑多讓。然國家最高學府,仍有國學專科之設,以培養國學人才。良以固有文化猶人之心,而科學乃手足耳。手足聽命於心,始得奏預期之功。如易以道陰陽,書以紀政事,詩以詠性情,禮以主敬,樂以言和,春秋以辨忠奸,史書以明
治亂,諸子百家以補偏救弊,皆所以正人心也。心既正則倫理明、倫理明、思無邪慝矣。以之研究科學,則科學與倫理凝為一體,集中外之精華,宏格致之功能。二者相得益彰,有如心之使手足,手足之從心,一切發明,必能利國福民,促人類於康樂之域,以重建倫理民主科學之新中國。然則固有文化之與科學,實相需而成,相輔而行,不可偏廢者也。故凡吾炎黃子孫,應念祖先創造之艱,懍人心惟危之戒,拳拳服膺固有文化,汲汲推行新興科學,納科學於正規,奠萬世不拔之基,責無旁貸者也。
然我國典籍,浩如烟埃,今之學者,欲國學與科學兼修,若不由繁求簡,而茫然求之,則非伊朝伊夕之功,所能望其涯矣。必也簡易入手,簡則易從,易則易知,其始也簡,將必也鉅。故由簡入繁,為研究學問之不二法門。乃不揣謭陋,就研讀所得,著國學發凡一書,提要鈎玄,力求其簡,非敢炫世,聊以供參考耳。本書分:經學、史學、子學、理學、文章、詩歌、詞、曲、戲劇、小說十章。經學分類,各家之說,世所詬病,茲別立八經四書之目。二十六史,卷帙浩繁,內容複雜,撮其綱要,統其種類,以見一斑。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學說紛紜,不能備及,僅論儒、道、墨、法、名、陰陽六家。宋明理學,則論周、邵、張、程、朱、陸、陳、葉、陳、王之說,其他不與焉。自周秦迄今,文體多有變異,茲述散文、辭賦、駢文三類。詩歌為文學主流,由三百篇,而樂府、而古詩、而近體詩,其歷代之演變,則詳以小序。詞起於晚唐,盛於北宋,至南宋而衰,詞風不一,一一說明之。元曲有散曲與雜劇之別,散曲詳第八章曲中,雜劇則詳第九章戲劇中。戲劇名目繁多,以元雜劇明傳奇為主。小說之發展,至魏晉而盛,歷隋、唐、宋、元、明、清,蔚為大觀。其形式內容,每因作者知志趣不同而有異,故分別類述之。至各家之詩文詞曲,限於篇幅,不錄原文。嗟乎!鄉關迢遞,漂泊天涯。仰屋而愧蕭偉,登樓而懷王粲。春花秋月,寄興於吟詠。溽暑祁寒潛心於點勘。廣徵博採,摭拾成書。學識淺陋,紕繆難免。尚希海內先進,時予匡正,實為幸甚。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四月萊陽葛勤修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