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喬伊斯一樣,納博科夫首先是位詩人。他對寫詩的痴迷開始於十五歲的夏天,接下來的十年裡,他寫了幾千首詩。一九二六年第一部小說《瑪麗》發表,納博科夫躋身偉大的現代主義者之列,徹底革新了小說,令其蘊滿詩性。《納博科夫詩集》收錄了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近百首詩作,其中有不少詩作此前從未在英語世界發表過,此次由納博科夫之子德米特里·納博科夫從俄語翻譯過來。詩集收錄的詩作涵蓋了納博科夫數十年的創作生涯,從納博科夫的第一首詩作《音樂》(1944)到短小活潑的《致薇拉》(1974)。最值得一提的是帶有自傳色彩的《大學詩章》,它是詩人回顧自己在劍橋度過的時光,將晚餐、比賽、戀情和回憶一併入詩,風趣幽默,細節豐富。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納博科夫出生於聖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后,開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一九四〇年,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在韋爾斯利、斯坦福、康奈爾和哈佛大學執教,以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和翻譯家的身份享譽文壇,著有《庶出的標誌》《洛麗塔》《普寧》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並引發爭議。一九六一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在蒙特勒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