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康台生/台北國際攝影節總監
2016台北國際攝影節「新沙龍攝影」單元,透過策展人簡榮泰的介紹,認識了黃醫師和他的作品。黃醫師是國內心臟血管科權威,但是謙和的態度和對攝影藝術的熱愛,可以說是跨領域藝術創作的典範,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次黃醫師將出版《冬之影》攝影詩集,由蔡惠君醫師根據黃醫師攝影作品,有感而發的創寫詩句共同發表。我們都知道「詩中有畫」的涵意,美好的詩常觸發我們視覺的想像和喚醒生命記憶中的場景或片段;而「畫中有詩」卻是經由影像激發情感與詩心,兩者雖然路徑不同,卻同為「詩」與「畫」完美的結合,我有幸先睹兩位醫師的創作,撰寫一點個人閱讀心得報告和大家分享。
「冰心」作品,使我想起日本知名北海道攝影家前田真三,他喜歡將禪的意境融入作品之中,獨特極簡的構圖,將雪景化作水墨般的畫境,黃賢正此張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暗與白的對比,動與靜的呼應,匠心獨運令人驚艷,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冬之素描」是黃賢正代表作,和「冬之寂」、「創世紀」、「雅風」、「愫」等作品屬同系列,黑色的枝幹和白色的雪,產生如黑白鍵盤的音樂韻律性,但是在統一協調中仍有強弱變化,在寂境中透露出活力,顯見作者精於構思,每幅作品皆追求盡善盡美,也令人感嘆造物者的巧手奧妙!
「弦」作品和「融」、「等待」、「問與答」、「初生」、「線索」等作品都具有光影與造形的美感,雪的千姿百態在光影映照之下,產生變幻莫測、炫目亮麗的圖案,是上天賜予的禮物,需要有獨到的眼光和高超的技術,才能捕捉稍縱即逝的一刻!
攝影是和生活密切結合的藝術,為了留住當下景象的感受,藝術家們常透過各種方式來表達,攝影就是其中一種。黃醫師善於用簡潔構圖來說故事,所以這次《冬之影》作品,將日本北海道及中國東北的雪景,以他對大自然生命的感受,構築既抽象又寫實的獨特畫面,閱讀後予人豐富想像空間。
由於黃醫師作品很多,在此無法一一敘述,留待讀者細細品味,黃醫師在專業餘暇投入攝影創作,兩年內連續出版兩本攝影集,並在國內外屢獲攝影大獎,成就令人羨慕,在《冬之影》攝影詩集出版之際,表達個人誠摯祝賀與敬佩之忱。
推薦序
一帖「美」的藥方——聽診器之外的視界
陳姵綾/療癒系詩人
聆聽只是一種聽覺嗎?或者可以解釋,「聆聽」啟動了內在視覺的靈動模式。
穿梭於醫院診間的黃賢正( Sam )在尋常的聽診器之外似乎感悟了另一種身心安頓的撫慰空間。我們也不禁質問,「藝術」與「醫學」是一種感性與理性相互衝突?抑或是彼此相互驗證的一種關係?而如果影像的傳達是一種作者與閱聽者的互動儀式,那麼這是否也是另類的一種「醫」、「病」關係的存在?如若所謂美學是一帖藥方,那麼在 Sam 的眼裡,在他的攝影鏡頭裡,除了構圖比例、光圈、快門、ISO 等等基底外,更重要的是一份美的牽引與美的滲透力,因此當我們靜觀他的作品時總有一種互以相映,互以理解,因而被傾聽甚或被療癒的莫名感動。或許是責任心使然,猶記得在《冬之影》攝影詩集創作發展期間,Sam 與才女惠君醫師次數頻繁的就每一張作品密集的研議與商榷;他試圖將心中對於影像作品的想望及意境透過詩人之手,透過詩人的文字,更完整的呈現給眾多的閱聽者。因此一張圖像佐一首詩,彷彿「藥方」與「說明書」,這或許是創作者的 一種溫柔體貼與細膩的態度吧!
哪個哲人曾說過:「孤寂不是一種無奈,它是一種心情、一種境界」,故「孤寂」可以讓內在更清明且更有利於靈性的追尋。我想這本《冬之影》的調性無處不顯現著創作者——Sam 在出版《一葉寧靜》攝影詩集之後不斷提升的靈性感知能力。尤以本詩集大量的運用白色或單色為基底,在繁雜的大千世界中,去蕪存菁,大膽俐落的割捨與提煉,繼而轉化成一種簡潔獨特的意象。從繽紛的顏彩到黑白世界,由繁複到精簡,這不只是 Sam 的美學哲思,更是對浸濡佛理,喜讀經書的他而言,是一種修行層次的進階。
《冬之影》攝影詩集——透過 Sam 的攝影鏡頭與詩人惠君之筆,圖與詩兩者加乘的力道,更具故事性也更有能量;美好的圖像與文字,可以稀釋或轉化憂傷,也讓我們的心智更為澄澈,在這庸擾忙碌的時空裡,尋一個靜謐角落,一杯濃淡適宜的茶飲,傍著這本具有療癒能力的攝影詩集;這就是最怡然自得,無所罣礙的幸福時光。
作者序
黃賢正/攝影
繼2016年《一葉寧靜》我與詩人陳姵綾的第一本攝影詩集之後,攝影創作還是不斷的在進行,以攝影呈現對生命之美的讚頌成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2016年才女中醫師蔡惠君來台北參與我的《一葉寧靜》新書發表會,由此因緣2017年與蔡醫師,決定共同出版我的第二本攝影詩集。
2016年榮幸受邀參展台北國際攝影節——台北新沙龍。 有機會與總策展人輔大藝術學院康台生院長交流,獲益匪淺。啓發我對攝影藝術風格的新方向及突破,是以孕育出《冬之影》這本攝影詩集對雪有更深一層的感受。整本書的意涵都圍繞著雪、樹、大地、植物、丹頂鶴、野鹿、麻雀、溪流。透過光影、線條,造型的運用,將大自然渾然天成的景象呈現出來。
雪景有多樣性的變化,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雪下到極致就只剩下黑與白的世界,這次的作品一樣沒有大山大水,歲末寒冬的孤寂,生命力的堅強與希望,各種粗獷與細膩的感受都一一的藉由攝影將它呈現成影像。太豔麗及太直接寫實的照片都被我割捨了,而特別用寫意的方式來凸顯本書的風格,希望能產生更多不同的共鳴。
「冬之素描」組照曾獲得2018法國PX3比賽銅牌獎。就是以冬雪來訴說樹的枯枝線條,樹林、圍籬、植物小生命,在寒冷的冬雪中展現自然界的線條、美感、生命力。
「弦」這幅作品雪白的河岸邊原本是那麼寧靜,不染塵埃;樹林裏的枝幹,經陽光照射,影子映在雪地,一絲絲的畫面有如琴弦,正在絲絲的撥弄出年華的音符。
「冬之寂」中表現嚴冬的冰雪世界裏,只剩黑與白的對峙。圍籬外,站立著孤寂的小樹。在冬的盡頭,飄落著詩的意象。
「創世紀」陰鬱的藍天,映在雪白的大地、彷彿回到創世記之初的景象⋯⋯
「約定」是利用雪中僅存的殘葉與兩朵紅色脫焦小花的對話印象,彷彿唐朝和尚圓澤與李源正在約定它們來生的重逢。
《冬之影》攝影詩集的作品創作取材於2016年元月中國大陸東北與2017年元月日本北海道。感謝以前曾經教授過我的老師們,楊文博、倪紀雄、吳文鏡老師對心象攝影的啓發,簡榮泰、陶松齡老師對數位編修的教導,以及所有在攝影之路一起創作的同行善友。
蔡惠君/詩作
時序入冬,這是一個沉澱的季節,很開心2019年初就有新作品面世,也算是對自己交出了2018年最後的一張成績單。2018年除了本業的看診工作外,也卸任了台中市民權獅子會會長一職,陸續創作了幾首音樂小品,考取了國際藝術經紀、策展人跟古董鑑定的證照,赴緬甸義診,完成了幾場公益活動,陪伴家人旅遊。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寫詩創作是我跟自己對話的一種方式。
從小就喜歡塗塗寫寫,學生時期多次代表學校參加作文比賽,也是學校刊物的主編,因此培養了對文字的敏銳度。在散文、小說、評論等各種文學形式中,我對新詩一直是情有獨鍾。用最洗練精簡的文字,表達作者內心深處情感,也帶給讀者無窮的想像空間,字數雖少,卻讀來鏗鏘有力,意境深遠雋永。在這本《冬之影》攝影詩集中,Sam這些精彩的攝影作品,更是帶給我許多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可以盡情抒寫文字音韻之美。 Sam算是我醫界的前輩,我跟Sam的相識,得歸功於姵綾姐的牽線。兩年前姵綾姐出版《姵綾情詩》、《一葉寧靜》,邀請我為其中四首作品譜曲,我也多次陪同在簽書發表會上演唱,因此對Sam的攝影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在2017年12月,我以台中市民權獅子會會長的身份,邀請Sam及其他三位攝影師共同舉辦了一場愛・暮公益慈善攝影展,將所得捐贈給台中市獨居老人用餐,也因此種下了日後合作的種子。
Sam的攝影作品風格精準獨特,之前多次榮獲國內外攝影大獎,尤其此次書中北海道系列作品,我認為境界已遠遠超越之前的作品,由具體轉變為意象,有些甚至如抽象畫般幽遠寧靜,細膩的捕捉雪景光影變化,表達出冬季北海道寂靜之美,可以說是他截至目前的代表作。書中作品多元豐富,有中國水墨的詩意,也有西洋素描的寫意;有歲末枯枝的剛毅,也有丹頂鶴的靈動;有大雪紛飛的禪意,也有雲過風輕的飄逸。我們合作的作品超過百首,也在Sam對自己作品風格及構圖的嚴格要求下,精簡成為書中收錄的70首。
每一次的嘗試都是生命難得的體驗,每一次用心走過的步履都會是明日光榮的印記,很開心跟Sam一同將我們滿意的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也在此感謝所有生命中的貴人,和默默支持我的讀者朋友們,因為您們,我得以離夢想更近一步。
2018.12.15寫於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