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作為傳世經典,兼具經學、史學、文學價值,累世積澱深厚的研究傳統;而圍繞著《左傳》的語言、歷史、文本研究,更是國際漢學領域中不可或缺、歷久不衰的研究重點。同時,面對不斷翻新的學術理論與考古材料,《左傳》秉其豐厚生動的歷史敘述、精緻富贍的語文藝術、深刻多元的文化內涵,始終能夠與新觀念、新材料產生對話、激盪反思。時至今日,《左傳》學可謂是既保有悠長詮釋傳統,又能與時代思潮、國際學術相互對話,更能跨域接軌考古、歷史等不同學科的一門綜合之學問,也是國際與海峽兩岸學術交流中,始終熱絡的主題。
作者簡介:
張曉生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學術專長為經學史、《春秋》、《左傳》,近期研究方向為明代《春秋》學術及朝鮮《春秋》學。主編《儒學研究論叢》一至四輯,著有《姚際恆及其尚書、禮記學》、〈朝鮮英祖《春秋》經筵對胡安國《春秋傳》的詮釋〉、〈朝鮮正祖對《左傳》的改編及其政治意涵〉等專書及多篇期刊、專書論文。
蔡瑩瑩
臺灣臺北人。現任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2022-),臺北市立大學儒學中心主任(2024-)。學術專長為《左傳》、傳世與出土文獻敘事比較、記憶理論;近期研究興趣為中西《左傳》學比較與近代《左傳》學史。著有《敘事、論說與徵引——論《左傳》《國語》的典故運用》、《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書寫與文化記憶》等專書及多篇期刊、專書論文。
目錄
主編序 I
經學與文獻研究
《左傳》第三十例「凡民逃其上曰潰,在上曰逃」例辨析 陳溫菊 3
《左傳》晉楚鄢陵之戰及其敘事義法
——以記事成法、敘事傳統、歷史編纂為例 張高評 47
服虔《春秋》書法觀蠡探 吳智雄 79
林堯叟《春秋經左氏傳句解》對杜注的補充與修正
—兼論其書與宋代《春秋》學術的關係 張曉生 117
論杜諤《春秋會義》特質及其對《左傳》的去取 劉德明 139
表裡《論語》:論《左傳》與《論語》之相互發明 潘銘基 167
出土文獻與史學研究
《左傳.昭公六年》叔向致子產書新詮 古育安 189
從新見春秋金文再論五等爵制——以「公」為例 黃庭頎 213
西周金文在《左傳》中的繼承——以冊命相關記錄為例 謝博霖 237
《春秋》和《左傳》的「公」——《左傳》之素材探析 水野卓 257
系統性解析《左傳.文公十八年》之古人、古史 劉文強 279
哲學與語言學研究
〈《讀經示要.第一講》外王學維度中的「物」論〉 ·關啟匡 325
試探「伐」字雙音化現象:以殷周春秋戰國語料為主的考察 ·許懿昀 353
宗教與民俗研究
關夫子與《春秋》:儒士詮釋下的關聖信仰 謝政修 407
從關公對春秋的踐履形象初探傳世與當代關聖文化建構發揚之影響 蔡翔宇 445
教學媒材與新媒介
〈城濮之戰〉的文化聯想——在網路傳媒與傳統學術研究之間 李康範 481
當古經穿越到數位世代
——以多模態創意教學提升《左傳》教學成效與傳播之研究 蔡妙真 507
主編序 I
經學與文獻研究
《左傳》第三十例「凡民逃其上曰潰,在上曰逃」例辨析 陳溫菊 3
《左傳》晉楚鄢陵之戰及其敘事義法
——以記事成法、敘事傳統、歷史編纂為例 張高評 47
服虔《春秋》書法觀蠡探 吳智雄 79
林堯叟《春秋經左氏傳句解》對杜注的補充與修正
—兼論其書與宋代《春秋》學術的關係 張曉生 117
論杜諤《春秋會義》特質及其對《左傳》的去取 劉德明 139
表裡《論語》:論《左傳》與《論語》之相互發明 潘銘基 167
出土文獻與史學研究
《左傳.昭公六年》叔向致子產書新詮 古育安 189
從新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