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明行為是受歡迎的首要條件
一、文明的意義
「文明」一詞有兩種說法,一為事實之陳述,將一個時代、一個區域人民之生活狀況、文化之發展情形作完整具體之說明;一為價值之判斷,是將一個時代、一個區域人民之生活和文化,評斷其進步發展狀況,甚至評論其是非對錯,本文所論者為價值判斷之文明。
大學時代常見辯論比賽,「法律和道德孰重」是屢次出現的辯論題目,尤其是念法律學生辯論比賽場場出現,當時學生時代,學養知識有限,對於這個題目是非常困惑,如今觀之,這只是文明層次問題。
吾人如以最高標準之文明水準作要求,可以「廣義道德」稱之。是以將所有是非善惡標準均涵括在內。吾人如此違反道德或文明之程度作分類,可以下列三項說明之:
1.狹義道德層次:行為人之作為造成他人之不便,稍微之不舒服,如以物品、車輛放置馬路,阻礙行人造成不便;製造噪音、喧囂,影響環境平靜安寧。
2.社會秩序維護法層次:係屬較嚴重之道德違反,造成他人或環境之不舒服、不健康,如亂丟垃圾、吸菸、騷擾他人不服勸阻,對違反者可處以行政罰鍰。
3.刑法規定事項:係指行為人傷害他人身體、生命、名譽,或侵犯他人之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必須賠償者,其傷害對象可據以提出告訴,由當地法院作出刑事案件判決者。
威爾‧杜蘭(Will Durant)認為文明的建立有諸多條件,其中文明的倫理條件包括婚姻、性的倫理及社會倫理,社會倫理他又分析認為人有善與惡的本性,惡的本性有貪婪、虛偽、暴行、殺人、自殺等等。經過個人的社會化,可逐漸建立善的本性,包括:利他主義、友愛的生活方式。他又把社會倫理分為原始倫理及現代倫理,當然由於人類文明的進化,現代倫理要文明而進步得多。#博客思出版社
文明的理想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踐呢?個人有形文明在外觀上整整齊齊、文質彬彬、待人和藹可親、處事有條有理、凡事好商量。不會邋邋遢遢,到處吐痰、亂丟垃圾、大聲喧嘩,不會凡事和人爭得面紅耳赤。
二、常見不文明行為
個人的文明,吾人是以法律及道德規範來作要求之標準,個人行為雖未違法,但是不禮貌、不雅觀,甚或侵犯到他人自由或權益,均為觀察要求之標準。
個人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所作所為、言行舉止,或因個人習慣、個人修養,很多言行令人不敢恭維,違法違規者固應受到懲處以示警惕。至於純屬道德上之瑕疵,如果自身不求檢點,就無法提升到上級階層擔任主管,也就是無法晉身到上流社會。
(一)行的不文明
1.不靠右邊走妨害他方向行人。
2.邊走邊滑手機心不在焉。
3.站在人行道中央妨礙來往行人。
4.年輕力壯坐在博愛座。
5.邊走邊吃東西,邊剔牙。
6,搭車時眾人面前化妝、梳頭髮。
7.騎車、開車看電視、滑手機。
8.常見交通違規行為:
①超越雙黃線,在雙黃線上迴轉。
②行人跨越禁止跨越區。
③違規停車在紅線區、行人穿越道、公車停靠區。
④不當超車,這在車禍中占極大比例。
⑤開車開到兩車道中間,騎牆派的投機行為。
(二)食與言的不文明
1.常見用餐的不文明
①吃飯有聲音、喝飲料也出聲。
②大聲說話、講手機。
③在咖啡廳用餐飲不收餐具。
④吃東西滿桌菜渣碎屑、殘羹剩飯。
⑤用了大把衛生紙、紙屑堆滿餐桌。
2.用手機、市話同時和兩人交談。
3.大聲講手機,見了熟人不打招呼。
4.在公共場所交談喋喋不休。
5.搶著說話打斷他人交談。
6.常說你懂我意思嗎?
三、不文明行為的後果
不文明行為會有什麼後果呢?試舉三例如下:
(一)行人不文明 吃虧在自己
這些不文明現象會產生什麼後果呢?違規者、疏忽者本人非死即傷,也可能造成他人死傷,必須擔負龐大數字賠償責任。
臺灣對於車禍受害者之求償,最近法院的判決已更為理性、更為科學,由於每次車禍發生都有肇事鑑定,交通主管單位對於肇事原因責任都調查得很清楚,甚至於發生原因之責任歸屬,以比例算出來。因此受害人假使擔負百分之五十責任,其求償金額就會打對折,行人違規時也視其為違規狀況,減少損害賠償,甚至可能因為其重大違規,即使被撞死了也完全得不到賠償,最後只拿到一點道德責任的慰問金。
(二)聒噪、囂張、動粗─被驅逐出境
二○一一年七月在馬尼拉飛往宿霧(Cebu)的班機上,參與媒體參訪的中國籍旅客因高聲喧嘩,還持攝影機到處拍攝其他旅客,遭前座的菲國總統姐夫克魯斯(Eldon Crus)制止,請他們輕聲交談,且攝影機不要亂晃,以免撞到別人。其中兩人竟惱羞成怒,揪住克魯斯的衣服,作勢要打他,幸好被空服員及時架開。
班機降落後,兩名動手的大陸人和他們的十名同行旅客,立即被機艙外等候的警員帶走訊問,在中國大陸外交人員出面協調下,其中十人當日獲釋,繼續宿霧市的訪問行程,但動粗的兩人被扣留,二十四日下午搭機返回北京。
菲國移民局發言人表示,這兩名男子事後認錯道歉,被列入黑名單,並限令二十四日晚間前離境。菲國電視台播報說:克魯斯是叫他們小聲一點,他們就突然動粗,我們不希望這種事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也不希望外國人這樣對待本國人。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我們歡迎旅客來觀光,但不歡迎粗魯無理的旅客。
(三)白目、嗆聲、掏槍……啊!便衣警察
二○一一年八月的一個晚上,高雄市一家餐廳高朋滿座,大家酒酣耳熱好不熱鬧,突然有位陳先先覺得鄰桌幾位先生講話聲音太大,打擾到他了,於是幾分醉意之下,前往嗆聲要他們節制點、文明些,這幾位先生說大家都大聲交談,小聲怎麼說話?而且怎麼只找他們麻煩?這位陳先生見嗆聲根本沒效果,悻悻然走出去。
幾分鐘過後陳先生回來了,帶了把手槍抵住其中一位頭部,他以為這下子可以把他們嚇住了,沒想到旁邊一位男士,過來使出擒拿術絕活,兩下子就把槍奪下,並將這位陳先生壓制在地,原來這幾位是剛下班的員警,大家一起用餐輕鬆一下,陳先生有眼無珠,被移送法辦,並背了一項恐嚇的罪名,這是一個人不文明的後果!
四、兩岸華人都在追求文明
(一)提升文明實例
二○一一年年初,臺灣TVBS電視台播報中國大陸有關幼兒教育和訓練的新聞,由於中國一胎化政策只育有一名子女,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理想,從小就對子女的能力作有計畫的訓練和培養,而其訓練和培養的方式,有二種截然不同的面向:
1.個人競爭能力
上海的富裕家庭,著重個人專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有外國語文,有音樂天分,有演講口才,有運動天賦,即使花費不貲,但仍有家長毫不手軟的付出,不斷訓練培養。
2.個人修為能力
該電視台同時報導廣東深圳家長的期許,他們將三、五歲小孩送到私人學堂、私塾,住校學習半個月才回家一次,教導他們獨立生活,從穿衣、吃飯到整理環境。學習課程則是中國古典書籍各種經書,學習傳統倫理道德,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這是精神層面的提升,訓練個人應付環境和解決問題之能力。
臺灣電視台「中國進行式」節目也播報了一則上海新聞,有人開設「禮儀訓練」課程,訓練內容為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之基本禮儀,包括中餐禮儀、西餐禮儀,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說話的技巧、方法、用語。其目的在訓練有錢的富二代,將來在高級上流社會中,和本國及各國人士交往之基本儀態,要讓人感覺他們是富裕又文明的上層社會人士。二○一二年初同一節目播報了武漢紡織大學開設「淑女班」,進行類似之教育訓練且廣受歡迎。
二○一一年六月間,臺灣有位十五歲的少女檢舉她軍方退役少將老爸,從軍方A了好多用品回家,包括生活用品及電腦等,政府當然依法查辦。可見道德標準人人都有,邁向文明之心人人都有,兩岸華人社會文明正日漸提升之中。
(二)台大人VS.北大人
台大校長的「四不要求」&北京市「四個北京精神」
二○一一年九月初學校開學了,臺灣大學進來了很多新生,包括五十二名碩博士班的中國赴台學生參加「新生訓練」,校長李嗣涔講話要求學生遵守「四不規定」:「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單車不亂停」及「不要翹課」。
這些簡單要求,有學生覺得管太多了,校長怎麼像個「學務長」、像個「教官」在管學生?尤其幾位中國學生也都有所批評,吾人以為李校長的要求非常正確,恰當且必要。
首先就學生的心態上來說,很多新鮮人在上大學之時就認為「我長大了」、「我自由了」、「我可以我行我素」、「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忽略了很多道德規範,忘卻了長大之後自治自律的要求,這就是為什麼臺灣很多大學生有偷竊、猥褻、援交的行為,甚至有多起殺人事件,包括多年前臺灣清大女生殺死情敵,銘傳學生殺死護士前女友。
李校長的要求是做人的基本規範,作弊、抄襲就是投機的行為,將來畢業求職考試能夠有機會作弊嗎?論文抄襲有學到東西嗎?有助理教授、副教授升等論文抄襲被發現之後,升等資格取消且數年內不得申請升等,在教育界列為黑名單,值得嗎?
在學校教書多年亦曾多次要求學生不要蹺課,尤其私立學校學費昂貴,很多家庭經濟不佳,仍然節衣縮食籌足經費讓子女上學,很多學生不能體會家長的辛勞。吾則強調「你們放棄了你們自己的權利」,繳交學費是你們盡了義務,你們就擁有到校上課的權利,放棄自己的權利不是很可惜嗎?
再者,在校不用功不念書,混個文憑畢業了,要參加就業考試、研究所考試,才發現自己這科不行,那科也不行,於是到補習班補習,再買一套書再交一筆學費,再花很多時間去上課,值得嗎?為什麼不在學校當學生時專心把書念好?不必再花一次錢,花一次時間?
李校長苦口婆心的要求是對的,請同學們再仔細想想!
北京大學也有新生訓練,有位在北大博士班就讀的台北市人記述了二○一一年新生訓練情形,就已經感受到部份北大同學「學術」能力不等於「道德能力」。她說在學術領域裡,十分佩服大陸同學,不過在道德領域裡,她恐怕只能嘆氣。
文中提到講座時,老師提到北大圖書館的亂象,重點是希望同學們不要在圖書館閱覽區吃東西,亂丟果核,以及拿刀子挖書。結果在新生訓練時,竟然看到有幾位同學手裡拿著美工刀以及被挖洞的圖書館簡介。二○一一年十一月二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精神」,內容是「愛國、創新、包容、厚德」,這位準博士生覺得這「北京精神」只是一種期待吧!
「四不要求」和四個「北京精神」是難以比較的,但不作弊不蹺課、不亂停不抄襲,較屬道德層次或民事問題,用刀子「挖書」則是刑事上的「毀損罪」及「竊盜罪」,毀損和竊盜又屬公物,衡情論理均較私物品為重。我們和這位準博士生一樣期待,北大學生都能和台大學生也有相同的法律和道德標準,否則各國都會以異樣眼光看著中國大陸。
五、值得關注的文明國家:日本
(一)追求完美精神可嘉
日本人天性追求完美,素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這種民族性有人分析與其國人多為A型血型有關。不管在任何領域都盡可能把事情做到完美,他們能夠在二次大戰戰敗廢墟中很快站起來,並位居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多年,近年才被中國大陸超越落為第三,確是令人驚訝和佩服。
臺灣日本通賴東明董事長以為:戰敗後的日本,由悽慘走向正常,實賴其道德修養,刻苦勤奮、精益求精、循序漸進等等精神態度。
臺灣旅日名作家劉黎兒更讚賞:日本社會的底力很強,日本人的勤勉、忍耐、有條不紊及寬容,不抱怨等優異特質,世人有目共睹。她舉福島核電廠災害為例,停電缺電期間電車嚴重不足,日本人依然很規矩地排隊依序搭車,大家並努力節電,幾個禮拜後終於恢復正常。
劉黎兒更以職人精神戰勝百年大難,讚揚日本人盡忠職守的作為。最初在對抗福島核一廠核災時,東京電力有五十人不畏嚴重高輻射污染環境,拚死留在隨時可能發生重大事故的核電廠,進行搶救、防堵輻射外洩,這五十人因而被稱為福島英雄。
二次大戰後,日本全力重建國家復甦,為展現其努力成果舉辦了一九六四年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過五十六年再舉辦二○二○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二○一九年年中,他們對於運動會期間隊職員,各國遊客食宿問題,以及交通的順暢解決,都積極規劃預備因應方案,在在令人佩服其做事能力。
日本文化很多學自中國,尤其自唐朝以後吸收更多更積極,很多漢字我們不再使用,他們仍然沿襲下來,如駅字來自中國驛站,弁當是指便當,擔當者是指負責人,社長是董事長。在武術上,他們更把中國傳統武術細分為柔道、合氣道、劍道、忍術,二○一九年年中,前往加拿大探視女兒和外孫,又發現四歲外孫正和一位日本人學習正氣道(seikido),只見到學習防守的基本動作,如柔道一樣倒下時拍打地面,未見到學習其他攻擊招式,但他們研究發展的精神值得欽佩。
(二)從旅遊人次看哈日族
日本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有很多「哈日族」喜歡到日本旅遊,據網路統計二○一八年赴日旅遊人次達到三千一百一十九萬,較二○一七年成長百分之八點七。旅客來自中國就有八百萬人次,雖然大多數中國人恨日本,前往旅遊人次仍如此多,足見日本的吸引力有多大。其次韓國有七百五十萬人次,臺灣有四百八十萬人次,二○二○年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吸引世界各國觀光客將再突破人次高峰。
退休後有較多時間、心情看電視,國興衛視有散策雙人行、輕鬆自在逍遙遊、美景佳餚情報站,還有專門介紹特定景點的節目,都非常吸引人而很想去嚐嚐美食。所作佳餚都是利用當地食材,經過廚師店家研發後推出,樣樣都能吸引遊客的味蕾。
由於日本人口老化、少子化,勞動力減少很多,但觀光人次卻有增無減,依據二○一九年七月TVBS報導,日本不得不起用在日本留學生以及居留的年輕人加入服務業,全日本居然高達二百五十萬人,才足以因應龐大的觀光客湧入,雖然造成了一些髒亂問題,但這無煙囪工業對日本經濟當然助了一臂之力。
(三)日本吸引人的地方在哪
我首先要提到的是他們的人文氣息,待人接物的禮節,尤其是女性溫柔氣質很吸引人。小時候臺灣很落後,人們都期望有「美國汽車、日本太太、中國菜」,她們對於客人總是畢恭畢敬,店員對客人上門立即鞠躬表示歡迎,即使沒有購買離開仍然笑臉送客,這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
日本人鞠躬相見禮是個很久的傳統,他們遇見長官進退禮儀,在中國皇帝威權時代就是如此,我們早把它丟到九霄雲外,日本卻予以保留。日本各地方的節慶、祭典都非常吸引人,他們穿著道地古代服裝,邊走邊跳的節奏既熱鬧又蘊含著某些意義,是非常吸睛的焦點。
日式摔角(sumo)非常吸引人,規矩儀式非常繁複,連在土俵上打掃的二個人都要動作一致,橫綱上台比賽前要亮出他的旗幟,摔角力士比賽前必須舉手表示未帶凶器,被摔出土俵的必須回到原位,對勝者鞠躬致意,選手出場都有後生晚輩服侍這些前輩,選手對於判決絕對服從,如有爭議再比賽一次,在在公平且保持優良傳統。
日本另一吸引人的就是電器用品,樣樣做得美觀精緻耐用,中國人前往旅遊常有「爆買」情況,日本的冷氣機、冰箱在臺灣仍有廣大市場。臺灣大都市有藥妝店,販賣日本藥品、生活用品,無怪乎臺灣每年都有數百萬美元入超,錢多被日本人賺走了。
二○一九年八月廿七日網路披露「臺灣人為什麼那麼愛去日本」,網友反應熱烈:「費用便宜、交通方便、特色多」,「鄰近國家中人民素質最佳」,「便宜又好玩、治安良好」,「乾淨衛生、交通方便、食物好吃」,「好買好逛、環境比臺灣好」,「服務態度世界最好」,「不用付小費」,「CP值最高沒有理由不去」。綜上理由這個國家值得去玩,也值得我們關注。
日本曾經國力強大,日本文明仍受世界重視,但吾人對於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仍感不解;再者近年世界各國對於捕殺鯨魚有其規範,日本仍然以研究之名大量捕殺,在完美中仍有一些污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