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何寄澎
興立熱愛現當代文學,碩士班階段以李碧華小說為研究主題,即已展露出聰慧敏捷的才情,出手不凡,頗具個人看法。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益自有主見,當她來找我擔任指導教授時,即已明確表達其對於「都市小說」研究的興趣,我以為一九三○年代是中國文學史上至關重要的年代,都市小說在此階段也在激進的革命與頹靡的氛圍之間,展現出風格紛繁的色調。幾經討論,興立乃決定鎖定「左翼都市小說」為論文主軸,觀其研究熱忱及才智,我亦深信興立對此論題必能有所掌握。
論文的選題果然獲得不少讚賞,幾位口考委員對此一致表示嘉許,主要原因是目前關於一九三○年代都市小說的研究,論者多將目光集中於海派、新感覺派、現代派等,至於左翼都市小說,臺灣學界的相關討論與研究嚴重不足,大陸學界則多將其置於左翼文學的政治脈絡裡,都市不過成為扁平符號的呈現。興立頗具企圖心,她不以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為滿足,冀圖挖掘出左翼小說中「都市」可能存在的立體形象與深層意涵,但她亦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站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才可能有紮實的基礎與展望的高度。興立治學認真而嚴謹,她廣泛蒐集、涉獵相關資料,對於文獻乃能充分掌握,此點由論文中取材之豐富自可窺見。而其文筆之優美暢達更不待言,此在一般學術論文中尤屬難得,亦使本書之可讀性大大提高。
當然,觀點的提出仍是決定此書是否具備學術價值的關鍵所在。興立由左翼文學的發韌與遞嬗,以及上海地理空間的特殊性展開論述,首先帶出左翼都市小說的概念,而後分別選取蔣光慈、丁玲、茅盾、張天翼四家作品進行深入研究。蔣光慈為「革命加戀愛」類型小說創作的鼻祖;丁玲作品裡所呈現都市女性對於革命與戀愛的看法,與蔣光慈在性別及個性差異上,恰能形成有趣的對照;至於茅盾作品的「矛盾」性、張天翼對於都市小資產階級的嘲諷等,在展現個人獨特風格之外,亦難免沾染上時代色彩。此四家在左翼都市小說的創作方面,深具代表性,而興立對作家作品進行細部的梳理,在文本解讀及詮釋方面亦相當精準,整體的架構堪稱平穩而完整。
於此之外,本書更以三章的篇幅進行革命╱戀愛、群╱我、城╱鄉之間的思辯與討論。雖然前人對上述諸面向亦曾分別有所研究,但興立融匯諸家觀點,由文本出發,並經由這些角度的切入,更進一步檢討左翼都市小說大眾化、通俗化策略書寫的成敗,現代性與欲望解放的問題,以及空間在左翼都市小說中的表現等,同時拉出左翼都市小說與海派、新感覺派、鴛鴦蝴蝶派之間的比較軸,行文中時見個人觀點的發揮,讀者自可在閱讀中見其敏慧及洞識。呂正惠教授於口試場中便曾特別指出,作者能夠注意到馬爾羅,並對其《人的境遇》一書進行述評,洵為難得,舉此一端,自可見其慧眼與慧心。在相關議題的討論裡,全書對於左翼都市小說所提出的觀察,亦相當值得肯定。
經由興立的耙梳與討論,我們可以看出一九三○年代左翼文人在小說中所展現的「新中國」想像,與日後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相較,其實並不相符合,由此亦可進一步檢討左翼思想的侷限性。興立對此議題的批判力道雖稍嫌不足,但我相信目前關於左翼都市小說的研究,她所進行的討論已達相當高度,在學術研究的漫長路途上,興立也已踏出紮實的步履,衷心期望她再接再厲,善加發揮其學術能量,俾日後於學界不斷發熱、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