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太極拳功夫,是內功,是氣功,是柔功,是靜功,是應本著太極拳的規則,細細地去練去悟,日子久了,就一定會奧妙發現,在健身方面、應用方面都有了。——摘自太極一代名家李雅軒《太極拳隨筆》
太極拳是內家拳,這是拳種定性。若是單務了拳架,而打不出內裡的意味來,就背離了太極拳的性質,就變內家拳為外家拳了,當然,也就不會收到太極的益處了。——作者薛蔚昌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薛蔚昌的圖書 |
![]() |
$ 158 ~ 180 | 太極拳今論【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薛蔚昌 出版社: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4-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184頁/15*21cm ![]() |
|
卷首語
太極拳功夫,是內功,是氣功,是柔功,是靜功,是應本著太極拳的規則,細細地去練去悟,日子久了,就一定會奧妙發現,在健身方面、應用方面都有了。——摘自太極一代名家李雅軒《太極拳隨筆》
太極拳是內家拳,這是拳種定性。若是單務了拳架,而打不出內裡的意味來,就背離了太極拳的性質,就變內家拳為外家拳了,當然,也就不會收到太極的益處了。——作者薛蔚昌
我練太極拳的體會
太極生活化
太極拳中的辯證法
如何把握太極拳的要領
太極拳的「鬆」與「緊」
太極拳「難」「易」說
對《水無常形.順逆在心》一文的質疑——與徐光華先生商榷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太極拳的打法
談談楊氏太極拳的「三盤」
承前啟後的經典之作——讀李雅軒《太極拳隨筆》 《談太極拳》
也談「關於虛領頂勁、氣沉丹田」——與祝大彤先生商榷
太極拳的「上下、前後、左右」
體悟太極拳的「鬆」
太極拳今論
體悟太極拳的「力道」(勁道)
試解楊氏太極兩個「境界」
正確理解太極拳的「意」——兼答香港吳汝華等先生
太極拳「抽絲勁」
試解《太極拳論》中「意」、「對稱」概念
太極拳的「悟」
太極拳「往復須有折迭」
太極拳習練階段說
自序
近幾年來,我把寫作的重點,放在了太極拳方面。先後在《搏擊》、《中華武術》、《武林》雜誌上,發表了二十五篇文章。這裡,按照發表的先後時間順序,與同近日寫成的四篇,一併收入,共計二十九篇,彙集成冊。
太極拳是個奇妙的忒好的拳種;太極拳又很可能「隨習就誤」而失傳。這種看法和耽心,就是促使我從事太極拳寫作的原因。
「隨習」,是指人們在後天本能地自發地演變成一種拙力,即四肢自動直動。這種拙力背離了力源——腰脊,成為習慣,且積習難返,導致人體出現種種弊病。譬如:由於四肢的自動直動,使身軀相對變得停滯,內臟得不到應有的活動,疾病叢生,這是其一;下肢負重,得不到應有的上力的轉移,易於出現腿疾,如膝關節痛等,就是俗話說的「人老先老腿」,這是其二;人的體形,前彎後弓,凹胸凸背,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嚴重,形成病態,也觀之不雅,這是其三;等等。遺患無窮。而打太極拳,也順隨了這種「拙力」,走向歧途。
「就誤」,是指當代並不真懂太極「力道」的太極拳教練、名家、權威們,他們仍以「習慣用力」(「拙力」)來教授,仍以習慣力的概念來解釋太極拳的要則理法。這樣,就誤傳誤,念歪了經,使傳統的正宗的太極拳,隨之走偏異化,形成了當今的「教練太極」——空架子,徒有其表。出現了失傳危機。
其實,失傳危機,早顯端倪。太極拳老論作者明王宗岳云:「先師不肯妄傳,非獨擇人,亦恐枉費功夫耳」。這裡,已經產生了難以教出學生來的顧慮。何以難?因為「習慣用力」和太極「力道」,是兩碼事,完全不同,人們已經完全習慣了這種「拙力」,也可以說習非成是了,積習難返,這就是學習太極拳的主要障礙。
吾師李雅軒先生特別強調學拳的悟性,並說太極拳是聰明人練的拳,意思就在於要有克服「拙力」的耐心和領悟太極「力道」的靈性。
應該說,太極拳是在「拙力」引發弊病情況下產生的,因而,維護人體健康,是其主旨之一。
筆者是傳統太極拳的受益者,希望傳統太極拳能夠得到承傳,造福人群!
太極拳難歸難,但並非學無途徑,無所適從。它有確定的「規矩」——「要則理法」可循,按照太極拳的「要則理法」去學,去悟,自然能夠成就太極拳的「方園」。這本書收入的文章,都曾在專刊上發表過,均屬作者多年來鍛鍊過程中的切身體會,它能夠在這方面給讀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這是筆者幾年來側重太極拳寫作的初衷。是為序。
薛蔚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