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藍永翔

的圖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旅行在樹梢:七棵樹的故事,與一個生態學家的二十年樹冠層研究筆記

內容簡介

在樹冠層展開的旅程
從臺灣到北美,解開巨木與森林的興衰

  對我來說,爬樹是一個和樹溝通的過程。尤其是當我先鋒攀登(lead climb)的時候,上攀的過程裡在不同的枝條之間轉換,在轉換的過程裡去觀察這棵樹的形態和生態,瞭解他的「個性」,以及他的生命歷程。當我懂的層面愈多,能看出的故事就愈多。
  每一棵樹對我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氣質。最早的時候,我是爬上樹看周圍的風景,後來才漸漸明白,樹本身就是一個「風景」。──藍永翔

  從七棵樹的故事展開樹與森林的生命之旅。藍永翔為全球少數的研究樹冠層的科學家,在這些人當中女性更加稀少。從因有趣而開始攀樹做研究,大樹對藍永翔而言,彷彿是她在大地之上真正的家一樣。透過她與臺灣扁柏、臺灣雲杉、錫卡雲杉、花旗松、壯麗冷杉、世界爺與臺灣杉的相遇,我們將從不同角度認識每一棵生長數百年到數千年的巨木。

  這是一本二十年的樹冠層研究筆記。藍永翔從臺灣扁柏開始攀樹的研究生涯,在臺灣雲杉上觀察物候變化,並擴及錫卡雲杉等各種雲杉家族,她深入花旗松的真菌世界,理解壯麗冷杉林的分解與循環,更從世界爺焦黑的樹皮探討林火與氣候變遷的課題,最終並體悟科學溝通的重要性,參與臺灣杉三姊妹甚至全球更多巨木的等比例照拍攝計畫。

  在藍永翔的樹冠層旅程,我們不僅瞭解大樹奧妙的有機體世界,更體會到,森林之美即便只是人的浪漫想像,但也飽含超越人類尺度的生命奧義。在一座森林裡面閱讀生老病死,學習大道循環,原來樹木不僅僅是在活著的時候用年輪書寫著日記,在其死亡之後,故事仍在繼續。

專文推薦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經由回顧攀爬不同樹種的過程,我們得知一位從事樹冠層研究的年輕學者,如何的從爬樹的菜鳥,逐漸成長為一隻能遨翔在樹冠間的老鳥,以及其間由「看山是山」至「看山又是山」的蛻變。──關秉宗/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永翔的故事始終與樹冠層緊密相連。她像是探索未知腐海森林的娜烏西卡,攀登樹頂、傾聽樹幹內的低語、追蹤菌絲與真菌,試圖理解森林的健康與病痛的源頭。本書不僅是一場從臺灣跨越北美、再回到臺灣的生態旅程,更是一次深入樹冠層與真菌世界的動人探索。──林政道/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永翔的浪漫,正是《旅行在樹梢》最吸引人之處。這本生態寫作除了帶領我們體會攀樹活動的專業冒險,永翔更像是親切的友人,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導覽神祕的樹冠生態系,以及巨木們面臨的環境威脅與保育挑戰。──游旨价/《通往世界的植物》《橫斷臺灣》作者

聯合推薦

  丁宗蘇/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林大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仰望》作者
  徐嘉君/「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主持人
  黃瀚嶢/生態圖文創作者,《沒口之河》作者
  鄒欣寧/《相信樹的人》作者
  (按姓名筆畫順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藍永翔


  一九八四年生,畢業於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森林生態及社會學系,現為奧勒岡州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曾就讀臺灣大學森林學系、化學系雙主修以及森林學研究所。專長為樹冠層生態及微生物相,以及溫帶針葉森林病害。二○○五年因緣際會開始攀樹人生,研究老熟林樹冠層,至今二十年仍舊在樹梢旅行。

審訂者簡介

陳可萱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臺灣扁柏

賴宜鈴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生物資源博士班副教授)/臺灣雲杉

鄧雅文

  (美國林務署太平洋西北地區健康保護昆蟲專員)/花旗松、壯麗冷杉

林政道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全書

 
 

目錄

推薦序
洪廣冀
游旨价
林政道
關秉宗

自序 攀樹緣起

第一棵樹 臺灣扁柏
第二棵樹 臺灣雲杉
第三棵樹 錫卡雲杉
第四棵樹 花旗松
第五棵樹 壯麗冷杉
第六棵樹 世界爺/巨杉
第七棵樹 臺灣杉

跋 周而復始──從美國扁柏到臺灣扁柏


 
 

自序

攀樹緣起


  很多人都問過我,為什麼會開始攀樹?在大多數人心裡,可能覺得一定有一個浪漫的開端,或是有什麼對於理想的追尋。但實際上,我開始攀樹的契機,就只是一場意外。

  林場實習是每一個森林系學生必須完成的課程,寒假在山上的實驗林待兩週,學習基礎的育林學與森林資源相關知識,是非常重要且難得的實際操作體驗。二○○五年冬天,我們在臺大實驗林和社營林區,每天重複著白天實習、晚上上課的日子。而在我們即將要去修枝除蔓前的那個晚上,工具間失火,那些有著木頭手把的工具都燒得只剩下鐵器部分,根本無法使用。但是實習課不能開天窗,不能放著學生在營林區無所事事,於是老師就指示學長帶學生爬樹,雖然是原訂課程裡完全沒有的內容,但權宜之計就是讓學生有點事情做。我就這樣因緣際會第一次用繩索上了樹。

  還記得當天我不巧是另外一個實習組別,爬樹這件事原本輪不到我,但我實在太想試試看這項從沒見過的活動,所以在原本的實習結束之後看到還有同學在爬,就硬要去體驗一下。輪到我上樹的時候已經很晚,天色漸暗,同學們都收拾去吃晚餐了,幸好負責教學的學長還是讓我上樹體驗,為此我們兩個都沒有吃到當天的晚餐。學長絮絮叨叨解釋著工具與繩結,但我其實都沒在聽,只想趕快爬上樹去,就是想玩一下而已。結果五分鐘之後,當我掛在樹上時,雖然離地大概只有五、六公尺,突然發現整個視野都不一樣了,跟站在地面看到的世界完全不同,從平面突然拔成立體。我感覺到身處不同的空間,那種感受極難言喻——後來的整個晚上我都處於一種過度的興奮中,沒吃到晚飯的饑餓和晚上例行的上課也不能阻止我一遍遍回想懸掛在空中的莫名感受。當時我就知道,我想要繼續爬,去更高的地方,去看看更不一樣的世界。

  實習結束之後,我就去找系上的老師(後來成為我碩班的指導教授),開門見山表示:「老師我想爬樹。」老師雖然傻眼,但還是耐心問我:「那妳對什麼研究題目有興趣呢?」當時的我想也沒有想就直接說:「只要能爬樹,做什麼都可以!」那個年代可能很少有這麼直接又白目的學生,老師只好表示:「妳讓我想一想。」過了大約一週都沒有收到老師的消息,我又直接跑去敲老師的門,問老師考慮得怎樣,於是我就這樣得到學習攀樹的機會。老師幫我聯絡了攀樹教練,送我去學習,也幫我聯絡當時帶我們爬樹的學長,請他有機會帶著我多練習。後來剛好另一個大四的學姐要做樹冠層研究,我們就一起到處爬樹練習,成為同一期的攀樹搭檔。

  在此之前,我本來打算做一個生化學家。和很多森林系的朋友不一樣,我並不是因為熱愛大自然才進森林系,純粹是當年填志願的時候順序沒劃好,不小心被分進了森林系。我很早就想好,大學時先念化學系把底子打好,然後研究所往分子生物學方面鑽研;誤入森林系之後,試了幾次轉系都沒有成功,只好雙主修,想說這樣以後研究所可以不用補修學分。那時候全副心思都在化學和生化上面,對森林系的課程沒有太上心,去林場實習也僅僅因為是必修。

  但實習攀樹那天傍晚之後,我的人生方向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要想辦法設計實驗、精準控制變因的實驗室,走向風光明媚的野外試驗。不過,一開始其實是非常不能適應的,進行野外試驗時我什麼都不能控制,陽光、雨水、氣溫……每一個都不歸我管;所有環境變因都相互關連,無法單一排除;採取樣本有時間限制,採樣失敗的話也不能重來;什麼都要先規劃好,除了要預留應變的空間與彈性,還要協調許多野外幫手的時間和工作分配……在在跟我以前在實驗室可以單打獨鬥,追求完美,動不動就重來的個性完全相反。設計控制組與對照組的思維也和實驗室操作很不一樣,很多時候,我其實必須「放下」,不能每個點都執著要做到完美——唯一能控制的,其實就只有爬樹本身,例如器材的維護和架設,樹上的移動與安全確保,還有採樣過程中坐在高高的枝條上面俯瞰風景的片刻。

  我碩士論文的研究樣區裡有大大小小二十四棵臺灣雲杉,每棵樹有上、中、下的裡、外側,共六個採樣點,每個月要全部採一遍,為期兩年,沒有幫手的時候都要自己做完;採樣後還要分撿樣本、烘乾、磨粉、分析組成,每每才剛初步處理完當月樣本,馬上又接著下一輪出差。坦白說,對一個剛進入生態學領域的研究生而言,大量的野外工作真的讓人耗盡心力,很多的挫折,很多的困惑,有身體上的,也有心裡面的。我之所以能夠在月復一月的採樣與分析樣本高壓之下沒有崩潰,大概就是因為我首先是喜歡攀樹這件事;雖然疲累,但我很享受在樹上的視野與風景,哪怕每棵樹上我只有五分鐘的休息時間。跟大部分的樹冠層科學家不一樣,我不是因為需要研究樹上的題材才必須爬樹,而是因為喜歡爬樹才走上樹冠層研究之路。因為想要待在大樹上,什麼題材都可以,所以那些艱難的時光,都會融化在樹梢的陽光之中。

  後來的很多很多年,我在一棵棵樹上做著各式各樣的計畫,順著當下經費的來源與遇到的機緣,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樹上的世界,這之中也有很多的挫折和為難,但更多的是透過這些樹梢,我看見的森林逐漸變得豐富,從樹上的一個點,慢慢看見整棵樹,然後看見一整片森林。一開始只著重在樹梢的風景,享受爬樹的樂趣,後來逐漸理解一棵樹生存的努力和挑戰,到如今能看見森林演替的變動和無常。現在的我,看著二○○五年的實習筆記,已經不能明白才爬了十分鐘的樹就決定要轉行做樹冠層研究的衝動心情;但二十年過去,還是常常被合作的教授們取笑我一講到爬樹就兩眼發光,我想,這也是某種程度的一本初衷吧。

  謹以此書,獻給曾經讓我攀爬的樹木們。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78608
  •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
作者:羅伯.狄保德 (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1-26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作者親簽+限量贈品明信片】港仔茶里吃爆台灣!:逮丸呷透透!全部都「好好味」呀~
作者:茶里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13
$ 33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異國日記(10)
作者:山下知子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07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我要說出真相 漫畫版(02)
作者:結城真一郎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5-05-14
$ 15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嚼一嚼、吞下去。(全)
作者:虻玖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漫畫)
出版日期:2025-05-14
$ 10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黑或白(10)
作者:さちも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15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穿越故宮大冒險11:大唐仕女俑怪咒馴白虎(首刷限量贈傳說四大靈獸合體酷卡)
作者:鄭宗弦
出版社:小天下
出版日期:2025-05-09
$ 252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