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吸收居家照護知識,讓爸媽更安心!
雖然台灣的出生率有下降的趨勢,但由於孩子生得少,每個寶寶更成為父母心中的心肝寶貝。現代人對下一代的教育和健康都進入一個更重質不重量的時代,所以父母們如何吸收照顧孩子的基本醫學常識,也就顯得更為重要。依我多年來照顧小朋友健康的經驗,我深深相信,唯有經由良好的醫病溝通,才能將小朋友照顧得更好。
在《居家照顧x圖解 40種小兒疾病》這本書中,以圖解的方式介紹小寶寶出生後常遇到的疾病和症狀,如拉肚子、肚子痛、流鼻水和咳嗽等症狀,爸爸媽媽如果對這些常見的症狀有基本了解,就能更清楚處理的方式,與帶去看醫師的時機。
更方便的是,作者在書中對小寶寶常見的感染疾病都有詳細的介紹,這些常見的感染如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玫瑰疹、水痘和腸病毒等,讓父母能清楚掌握小寶寶感染疾病的症狀。這些資訊都有助為人父母者,陪伴自己的小朋友快樂、健康地成長。而作者利用簡單有趣的插圖和說明表,不僅吸引人,也更能幫助讀者了解文章的內容,這些體貼的圖解,讓家長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吸收到可貴的醫學知識。
算算擔任小兒科醫師也已二十多年,最近深深覺得,患者和家屬有正確的基本醫學常識,對疾病的照顧有相當大的助益。今年我也嘗試將這些臨床經驗寫成書,但發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對那些花時間寫書、分享經驗的作者十分欽佩。相信本書,能讓家長對小寶寶常見疾病症狀有更清楚的了解,讓所有小寶寶都能健康且快樂地成長。
台大醫院小兒科教授兼企劃部主任/江伯倫
推薦序
讓您輕鬆養兒育女的一本好書
從事兒童醫療照顧近三十年,除了每天的例行診療之外,也常到月子中心及幼兒園為寶寶做身體檢查,或為家長舉辦育兒演講。
我深深體會到,絕大多數的新手父母都有很積極而強烈的意願照顧小寶貝,投入的時間卻往往是片斷而不夠的,在育兒知識方面則有正確認知不足的困擾,因此常顯得窘境畢露與處理不周,甚至使用錯誤的方法。
因此,個人通常會鼓勵初為父母的年輕爸媽,早些準備一本可隨時翻閱的育兒參考書,內容要完整且簡單易懂,讓父母既可在平時閱讀,也可在有問題時立即翻閱而得到解答,不但能紓解爸媽的焦慮,也能免去不必要的看診。
本書由日本小兒科專家藤澤博醫師撰寫,由於兒童醫療的經驗豐富,內容安排恰恰符合以上需求,將四十餘種兒童常見疾病與症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章為檢查及照護令人擔心的症狀;第二章為孩子容易得到的疾病;第三章則為父母應了解的基本知識。
在設計上也很值得讚許,每一項疾病的說明,都採用了一般介紹、立即就醫的判斷標準,以及多個Q&A等三段式敘述,並大量使用圖表做補充旁白,還有新手父母小常識,類似症狀互相比對說明,可以有效讓新手爸媽理解,並縮短閱讀時間。
一本好的育兒書的編輯目標,並不是讓父母當孩子的醫師,而是讓父母能及早把握就醫時機,並能為還無法開口敘述自己症狀的寶寶描述病徵,讓兒科醫師有更明確的線索做正確的判斷;看完醫師後,父母也能放心在家照顧孩子,省下時間與金錢,用更多心力,讓孩子儘快復原。
經由本書的圖文並茂、生動的圖表說明,家長就能對照症狀檢查表;除了典型症狀,例外症狀也一併收錄,以提醒爸媽照顧的細節。特別適合有心了解常見兒科疾病,卻沒有較多時間仔細閱讀的家長們;看完本書之後,就能自然成為兒童疾病照顧達人。
孩子出生後的照顧過程,一點一滴都不能輕忽,尤其是一般兒童疾病的認知與辨認,第一時間的處理方式,以及把握應該就醫的時機,都是父母親應該努力學習的課題,更是責任所在。
個人誠摯推薦這本難得的育兒好書送給每一位新手父母,盼望您能在孩子出生後,每天撥冗閱讀育兒保健書籍,了解寶寶可能面臨的常見疾病;在孩子發生疾病時,可以立即翻閱參考應急的正確處置方式,相信您一定能給予孩子最恰當而適時的幫助。
小兒科醫師/周怡宏
前言
第一次當媽媽時,寶寶的許多狀況都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同時也感到擔心。寶寶打噴嚏、不停打嗝、不愛喝奶、糞便的顏色變了、沒有每天排便、尿尿顏色比往常深、突然哭個不停等,都是媽媽會擔心的問題。
我建議,此時要從這個方向來思考──將自己變成小小身軀的寶寶,試著想像看看──明明吃得好、也睡得好,只不過偶爾打個噴嚏、打個嗝,媽媽就好緊張好緊張!
寶寶可能也想反問:「難道媽媽都不會這樣嗎?」偶爾,因為太熱而吃少一點、奶喝得少一點,尿尿顏色比較深也是很自然的事吧?事實上,媽媽也不會每次都吃一樣多的食物吧?
寶寶的體溫稍微升高,已經熱得不舒服時,還會被加蓋棉被;寶寶明明不喜歡,還硬要把冰枕壓在他頭上,寶寶一定覺得:「我好難過喔!」當寶寶的肚子飽飽的,不想喝奶,也不想吃副食品,只想喝冷開水或果汁時,卻被強行塞了奶瓶,如果妳是小寶寶,會怎麼想呢?
另一方面,小寶寶還不懂得忍耐,所以常會有任性的行為。但只要稍微一哭,媽媽和奶奶就會立刻放下手邊的事趕過來,這樣的情形反覆發生幾次之後,會產生什麼後遺症呢?寶寶的行為會越來越不受控制,也許某天會變成連媽媽看了都覺得討厭的小暴君吧!
察覺寶寶想要什麼,是很重要的,但找到適合你和寶寶的相處模式更重要。只要和寶寶相處幾個月後,應該就會慢慢了解,寶寶現在是「撒嬌的哭」,還是「有實際需求」,還是哭訴「不舒服」。
不要被周邊消息所左右,不要因為寶寶沒有喝到標準奶量、不肯乖乖吃副食品、沒有達到標準體重和身高等就感到焦躁不安,當媽媽過度緊張時,寶寶也會跟著神經過敏。應該要想,這是成長的一段過程,只要把握基本常識,悠哉、從容地和寶寶相處就好。畢竟,古時候沒有任何育嬰書籍,但寶寶們也都健康地長大了!
隨著成長,寶寶會在各種地方與其他孩子及大人接觸,在與人接觸的同時,也會感染到各種病毒,每次都讓父母擔心不已。但體驗痛苦的一面,能讓寶寶體內免疫力增強,同時也是成長的一環。
本書並不是要解說這些兒童疾病的麻煩病況或治療方法,只是想為努力育兒且焦慮不安的爸媽們,多少解除一些對寶寶發育及疾病上的不安,並且稍微喘息一下。
藤澤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