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序
帶好每一個學生是眾人期望之事。但是,現實生活中,總是有諸多困難。臺灣在國際評比裡,不管是數學或者閱讀,低成就的百分比往往比經濟競爭、鄰近國家或地區高。以閱讀為例,PISA歷年的調查,臺灣平均約有15%的國三或是高一學生沒有達到第二級—PISA的第二級,被視為是基本閱讀能力的水準。PISA 2018年的調查裡,閱讀表現沒有達到第二級的百分比,臺灣為17.8%、日本16.8%、韓國15.1%、香港12.6%、新加坡11.2%、澳門10.8%、中國四區5.2%。PISA 2018數學的調查,未達二級的百分比,僅韓國高於臺灣,韓國為15.0%、臺灣為14.0%、日本11.5%、香港9.2%、新加坡7.1%、澳門5.0%、中國四區2.4%;而國中教育會考,數學待加強的比例也一直都是三成左右。很明顯的,臺灣低成就學生的比例相對經濟競爭國家高;而低成就者的成就表現,可能也比其它經濟競爭國家低。
臺灣政府不是沒有投注經費,也不是沒有努力地改善。我自己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工作期間,投入過試題研發、調整評量制度以及增進評量回饋的工作,知道政府每年在補救教學投注的經費超過十億元,制度也從以前僅能課後補救,開放到現在的課後以及課中扶助併行,制度不斷地再調整。
但,我個人認為,成效有限。
過去的補救教學或是現在的學習扶助,對於改變低成就學生的成就是重要的制度設計。行政面的部分,自然有官員以及學者對於相關制度進行檢視;內容部分,則須依靠學科專家了。學障學會的會員裡,有許多閱讀以及數學教育的專家,他們不僅是熟知理論,更重要的是能夠考慮現場的狀況,提出在現場可以執行的方案。《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補救教學》,就是在這樣的專業以及熱情裡所產生,這一本書在2014年出版,現在,即將印製第二版《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學習扶助教學》。這樣的現象,也反映了這一本書受到大眾的喜愛。
第二版的內容,增加了許多政府新的規定或是訊息,也根據每一位作者的瞭解,進行了部分內容的調整。但,核心的部分,並不會改變,那就是適性發展—根據學生的能力,調整學習的內容,增強學習動機。而這些內容,就是學習障礙研究者或是教育者的強項。
本書敘述的內容,在年齡方面涵蓋學前到國中,科目從閱讀、數學到英語文,從理論架構到實際的操作範例,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提供許多國內外的範例,讓人拿起書便放不下來。
作為現任台灣學障學會的理事長,經主編的邀請寫下此序言。因為是學會理事長,在此,提點跟學障有關的事情。在多層次模型的概念下,補救教學或是學習扶助可以說是學障預防以及鑑定機制的第二層介入。現在的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系統,提供了猜測率的指標。這是我當年在國教院任職時建議的。猜測率的計算很簡單,四選一的20題選擇題,答對5題以及5題以下的都可以視為猜測。猜測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沒有作答動機、可能是因為無法認讀題目的字,或真的是能力低落。二年級小朋友,如果在學習扶助評量時,出現猜測的表現,學校行政單位應該將該學童視為學障的高危險群,並進一步瞭解該學童是否有嚴重的讀寫障礙。這樣的機制,可以避免因為老師沒有轉介,或是因為考慮全校進行篩檢施測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而未進行篩檢所造成的遺憾。盡早發現、盡早介入,絕對是學障教育的重要原則。
再一次感謝主編以及作者群的努力,也要感謝心理出版社,使得學會的叢書能夠有再版的機會。
台灣學障學會理事長 李俊仁
主編序
從2005年以來,學障學會每隔幾年出版一本專書:2005年,第一本著重在「突破學習困難」;第二本聚焦於「突破閱讀困難」;2014年,我們把視野拉廣,更正向地看待低成就學生的學習,希望用有效的補救教學,帶好每一個學生。2021年,因應國家補救教學政策與法令的修正,補救教學更名為「學習扶助」,因此我們重新修訂本書。本書之修訂,除了更新相關之政策與法令外,各章節也增補了一些文獻,並且為了增加本書適用範疇,在國語文和數學兩個領域,增加了國中階段的案例。
● 為什麼寫這本書?
1996年起,教育部啟動了教育優先區的計畫,希望能為弱勢地區學生的學習提供各樣的協助。從1996年到現在,國家對低成就學生學業落後的問題愈來愈看重,且愈做愈好。過去,補救教學大概等同於作業指導,沒有篩選系統、沒有補救教材、沒有師資培訓,也沒有成效評估。現在,經過教育部與許多民間公益組織的努力之後,以上的重要事項,一樣一樣做出來了。
目前,所有要從事學習扶助的教師,都必須參與學習扶助課程的培訓,國語文、數學、英語文的補救教材陸續出現,教育部也委託大學推出了評量系統。從無到有,我們看到國家對低成就學生的服務,一步一步地往前進步。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對教育現場執行學習扶助有所助益。
這本專書共有三篇十章,基礎篇和教學篇涵蓋了執行學習扶助必備的專業知識,從較全面地瞭解學習扶助的面貌,到瞭解低成就學生的特質、診斷與評量、班級經營及各學科的學習扶助教學,都有完整的說明與介紹;為了更貼近教學現場,多數章節提供了具體的案例,供現場老師參考。此外,第三篇成功方案篇,則從執行模式具體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這本書能夠完成,要感謝許多人的幫忙。首先謝謝所有幫忙撰稿的作者,謝謝大家情義相挺,不忘我們學會每三年要出版一本專書的任務。作者群中,我要特別感謝非學障學會會員的譚寧君副教授,您的加入不僅讓這本書更完整,也豐富了本書學習扶助教學的觀點。此外,為了提升專書的品質,書中每一篇文章都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學者審查,謝謝所有協助義務審查的學者,感謝您們體諒學會的經費有限,僅能致贈數本專書,聊表我們的謝意。也謝謝崇慧老師幫忙分擔審查與彙整的工作。最後感謝心理出版社副總經理林敬堯先生的幫忙,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一本書的出版,溝通、催稿、校對、截稿日期等諸多事項雜沓而來,錯漏難免,若讀者發現了任何疏誤,祈請諒解之外,也請不吝指正,讓我們在下一版得以有機會更正。謝謝!
陳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