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每一隻老虎都是從狐狸慢慢變成的
Celine /語言治療師的私藏書單版主
身為一位媽媽,我常常在想:校園霸凌的議題該如何和孩子介紹或討論?這本繪本是一個很好的前導,讓孩子認識霸凌者、被霸凌者的樣貌,也讓孩子知道這些霸凌者可能會使一些「旁觀者」,漸漸地也變成「霸凌者」。
一開始,狐狸只是遠遠地靠近,遠遠地觀察,漸漸地,他開始嘗試他的「壞行為」,繪本中的主角,表明了他不喜歡被這樣對待,想把狐狸趕走卻什麼也沒有做,我想這就是狐狸變本加厲的開端。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一開始感受到狐狸的不懷好意時,他可以做出什麼回應,他如果做了反應狐狸會不會有後續?
後來,這隻狐狸開始變身,變得像狼,甚至變成老虎了,作者用這樣的隱喻讓孩子感覺到「壞」的強度增加了,而他的行為也更過分了。
每一隻老虎都是從狐狸慢慢變成的。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很常看見孩子使用錯誤的方式來吸引大人注意,而這些行為會變得越來越誇張,也是因為大人的錯誤反應。例如,經常困擾家長的「尖叫」、「丟東西」、「倒地」甚至是「打人」等,一開始大人的反應很強烈,孩子發現這樣可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但當這個關注減少時,孩子發現強度提高,大人又漸漸開始有反應,因而使這些行為持久不消退。霸凌者的行為也是類似的概念,當他做這些壞行為有觀眾、有同儕的歡呼時,會讓他逐漸加強霸凌的強度。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為什麼狐狸會變身?為什麼狐狸不只一隻?要怎麼做才能讓狐狸消失呢?
主角在過程中,曾經想過要告訴媽媽,但怕媽媽不相信、怕被責罵,一直猶豫到最後一刻,他才鼓起勇氣告訴媽媽,還好媽媽好好地接住了他。繪本很忠實地呈現,當孩子終於發聲求救時,已經是孩子獨自承擔的極限了,所以我們在面對這樣的議題時,原則只有一個,善用你的觀察,不要給予過多的評論,擁抱與傾聽才接得住受傷的心。
受了傷的孩子,其實是很敏感的,我相信每個受過傷的人都曾經想要求救,只是,求救的過程中也許不經意的再次感到受傷,進而縮回自己建造的堡壘裡。如同繪本中孩子的書包被破壞了,只換來媽媽的一陣責罵,如果這個時候媽媽能像後來那樣,輕輕地詢問發生什麼事了?也許就能及早處理這個可能衍伸成為霸凌的事件。只有充滿支持的愛,才能把孩子拉出深淵。
當然家長也要不用過度擔心,擔心自己少做了什麼,或做得不好。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當他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希望家長怎麼做?也許他們會給我們完全不同的啟發。
我很喜歡這本繪本溫和的處理了霸凌的議題,沒有太多可怕的部分,被欺負的行為也就點到為止,讓閱讀的孩子不會太過害怕校園霸凌這個沈重的議題,我們才有機會和孩子進一步討論。而最後這本書給了孩子們一個安心的答案,只要他們找到信任的大人處理,這些可怕的狐狸、老虎們就都消失了,學校只剩下學生了,下課時間又變得好玩了,一切又可以像往常一樣。
在看完故事之後,我會再試著問問孩子,
「如果你在無意中成為一隻別人眼中的狐狸,但你不認為自己是一隻狐狸。在這樣的誤會下,你會不會不小心也變成一隻老虎呢?」
你希望霸凌者消失嗎?
大坦誠/知名作家
這一本書,是在說一個「霸凌者消失」的故事:故事裡愛霸凌人的狐狸,在最後消失了。
請先別覺得這是一本復仇的書──不,恰恰相反,這本書不強調報復。
只是在了解這本書之前,我想請教各位一個問題:「你們希望霸凌者消失嗎?」
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會開心大喊「沒錯,霸凌者就該搬家、轉學、失蹤……」。可是,現在的我成為了老師、發現班上有小朋友愛捉弄別人時,卻無法這樣想,因為他們都是我寶貝的學生啊,不是嗎?
有些孩子不是壞小孩,只是犯了錯,比起「讓人難忘的懲罰」,他們需要的是「改過自新的機會」。而那些受到霸凌的小孩,並不只是要花時間去安慰,而是要花精力去開導,要他們學會保護自己。也許大人能夠守護小孩一段時間,但「保護自己」是孩子要用一輩子去學習的課題。
這本書的重點不是「復仇」和「懲罰」,而是著重在「保護自己」和「讓霸凌消失」。
故事中的小主角發現,學校裡面的某個同學,突然變成會欺負他的「狐狸」,那隻狐狸好可怕,總是找他的麻煩,還把其他同學變成「老虎」,一開始只是冷嘲熱諷,後來卻變本加厲……
最後,小男孩鼓起勇氣告訴家人,而家人和學校合作,從此狐狸老虎消失了,愛欺負人的小朋友們全都從狐狸和老虎變回人形了。
這是一個簡單至極的故事,卻是我們學校老師一再強調的重要道理——遇到霸凌,你必須要勇敢告訴爸媽和老師,讓爸媽和老師告訴你辦法,讓那些欺負你的狐狸和老虎有機會受教育,重新變回單純的小朋友。
有太多家長和孩子誤以為「對師長說出來」就是「讓師長幫你做」,不是自己處理,就不算保護自己。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因為在霸凌的行為越加嚴重之前、及時告訴父母和師長,才能讓他們教你「方法」與「觀念」,而不是隱忍到最後、自己無法處理了,整件事才讓父母和師長插手,如此一來,只會剩下「懲罰」和「賠償」。
那故事老虎和狐狸是怎麼消失的?
它們消失的原因,是因為故事裡、老師說的一句話。
「在我們學校,不能有老虎和狐狸。」
是的,在我們學校不能有老虎和狐狸,只能有快樂上學的小朋友,所以我們這些老師會出來教他們,也會過來幫助你。
我期許閱讀這本書的孩子能夠有同樣的處理方式,也期許自己能夠成為這樣的師長或家長。
在這個閱讀媒材多元的時代,童書與繪本的類型可說是百花齊放,現在市面上的每一本繪本都蘊含了極為精緻的巧思、別出心裁的意義、以及特殊的觀點。
但《學校有一隻大狐狸》用最淺白的語氣,訴說了校園現場最需要面對的問題。它的內容很單純,但就是因為單純,才能夠如此透徹地解釋這樣的校園難題。
所以身為教育業者,我要在開學前夕、將這本書推薦給每一位和校園有關係的大朋友、小朋友。
沒有誰應當被不溫柔對待,更沒有誰應當被欺負
黃俊堯/碧湖國小教師
「在校園裡,我遠遠就看到他。他正在跟其他同學玩。學校裡出現狐狸是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我什麼都不敢說,因為大家好像都覺得很正常。」這一段話是本書的開頭。由小男孩一個人坐在大樹下,表情不安的望向遠方正在和同學一起玩的狐狸,而產生的心裡獨白。
看到這裡,心中不禁感到一陣酸楚。那樣的不安、孤獨與無助,會是多少孩子目前在校園中的心情寫照呢?
身為國小老師,我每天處理著孩子們不同的困擾,有來自課堂上的口角糾紛,來自球場上的肢體衝突,然而最讓我感到棘手的問題,便是孩子們相處上的衝突。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被班上同學排擠的文章,在文章中說道,那位孩子不管做了什麼,都會被班上的同學放大檢視來挑毛病,那樣的狀況就像是這本繪本中所描述的情形一樣,只要狐狸看不順眼,主角做什麼都是錯誤。而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孩子在學校中,只會變得越來越畏縮,甚至在遭受欺負之後也不敢告訴任何人。
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好像都覺得很正常。」
當討厭一個人,成為了一種班級氛圍。
這股氛圍使得原本沒有想法的孩子也會一股腦的加入排擠行列,為了討厭而討厭,而原本就不喜歡他的孩子就變得更加明目張膽,就如同繪本中所比喻的一樣,學校中的狐狸,有天竟然變成了更加兇狠的老虎。
這時,如果缺少了大人即時的介入,那麼,孩子遭受欺負的日子何時才有終止的一天?何時孩子才能不帶懼怕的走進校園內?
暢銷書籍《事發的十九分鐘》中,遭受長期霸凌的主角曾說過:「每個人都說我毀了他們的人生,可是當我的人生被毀掉的時候,卻好像沒有人在乎。」因此在學校中,老師們不只教育孩子尊重差異或是包容多元,更希望孩子在發現錯誤的事情時能勇敢的告訴老師。畢竟,霸凌的傷害不僅來自霸凌者的行為,旁觀者的漠視,顯然也是一種寂靜的傷害。
我認為霸凌要消失在校園中,必然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但是透過提早預防,絕對可以勝過事後的彌補與輔導。藉由繪本的引導,孩子更能從故事中觀察到霸凌的情境,以及其中那不平等的角色關係,進而在日後若碰到相同的情境時,更能知道該如何尋求解決,甚至如何幫助同學。
繪本的結尾,主角因為勇敢,讓故事有了一個相對美好的結局。然而主角心中遭受霸凌的傷害是否可以隨著和解而全然消除?我想,沒有人可以保證。
霸凌不應出現在任何地方,不管是校園、職場甚至是這個社會。
沒有誰應當被不溫柔地對待,更沒有誰應當被欺負。
Stop bullying before it st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