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是亞洲國家無法躲避的宿命
先人們總是不厭其煩的告訴我們,日本與中國這兩個相鄰的國家,有著無法動搖的關係。就算彼此相互厭惡、相互仇恨,也必須繼續往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必須在軍事方面,建立與中國的和平安全狀態;在經濟方面,打造日本企業能追求正當利益的環境。
儘管如此,中國的軍事動向至今給人的印象,仍然對日本極具攻擊性,日本的輿論也表現出強烈的危機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下,甚至會讓人感覺,執政者面對中共,無法冷靜做出政策判斷。
2014年2月1日,日本防衛省(國防部)的防衛研究所,提出關於中國軍事動向的報告書《中國安全保障報告2013》,相當值得矚目。本書會詳述,中國在2013年,統整了運用海洋監視船的四個部門,設立中國海警局,大幅改組編制。
關於中國這樣的動作,上述的報告書中寫道,中國統合海洋管理組織、強化自身能力,值得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各國提高警戒,同時也分析,這個舉動證明中國共產黨中央指揮部,重新認識到海洋問題的重要性。
而至今仍以陸軍為主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也出現了值得注意的變化。以下是日本《讀賣新聞》2014年1月1日的早報,以一整面頭版刊出:
「目前已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內以地域防衛區為區分的7大軍區,改編為能夠隨時應對突發狀況的5大戰區,並計畫以此改制為中心,進行機構的改革案。
「在這5大戰區內,又新設立了由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戰略飛彈部隊)統合而成的『聯合作戰司令部』。這項消息是由多名解放軍幹部所公開的資訊。
「中國針對長期以來,以陸軍為主體的防衛型軍隊進行改造,企圖機動性統合、運用四種軍隊,這麼做是為了確保沖繩縣、釣魚台等太平洋東海及南海的制空權、制海權,強化攻擊力所進行的改制。若能增強新式裝備,實現裝備現代化的具體運用,那麼中國必定會成為日本及美國的威脅。(後略)」
《讀賣新聞》也指出,人民解放軍的幹部曾表示:「5年之內,在7大軍區中,沿海的濟南、南京、廣州軍區將會改編成3個戰區,設置『聯合作戰司令部』,各自管轄黃海、太平洋東海及南海。與設定東海防空識別區有連帶關係,是一種預防措施。也就是顧慮到在提升『海洋強國化』實力的時候,與日美同盟發生對抗,已然無法避免。」
但在防衛研究所的報告中也提到,中國對於危機管理的基本考量是「關係到主權及領土等問題時,總是採取極強硬的態度,幾乎從不妥協。但若是中國方面認為,對方能夠遵守此原則,反而會採取相對柔軟的行動」,「若對方可能製造危機,(中略)中國則傾向強調行為正當性」。
在第1章裡,我們將會詳述中國積極提出的許多方案,特別是針對危機管理的策略,例如防空識別區等,這也證實了防衛研究所報告書裡的分析。
另一方面,由於中日雙方,包括了當局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的努力,避免爭奪釣魚台及周邊群島而發生衝突,也正逐步進行中。
游笹川平和財團及北京大學共同發起,邀請來自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的研究員及東京大學等,來自中日各大學的海洋安全相關學者專家們,在2014年1月底,以提出兩國政府建言為前提,集結成一本報告書,提出希望能夠設置日本海上保安廳以及中國國家海洋局之間的溝通管道等建議。
儘管中日兩國在爭奪釣魚台列嶼的主權上,仍然維持高度緊張,但是距離掀起戰火仍然相當遙遠。而且可以這麼說,中國以迴避衝突為前提,但也不忘宣揚國威,並且維持一貫姿態,追求國家利益。
防衛省的智囊團,必須負起保障日本國家安全的責任,而防衛研究所報告書的內容,以各種不同角度檢視著中國的整體國家安全狀況,並且提供分析。本書如同防衛研究所的報告書,以國際視野分析中國的軍事動態,刻劃出中國戰力的實際樣貌。
在統整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美國面臨財政困境,卻仍然位於全球現代化軍事力量的頂端,並且有效壓制逐漸抬頭的中國。
而我們對於本書的主題──中國的戰力──當然也有新的發現。中國意識到與美國的懸殊差距,卻也以自己的步調,穩定朝著規劃的道路邁進,逐漸接近超級大國水準。當然,與中國關係緊張的台灣、越南、菲律賓等國,也有各自的對中戰略,並堅守國家利益。
但是反觀日本,卻沒有意識到海洋國家的身分,不具備維護自身海洋權益的戰略姿態,甚至無法牽制釣魚台列嶼周邊的中國政府船艦,不像一個主權國家。日本的現狀,當然來自於四面臨海的優良地理條件,而且從未經歷過重大危機,說日本缺乏危機意識,一點也不為過。
外交、國家安全、危機管理,不僅關係國家存亡與國民生命,要是不能提出世界都能接受的答案(戰略、政策),那麼表現就跟零分沒兩樣。日本如此缺乏經驗,因此或許很難交出國際水準答案,如果能在外交、國家安全、危機管理以外的領域展現高度能力的話,就算是不拿手的領域,也能遵循相同要領,而表現合格。
我主持了一個迷你智庫「國際變動研究所」(http://sriic.org),挪出部分經費,發行了電子報《懷疑NEWS!》。本書的出版,乃擷取自電子報中關於中國的國家安全和軍事動向的相關報導,並且對於這些情報加以更新,再集結成單行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共同作者西恭之,是我在靜岡縣立大學的同事,本書的優秀論述,許多都出自這位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之手,同時也參考了日本政府相關部門的資料。我們統整了關於軍事問題的傳統爭論,如果能供讀者參考,實屬榮幸。
最後,要感謝支持電子報《懷疑NEWS!》發行的明通出版社(アスコム)高橋克佳社長、小林英史、記者坂本衛,以及強烈建議我出版本書,並且不辭編輯辛勞的中央公論新社間宮淳編輯委員(前《中央公論》總編輯),我在此表達衷心的感謝。
小川和久
推薦序
亞太勢力消長,中國戰力影響全局
中國是四大古文明國之一,孕育了燦爛豐富的文化,在過去的兩千餘年時間裡,一直是主宰東亞地區的核心國家。雖然在海權國家快速崛起的近代歷史中,中國的區域主宰力量曾經一度式微,但是不可否認的,中國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
歷經了慘烈的第二次大戰之後,中國作為主要的戰勝國家,開始逐漸走上了復興之路。特別是在過去的近四十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的成績斐然,長期受到壓抑的巨大發展潛能被有效激發,使得國家綜合建設發展迅速,讓中國重新站上世界舞台的前列。中國的經濟發展尤其亮眼,經濟總體規模目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公認為經濟強國。
拜經濟迅猛發展之賜,中國在各領域也快速成長。近年來,國際間特別關注中國在軍事方面的發展,這不僅是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龐大的軍隊,其快速成長的高科技軍事能力尤其令外界側目,包括反應更加快速的地面部隊、日益遠洋化的海軍、攻防兼備的空軍,以及具有戰略威懾力的二炮,中國軍力的快速增長,已經讓周邊國家越來越感受到壓力。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基於歷史教訓,中國的軍事發展向來強調獨立自主,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培養完全獨立的高科技武器裝備研發、製造能力,避免武器裝備來源受制於外國,中國軍隊配備的主戰武器裝備,都是中國製造。
中國目前具備龐大而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能製造各類型作戰飛機、海軍各類船艦、裝甲車輛和火砲、各類型飛彈等傳統武器,也能製造核動力潛艦、核彈頭洲際飛彈等戰略武器,以及包括運載火箭、各類型衛星在內的先進太空設備,能完全滿足陸軍、海軍、空軍、二炮等部隊使用,為中國與國際強權抗衡提供了強有力的軍事基礎。
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快速增長,研究中國軍事近年來已成為國際間的顯學,相關的書籍、期刊、學術論文可說是汗牛充棟。在探索中國軍事的眾多書籍中,筆者強烈推薦大是文化出版的《台灣政府閉口不提的中國戰力報告》,本書從宏觀角度來解析中國目前的戰爭能力,並結合近年的時事發展和若干突發性事件,分析中國政府如何將古中國的戰爭理論,靈活結合現代軍事力量運用,將中國的國家利益予以最大化,尤其是用於解決與周邊鄰國間的主權爭議問題,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謀略目的。
然而中國的軍力增長,不可避免的牽動了既有的地緣政治格局,特別是長期主宰亞太地區的美國。世界強權美國,在過去十餘年深陷反恐戰爭泥淖,面對中國的快速崛起,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地位岌岌可危。
為了扭轉局勢,美國很快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出軍隊,並提出「重返亞洲政策」和「亞太再平衡戰略」,調整了駐防亞太地區的美國海、空兵力,同時擴大和深化與美國盟友之間的防務合作關係,以因應中國軍事力量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壓力。針對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的綜合博弈,特別是軍事力量的對比,本書有精闢深刻的分析,相信有助於讀者在變動中的亞太局勢裡掌握脈動,而不會被表象所迷惑。
《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
鄭繼文
推薦序
中國戰力究竟如何,台灣政府不提
解放軍的實力究竟如何?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對台灣的影響如何?也是多方論戰的焦點。在美中兩強對弈之下,台灣的角色與地位是否依然重要,或是如部分美國學者所言,已成為可放棄的籌碼?這些問題都一再出現在許多論戰之中。事實上,無論是在地緣戰略、甚至在虛擬的網路空間中,兩岸關係表面上的改善,甚至隨著解放軍軍力提升、威脅升高,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矛盾,更加錯綜複雜。
除了持續增加的飛彈威脅之外,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台灣位於中國進入藍水海域的遏止點,且從海底地形觀察,台灣以東的太平洋,會是解放軍潛艦對美軍介入東亞事務時,最佳的伏擊場所,因此我軍的反潛能力會是外界關注的指標之一。這也突顯出解放軍海軍水下戰力的發展,令亞太國家極為注意。
中國也利用強大的工業能量,大量製造新型軍艦(媒體戲稱為「下餃子」),這些軍艦積極透過演習以及參與國際行動的機會,走向遠海。解放軍海軍的強化,更是嚴重威脅到我國海上交通線(SLOC)的安全。中國近期積極在南海擴建島礁,為的便是在日後發展為海空基地,也讓台灣南海安全嚴重受影響。
解放軍空軍則在匿蹤技術的發展下逐漸走向四代半,走向質量皆具的新世代,但難以解決的「心臟病」(發動機)問題,至今仍是研發飛機時的心腹大患。雖說如此,光是龐大的戰機數量,搭配地對空防空系統,對台灣以及亞太盟邦仍具相當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隸屬空軍的傘兵一向是解放軍的拳頭部隊,日後若配合大型運輸機研發量產,更是如虎添翼。而逐漸步向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解放軍陸軍,在多次演訓中都展現與過去不同的新樣貌,絕非過去只有步槍可用的陸上部隊。
而在虛擬的網路空間,看不見的戰爭更隨時進行。中國網軍已不再像過去單純的竊取情資,現今經常主動出擊,透過癱瘓、破壞的方式來完成戰略目標。台灣由於資訊化程度極高,民間資安意識卻不足,因此成為中國網軍的練兵場,利用台灣電腦成為發起攻擊的跳板,嚴重影響國家安全。
雖然許多研究分析都認為,解放軍仍與先進的美軍有所差距,但中國並無揮軍攻美的意圖,真正的對手是周遭鄰國以及遠道而來的部分美軍;龐大的解放軍足以造成地區不安、威脅亞太。無論兩岸是和是戰,解放軍對台灣的威脅從未減少,仍是最值得研究的對象。
過去不少研究中國的日文書籍,皆陷入中國威脅論的泥淖,過度曲解解放軍的實力,本書以實事求是的論述,輔以深入的分析,提供讀者客觀並貼近事實的觀察,值得關心相關研究的朋友仔細閱讀,從中獲益。
聖約翰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林穎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