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社區、生態、影像、生命與詩的揉弦──淺談浮塵子一個人的飛過寫作
一直很喜歡浪,總覺得一朵浪或一片浪,就像一個眾生,有生命的現象、物象以及所反射出的群像。
浪,可以小小一朵,可以大大一片;後浪推著前浪,前浪反轉為後浪;光是一座海洋的浪,就可以自足地形成一個不為人所理解的社區,或者一個人們、科技尚未探及所知的生態||默默存在、默默繁衍、默默前行。
因而,在這樣的氛圍下,一個詩人所想所思的,也同樣的因個人生命之中所關注的、所在意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寫作刻度,這也是文學藝術之所以能在不同的創作下,能綻放出不同異彩的美,同時也是世界因個人才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美的欣悅。
認識許勝奇從野薑花詩社草創之初,這些年從彼此清澀的練寫詩作到能展現個人創作思想,一路歷經懷疑、挫折、退卻等等心情,但也一路堅固自我寫作的中心思想,不離社區、生態、生活和生命的寫作根底,於是透過他自己日常常做的影像紀錄,將所有看似日復一日必做的流程,揉和他在生活與生命中的自省,寫下寫下詩的創作,這看似生活的心情寫作,卻是他一再透過一張影像紀錄、反芻、省思及修煉、修改的詩創作。這是困難的,也是糾結的,而在一步步彷如涉水前進的創作之旅途,他還是宛如一隻飛鳥的飛到第一個棲息地,棲在一樹的風梢上——觀望。
飛到是一個停止詞,飛過是一個經歷詞,而棲息則為一個停頓詞。之所以明白解釋這三個詞,是想說這本詩集的集結是第一本,但不是最後一本,生命的流轉——﹁飛﹂一直是個動詞,﹁飛過﹂是一種經歷,有些經歷可能只有一次,但有些經歷一直反覆,直至圓滿,就像這本詩集所呈現出的影像詩,許勝奇透過日常多次的生態觀察、拍照、寫作、修改,一次次以最赤誠的生命感受來寫出最接近生活的觀照,這也是為何不管是丁威仁、陳明裕二人的代序、代跋皆以萬字述寫,細讀二篇文章,即可感受他們二人皆是以真誠待真誠,用真實回覆真實。
或許很多人以為影像詩的寫作是﹁即見即是﹂,但真正精彩的影像詩,卻是富涵寫作者的情感,而往往那豐富的生命情感,是一張風景或人像照片,在捕捉的瞬間所不足以表達的,所以詩人再透過文字,加以紀錄、補敘、留言;因而說是一首首影像詩,倒不如說是一篇篇精彩的生命記錄。只是用更浪漫、唯美的文字——留下生命的點滴回憶。
行文至此,也略談本詩集中的詩作,多數的生態影像詩作,幾可從圖文之中可窺見其創作的歷程與心情,其中︿孤獨之死﹀一詩,更可見詩人在捕捉影像的瞬間,又是將鳥與魚生命之間的思維呈現,如此詩的第一段所寫:
令行跡像一支箭
射入,永恆的海
在驚蟄之前
以死亡的儀式
宣告生存的法則
當鳥為了生存,等待魚群從水浪之中浮現蹤跡的剎那,牠必須以快狠準的法則來解救自己的生命危機,這看似自然而然的生存法則,卻是詩人透過一次次生態觀察裡,感悟到自然的任何一種生物的生存之道,皆是如此,因而他透過觀察、感悟及心情翻滾,而形象出文字的境像。再如這首詩的第三段:
讓我們一直俯衝時間
複製冷空的孤獨
總有某隻詩意的魚
響往空間死亡的美學
如同遠方擺盪的孤舟
以及如我如你前往
無法回頭的方向
是的,任何一個對生活、生命感受深者,對時間的流逝皆有慨然無力之感,所以每每觀察到自然環境之中,所有生物經歷一回生命的掙扎,便對死亡與生存的對立,有著深厚的觸發,而每一觸發就是寫作創發的方向,但卻也是生命前往的方向,無法回頭——一如這本即將付梓的詩集、如物、如你也
如我。
千朔‧2019.2.9 有月暈的打狗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