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在金融市場中,如果要挑幾樣重要的東西,那「歷史、經驗」一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陷阱分析法》一書從實際案例來解釋歷史,讓歷史可以記得起來,學到經驗,這點非常重要。
除了歷史之外,理解歷史事件背後主導的「邏輯」也很重要。正確的邏輯帶你上天堂,錯誤的邏輯帶你下地獄。《陷阱分析法》將一般市場上特別容易產生的陷阱加以分類,諸如資訊陷阱、邏輯陷阱、互動關係陷阱、制度陷阱等等,並利用近年來大家熟悉的案例及淺顯易學的價格分析邏輯或方法,對不同的陷阱做了完整的解讀,希望能夠讓讀者了解陷阱、避免陷阱,進而利用陷阱、規避風險,更進一步創造獲利。
有了完整的經驗及良好的邏輯思考,這樣的基礎有助於建構交易員更好的心理素質。交易是否能成為真正的贏家,心理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它也並非一蹴可幾,終究必須歷經實戰經驗、歷史磨練及邏輯演化。《陷阱分析法》結合理論與實務,內容含括海外期貨市場分析、台灣期貨及選擇權分析以及選股邏輯等等,有助於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實際快速累積作者近二十年的經驗,在此推薦給大家。
群益期貨董事長孫天山
推薦序
平常與作者較常透過電話聊行情,此次作者邀請我來幫新書《陷阱分析法》寫序,雖然自己其實已淡出江湖,但為了提攜後輩,仍特別將本書推薦給大家。
從一個交易人的立場來看,推薦本書有二個理由,其中第一個就是人。作者在金融市場累積了多年的經驗,懂的就說懂,不懂的就說不懂,不會不懂裝懂,是個挺務實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不會特別講你愛聽的話,因此總能站在中立的立場客觀地分析。另一個推薦的原因則是邏輯及觀念。我常會聽到許協理談到「翹翹板」關係、行情與事件的連結,足見其看法有其深厚的研究底子。對於市場的分析,每個人都會有主觀的意識成份,但如果能融入數據、事件及市場結構等等客觀的分析,就具有很高的說服力。作者可以說是「關係專家」,相信在本書中,讀者可以學到很多他寶貴的經驗。
在金融市場的分析中,有些人是拿望遠鏡在分析行情,看得很遠;有些人則是拿顯微鏡在做仔細的分析。然而,真正的操作實務既要望遠也要看近。《陷阱分析法》這本書提供了很多的思路,不論從籌碼、結構及關係等角度,都提供了讀者長線與短線平衡思考的觀念,值得大家一讀。
國際大通投顧董事長林進隆
推薦序
作者引用了李小龍的名言:「不要畏懼一個人練習一萬種踢腿,而要畏懼他練習同一種踢腿一萬次」,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在期貨市場什麼東西都會變,但人性的因子卻不太容易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是輸錢,而永遠都只有少數人贏錢背後最根本的因素。
在金融市場中,贏家總是能掌握市場所給的機會,在兼顧風險的情況下,賠小錢賺大錢,長期下來,期望報酬總是正的,而輸家則剛好相反。《陷阱分析法》提供了一些具體可實現的方法,讓讀者可以在家練習踢腿,只要同一種技法在本書的引導下多踢幾下,就有更多的機會異於常人,進一步接近贏家。
作者也提到了三角形「Δ」變動的觀念。金融市場中大多數的元素,都可以從變與不變找到它適合的解釋,而我在此則從另一個黃金三角形來引薦這本書。紀律、資金控管與方法這三個面向中,方法只是操作領域其中的一環,紀律則是所有基礎的根基,如果能透過有效、可信任的方法,養成最根本的紀律根基,絕對是操作領域中最關鍵的要素。至於資金控管,則扮演著加油門與踩剎車的功用。《陷阱分析法》一書除了提供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陷阱可以協助資金控管及紀律的養成,在這方面也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
投資黃金三角形
如果想要特立獨行、鶴立雞群,就要從觀念、邏輯著手。《陷阱分析法》一書從很多不同的角度,配合精采的案例分析,藉由歷史回溯了解陷阱、分析陷阱,是一本別樹一格、有別於傳統一般書藉而值得收納的金融書藉。
群益期貨業務部執行副總毛振華
作者序
涉足金融市場十九年來,筆者大部份從事研究工作,帶領研究團隊開發策略以滿足業務端的需求。舉凡一般散戶的投資需求、法人的避險需求以及大戶服務等等,筆者都曾有過實際的經驗,其中,筆者尤其擅長贏家交易分析。
在近二十年當中,筆者的工作內容主要都與一項元素——三角形「Δ」——有關。它在財務上的意義為變動或變動量,不論是量或質的因素,都可以透過數據分析,找到量變、質變或一成不變,變量對存量的改變等等現象,再透過邏輯科學化或大數據的統計,進一步使存量與變量具有解釋力。2009年時,由筆者所開發的台股I-CASH避險模型,獲得了金彝獎金融創新獎殊榮,即是在此一基礎下所建構的模型。
風險管理上,除了由數據說話之外,由風險來管理風險也是影響策略開發極為重要的觀念之一。透過「解釋風險」,進一步「量化風險」,最後再達到「管理風險」的目的。
透過數量化變動分析,我們可以將任何市場簡單區分為多頭市場與空頭市場,並將數據轉化為+1、0、-1的訊號。透過歷史回測,即可發展出一條或多條向右上角發展的績效曲線,其中的每一條線,即代表一個產品(策略)線。當這些編織的線覆蓋面愈廣愈密,透過策略的多元分散組合,就會有很多的變形,基本上可以滿足大部份人的投資需求。
除此之外,數據轉化過程也並非僅侷限於+1、0、-1。在財務工程上有關避險的邏輯,也包括避險比率與避險期間,因此量化的過程除了簡單區分多空之外,也要同時解決避險比率的問題。多頭要有「多」的程度,空頭要有「空」的程度,如此才能在避險期間進行避險部位的調整。在發展法人避險模型上,我們獲得了金彝獎金融創新獎,也算是給了我發展相關產品高度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