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家有著深厚納粹歷史背景的德國製藥公司無意間研發出了一種名叫沙利度胺的藥物。在經過粗劣馬虎、錯漏百出甚至捏造資料的實驗後,這種“沒有風險的萬靈藥”被作為助眠、鎮靜以及緩解孕婦晨吐反應的藥物上市。短短幾年間,沙利度胺還被授權給全球近50個國家的製藥公司生產和銷售。很快,“醫學史上最大的一場浩劫”拉開了帷幕:很多孕婦僅服用過1片沙利度胺,卻產下了四肢像魚鰭或者海豹爪子的“海豹兒”。
與此同時,也有製藥公司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提交了沙利度胺的上市申請。但FDA的醫學審查官弗朗西絲·凱爾西敏銳地注意到,申請材料中存在諸多漏洞、錯誤和安全隱患。她也留意到了大洋彼岸的歐洲正在湧現的“海豹兒”。面對來自製藥公司以及與製藥業有著“特別友誼”的FDA上級的巨大壓力,凱爾西堅守科學原則和良知,多次拒絕批准沙利度胺的上市申請,阻止了新生兒畸形的風暴席捲美國。
凱爾西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還有為數不多的幾名盟友。他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吹哨人,身有殘疾卻遠赴歐洲深入調查的傑出學者,率先報導美國沙利度胺問題的調查記者,以及敢於挑戰總統權威,將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置於首要考量的聯邦參議員。在這些英勇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美國於1962年通過了監管臨床試驗和藥物審批的法律,以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
但美國的沙利度胺故事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基於翔實的史料和深入的調查,《苦澀的靈藥:沙利度胺、“海豹兒”和拉響警報的英雄》向美國幾乎沒有沙利度胺受害者的美國官方敘事發起了挑戰:儘管沙利度胺從未在美國上市,但多達5家製藥公司仍然向全美上千名醫生提供了至少250萬片沙利度胺用於所謂的“臨床試驗”。這些沙利度胺被隨意地開給了近2萬美國人,包括數千名育齡婦女,其結果是美國至少降生了近百名“海豹兒”。掩蓋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的,是製藥公司和藥試醫生赤裸裸的謊言,是FDA為了推卸責任對資訊的隱瞞和對調查結果的歪曲解讀,是美國司法部對肇事藥企的網開一面。時至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FDA仍然堅稱美國只有9名沙利度胺藥試受害者。
貪婪逐利的資本、監管的低效缺位、相關法律的不健全共同釀成了沙利度胺的悲劇。閱讀並銘記這段歷史有助於我們認識藥物臨床試驗和安全監管的必要性,避免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