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謂一個人的上海史,是從三個個人化的角度講述上海城市發展的故事。第一是空間視角。上海空間形態的一大特徵是不同時代不同規模的模塊拼貼而成的馬賽克,其中基因性的東西是黃浦江和蘇州河交匯形成的Y形結構或丁字形結構。第二是個人經歷。作者把1291年設縣建城以來上海城市的空間變遷,加上當下面向2035年的建設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區分為七個發展階段。本書結合個人經歷,講述上海建城以來的各個發展階段以及有代表性的故事。第三是發展理論。城市空間是發展思想和發展理念的投影,有什麼樣的發展理念就有什麼樣的城市形態。作者描述上海當下的城市發展,以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從外向內依次用生態保護紅線劃分生態空間,用較為農田紅線劃分農業空間,用城市開發邊界劃分城鎮空間,要努力打造一個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協調發展的甜甜圈城市。
諸大建,管理學博士,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現任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可持續性科學、城市發展與公共治理、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等。兼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管理學組專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委員會管理學部委員、上海市政府特聘決策咨詢專家、新加坡世界城市峰會韌性城市知識委員會專家等。2010年12月2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解從上海世博會看世界發展新理念新趨勢。2016年1月獲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循環經濟領導力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