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是教導TRIZ這種發源自前蘇聯的創新技術,它是許多國際知名公司例如三星集團、奇異公司(GE)用來產生創新成果的工具。TRIZ是一套系統化提升創造能量、拓展革新思維之方法,能夠讓你創思泉湧,為企業及個人創造出極大的產值。
本書架構主要是國際TRIZ協會一級(基礎)認證內容,包含導論、功能分析、因果鏈分析、削減、發明原理、技術矛盾與技術參數、物理矛盾、案例八個單元。
這本書的特色除了文筆流暢,淺顯易懂外,敘寫的方式採理論與實際兼顧,將作者獲獎無數及教授TRIZ創新方法課程的經驗,轉換成一套系統化創新與解決問題的技術,將深奧的理論用實例、故事及口訣讓讀者能掌握發明要訣,市面上尚未有利用故事、口訣呈現的TRIZ教材。
作者創新的初心是幫助家人、同事解決所遭遇的問題,後續是希望撰寫教材讓更多人學會有效的創新方法技術,自己能解決問題。
希望本書能提供有志學習TRIZ創新工具的人,得到基礎的創新能力,進而改善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如果有許多人改善了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這個世界會變的更美好!
作者簡介:
林永禎 教授
擔任(臺灣)明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教授TRIZ創新法。退休後獲聘為榮譽講座教授,每年安排大師講座公開演講。歷任研究技術中心主、智慧生活研發推廣中心主、三創(創意創新創業)中心主任、明新科技大學專利及技術移轉委員,技術TRIZ 、商業管理TRIZ 、簡易TRIZ 、盒內思考、創新機會辨識、創新服務品質課程授課教授。曾任中華民國傑出發明家交流協會理事,臺灣創新發明交流總會理事,(中國)科技部主管之《海峽科技與產業》第191 期封面人物,(中國)中國文化發展出版社出版之《中國創新夢》與2015 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並列封面人物。為(臺灣)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高考水利工程技師,具有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專利代理人證書。已通過美國、中國、臺灣專利共約55 件,兩岸商標3 件。擔任大學專任教授二十八年(12 年土木類、5年旅館類、11 年管理類),指導TRIZ 創新類碩士論文畢業約70 人,發表TRIZ 相關論文約110 篇。
為國際TRI Z 代表性人物: 目前為國際TRI Z 協會(MATRIZ)認證3 級專家(為台灣最高等級),萃思創新發展協會(TIDA, MATRIZ 在臺灣唯二的分會之一)創會理事長。為世界知名日本教授Toru Nakagawa 找了另五位知名國際TRIZ 大師(包括Simon Litvin, Valeri Souchkov, Darrell Mann等)所發起之世界萃思相關網站計畫(World TRIZ-related Sites Project),臺灣地區唯一的編輯負責人,所寫TRIZ 的部落格被列為臺灣地區11 個第一級TRIZ 相關網站之一。
到各級學校與企業推動TRIZ 創新法:進行過TRIZ 相關演講大學十餘場、中學五場,TRIZ 相關6-24 小時課程大學十餘場、中學四場、小學四場。曾經到數家企業進行TRIZ 相關培訓課程(例如:啟碁科技公司、員林基督教醫院、德馨科技公司、中國製釉公司、裕發科技公司、富士康物業公司)。2013 至2022 年舉辦過16 場臺灣區創新或創業競賽。
獲得72 個國際性、16 個全國性的獎項,包含:「2008 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教育部館最佳人氣獎。2009 年臺灣國際發明得獎協會(TIIAWA)與美國高登大學(Golden State University)發明終身成就獎(全臺灣唯五)、2010 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金牌獎、2011 第五屆波蘭國際發明展特別金牌獎、2012 年義大利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金牌獎、2013 烏克蘭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金牌獎、2014 烏克蘭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金牌獎、2016 第七屆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牌獎、2018 美國矽谷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金牌獎、2018 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金牌獎、2019 第十屆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牌獎、2020 第11 屆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牌獎、2021 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金牌獎、2023 年日本真夏設計創意暨發明展金牌獎、2023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教學研究成效卓著:2011 年榮獲臺灣教育部「未獲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大專院校實施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設計、文創、餐旅、休閒類獎勵(全臺灣僅2 名獲獎,彈性薪資90 萬元)。獲得2008 年與2013 學年明新科技大學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2017 學年明新科技大學教學績優教師、2019學年明新科技大學創新教學計畫優秀作品獎、2016年湖豐國際同濟會頒發社會服務貢獻獎、2018年湖豐國際同濟會頒發社會教育奉獻獎。2019年起連續3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用以改善教學。2015年通過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推動通識課程革新分項計畫〔經費574,860元,其中破天荒讓200位師生同時參訪工研院(原本工研院只能參觀展示館,人數上限為35人,透過林永禎教授商請工研院陳式千協理大力協助,整合數個單位,才能容納約200 位師生同時參訪〕用以改善通識課程教學。2019 年指導學生以多項國際創新競賽獎獲得第15 屆「技職之光」的「技職傑出獎」,也是明新科大首位獲得技職之光技職傑出獎的學生。
教育與創新獲得至高榮譽:入選2013 年國際傑出發明家獎名人堂(全臺灣唯六)、入選2014 年馬奎斯世界名人錄(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2014)、榮獲2017 年第一屆國際傑出發明家總統創新獎。榮獲2006 年私校界最高榮譽中華民國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第廿屆「弘道獎」(科技大學唯一獲獎人)、榮獲2023 年第十一屆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是科技大學唯一的獲獎人,獎金20 萬元。榮獲2024 年教育部師鐸獎(號稱教育界的奧斯卡獎),是私立科技大學唯一獲獎人,並為師鐸獎獲獎者中少數受教育部安排兩次記者訪問者,是頒獎大會時唯一被訪問的大學教師,補助出國考察13 萬元。林教授可稱為教育獎的三冠王。
謝爾蓋.伊克萬科 教授
謝爾蓋.伊克萬科博士(Dr. Eng & PhD Sergei Ikovenko)擁有兩個博士學位(工業工程博士和環境工程博士)以及專利法碩士學位,為MIT 兼任教授,國際TRIZ 協會(MATRIZ)認證第5級大師,具有國際TRIZ協會1、2 與3 級授課與授證資格。為全球知名TRIZ 創新講師,連續擔任過國際TRIZ協會三屆理事長,曾在多間財富五百大的國際級企業內部,例如:Intel, P&G, Samsung, Hyundai, ABB, Philips, Simens, Mitsubishi Research Institute, GE Global Research Center 等,進行過多次的TRIZ 創新工具培訓,擁有超過1000 多次的TRIZ創新工具培訓課程經驗,訓練企業工程師創新能力。
他是許多國際知名企業主要的TRIZ項目培訓專家,例如:寶潔公司培訓約1,500名工程師,三菱研究所培訓300名工程師,三星,英特爾培訓約1200名員工,西門子(西門子創新工具學院)的主要創新講師,ABB,通用電氣全球研究部(培訓了900名員工,地點包括美國、印度、中國)和許多其他公司。他是通用電氣全球研究的TRIZ 主要講師並參與現代起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的TRIZ創新計劃。
他曾在許多全球領先教育機構內部,進行TRIZ創新課程培訓,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倫敦大學、牛津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加利福尼亞科技學院和世界其他領先的教育機構。
他獲得國際創新獎無數,領導創新項目高效益:榮獲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創新與創意獎、聯合利華發展創意企業獎、寶潔公司發展創新企業獎、韓國現代汽車公司發展創新獎、韓國三星電子創新企業獎、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創新獎。韓國現代汽車公司在由Ikovenko博士領導的創新項目結束後,獲得了200多項專利和超過2億美元的投資回報率。
他擁有許多TRIZ專業著作與多國專利:Ikovenko博士自1986年以來一直在TRIZ領域學習和教授,並擁有TRIZ創始人G. Altshuller頒發的優秀TRIZ講師文憑。目前是120多種出版物和書籍的作者,他有效的利用TRIZ專業知識,目前已在各個工程領域獲得112項專利(包括美國、俄羅斯、韓國等)。
推薦序
陳序:創造思考的利器TRIZ
創造力教育是我的最愛也是我終生投入的志業,多年來從事創意的教學與訓練,學生遍及社會各行各業,看到他們發揮創意顯露頭角,深刻體會:
知識日新月異,創新、創意、創造力變成未來的核心智能,因為:創意是企業永續經營邁向卓越的活水源頭;也是人力資源開發及管理的成功要素;是現代及未來人類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更是教養及學校教學成功的不二法門;企業沒有創意,組織發展缺乏競爭力;教學缺乏創意,學生的學習索然無味。
林永禎教授就是我40 年前在基督教互談會開設創造力課程的學生,如今他青出於藍勝於藍,他的成就讓我刮目相看,最近將要完成一本創新方法的教科書《TRIZ 理論與實務:讓你成為發明達人》,本書架構主要是國際TRIZ 協會一級(基礎)認證內容,包含功能分析、因果鏈分析、削減、發明原理、技術矛盾與技術參數、物理矛盾六個工具,加上前面的導論及後面較完整的案例,分為八個章節單元。一級認證內容還有另外兩個工具的初步介紹,因為物場分析與標準解主要是在二級(進階)認證內容講述,工程(技術)系統的演進趨勢主要是在三級(高階)認證內容講述,為減輕學習負擔,所以不包含在本書中。
這本書的特色除了文筆流暢,淺顯易懂外,敘寫的方式採理論與實際兼顧,用他得獎無數及教授TRIZ 創新方法課程的經驗,轉換成一套系統化創新與解決問題的技術,將深澳的理論用實例、故事及口訣讓學生能掌握發明要訣,的確令人驚艷。讓我感受最深的是:
一、 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作者在教授TRIZ 相關課程的過程中,了解學生不需要太多工具,只需要將每個工具介紹清楚,案例比較生活化,淺顯易懂,容易應用,因此本書的撰寫就是以此理念為基礎。
二、 為了讓初學者比較容易掌握TRIZ 工具的精神。作者別開生面採用口訣來做創意教學,例如:
1. 功能分析:「畫出零件間關係」
2. 因果鏈分析:「追根究底挖問題」
3. 削減是介紹削減元件:「不利元件削減去」
4. 發明原理(亦稱發明原則):「創新發明有原理」
5. 技術矛盾(亦稱工程矛盾):「顧此失彼找交集」
6.物理矛盾可以稱為「自身特性矛盾」:「又愛又恨用分離」
並以類似七言絕句的七字訣,點出六種創新工具方法單元的精神要點:
功能分析畫問題,因果分析追根底。
問題元件削減去,創新發明有原理。
技術矛盾找交集,物理矛盾用分離。
在大學我教授創造力技法也常介紹「TRIZ 理論」,TRIZ中文翻譯為「萃思」,除取諧音外,亦隱含有「萃取思考智慧」的意思,也就是說,應用這個方法是萃取智慧所產生的心血結晶。意涵「萃取思考的智慧」之譯名與TRIZ 的原意及發明過程十分吻合。事實上TRIZ 是蘇俄Genrich Altshuller 與其研究團隊從1946 年開始,分析超過二十萬件具代表性的專利所提出的系統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法。一套「強調發明或創新可依一定的程序與步驟進行,而非僅是隨機或天馬行空的腦力刺激而已。包含問題的識別、問題的解決(創新概念的產生)、概念(創新概念)的驗證,是系統化創新與解決問題的技術,其實就是為解決創新問題的工具箱,以及龐大的知識資料庫」。根據統計,「研發人員所面對的大多數問題已於其他地方被解決過;因此,若能熟悉TRIZ 創新發明原理與其應用的實際案例,將可以幫助研發人員快速地找出有效的技術問題解決方案,大幅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TRIZ 是一套系統提升創造能量、拓展革新思維之方法,能夠讓你成為發明達人為企業及個人創造出極大的產值。
在教學中我運用我所創立的「問想做評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融入TRIZ 的六個工具:
1. 問(Asking):提出或安排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思考可以用什麼工具解決。
2. 想(Thinking):鼓勵學生自由聯想、擴散思考,並給予思考時間尋求創意。
3. 做(Doing):利用TRIZ 的六個工具,讓學生做中學,邊想邊做,從實際活動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能付諸行動。
4. 評(Evaluating):是指師生共同擬訂評估標準,共同評鑑,選取最適當的答案,由萌芽而進入實用的階段。
此一教學模式的特點如下:(1) 推陳出新:在學生原有知識背景之上,實施問、想、做、評的活動。(2) 有容乃大:強調愛的教育,暫緩批判,能容忍不同或相反意見的雅量,以及提供和諧的教學氣氛。(3) 彈性變化:問想做評的程序可依實際狀況彈性調整,可問→想→做→評,也可以問→做→想→問→想→做→評,靈活運用。
總之TRIZ 是創造思考的利器,也是一種高效率產生創新成果的創新技術,值得加以推廣,作者希望本書能提供有志學習TRIZ 創新工具的人,得到基礎的創新能力,進而改善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如果有許多人改善了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這個世界會變的更美好!我也十分認同!
年前接到永禎的信告知我是他創新方面的啟蒙者,為他第一本創新的書寫序很有意義。我欣然允諾,在了解他輝煌得獎過程及看完他的著作,我「以生為師」、「以生為傲」,樂於為序。
陳龍安 教授/理事長
社團法人中華創造力訓練發展協會
2021 年2 月19 日
陳序:創造思考的利器TRIZ
創造力教育是我的最愛也是我終生投入的志業,多年來從事創意的教學與訓練,學生遍及社會各行各業,看到他們發揮創意顯露頭角,深刻體會:
知識日新月異,創新、創意、創造力變成未來的核心智能,因為:創意是企業永續經營邁向卓越的活水源頭;也是人力資源開發及管理的成功要素;是現代及未來人類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更是教養及學校教學成功的不二法門;企業沒有創意,組織發展缺乏競爭力;教學缺乏創意,學生的學習索然無味。
林永禎教授就是我40 年前在基督教互談會開設創造力課程的學生,如今他青出於藍勝於...
作者序
再版序:以不斷的改善回應大家的需求與鼓勵
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與愛護,讓《TRIZ 理論與實務:讓你成為發明達人》第一版自發行以來銷售一空,並得以進行此次再版。這本書在三年來得到了各方讀者的寶貴意見,使我能在新版中做出改進與擴充,希望能更好地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這些改版內容不僅是基於大家的反饋,也是我長期教學與研究中的心得結晶,希望透過此次再版,能讓更多人了解並運用TRIZ 理論來解決問題與激發創意。
一、感謝讀者的肯定
(一)博客來讀者5 星書評
第一版在博客來平台上獲得了9位讀者的評價,其中8位給予5星評價,1位給予4.5星,這樣的成績實在讓我深感榮幸。這些評價給予了我極大的鼓勵和信心,也讓我更加確信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感謝讀者對本書的肯定與支持。
(二)收到感人的交流與反饋
我在參加陶育均老師的「設計思考敏捷力」課程的時候,一進到教室,陶老師就主動來跟我打招呼,告訴我說他有買我的《TRIZ理論與實務》書籍。因為他也有教授TRIZ 的課程,他覺得這書的含金量非常高,特別跟我致意,這讓我十分驚奇。
某次在與言果學習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與執行長小美交流時,小美提到我的專長TRIZ 領域,他們的客戶群也會有需求,或許有合作的機會,這讓我十分振奮,間接鼓勵了我把本書寫完整一點,以後交流就更容易呈現我的專業。
我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手機裡面有陌生的來電,因為在上課未接電話,覺得可能是推銷電話,我就沒有回電,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全國品管圈大會的周芳蘭執行長來電約我見面。她看到我這本《TRIZ理論與實務》覺得十分有幫助,所以要來學校拜訪我。拜訪我的目的就是邀請我在7月份「全國品管圈大會」上做專題演講,讓全國品管圈增加創新的觀念。
專題演講之後周執行長馬上邀請我擔任「第47屆全國金銀獎品管圈選拔實地審查」的評審委員,從8月26日到9月6日兩週整整10天,從臺北榮民總醫院、京元電子竹南廠、中龍鋼鐵、統一新市廠、一直到中國鋼鐵,台北到高雄2次來回跑,到16家醫院或企業去評審。以我對品管外行,卻受到如此重任,令我十分震撼。
我去現場評審時,提供創新觀念與技巧,每家受評審單位都表示之前未曾接觸到這些有效創新的技巧,讓他們受益非淺,甚至有受評審單位私下詢問我是否有機會去教導創新的技巧,這讓我十分欣慰。
由於我榮獲今年教育部「師鐸獎」,受到教育廣播電台記者訪問與其他媒體報導,在報導中有數次提到我教導與學習TRIZ創新法,推廣TRIZ創新法與出版TRIZ教科書之事,令我十分興奮。
這些都是與本書有關,讓我十分感動的經歷。
二、改寫內容使更容易閱讀
(一)名詞統一與文字修飾
為了減少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混淆,新版對書中的名詞進行了統一,使表達更加一致。這樣的改進能幫助讀者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順暢,避免因名詞不同而產生的誤解。原本書中的一些名詞沒有那麼統一,那是因為不同的書用的名詞有些不一樣。我當時是為了如果讓讀者能夠知道多種名詞的話,以後看別的書可能會比較容易掌握。但是我的學生跟我反映,這樣的話就會很容易混淆,所以這一版我就把名詞統一起來,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理解上的困擾。為了讓讀者閱讀更容易理解,第二版也修飾了不少文字,讓方法與案例的表達更清楚易懂。
(二)各章重點用粗體呈現
為了讓讀者能夠在閱讀時迅速抓住最關鍵的內容,書中各章的最關鍵重點都以粗體呈現。這樣的設計使讀者可以在閱讀時迅速識別出重點,不必逐字逐句地細讀,便能掌握最重要的概念。透過這種方式,讀者可以依據這些粗體標示的重點作為基礎,逐步建立起對全書架構的全面理解。讀者可以先從每一章的粗體重點入手,了解該章的主要內容與概念。隨著章節的深入,讀者會發現這些重點之間存在著層層遞進的關係,這樣有助於進一步掌握書中各部分的邏輯聯繫與整體架構。當讀者對每一章的重點有了明確的認知後,他們能夠更輕鬆地理解全部內容,從而增強對方法的應用能力。這種由關鍵重點到全書架構再到實踐運用的層層遞進方式,有助於提升讀者的學習效果,使其在實際應用中更加得心應手。透過這種視覺化的強調方式,讀者在理解內容的過程中更能夠省時省力,也能提升閱讀體驗,讓學習變得更具效率與效果。
(三)物理矛盾單元整個更新
我全面更新了整個「物理矛盾」單元的內容,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一重要概念。因為我的碩士研究生王同學做碩士論文時大量使用到物理矛盾這一單元,對我反映原本的版本內容十分不足,主要因為在她做論文時,發現沒有深入淺出的描寫物理矛盾的部分,讓她寫論文遭遇相當的困難。所以,這次我對物理矛盾這個部分整個都更新了,完全依照國際萃思協會一級認證的標準重新編寫,使內容更加深入淺出,並煥然一新,也在尚未出版前提供改版草稿給王同學做論文時參考。撰寫完這個單元之後,我並商請勉覺創新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劉基欽顧問、台灣文創產業觀光發展協會及易經創意發展協會之共同發起人林秀蓁博士於百忙之中給予修改建議,使這個單元
減少錯別字與更容易閱讀。
三、改版增加內容使更容易運用與增加運用效果
(一)增加許多的案例
在新版中,我增加了許多案例,希望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例如,我的研究生王希勻同學在閱讀本書並撰寫碩士論文的時候,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因此,我就在各章增加了一些比較淺顯、一些比較深入的例子,以符合不同基礎的讀者能各取所需從中受益。增加的許多案例包括入門的「馬桶刷刷馬桶」和經典的「油漆溢出」案例等,可以讓不同基礎的讀者都有增加理解方法的機會,讓讀者能夠看到TRIZ理論在各種場景下的靈活應用。
(二)增加企業培訓經驗分享
新版還增加了我去企業培訓的經驗分享,這些經歷展示了TRIZ理論在企業實務中所受到的重視,也顯示了它能幫助企業解決創新問題。我曾經數次受邀到企業培訓,其中培訓時數超過20小時的有兩家,一家是竹科的高科技公司(宏碁集團),另一家是員林的大型醫院(頂樓設有停機坪)。竹科的高科技公司是我去企業教課的第一次,我完全沒有企業授課經驗,被企業邀請去做內訓,卻不會寫提案,是公司人資專員幫忙寫提案,培訓完成後公司的處長有到我的學校跟我致謝,表示培訓效果良好。這是我企業培訓的處女秀,當時的挑戰和成果讓我印象深刻,這個經驗增強了我對TRIZ 在企業中實踐價值的理解,於是我也把這次經歷寫在第一章「TRIZ 導論」之中。
(三)增加「減加換」創新方法單元
我在附錄中新增了一個「減加換」創新方法,這是在我為本書的1.5 節當中所描述到的竹科高科技公司進行培訓時,公司在合約當中特別加入的內容,一般TRIZ 課程裡面沒有這個單元。這個方法是淺顯易懂、容易應用、很有效率的創新方法,提供了一種直觀且實用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企業內訓中得到了良好反響,所以我也將其放在附錄中,供讀者參考使用。
(四)增加新編的矛盾矩陣
新版還增加了新編矛盾矩陣,這個矩陣比傳統版本更加完整,能更有效地幫助讀者解決創新過程中的矛盾問題。因為原本傳統的矛盾矩陣,其中有許多空格,會查不到可以運用的發明原理。因此,我在附錄當中放了中國的一位學者王傳友的新編矛盾矩陣表,他是依據英國人Darrel Mann 的矛盾矩陣來整理的。這是沒有空格的矛盾矩陣,而且裡面的發明原理比傳統的發明原理數量增加很多,所以在運用的時候會更加方便。第一版書中只放傳統的矛盾矩陣,這是為了幫助讀者容易理解這個方法,所以放的是比較少的、比較簡單的、比較容易掌握的矛盾矩陣,而這次則進一步擴展了應用範圍。
(五)增加中國大陸的購書通路
在中國大陸之福建農林大學任教的康煌易副教授,於兩岸交流時知道我出版此書,表達了強烈的購書需求,並詢問我如何購買,我詢問出版公司卻沒有大陸通路。由於沒有大陸購書通路,康教授需等七十多天才收到書,這份支持深深感動了我。康教授的這份熱情,不僅是對我個人的支持,更是對TRIZ 理論的認同與期待,這讓我更加感受到繼續推廣這一理論的責任感。正是這些動人的故事促使我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最終經過洽請,在五南圖書公司的協助下,成功開拓了淘寶等購書通路,使大陸的讀者現在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得本書,網路下單後兩三天內就能收到書。這樣的改進,也顯示了我對讀者需求的重視與回應。
四、TRIZ的運用情況與效果
(一) 我已指導碩士論文運用TRIZ創新的20篇、商業管理TRIZ創新的45篇、簡化TRIZ之盒內思考法的6篇
從2008年開始我指導陳博正同學運用TRIZ 完成碩士論文(論文重點整理於本書「8.1 運用TRIZ 輔助車輛安全之設計」中),到2024我指導王希勻同學運用TRIZ 完成碩士論文(論文題目為「運用萃思於居家辦公桌之創新設計」),經過了16年產出20篇碩士論文。這20篇運用TRIZ 的碩士論文,大都是運用本書中所描述的TRIZ工具,來分析問題與產生創新設計。指導過程中,不少學生以TRIZ創造了新的設計,並獲得顯著成就。
運用TRIZ創新的碩士論文中,陳博正是開創的第一篇;鍾勝善首次以理想性、專利性、實用性做創意評分;翁錦秀首次用到奔馳法、曼陀羅型思考法,她並並獲頒「畢業生傑出成就獎」(唯一獲此獎研究生);葉謹華首次用到品質機能展開;林昭錡首次用到物理矛盾的分離做法,大幅度的降低設備空間與需要時間,並有具體數據呈現效益,他當時並為新竹縣議員在百忙中完成碩士論文;王年異首次運用在大的對象(為工研院光復院區整個高壓電力系統);陳能鈞首次提出運用創新設備設計所大幅降低金錢與時間的具體數據;邱志欣首次提出運用專利分析,他並與我及白東岳老師到中國江蘇參加大陸規模最大的創業與投融資競賽「陽澄湖黑馬大賽複賽」;莊承泰首次運用科學效應資料庫方法與Goldfire 軟體,他並與我到白俄羅斯參加「國際萃思高峰會」(全亞洲才共三人參加);劉民珍首次運用減加換創新法產生創新設計,減加換創新法整理於本書「附錄一」中;廖宜鴻首次將功能分析、因果鏈分析做細緻的研究,產出光電業界各工廠塗佈機的突破性創新,每月可替公司節省約三千萬元的產能損失;王希勻首次詳細用到物理矛盾的分離做法,讓我整個改寫了物理矛盾單元,她並獲頒「畢業生傑出成就獎」(唯一獲此獎研究生)。
由於最近的11 年我是在管理學院任教,我所指導的學生運用商業管理TRIZ 完成碩士論文比較多,共有45 篇碩士論文,商業管理TRIZ 是脫胎於TRIZ ,修改使適用於商業管理領域的方法,有興趣了解商業管理TRIZ 方法的讀者,可以參考我另一本書《商業管理萃思理論與實務:讓你發明新的服務》(五南出版)。此外,最近的5 年我所指導的學生運用盒內思考法完成碩士論文的有6 篇,盒內思考法是一種簡化TRIZ的方法。
(二)運用TRIZ 理論助人成功升等教授
我是明新科技大學創校五十幾年來唯二採用(專利)技術報告升等教授成功的教師(另一位是黃信行前副校長,其升等理論用到TRIZ 理論),研發創作理念主要在於研發照顧自我照顧能力不足者的器具。研究的學理基礎以TRIZ 系統性創新理論為核心,主要包含功能分析、質場分析、發明原理、形態分析等方法。我曾獲頒多項照顧服務相關專利,獲得多個智慧財產局公告著名國際發明展獎項,並榮獲教育部100 年度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獎(設計文創類全國唯二)。我曾經提供經驗,多次陪伴澎湖科技大學吳菊副教授,到台中市的專利事務所討論申請專利程序與內容,輔導她申請專利事宜,後來她通過4 件專利,利用專利成果發表研究成果,最終她以技術報告成功升等教授。創新技巧在她的技術報告佔有關鍵地位,在升等教授的成果上有很大的幫助,這些專利的學理基礎也是TRIZ 的理論。在升等教授後,吳菊教授目前榮任育達科技大學校長。
(三) 運用TRIZ 理論可以幫助國際創新競賽與科學展覽會
我有一些學生採用本書的創新法,參加國內外創新競賽,獲得金牌銀牌;也有學生採用本書的創新法,參加國內外研討會,獲得最佳論文獎。相關成果過甚多,無法一一列舉。以下是幾件我印象較深的事件:
2017 年新竹竹東高中進修部有位林同學本來個性內向功課不理想,學習我所舉辦的TRIZ 創新營課程後,受教官(我碩士學生)鼓勵參加全國競賽(為同組之主要創作人)獲得1金牌3 銅牌2 佳作,被學校記滿三大功,從此他的人生就改變,找到競爭力。在7 年後,最近聯絡時,林同學表示發明這些參賽作品的經歷確實對他有很大的啟發,特別是獲得金牌獎的「暖暖包高溫警報器」這項發明,對於未來長照發展上是有幫助的。林同學參賽前有個夢想是想當男性的護理人員,夢想在畢業後已經實現。林同學在臨床上看到太多病人有這類的困擾,因此萌生出想發明防壓瘡病床這個想法。最後林同學也想對林永禎教授說:「謝謝林永禎教授讓我有參加這比賽的機會,讓我對於醫療工作上有一些發明創造的構思。」
在去年一次屏東的活動中,與我同行的朋友表示兒子正要升大學,要準備審查資料,我表示可以指導她兒子投稿國際研討會,對升學很有幫助。於是我就跟朋友與她先生密集聯絡,利用本書克服技術矛盾的發明原理,指導朋友兒子產生創新設計,在兩個月內完成題目為「改善騎乘安全之自行車感光變色塗裝設計」之論文,指導投稿國際研討會成功,並讓朋友兒子在國際研討會報告。投稿文章與發表照片放到大學申請資料中,高中生能投稿並在國際研討會報告論文,是許多碩士學生都沒做到的事,會讓審查教授印象深刻。最終朋友兒子同時錄取中山大學化學系英文組,和台科大工學院學士班,朋友表示我在指導她兒子完成創新論文上面的幫忙非常的關鍵,非常感謝我。
在從台中前往台北參加教育部113 年師鐸獎頒獎大會的過程時,同住一房的臺中市大甲高中黃嘉男老師,曾經多次指導學生參加科展獲獎,他聽過我描述後,表示我的創新法也能幫助他在陶藝實做上解決問題與產生創新方向。
這書中的方法能幫助做物品創新設計,也有利幫助參加國際創新競賽與科展的學生構思,這讓我十分開心。
(四)小學女生參加我6 小時創新營的創意得到專利
2013 年我應邀到台中市大墩國小舉辦1 天6 小時的創新營,我主要是講解簡化過的「奔馳法」(這類似本書中第五章的「發明原理」),分享創新觀念,引導小朋友做練習。有4位小學女生在練習中,為了解決常常漏帶文具的問題,產生創新的點子。我覺得構想有趣,詢問認識的專利事務所是否足以申請專利,經過專利事務所查詢專利系統後,覺得可以申請專利,我也詢問4 位小學女生的家長是否願意支付專利申請費用,我特別商請認識的專利事務所打折收費,經過邀請家長來說明專利申請細節後,家長都願意支付專利申請費用,於是進行了申請手續,獲得專利(在「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可查到之證書號數:M483705「玩偶造型的組合文具」),這對4 位小學女生後來的升學有很大幫助。這個事件證明,即使是小學生、女性,傳統認為不太可能得到專利的人,只要有心,也能透過上課學習創新,從日常生活出發思考,在老師指導、專利公司協助下,有機會產生創意與通過專利,此次創新營活動的結果顯示「創新有方法,容易有成果」。
五、在教學能力上的目標
(一)工讀生的反思
2015 年我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推動通識課程革新計畫」的工讀生周則宇同學跟我反映:「同樣是教大學生創新方法,林老師的內容份量是另一位老師的五倍,林老師也很認真教學,但是學生們比較喜歡選另一位老師的課程,因為另一位老師的口才比較好,也比較能帶動學生情緒」。這番話讓我印象深刻,促使我逐步參加各種教學設計和講師培訓工作坊,希望能一點一滴地逐步改善我的教學能力,讓我所教的TRIZ專業,也能漸漸地推廣,讓更多人學會,讓社會更進步!
(二)多樣化的進修學習
我陸續參加了許多培訓課程,依序包括:2020 年楊田林老師在麻布山林三天沒有夜的「講師培訓」第八班、2020 年楊田林老師兩天的「善用遊戲活化教學」第五班、2020 年林長揚老師的「知識淬煉:懶人包工作坊」、2021 年Wally 老師三天的「AL 加速式學習工作坊」第10 期、2021 年侯惠澤教授兩天的「卡簡單遊戲化活動工作坊」第一期、2021 年張忘形老師三個晚上的「瘋傳簡報力」第32 期、2021 年Ivy 老師21 晚的「圖言卡語」(線上直播課)台灣第八期、2022 年孫治華老師三天課程一年陪伴的「陪伴式講師訓」第9 梯、2022 年Wally 老師四天的「ATD 培訓大師」第8 期、2023 年曾培祐老師一天的「亮點故事行銷」、2023 年陳韋安老師一天的「一課多變教學設計」、2023 年曾培祐老師五個晚上的「月亮下的教學吸睛」(線上直播課)、2024 年James 老師三天的「AD 加速式討論工作坊」第3 期、以及2024 年Wally 老師三天的「ATD 教學設計」第2 期等課程。其他有相關提升講師的課程還有2019 年符敦國老師一天的「12 原型故事打造有形品牌」、2021 年周震宇老師的「聲音表達基礎班」(線上直播課)第133 期、2023 年李佳達老師十週的「決策思考力」(線上直播課)、2024 年黃馨儀老師一天的「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加值個人事業力」、2024 年于為暢老師一天的「個人品牌大帝國」。這些課程都是我親身體驗,值得推薦的課程。
(三)進修課程中的挑戰與收穫
在參加進修課程的當下,我每次都覺得學到很多,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有演練,其中,我覺得最挑戰我的演練有楊田林老師、Wally 老師、孫治華老師的課程演練,在課程結束時都覺得自己像「脫了一層皮」,可惜有效期限不長,這些進步的效果通常在課程結束後持續一段時間,然後在兩三個月內,由於日常繁忙的工作,我又逐漸回到原本自己習慣的教學方式。
(四)慢慢前進總會越來越好
不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也是有少數學習留下來影響我的教學與寫書,本書中更淺顯生活化的例子,有楊田林、Wally 、孫治華三位老師課程的影響;竹科公司TRIZ 培訓的故事是曾培祐老師「亮點故事行銷」課程中產生的。如果我的資歷或所寫的內容跟其他TRIZ 書籍差不多,讀者購買我的書就是在浪費時間與金錢。「人生一定要走一條只有你能走的路,寫書一定要寫一本只有你能寫的書!」因緣際會之下,我跟國際上最厲害的、最會教的TRIZ 大師Sergei Ikovenko 學習了國際TRIZ 認證所有(一到三級)課程與幾個另外課程,也跟其他國際大師學習不同的TRIZ 課程;到過一些國家參加國際TRIZ 的年會與研討會並發表論文與交流;通過中美台五十多件專利;指導許多運用TRIZ創新的碩士論文解決學生實際工作上所遭遇的問題;發表一百多篇TRIZ 相關論文,審查過不少TRIZ 的文章;運用TRIZ 理論助人成功升等教授;參加了許多知名老師的教學技巧課程;連續3 年通過改善教學的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並通過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推動通識課程革新分項計畫改善通識課程教學;到過各級學校(大學、高中、國中)與企業教過TRIZ 創新法;在TRIZ 專業的學習與運用,在教學技巧的學習與運用,應該會有與眾不同之處。我希望我的教學結果是「有效、有趣、有創意!」帶給學生豐富收穫,我的教學呈現是「系統化、視覺化、生活化!」使得學生容易吸收,我的教學工具是「故事、金句(口訣)、活動(遊戲)!」用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雖然我距離這些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慢慢前進,總是會越來越好!
六、再次感謝讀者
以上這些就是這次改版主要的更新內容,感謝每一位讀者的愛護、支持與建議,正是這些建議促使我持續改進這本書。你們的支持,不僅是對我的鼓勵,也是對TRIZ 理論推廣的貢獻。我希望這次的再版能帶給讀者更豐富、更易理解的內容,並期待各位讀者能繼續支持與鼓勵。
我於2016 年5 月成立了萃思創新發展協會(TIDA, TRIZ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並成為國際TRIZ 協會(MATRIZ)的成員。2016 起我每年10 月辦理「國際TRIZ日紀念活動暨創新方法分享會」,2023 起每年4 月辦理「世界創意與創新日與創新方法分享會」,分別在台北、台中等地,推廣TRIZ 理論,活動都是免費,有興趣參加的讀者可以Email 到younjan.lin@gmail.com 告知我,將會通知與邀請參加相關活動。
未來,我將繼續努力研究與推廣TRIZ 理論,希望能為各位讀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工具與方法,幫助大家在不同領域中激發創新,實現突破,讓未來個人與企業都更具競爭力。
林永禎
明新學校財團法人明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於國際萃思日
2024 年10 月15 日
再版序:以不斷的改善回應大家的需求與鼓勵
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與愛護,讓《TRIZ 理論與實務:讓你成為發明達人》第一版自發行以來銷售一空,並得以進行此次再版。這本書在三年來得到了各方讀者的寶貴意見,使我能在新版中做出改進與擴充,希望能更好地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這些改版內容不僅是基於大家的反饋,也是我長期教學與研究中的心得結晶,希望透過此次再版,能讓更多人了解並運用TRIZ 理論來解決問題與激發創意。
一、感謝讀者的肯定
(一)博客來讀者5 星書評
第一版在博客來平台上獲得了9位讀者的評價,其中8位給予5星評...
目錄
第一章 TRIZ 導論
1.1 什麼是TRIZ?
1.2 TRIZ 工作原理
1.3 TRIZ 重要觀念
1.4 創新的初心
1.5 竹科公司TRIZ 培訓
1.6 問題情境
1.7 妙訣淬智
1.8 實作演練
第二章 功能分析
2.1 定義
2.2 元件分析
2.3 互動分析
2.4 功能模型化
2.5 功能分析案例
2.6 案例演練
2.7 實作演練
第三章 因果鏈分析
3.1 定義
3.2 步驟與方向
3.3 案例分析
3.4 因果鏈分析案例
3.5 實作演練
第四章 削減
4.1 定義
4.2 削減規則
4.3 削減條件
4.4 進行削減的步驟
4.5 削減案例
4.6 小結
4.7 實作演練
第五章 發明原理
5.1 發明原理概述
5.2 發明原理內容
5.3 發明原理運用
5.4 發明原理案例
5.5 實作演練
第六章 技術矛盾與技術參數
6.1 技術參數
6.2 定義技術矛盾
6.3 矛盾矩陣
6.4 解決技術矛盾的方法與步驟
6.5 解決技術矛盾案例
6.6 實作演練
第七章 物理矛盾
7.1 空間分離
7.2 時間分離
7.3 關聯分離
7.4 系統層級分離
7.5 方向分離
7.6 滿足、繞過需求矛盾
7.7 解決物理矛盾的步驟與案例摘要
7.8 解決物理矛盾案例
7.9 本書物理矛盾部分的特色
7.10 實作演練
第八章 案例介紹
8.1 運用TRIZ 輔助車輛安全之設計
8.2 利用TRIZ 理論解決客房冰箱矛盾與評估創意
參考書目
附錄一 減加換創新法
附錄二 王傳友新編矛盾矩陣表
第一章 TRIZ 導論
1.1 什麼是TRIZ?
1.2 TRIZ 工作原理
1.3 TRIZ 重要觀念
1.4 創新的初心
1.5 竹科公司TRIZ 培訓
1.6 問題情境
1.7 妙訣淬智
1.8 實作演練
第二章 功能分析
2.1 定義
2.2 元件分析
2.3 互動分析
2.4 功能模型化
2.5 功能分析案例
2.6 案例演練
2.7 實作演練
第三章 因果鏈分析
3.1 定義
3.2 步驟與方向
3.3 案例分析
3.4 因果鏈分析案例
3.5 實作演練
第四章 削減
4.1 定義
4.2 削減規則
4.3 削減條件
4.4 進行削減的步驟
4.5 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