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讀者介紹《山海經》中的名物。古人在閱讀《山海經》文本的時候,已經意識到《山海經》的原初形式應該是文字和圖畫相互配合的,只是古圖均已失傳,明清時期為《山海經》作圖的風氣盛行,然而未受當時主流學者的重視。事實上明清時期的《山海經圖》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還體現了古人卓越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本書依據吳任臣《山海經圖》的分類方式,將《山海經》中的名物分為“靈祇篇”“異域篇”“獸族篇”“羽禽篇”“鱗介篇”五類,名物收錄的原則是該名物必須有明清時期的古圖。本書以明清的這些山海經名物圖為綱,結合曆代註疏以及相關的先秦兩漢典籍文獻和小學專書,借鑒前賢的理論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講述《山海經》名物的命名之義,是一本普及《山海經》的傳統文化讀物。
賈雯鶴,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曾任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的學術助手,主要從事文化語言學、《山海經》、中國神話和巴蜀文化研究。主持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山海經》匯校集釋”等多項,發表論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