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回望臺灣近代兒童文學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於二○一六年獲選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譽揚組織,為本市第十四個譽揚團體,該學會自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已三十餘年,推廣兒童文學不遺餘力,也曾經內政部評定為績優社會團體,為國內目前組織活動最活躍的兒童文學社團。在前理事長邱各容提案之下,遂以編印《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寶島留聲機: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①》、《童言放送局: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②》(以下統稱本選集)作為譽揚形式,藉此回溯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濫觴。
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進程,迄今已逾百年。其啟蒙正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因而得以與日本兒童文學乃至世界兒童文學產生聯結。與此同時,也發生了兩件臺灣兒童文學史的重要指標事件。其一為任教於臺北師範學校的臺籍教諭張耀堂首次提出「兒童文學」這個專有名詞。其二,在當時唯一出版過兒童文學作品集的臺籍作者即為臺北龍山公學校的學生黃鳳姿。因此,在日治時期,臺北市不僅僅為全臺政治與經濟的中心,也是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重要舞台之一。二○年代的童謠運動造就出為數眾多的日文童謠作品,作者計有公學校的臺籍訓導、日本居臺的「渡來者」、「灣生」、「第二世」,以及公學校的臺籍學童和小學校的日籍學童。在這其中,臺籍學童使用日文創作,有令人驚豔的精彩表現。此外還有臺灣新文學作家為維繫文化命脈所作的臺灣話文童謠。三○年代的臺灣文壇新文學作家小說作品特別蓬勃,文藝刊物亦如雨後春筍般誕生。本選集精選二、三○年代新文學作家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小說作品,以及臺籍大小作家熱鬧響應童謠運動的豐碩成果,以期留下歷史記錄,見證他們的參與。也希望藉由作品中的兒少視角,引發讀者們個別或共同記憶,回到歷史現場,重現當時孩子們的日常景況與學校生活。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收錄包括張我軍、楊守愚、楊雲萍、楊逵、張文環、翁鬧、龍瑛宗、巫永福、呂赫若等九位新文學作家共十七篇作品。《寶島留聲機: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①》收錄甫三(賴和)、Y生(楊守愚)、漂舟(黃耀麟)、蔡培火、文瀾(廖漢臣)、君玉(陳君玉)所創作的七首臺灣話文兒歌,以及陳湘耀、莊月芳、莊傳沛、陳英聲、徐富、陳保宗、黃五湖、林世淙、江尚文、周伯陽的二十一首日文童謠。《童言放送局: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②》收錄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附錄《臺日子供新聞》所刊載,包含張金寶、陳氏信等三十六位公學校臺籍學童的童謠。採繪本方式呈現,不僅包含臺北市龍山、老松、蓬萊、日新、太平等公學校以及樺山小學校的臺灣學童作品,更有曾任內政部部長的林金生以及前臺大醫院肝炎權威宋瑞樓教授的作品在內。
有賴執行團隊鍥而不捨地進行全臺尋人任務,蒐羅資料、取得授權,再加上多位專家顧問的鼎力協助,我們終於能將這套既有史料保存價值,又富文化推廣意義的選集呈現於讀者面前。希望本選集的出版,能為讀者提供學術參考,將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與現代臺灣兒童文學之間的淵源,做一次歷史性的回顧。期望讀者能經由閱讀小說,了解有關日治時期少年兒童形象的書寫跟現代兒童形象的異同;經由閱讀童謠,體會不同時代兒童的生活情味,產生精神上的連結。本選集每個作品皆配有插畫,是一套淺顯易懂的文學讀本,盼能成為浩瀚書海中,陪伴大小讀者探索世界的涓滴細流。
鍾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