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給農村貧困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福音,把電子商務納入農村扶貧的問題是一個創新性的做法。雖然電子商務不能解決農村貧困的所有問題,但是為農村扶貧提供了新的方式,電子商務有助於解決農村地區信息不對稱和信息閉塞的問題,是縮小城鄉差異的一條捷徑。
1984 年,國際電信聯盟著名的「美特蘭報告」———《缺失的環節》( the missing link),是早期強調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基礎設施促進發展中國家開發和減貧的重要文獻。1994 年和1995 年,世界銀行連續兩年的報告都提到了「利用信息來發展」( Information forDevelopment,IN4D),1995 年還專門設立了名為Informed 的基金。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字鴻溝」問題強烈觸動了各國發展戰略決策者們的神經,重視信息化、互聯網發展不平衡帶來的信息貧富差距,強調加快信息化、將信息通信技術和電子商務技術用於減貧成為國際上熱議的主題和許多人的共識。聯合國2003 年、2005 年兩次召開世界信息社會峰會,更是把信息通信技術作為實現聯合國「千年宣言」制定的發展目標的手段,明確指出,要堅定不移地賦予窮人,特別是生活在邊遠地區、農村和邊緣化城區的窮人,獲得電子信息和使用信息通信技術的能力,使其擺脫貧困。
2008 年,國家扶貧辦啓動了信息化扶貧工程。特別是從2014 年以來,電商扶貧開始得到有關各方的關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斷推進電子商務扶貧工作。中國扶貧基金會、友成基金會、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扶貧發展中心等機構,在電子商務扶貧方面紛紛採取行動。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子商務企業,把電子商務扶貧納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議事日程。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園區的營運者、電子商務培訓機構,也在當地政府的鼓勵下,開始嘗試尋找電商與扶貧的結合點。各大網商帶有扶貧開發性質的業務和項目,得到了政府和社會企業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同時,在群眾團體中,各地團組織、大學生村幹部、殘聯和有關的慈善組織在電子商務方面也很活躍,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截至2014 年6 月,中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為28.2%,農村網民規模達1.78 億,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提供了前提條件。電子商務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也可以突破資源的限制,低門檻和市場機會為電子商務扶貧創造了重要的市場生態環境。隨著電子商務扶貧工作的不斷推進,農民從利用電子網路賣農產品、土特產的初級階段,發展到聯繫當地工廠,採取品牌分銷代理、代發貨、委託加工等多種形式,並嘗試銷售當地的優勢產品。電子商務的應用正成為拉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借助電子商務進行農村扶貧是一項社會性服務,通過互聯網技術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以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國內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的主要障礙有農產品本身特點的制約、思想認識方面的限制、基礎設施問題、資金問題、技術問題、人才問題、組織方面的問題。可以加強政府扶持、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組織建設、整合各項資源和加快人才培養來進一步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進程。隨著網路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制約電子商務扶貧的因素將越來越少,電子商務扶貧工作一定會走上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本書主要對電子商務扶貧問題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本書內容著重於電子商務與農村貧困關係、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模式構建和電子商務扶貧障礙分析與對策研究,對中國農村電子商務扶貧工作具有理論借鑑意義,為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