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級長銷書《愛的五種能力》作者、資深心理諮商師趙永久最新力作
人我溝通的本質是「心與心」的連結
沒人想聽你講道理、論對錯、暴跳如雷
將溝通頻率調成「感受頻道」,把情緒說出來
才能拉近心的距離,讓關係長長久久!
以下「述情障礙」的表現,你中了幾項呢?
• 好像與內心「失聯」,不曉得自己感受為何,也很難將它說出口;
• 時常得以討好的低姿態與人來往,不敢或不懂得說出自己需求;
• 焦慮時頭痛肚子疼,憤怒時說難聽話傷人,一言不合直接冷戰;
• 覺得自己是一座孤島,世上似乎沒人能夠理解自己,滿腹委屈。
★ 述情,如實表達感受的能力
簡單來說,述情就是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也是人際溝通的核心。溝通的目的除了傳遞資訊以外,就是要獲得彼此在感受層面上的理解與共鳴。「述情」與「共情」是一體兩面,共情讓我們能理解他人,述情則是能讓他人理解我們。
★ 述情障礙,與內心「失聯」
擁有「述情障礙」的人就像是情緒的色盲,無法區分心理感受與生理感受,無法為自己的情緒命名,甚至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要擁有述情的能力,必須先能夠體會並辨別自己的感受,並將其用言語表達出來。
學會述情,不僅可以讓他人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感受與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界線,化解衝突與矛盾,還能加速心傷的癒合。
★ 言語化,最成熟的處世之道
人們日常表達情緒的方式可分為:軀體化、行動化、言語化。每個人慣用的方式都不盡相同,比如生氣時,有的人會動手摔東西,將情緒行動化;有的人嘴上不說卻胸悶顫抖,這便是情緒軀體化的表現。
言語化能力好的人,在內心有感受、想法和需求時會選擇主動與人溝通,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擁有較好的人際關係和個人魅力。萬幸的是,言語化能力可以透過後天練習提升!
★ 7黃金時機 X 3萬用句型 X 2核心概念
述情的核心功效是讓他人更能理解我們,進而提高我們需求被滿足的可能性,可謂最強的溝通神器。只要根據關係親疏,拿捏坦露程度與情緒詞的具體度,在黃金時機套用書中的萬用句型,便能讓情感升溫並增加達成目的的機會!
一讀就懂的簡單實例——
▼ 想向老婆徵求同意買東西
X只講決定
你:「老婆,我要買新電腦椅。」
妻:「又要換新的?不是去年才買嗎?亂花錢欸。」
O講出事實+感受+需求
你:「老婆,我的電腦椅支撐不夠,坐久了不舒服腰會痛,可以幫我買張新椅子嗎?」
妻:「這樣啊,那就買吧!」
作者趙永久以平易近人的口吻介紹述情以及其背後的心理功效,並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解釋述情障礙的成因及影響,讓讀者意識到述情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此外,本書也提供了實用的述情技巧與實作練習,協助大家覺察自己的感受,並靈活運用、如實表達。
百萬級長銷書《愛的五種能力》作者、資深心理諮商師趙永久最新力作;
系統性闡釋「述情」概念的心理學著作。優質的人際關係,不僅要懂得理解他人,更要懂得被人理解;
理論實作雙管齊下,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教導讀者識別自己無法述情的原因,更提供實用的表達情感技巧、詞彙表與練習。
作者簡介:
趙永久
資深心理諮商師、婚姻家庭諮商師,曾擔任多家衛視特邀情感心理嘉賓。自二○○八年起,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講授與述情相關的《愛的能力》系列課程,收穫廣泛好評。
著有長銷書《愛的五種能力》等。多年以來,很多人都在提愛的能力,但沒有人能具體説出愛的能力到底是什麼,他清晰地定義了愛有五種能力:管理情緒、述情、共情、允許、影響。這五種能力之間相互影響,只要提升自己的五種能力,就可以經營好自己的情感。
作者序
【自序】溝通在乎的是感受,而非對錯
述情作為一種能力,對於表達自己、與人溝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沒有述情的能力,我們就難以真正地讓別人理解我們,也難以真正地與別人建立心與心的連結。
遺憾的是,我在這些年的工作中發現,述情這種能力目前尚未被更多人認識和熟練掌握。最直接的原因是很多人從小成長的環境中缺少述情的氛圍,換句話說,即沒有養成習慣時刻覺察與面對自己的內心感受。實際的生活中,很多人更在意是非對錯、面子等,而非自己的感受。
這會為人們的心理健康、情感生活、人際關係,甚至職業發展等帶來不利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不少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像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人們也不會意識到網路的缺失會為生活帶來多麼大的影響。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當中,從小到大會聽到很多人在聊天、溝通,甚至吵架。如果仔細去聽大家所說的內容,就不難發現除了最近發生的新鮮事等資訊外,他們所表達的不是對某些人事物的看法、評價,就是抱怨等情緒的宣洩。即便在聊天的內容涉及眼前這個人時,大家也都很少提及自己的感受。
例如,大家通常會說:
「你這麼做是不是不太好?」
「你這個人太不夠意思了!」
「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還說我自私!好,既然我自私,以後你的事情別找我了。」
「那個人很厲害。」
「這個人超差勁。」
但以上這些,都不是述情。
述情──簡單來說就是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也是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核心。在很多情況下,溝通的目的除了傳遞資訊以外,就是要獲得彼此在感受層面上的理解與共鳴。人際之間,不談感受的溝通根本算不上心與心的交流,而是沒有敞開心扉的溝通,其深度與品質也都是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身處人群中,在心靈層面上仍是一座孤島。
不過,雖然述情這個概念尚未能廣為人知並掌握,但這種表達方式卻也並不是現在才有的。古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中所說的「動之以情」雖然並不完全直接等同於述情,但也足以說明古人早就懂得要想使溝通有效,表達和關注感受是必不可少的。
近代以來,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學界對述情也有了更多的關注和研究。不少心理學家注意到了述情與心理健康之間的聯繫,他們發現那些不會述情的人,更容易出現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
二十世紀七○年代, 已經有心理學家定義了 「述情障礙」(Alexithymia)此一概念,也有心理學家稱之為情感難言症,並明確指出了不會述情不僅是一種情緒表達方面的障礙,也是一種對自己情緒覺察的缺失。心理學家還發現對這些人進行談話式的心理治療也較為困難,因為他們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此後,心理學家們陸續開發出了一些量表,以此來幫助人們測量自己是否存在「述情障礙」。
後續的心理學家也在持續關注述情,並取得了一些理論發展。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提出的一致性溝通理論,主張溝通時要表裡一致,還要兼顧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以及當時的情境,其中表達自己感受的部分就有述情的色彩。她的理論強調「表裡一致的第一層次著重在與我們的感受保持接觸,接納它們,向別人承認它們,以及對它們進行處理」。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學生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Rosenberg )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理論模型,主張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於互助而非暴力相向,其理論核心也包含了述情的內涵。
可以說當前但凡一個心理學家在談溝通,就一定是少不了述情這個內容,因為人與人之間最深入的溝通一定包含了感受層面的交流。
不過,他們所探討的往往都是整個溝通過程,同時兼顧了述情和共情兩種能力,既關注到了表達自己感受的方面,也關注到了聆聽、理解、接納對方感受的方面。薩提爾的理論甚至關注到了溝通時彼此所處的情境這個角度。這些都屬於宏觀地研究人與人之間整個溝通過程的做法,其意義和貢獻都是非常重大且卓越的。
相對他們的研究,我想要探討的則更微觀一些。首先,我只想著重在述情上,也就是關於表達自己的這個部分,這與前人既關注表達自己,又關注傾聽、理解對方有所不同。我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聚焦於對述情的深入探討,讓大家可以對述情的概念和意義有更深的理解,對述情能力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和更多關注。
其次,我也覺得在實際的生活中,相對於理解他人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感受被不少人忽視得更嚴重一些。比如,單就「共情」和「述情」這兩個詞而言,我相信對「述情」一詞感到陌生的人肯定會更多一些。如果有一天大家對「述情」這個詞的熟悉程度也能像對「共情」一樣,我想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同時,我還想從精神動力學(Psychodynamics)的角度更深入地探討述情這種能力的心理背景及形成原因,以及那些不擅長述情的人的心理原因,從而方便大家更有針對性地結合自身情況去學習和提升述情能力。
除此之外,我還會介紹一些述情的方法、時機、句型等,方便大家實踐;還設計了練習,並提供了常用感受詞的例句,希望可以對讀後的自我練習有所幫助。
希望我所做的工作是深入和細化前人的貢獻,也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人提升述情能力,從而擁有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本書中的案例,大多來自我的親身經歷或觀察,希望這樣可以更貼近大家的生活,便於理解。為了保護學員和來訪者的隱私,書中所涉及的案例都已經進行了抽象化和匿名化處理,並不會特指某個具體的學員或來訪者。
十幾年來參加我線下課程的學員在課後給予的回饋,讓我對於述情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對於我完善本書的理論系統很有幫助,在此向他們表示感謝!
感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劉汝怡女士在本書成稿和出版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述情這種能力是很多人所不熟悉的,對於那些說話時喜歡講道理、論對錯的人而言,想要發展這種能力無異於重新學習說話,的確是一個需要下點功夫的過程。不過,當你開始使用這樣的方式與人溝通時,你可能很快就會發現它的效果與魅力了。
如果你以前並不擅長述情,如果你希望在生活中可以獲得另一半、父母、朋友、同事、孩子……更多的理解,那就可以從這本書開始,透過練習提升自己的述情能力。
述情,是用自己內心深處的柔軟去連結他人內心深處的柔軟,就像是從自己的內心伸出一根觸角,去連結從他人內心深處伸出的觸角。一旦連結成功,你就不再是獨自一個人,也不再孤獨,而是與他人在一起、與這個世界在一起。
希望我們都能有與自己在一起的人!
希望這本書能對你有所幫助!
趙永久
二○二二年二月三日於北京
【自序】溝通在乎的是感受,而非對錯
述情作為一種能力,對於表達自己、與人溝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沒有述情的能力,我們就難以真正地讓別人理解我們,也難以真正地與別人建立心與心的連結。
遺憾的是,我在這些年的工作中發現,述情這種能力目前尚未被更多人認識和熟練掌握。最直接的原因是很多人從小成長的環境中缺少述情的氛圍,換句話說,即沒有養成習慣時刻覺察與面對自己的內心感受。實際的生活中,很多人更在意是非對錯、面子等,而非自己的感受。
這會為人們的心理健康、情感生活、人際關係,甚至職業發展等帶來不利...
目錄
自序 溝通在乎的是感受,而非對錯
Part I 連結,從勇敢敞開心扉做起
第一章 被人理解,其實是一種能力
多幾分坦率,讓人懂你的祕訣
情感,人際齒輪的超潤滑油
第二章 述情障礙,與內心「失聯」
長期忽視,荒廢的「感受系統」
用詞錯誤,喜歡討厭傻傻分不清
害怕表達,從小受大人的否定
第三章 強韌性與玻璃心,差異的起點
先天與後天的相互作用
人心隔肚皮,不說誰猜得透
Part II 人類表達情緒的三個層次
第四章 軀體化,頭痛也許是心病?
「殭屍媽媽」,情感麻木恐複製
有毒情緒的傷,身體最知道
第五章 行動化,人我衝突的導火線
自我中心,隨心所欲的背後思維
冷處理,傷害關係的自保手段
第六章 言語化,最成熟的處世之道
遇事主動講開,心結全部解開
刻意練習,情感色盲也能看見愛
Part III 兼顧雙方感受的良好對話
第七章 用對頻道,更能引人共鳴
與人溝通,動之以情成效最佳
評價指責,只會把心越推越遠
說教控制,惹人厭的徒勞之舉
尊重對方意願,而非執意改變
第八章 發錯脾氣,形成對立的打手
恰如其分的憤怒,界線的守護者
坦承痛點,繞過情緒地雷引爆區
自戀型暴怒,得不到滿足的焦急
第九章 委屈求全,是對自己不尊重
慣性討好,童年創傷的後遺症
兔急了也咬人,過度隱忍的後果
溫和堅定地拒絕,對你我他都好
第十章 有話直說,感情最忌諱「猜心」
肚裡蛔蟲,無論是誰都難以理解
心有靈犀,長期互表心意的默契
Part IV 融入群體,享受連結的美好
第十一章 傳達出不滿,才能勇敢去愛
帶刺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話語
「恨」的冰牆,分割了愛的空間
吵架後懂掏心,關係越吵越親
第十二章 相互關懷,平衡人際蹺蹺板
安慰不帶評論,吐露真情更暖心
述情+共情,能拉近心的距離
第十三章 充分述情,療癒心傷的良方
好好說再見,才能好好再出發
不做恐懼囚徒,找回內在的力量
傾訴心情,找個分攤負擔的肩膀
嘴上「沒關係」,內心其實有關係
你以為的敵意,有時只是誤解
Part V 砍掉重練,走出情緒失語期
第十四章 內心情感該怎麼說?誰在乎?
跟陌生人講理,和親人可以講情
親疏遠近,決定你的坦露程度
第十五章 打磨述情力的兩大基本功
事實勝於雄辯,誇大沒有好結果
留意身心波動,活用「感受詞」
第十六章 萬用句型,精準表達不迷惘
「事實+感受」以實相告顯真誠
「需求+決定」提前說明表敬意
「可以…?」尊重最易贏得點頭
第十七章 把握黃金時機,加速升溫
分享快樂,是幸福感的傳遞
互吐苦水,人際依賴與療癒
表達不滿,請求理解的自我保護
傷痛被碰觸,直言制止能獲諒解
「打動」勝過「打壓」的協商準則
放下身段主動講和,越磨越合
有所求很好,但也別忘了給予
第十八章 與感受連結的實作練習
用「心」體會,辨別出情緒詞彙
短語造句救星,替心情取名字
內心日記,捕捉任何時刻的感動
後記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附錄一 感受詞分類列表
附錄一 辨識練習參考答案
附錄二 近義詞活用例句
參考書目
自序 溝通在乎的是感受,而非對錯
Part I 連結,從勇敢敞開心扉做起
第一章 被人理解,其實是一種能力
多幾分坦率,讓人懂你的祕訣
情感,人際齒輪的超潤滑油
第二章 述情障礙,與內心「失聯」
長期忽視,荒廢的「感受系統」
用詞錯誤,喜歡討厭傻傻分不清
害怕表達,從小受大人的否定
第三章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