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十六世紀岡波巴大師首次轉世,大手印成就者:達波札西南嘉所著的《明現本來性》,大手印傳承最重要的實修經典之一
由當代最重要的大手印成就者之一,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的親教師:堪千創古仁波切闡釋
博學、擁有甚深體悟的創古仁波切
從一窺、全覽到深入禪修、指引次第,直到保任與守護禪修專注於三摩地狀態
簡單扼要、完整而清晰地教導大手印修持
無論是在哪個階段的修持者,都能找到相應的修行指引要訣
是所有大手印禪修者閉關必備的教本
岡波巴大師首次轉世,大手印成就者:達波札西南嘉(Dakpo Tashi Namgyal)所著的《明現本來性》,是大手印傳承最重要的實修經典之一,簡要而完整,讓大手印禪修有全貌。
它並不包含很多哲學理證,把智性的辯論放置一邊,以個人體驗的口訣、實用系統的方法來明現大手印,從十六世紀以來至今,一直是大手印禪修者閉關修行的教本。
本書由大寶法王親教師:堪千創古仁波切,就《明現本來性》教本作深入淺出的釋論。
——首先強調前行,不論任何階段的實修者,這都是要時時複習的功課。
——正行是認出心的本質就是空明無二,清淨與無礙的覺性。帶著實修者從最初觀呼吸,透過實用的有相與無相「止」攝心;再進一步以現量的「觀」,從妄念與顯相中,認出心的本質,讓心安住於當下明覺。
——後義是對有經驗的禪修者,指引如何斷除障礙,對大手印修道的迷途和執著,諸如「樂」、「明」、「無念」等歧路,最終了悟心的各種狀態皆是本然俱生。
從最初觀呼吸,到直觀自心本質,到首次瞥見實相之光,以直指心性的口訣,漸修的次第教導,引領大家親見自己證悟的心。
作者簡介:
堪千創古仁波切(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
堪千創古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噶舉傳承的重要導師,35歲時,由達賴喇嘛授予格魯傳統最高的拉然巴格西學位,他是當代最重要的大手印成就者暨禪修上師之一,也是噶舉傳承持有者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的親教師。
堪千創古仁波切是創古傳承的第九世。五百多年前由第七世噶瑪巴認證第一世創古祖古為巴芝森給(Palgyi Senge)的化身(巴芝森給為蓮花生大士二十五名弟子之一),並賦名創古仁波切,而後他在自己的寺院創古札西確林(Pal Thrangu Tashi Choling)由噶瑪巴確認。該寺院位於東藏地區,也就是康區,這裡的佛學院成為西藏最大的佛學院之一,著名的學者米滂仁波切也曾在此住過一段時間。
創古仁波切來到錫金的隆德寺後,噶瑪巴任命他為隆德寺和那爛陀僧伽佛學院的首要住持。創古仁波切現在是第十七世噶瑪巴鄔金欽列(Orgyen Thinley)的主要上師,也是噶舉傳承四大仁波切以及很多噶舉轉世祖古的老師。
目前,創古仁波切主要住錫於他在尼泊爾博達大佛塔附近建立的寺院。仁波切現在在加德滿都附近的山上南無布達(Namo Buddha)有自己的佛學院,在南無布達還有一個閉關中心、創古法源出版社、年輕僧侶學校,以及一座建設中的寺院。仁波切還在加德滿都附近建立了創古度母尼寺,在博達哈大佛塔成立了一所給西藏及喜馬拉雅文化地區小朋友的學校,以及在印度的鹿野苑,即佛陀一轉法輪的地方建立了智慧金剛學院進行佛學研究。西藏創古寺正在重建中,現在有一所佛學院和一些閉關中心。創古仁波切也是西方、東南亞、香港和台灣許多佛教中心和基金會的創辦人。
相關著作:《國王之歌:薩惹哈尊者談大手印禪修》、《那洛巴教你:邊工作,邊開悟》(以上為眾生文化出版)
關於更多創古仁波切的事業及法教計劃,請見網頁:www.rinpoche.com。
作者序
〈序言〉
人人皆能證得法身寶座
「有一個非常簡潔的教本,著重講如何實際修持大手印。」 這是1998 年春天,一年一度尼泊爾博達舉行的南無布達研討會上,尊貴的堪千創古仁波切向與會者宣佈他選擇的主題時所說的話。
原來他指的是《明現本來性》(Clarifying the Natural State,藏文為Nyugmey Denyi Salwa)。 達波札西南嘉這本經典禪修手冊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簡單的語言和實用、系統的方法,帶著行者從最初嘗試觀呼吸,到首次瞥見了悟,直至最終成佛。
在每天的講法中,仁波切擁有傑出的才能,可以將複雜的話題簡單化,把難以企及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這深深觸動了聽眾,並讓他們感到體驗和了悟並非遙不可及。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仁波切的開示一定會被謄寫編輯為文檔。事實上,格洛麗亞·瓊斯(Gloria Jones)——仁波切多年來勇猛無畏的秘書——宣佈「艾瑞克正在翻譯和出版原典教本與仁波切的釋論」,這著實讓我驚訝。
仁波切決定在 1999 年再次使用相同的文本,我不願意倉促描述那些自己尚未具有的了悟水平,儘管機緣巧合促使我釐清了更多內容。創古仁波切還敦促我翻譯達波扎西南嘉珍貴的指導手冊,並強調要加入藏文。「這會證明是有用的,」他補充道。
在兩次課程之間的空檔期,我完成了文本的草稿工作。在接下來給該項目收尾的幾年裡,我對作者的闡釋能力以及創古仁波切的善巧智慧讚歎不已。在檢查文檔時,我驚歎地注意到仁波切在第二年沒有重複任何第一年的內容。相反,任何在第一次教法中需要釐清的地方,他都會在第二次中任運拓展。《明明白白的自心》(Crystal Clear)展示了仁波切令人難以置信的博學成果。
邁克爾·特威德(Michael Tweed)仔細且熟練地從兩次開示的文檔中編組出《明明白白的自心》。 在編輯階段,我們定期通信來解決問題,我對結果非常滿意。我的妻子瑪西婭·賓德·施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一如既往協助編輯並監督出版的各個階段。我的好友拉里·默梅爾斯坦(Larry Mermelstein)再次用他的專業知識提供了有幫助的建議。
對於促成這一進程所獲得的幫助,我要感謝格洛麗亞助燃努力之焰以及「培育」財務支持的「花園」,以及包括帕特里克·斯威尼(Patrick Sweeney)和歐亥基金會(the Ojai Foundation)在內的捐助者,來自意大利的里奧·杜絲(Leo Duse),英國的大衛·塔菲爾德(David Tuffield),昆汀·英格利希(Quentin English)和丹麥的邁克爾·克努森(Michael Knuhtsen)。還要感謝吉恩· 庫吉爾
卡(Gene Kudirka)和耶謝·帕默(Yeshe Palmo)謄寫了幾盤錄音帶,感謝校對人員丹尼爾·考費爾(Daniel Kaufer)和加思·哥本哈弗(Garth Copenhaver)。
儘管我們處於這個黑暗的時代,這種吉祥的因緣能夠聚合足以令人讚歎。首先,精妙的原典教本《明現本來性》存世。其次,一位殊勝而慈悲的老師,創古仁波切同意以如此清晰和準確的方式教授它不止一次,而是兩次。第三,一群法友能夠如此和諧、鼓舞人心地投入並完成這項工作。我們以同一種音聲共同將此書提供給幸運的大手印行者們。祈願你們每一個人都能證得無修的法身寶座。
艾瑞克·貝瑪·昆桑
納吉寺閉關中心(Nangkyi Gompa Hermitage)
〈序言〉
人人皆能證得法身寶座
「有一個非常簡潔的教本,著重講如何實際修持大手印。」 這是1998 年春天,一年一度尼泊爾博達舉行的南無布達研討會上,尊貴的堪千創古仁波切向與會者宣佈他選擇的主題時所說的話。
原來他指的是《明現本來性》(Clarifying the Natural State,藏文為Nyugmey Denyi Salwa)。 達波札西南嘉這本經典禪修手冊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簡單的語言和實用、系統的方法,帶著行者從最初嘗試觀呼吸,到首次瞥見了悟,直至最終成佛。
在每天的講法中,仁波切擁有傑出的才能,可以將複雜的話題簡單化,把難以企...
目錄
序言 人人皆能證得法身寶座
導論
清淨的發心
背景
明現本來性
佛陀的證悟與教法
大手印的不共特質
第一部:教導次第的前行
共的前行
不共的前行
第二部:禪修次第的正行
有相止
姿勢
心的本質與止的目的
有所依的止
依呼吸的無所依止
不依呼吸的無所依止
障礙——掉舉與昏沉
無相止
警醒與放鬆
三種安住
止的重要性
觀
觀是什麼?
比量與現量之路
確定心和種種顯相的體性
確定根基——心的體性
確定心的能量展現——妄念和顯相的體性
斷除對根基和能量展現的虛構增益
確定「妄念與煩惱即是心」
確定「顯相即是心」
探究心的靜住和變動
確定「出現的一切皆無生」
指引的次第
實際指引俱生
指引「心性為俱生」
指引「妄念為俱生」
指引「顯相為俱生」
錯誤與無誤的禪修
錯誤和禪修的過患
無誤的禪修
第三部:隨後保任修持的方法
一般而言,必須保任修持的原因
「離欲即為禪修足」
「虔誠即為禪修首」
「覺知即為禪修心」
「讓悲心成為你禪修的事業」
「讓羞惡之心和知恥之心成為你禪修的盔甲
」
尤其,不分定中和下座保任禪修的方法
在禪修中守護體性的方法
斷除障礙、迷途和歧路
對「所知本性」的迷失
對「道」的迷失
對「對治法」的迷失
對「封印」的迷失
歧路
究竟確定無生,增益修持
「究竟確定」的時刻
探究妄念和顯相
探究禪修和禪修者的心
真正的確定無生、躍入通透無礙
融合定中與下座階段及白晝與夜晚
以轉為道用和行持來培養修持力
轉為道用的時機和行持
轉妄念為道用
轉煩惱為道用
轉鬼神為道用
轉痛苦為道用
轉疾病為道用
轉死亡為道用
了悟的徵兆
四部宗派與八識
如何生起了悟和增益修持
生起了悟的不同方式間的差異
專一及其進展
不良影響與不利情形
離戲及其進展
一味及其進展
無修及其進展
第四部:守護禪修而進入「地」與「道」的方式
比較四種瑜伽和「地」與「道」
專一瑜珈對應於資糧道
離戲瑜珈對應於加行道
一味瑜珈對應於見道與初地
無修瑜珈對應於修道與無學道
後記
經典、人名與專業術語詞彙表
進一步的建議閱讀
堪千創古仁波切生平簡記
序言 人人皆能證得法身寶座
導論
清淨的發心
背景
明現本來性
佛陀的證悟與教法
大手印的不共特質
第一部:教導次第的前行
共的前行
不共的前行
第二部:禪修次第的正行
有相止
姿勢
心的本質與止的目的
有所依的止
依呼吸的無所依止
不依呼吸的無所依止
障礙——掉舉與昏沉
無相止
警醒與放鬆
三種安住
止的重要性
觀
觀是什麼?
比量與現量之路
確定心和種種顯相的體性
確定根基——心的體性
確定心的能量展現——妄念和顯相的體性
斷除對根基和能量展現的虛構增益
確定「妄念與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