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近年因疫情、美中競爭、俄烏戰爭等重大情事發展,驅使全球更關切於數位科技、能源轉型、永續淨零、資源循環等發展,而企業或政府於此中變動激烈的環境下,如何抵禦壓力,適切回應進而創造正向成長,成為各界所討論及研究的課題。
其中,建立良善績效管理循環被認為是重要關鍵。理想的績效管理循環應能發揮幾項功能,包括:支援已訂工作計畫的成效追蹤、投入產出及成效或影響力的衡量評估、反饋未來工作規劃以及資源配置,甚至修訂組織或政策的短、中、長期目標等,更可進一步對外進行成果或價值呈現與溝通,並遊說倡議國際相關對話交流。
因此,一個良好的管理階層對於績效管理應關切的重點在於:如何讓每次投入都產出有意義的結果,讓投資者或社會大眾了解企業營運或公部門政策所創造的價值。
而綜覽國際績效管理發展潮流,從1958年彼得‧杜拉克提出「目標管理」(MBO)開始,到後來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平衡計分卡」(BSC)或「目標關鍵成效」(OKR)等各式績效管理工具發展,可發現有不少理論觀點,經多年應用已是重要管理圭臬,例如績效評估的基本目的、擇選關鍵指標的SMART原則等,亦有一些新課題,係隨著數位工具發展、淨零轉型、全球消費或生活模式變化等風潮,成為企業或政府推動績效評估與管理需留意的面向,如:如何評估ESG及數位轉型之成效、如何運用績效評估來尋找新產業或政策推展之契機等。
台灣經濟研究院作為台灣最重要的研究智庫之一,除了在經濟產業上有所專研外,對於公私部門之績效評估與管理亦有相當豐厚的執行經驗。本書係將本院多年的推展觀察與執行經驗彙整成冊,結合公部門實務績效衡量與管理經驗,納入國內外對於新風潮或新產業之做法研析,分別從績效評估之基本觀點、實務推動及多元應用等不同面向,擇訂有新意的關鍵課題予以剖析。
希冀透過本書之出版,提供讀者從中獲取值得參考之觀點,以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擘劃出最適切的管理做法,進而於全球莫測之風雲變化中,持續立於不敗之地。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
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