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依姓氏筆畫排列)
在親子互動中,幫助孩子提升調控情緒的能力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身為四歲幼童的父親,每天都在招架孩子的各種情緒。孩子心情好時,說什麼都好,可以親密撒嬌,也可以好好溝通。但孩子情緒爆炸時,往往如狂風暴雨襲來,怒氣沖沖又充滿攻擊性,令父母感到心好累。
然而,孩子有這些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父母需要提供孩子一個溫暖穩定的空間,幫助孩子逐漸發展出調控情緒的能力。然而,情緒教育絕不是拼命告誡孩子:「不要生氣」或「不要難過」,孩子就能做到不生氣或不難過,而這也並非情緒教育的目標。
我常說,家庭就是情緒教育最好的場所,而父母則是最好的老師。一方面,父母本身的身教,在面對壓力與挫折時展現的情緒反應,孩子都看在眼裡;另一方面,父母若能與孩子直接討論情緒議題,更能幫助孩子理解自身的狀態。
在心理諮商中,助人者常透過牌卡做為討論內在議題的媒介;而在家庭中,父母也可以透過這套精心設計過的「情緒智能互動牌卡」,與孩子在遊戲中逐漸掌握情緒調控的要領。
這套情緒牌卡特別之處,是由「生理卡」、「情緒卡」、「程度卡」與「因應卡」四個部分組成,再設計出許多親子情緒互動小遊戲。在遊戲中幫助孩子指認身心狀態、辨識情緒強度、學習表達感受,並學習更多安頓情緒的策略。
甚至,當孩子在盛怒之下,根本說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時,這套情緒牌卡也可以當作親子溝通的橋樑,讓孩子透過指認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覺,家長也會更知道如何與孩子互動。
良好的情緒表達與管控 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成長
陳建宗/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在企業或是組織中,一個好的領導者需具備許多特質,包括:努力工作、有組織力、好的溝通技巧、平易近人、誠信公正,很重要的是良好的情緒管控。高曼(Daniel Goleman)出了一本新書《情緒領導》,認為好的企業領導人創造企業的「好氣氛」可以激發部屬的熱情,鼓舞他們大步向前。員工工作表現是否良好,往往與上司的情緒有關。
當一位主管在情緒失控時所做出的決定,可能會導致經營失敗、財務損失、人才出走。當一位醫療人員在沒有良好的情緒管控時做出錯誤的決定也可能導致病患生命的喪失。然而良好的情緒表達與管控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透過不斷的學習成長。
現代小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中,除了知識的傳達授予之外,很重要的是教導孩子情緒的認知、表達及管控。但是小孩子對於抽象的情緒往往不知如何表達,而父母對於孩子的情緒表現是否真的可以正確的認知,這對於父母與孩子雙方都是件困難而且具挑戰的事情。
本書作者在兒童心理學學有專精,內容以圖卡方式讓家長容易與孩子互動,藉由圖卡遊戲方式協助孩子學習不同感受,清楚的表達情緒進而引導情緒的紓壓與調適。由淺而深按照不同情景啟發孩子對於情緒的認知,表達及調節,是一本寓教於樂促進親子關係的良書。
讓照顧者更能好好的回應孩子與愛自己
謝協君/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桌遊是家庭互動破冰很好且易上手的媒介,家庭是幫助孩子心裡、生理和社會性的健康發展的關鍵,其中包含教導孩子問題解決、溝通、情感表達等,促進孩子融入社會的能力,亦即孩子的成長掌握在照顧者的手裡,對孩子的關注和教養品質都影響著孩子未來的適應性,也代代相傳的影響著下一代的生活品質。
當家中出現特殊需求孩子時,對家庭而言會需要重新分配家庭資源,主要照顧者也會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去面對挫折,家中的其他無特殊需求手足也會需要一段時間的情緒調適,來面對同儕的好奇壓力。因此不論孩子的狀態為何,都需要主要照顧者去關注與陪伴孩子的生活狀態與壓力因應,此時如何有品質的回應、對孩子充滿好奇的態度就顯得重要。
此次,非常高興推薦由心理師設計團隊所研發的「情緒智能互動牌卡」的桌遊,透過互動式卡牌遊戲,更能促發兒童的大腦,也會在安全和支持性環境中會具有彈性與茁壯成長。「情緒智能互動牌卡」桌遊透過指導手冊的引導可以循序漸進的幫助照顧者慢慢的理解孩子,進而讓孩子能理解自己的狀態,活動中也包含親子互動體驗,提升親子關係相處的品質,過程中照顧者的自我照顧也會是重要的一環,透過活動中的覺察與體驗,讓照顧者更能好好的回應孩子與愛自己。
真心推薦,希望每個家中孩童都能在支持且愉快中成長。
作者序 (依姓氏筆畫排列)
為什麼孩子的情緒會「卡」住?
呂學禎
對於無法理解孩子情緒或行為的大人,我常對他們解釋:「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發展完全,所以他們沒辦法有效掌控自己的脾氣和行為。除此之外,孩子們也沒有足夠的詞彙去描述自己的感受,所以才要我們不斷協助孩子觀察和理解自己的情緒」。
這一套情緒牌卡由三位具心理師背景團隊所研發,包含繪者也具備臨床心理師背景,我們匯集了各自臨床經驗,將抽象的情緒,以及身體因情緒產生的各種感受,透過孩子理解的圖像具體呈現。除了協助孩子學習不同感受的詞彙外,也能幫助他們練習像成人的大腦一樣,去做簡單的反思,以了解自己原來現在的表現是因為「我感受到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自閉症類型的孩子,經常有臉部表情辨別和情緒表達的障礙,此牌卡能有助於提升這方面的能力。當孩子能夠具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大人就能透過討論來引導孩子學習:這些不舒服感受,有哪些方法去舒緩,也因此有了因應牌卡的設計。
本套牌卡所有的互動活動,目的都是幫助孩子在健康的情緒體驗中,發展大腦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信每位使用者都能從中學習調節情緒的能力。
看見孩子行為底下 真正的情緒和感受
邱苡家
有一次嘗試在學校輔導室門口貼情緒的表情和字眼,有兩個孩子時常因為情緒調節的困難,做出讓老師難以理解的行為,例如:莫名哭泣、生氣,而在我貼上情緒海報後,這兩個學生會主動到海報面前說:「我今天情緒有沮喪、開心、被愛……」,並主動在下課時間跟老師分享為什麼今天有這些情緒,而他們讓老師難以理解的行為就減少了。
許多時候,孩子會透過行為來展現出他真正想表達的情緒與感受,例如:有時孩子說自己對事件沒有感覺,卻開始咬指甲或說肚子痛以此表達他的焦慮,孩子說自己沒有生氣,但講話卻開始結巴或越來越大聲。其實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讓我們能理解自己的狀態,透過允許與接納自己的情緒,並適切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增進健康的關係。孩子是需要被「標示」出自己當下的情緒,才能理解自己的狀態,不然他們會時常不知道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裡。本套情緒牌卡的引導方式,目前我已多次應用在校園輔導工作中,我發現孩子們難以用言語具體表達的情緒,透過明確的引導能協助孩子將抽象的情緒變得較具象。
當孩子處於情緒高壓的狀態時,我過去的作法是讓孩子做一本專屬的壓力管理書,並帶一些紓壓的活動,增加他們的紓壓技巧,例如:在人型空白卡上畫出感受到的情緒顏色、壓力長什麼樣子、它想對你說些什麼。因此這套情緒牌卡其中一個特色是我們設計了不同的因應方式引導孩子學習釋放壓力,在實際帶孩子體驗後,可以讓他們很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從緊繃到輕鬆的變化。
透過完整的體驗此套牌卡,相信我們將能更了解孩子與協助他們更了解自己。
從引導情緒開始 培養高品質的親子互動關係
張閔淳
過去在校園的實務工作經驗中觀察到許多兒童、青少年透過行為反映內在難以表達的情緒感受,老師、父母經常反應孩子只要情緒一來就大哭、尖叫、丟東西、衝出教室,而在青少年,往往就以對立、迴避、反抗甚至攻擊的行為在表達,這些行為的出現往往讓照顧者感到困難,並容易在互動中形成關係張力而影響親子關係。
然而從校園體系轉往社區、司法與安置單位的諮商工作,也觀察到孩子因為過往創傷事件而出現更多情緒調節的困難,反映在行為上的是更具破壞與傷害性行為,如:自傷、傷人或高風險的行為樣態,而這些高衝動的行為表現,也經常使主要照顧者及與他們互動的實務工作者感到棘手。然而這些行為都反映孩子內在狀態與情緒的調節出現困難,且孩子更加需要穩定的大人在一旁,給予示範與引導,以協助孩子在許多情緒被激發的當下能夠有更多的覺察與辨識以回到較穩定的狀態。
本套牌卡最具特色與關鍵的部份,即是藉由具體且有效的體驗與互動活動,透過由淺入深的活動步驟,讓與孩童互動的大人能夠更精確有效的協助孩子成長並提高關係互動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