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經》是道教徒為攻擊佛教而編造出來的具有重要思想意義的文獻,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道教論爭失敗,《化胡經》也被禁絕,從此完全亡佚。直到二十世紀初,才在敦煌藏經洞中發現若干唐代寫本。
郜同麟所撰寫的《老子化胡經校注》,收錄了敦煌藏經洞發現的所有《化胡經》寫卷共七種,又根據寫卷內容劃定為三種類型,分別稱之為“十卷本”(斯1857、伯2007、斯6963、伯3404、伯2004,分別對應序和卷一、卷一、卷二、卷八、卷十)、“靈寶本”(斯2081)、“別本”(伯2360),並在此基礎上錄文、作注。又廣泛搜羅教外教內文獻六十餘種,編纂了“老子化胡經文獻引文”“老子化胡說相關文獻”“老子化胡經相關史料”三個附錄(具體調整意見參下文),篇幅幾占全書一半,材料極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