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表達關心,但為何總讓彼此傷心?
原來是因為這些我們渾然不知傷了人的話語 :
◎「畢業幾年了?寫給老闆的報告還這樣亂七八糟,你一定沒整理過……」
◎「這種事還需要我提醒?你根本不在乎我。」
◎「教過多少次還一直做錯,你會用腦子嗎?」
◎「為什麼老是這麼不聽勸,不像你姊姊……」
◎「反正我再怎麼努力,你們還是覺得我不行啦!」
你也常說這些話嗎?對主管、部屬、父母、子女、伴侶……
明明想要善待自己重視的人,卻容易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起來。
然後用惡毒的話告訴對方 :
「反正怎麼講你也是不懂啦!」、「你根本不重視我,你只在乎……」、「你為什麼老是這樣?」、「這種事還要教?你本來就應該……」
到底,我們該如何和身邊的人,建立彼此關愛而非互相傷害的關係?
本書作者心屋仁之助為日本知名的心理諮商師和暢銷書作家。
也曾因不懂如何與親愛的人相處,而失去一段婚姻,
但在投入心理諮商領域後他發現,正因為彼此親近,才容易在溝通中互相傷害;
所以關鍵不在對話本身,而是理解話中背後的原因與後續如何應對。
◎明明關心對方,為什麼總是互相傷害?
‧脫口說出惡毒的話,因為我要你在乎我。
人都太希望被了解。但世間沒有「因為你重視我,所以你一定懂我」的道理。
我們總是因為不好意思說:對我好一點。於是好生氣。
‧你的關心,為什麼對方感受不到?
為對方著想的心情,或是你自己的心情,得開口說,而不是開口罵:
「為什麼你每次都……」;對方一定回嗆:我哪有「每次」。
對伴侶的愛,「不想跟你出門(逛街、運動、應酬),不是因為討厭你了,而是覺得跟你窩在家裡更舒服。」
對孩子的期許。當子女說:「辦不到啦,反正我再怎麼努力你也是不滿意」,真心話可能是「我說我做不到,不是因為懶,而是害怕失敗。」
‧多數人以為的真心話,衝口而出卻很傷人。你會說真心話嗎?
◎都是「我以為」惹的禍──公司裡的人際關係:
‧他一定是瞧不起我、他一定是不喜歡我、他一定覺得我成不了大事……
公司裡頭最常出現的判斷,莫過於「他一定是如何如何……」
你得知道該如何不傷自尊的求證。
‧「這還用我說嗎?」「這還要我教?」「爸媽沒教嗎?」說這種話其實很糟蹋人,你該怎麼回應可以重獲尊重?
不經意說了這種話,你知道人會立刻產生敵意嗎?
◎最常彼此傷害的,最難離開──父母子女關係:
‧人多半會為了保護自己而學會不再期待。
「反正我做什麼你們都不會稱讚我」、「反正沒人會相信我」、「反正我就是不受歡迎」……很多人因為不想受傷,學會不再期待。
‧面對過分的爸媽,你就當個過分的孩子。
小時候形成的「反正」、「一定」,長大後會透過工作或與伴侶的關係爆發出來,所以,你要勇敢告訴父母:「其實我希望你們可以這樣對我說……。」
◎只要一句話,讓彼此不再互相傷害:
‧「很多事,因為他沒經歷過」,所以,你會原諒他的不懂。
‧「哎,算了」,這句話代表你比較高明,所以會選擇原諒。
‧「就算……那又會怎樣呢?」原本認為是問題的問題,都會消失。
正因為和在乎的人太過親近,所以才會傷害彼此。
但請相信:互相傷害的背後,其實是兩顆脆弱的心。
而每次爭執,都是我們更認識自己與對方的契機。
作者簡介:
心屋仁之助
出生於兵庫縣。為心理諮商師、暢銷作家。大學畢業後,進入大型物流企業工作,在歷經業務後,擔任業務企畫部門的管理職。工作了19年後,透過解決自身的問題而認識了心理療法,成為心理諮商師,並自行創業。著有《你可以再不努力一點》、《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等書。
譯者簡介:
郭凡嘉
臺灣大學文學院畢業,現為東京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關注日本外籍兒童之教育議題。譯有中村地平之殖民地小說《霧之蕃社》、森見登美彥《空轉小說家》、角田光代《肉記》、《成熟大人回嘴的藝術》、《小型企業的網路經營最佳實務》、《下指令用數字,凸槌部屬變到位》、《聽懂主管的暗示》(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
章節試閱
脫口說出惡毒的話,因為我要你了解我
相信有不少讀者,遇過以下的狀況:
‧雖然不討厭部屬,但常常對他很嚴厲;雖然是為對方好,但部屬感受不到,常常會反抗,演變成爭執或彼此僵持不下的場面。
‧被父母稍微說個兩句,就會很火大,也會回嘴。雖然覺得自己年紀不小了,怎麼會因為這種事就生氣,但老是會為相同的問題吵架。
‧雖然是深愛的戀人,自己未來也想和對方繼續走下去,但一吵起架來就沒完沒了、長達好幾個小時,甚至還會哭泣、斥責對方。明明很喜歡對方,
卻總是互相傷害。
‧夫妻之間吵鬧不斷,當初是因為想要待在喜歡的人身邊、想要共度一生而結婚,但一起生活後,卻老是為「無聊的小事」吵架。
明明很想照顧對方,卻總是互相傷害。本書要談的就是這種狀況。說來慚愧,
因為我也一樣。某一次,我和妻子意見不合,進而吵起架來,於是我開始思考:「造成爭執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那時我突然明白,雖然爭吵的理由和責備對方的話看似有千百種,但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雖然只有那麼一個,但當我要寫下來的瞬間,仍有點卻步。因為這個原因,就是如此的讓人難堪又羞愧。
這唯一的原因,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單純的認為「你怎麼會這麼不了解我?」所謂的吵架,其實就是拚了命的想要告訴對方這件事。
對職場上的主管發出強烈的反抗,認為對方的做法不對時,同樣也是想要告訴對方:「為什麼你不了解我的想法跟做法呢?」
對丈夫(妻子)說:「你怎麼老是這樣?也不打電話或傳簡訊給我!」時,也是要告訴對方:「為什麼在我這麼煩惱、悲傷或最辛苦的時候,你卻無法理解我的心情?」
而這種為什麼你都不了解我的心情,就是希望對方能夠了解自己。人就是會因為太過希望被了解,而互相傷害。
想要建立不會互相傷害的關係時,希望你能馬上想到這一點。
「他一定……」導致「我以為」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變得不愉快後,很容易讓人萌生「好煩喔,不想去上班」、「為什麼只有我遇到這種討厭的事,真倒楣」、「真想辭職」的念頭。
這時,希望你能注意到自己心裡的那些「一定」。因為這些負面的「一定」緊緊的跟著你,才會產生負面思考。
你心裡是否曾經出現過這些「一定」的念頭?
‧他一定是瞧不起我。
‧他一定不喜歡我。
‧他一定覺得我成不了什麼大事。
換句話說,是你自己覺得別人瞧不起你、別人討厭你、別人認為你什麼事都做不好。
當你有了這種想法,不論主管說了什麼,你也會認為:「他一定是瞧不起我。」同事來安慰你,你也會覺得:「他一定在背後嘲笑我。」同事只是看了你一眼,你就會想:「他那個同情的眼神,一定是覺得我很遜。」凡事都從負面的角度解釋。
沒錯,我想你已經發現了,正因為覺得自己被瞧不起、被討厭、被人認為什麼都做不好,就會用反正我就是這樣的態度面對他人,讓人際關係變得扭曲。
因為這些錯誤的思考,與人的相處才會產生裂痕。因此,請把自己內心負面的「一定」找出來。
為了保護自己而學會不再期待
會和父母吵架,是因為小時候真正希望父母做的事,影響長大成人的自己。思考以前真正希望父母做的事,是在建立不互相傷害的關係時,非常重要的一步。
要察覺這個念頭,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字──「反正」。在與父母吵架時、累積了許多對父母的不滿時,你腦海中是否浮現出這些話?
「反正你們就是不會稱讚我。」
「反正就是沒人相信我。」
「反正我就是個什麼事都做不好的孩子。」
「反正我就是很不討喜。」
這個「反正」來自於希望父母對你做一些事,卻得不到的經驗。
人會因為希望而期待,當期待落空時便會受傷,也會覺得難過。累積了這種經驗後,會因為不想受傷、不想再感到難過,為了保護自己,而學會不再期待、逐漸放棄。最後變成「反正他們也不會為我做這些事」的想法而鬧彆扭。
當你這麼想時,當父母沒有為你做那些事時,就不再會感到難過,也不會受傷。也學到以「反正他們也不會為我做」為前提,去和父母溝通。
接續前面提到的例子,累積了很多努力,卻沒得到稱讚的經驗,讓當事人認為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稱讚,並以反正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稱讚這個想法為前提,和父母溝通。
這種補償機制太過頭時,就會開始認為自己本來就是得不到稱讚的人。畢竟只要這麼想,那麼就算得不到稱讚,傷口也會比較淺,也會告訴自己,反正就是如此,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一個人會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不討喜,都是因為這樣的理由。如果你和父母吵架時,腦海中浮現出這些字句,那麼一定要思考:是否因為不想再受傷而放棄、鬧彆扭,或是築起了防線?
面對過分的爸媽,就當個過分的孩子
最近經常聽到許多人因為「毒父」、「毒母」(對孩子有害的父母)而煩惱。
曾有人向我請教了對毒父、毒母的見解,以及相處之道和應對方法。他雖然理智上能認同我說的意見,心理上卻有點無法接受,他說他至今都無法原諒自己的母親。在他闡述了自己痛苦的經歷後,還說了以下這段話:
「人類幸福的根源,說到底就是來自於家庭、父母。在日本,普遍認為必須孝順父母,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如果說父母的不是,就很容易被他人反駁。我相信有許多人因而感到非常痛苦,希望您能在部落格上,寫一些關於毒父、毒母的見解和應對方式。」
以下就是我的見解──老實說也稱不上是見解,其實我的看法只有一句話:「請你當個毒子!」
因為父母而煩惱的人,你們是否認為,就算是這樣的父母,我還是必須愛他們;即便是這樣的父母,我還是希望他們能愛我;正因為是這樣的父母,我希望他們因為沒有愛我,而感到罪惡呢?
這些想法會變成執著,讓你就算已經長大成人,還不斷的緊盯著他們不放。這會讓你筋疲力盡,而且執著會不斷變大。
所以,如果你很在乎外界的眼光,因此必須孝順父母,或努力想讓父母為他們以前做的事產生罪惡感,倒不如做個毒子。
也就是說,做個毒子,就等於只考慮自己的幸福活下去。如果只考慮自己的幸福,那麼根本沒有時間或心思去思考毒父、毒母的事。成為不孝的毒子,不管毒父、毒母,只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因為毒父、毒母而苦的人,經常會說這樣的話:「你根本不了解,不知道我遭遇過什麼事,也不知道他(或她)是個多麼過分的人。」沒錯,我確實不了解。但就算你跟我說得再多,都不可能得到幸福。
脫口說出惡毒的話,因為我要你了解我
相信有不少讀者,遇過以下的狀況:
‧雖然不討厭部屬,但常常對他很嚴厲;雖然是為對方好,但部屬感受不到,常常會反抗,演變成爭執或彼此僵持不下的場面。
‧被父母稍微說個兩句,就會很火大,也會回嘴。雖然覺得自己年紀不小了,怎麼會因為這種事就生氣,但老是會為相同的問題吵架。
‧雖然是深愛的戀人,自己未來也想和對方繼續走下去,但一吵起架來就沒完沒了、長達好幾個小時,甚至還會哭泣、斥責對方。明明很喜歡對方,
卻總是互相傷害。
‧夫妻之間吵鬧不斷,當初是因為想要待在喜歡的人身邊...
推薦序
推薦序一
互相傷害背後,是兩顆脆弱的心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爭執,在是人際關係裡經常不可避免,而其起點往往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為什麼與親密的人(如伴侶、家人)互動時,我們互傷的力道更猛?為何「我最深愛的人,傷害我卻最深」?正是本書想探究的議題。
本書雖以日本為觀察對象,許多現象倒也普遍出現在臺灣人的日常裡。在閱讀本書前,我們先以默默形塑人類行為的「文化」架構作為引導。若能掌握文化所約定俗成的框架,在認識彼此差異時會更容易。
為什麼不說真心話
「差異帶來爭執」這句話對了一半,更精確來說,「自己與他人的差異不被理解」,衍生出「希望你了解我的意圖」,此意圖未被滿足時,情緒與爭執就會蓄勢待發。有趣的是,有心事的人通常不會明說:「希望你了解我」這幾個字,而常拐彎抹角的透過吵架、賭氣、來暗的,希望對方「猜到」自己內心的想法。
另一端也沒有比較直接。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太確定對方真正的想法。不過,我們最常做的是「猜」,而不是「問」。因為人類如此複雜,我們猜對的機率想必不高。同時,又容易把自己的臆測當作事實,進而引發情緒,紛爭便始於雙方這樣的不明不白中。這點出了華人文化裡溝通的一種習慣——間接溝通、有話不直說。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以為你跟我一樣
比起西方國家,華人文化較沒有機會練習「談心」,我們很少有對象可以說心事(特別是說給親近的人聽)。這種成長環境,往往使得我們跟自己「不太熟」。較少機會練習檢視自己的心事、想法、期待;我們不是很懂自己,也不懂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這也是溝通的障礙之一。
身處強調和諧與關係的華人文化,我們往往更容易關注群體而非個人。如果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夠敏感,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盲點,認為「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因此,我們常不自覺的用「自己的觀念」,去詮釋別人的行為。
不過事實是,成長於不同的環境,每個人所學到的預設立場都是不同的。爭執多半源於立場的不一致,以及對同一件事的不同想像。能否看見自己的預設立場,及時發現這些立場對彼此溝通造成的影響,進而將之表達出來、詢問對方感受,正是本書許多爭執案例的破解之道。
書中大量案例與分析頗具參考價值,唯某些說法或做法乍看之下,可能讓人感覺有點極端(如:「孩子變成怎樣都無所謂」、「結婚對象經常成為你的天敵」、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說「好,我就原諒你!」等)。不過,我想這是作者刻意用戲劇、誇大的方式,企圖打破大家既有的框架。因此,吸收本書觀念後,依據自己面臨的情境,進行反思與微調也是必要的。
爭執難以避免,但可以「用心的吵」
身為助人工作者,我們相當認同「爭執(差異)的處理」在一段關係裡的必要性。在跳脫誰輸誰贏的同時,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健康的吵架?如何在「在意你我感受之間」取得平衡?如何透過互動,練習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詢問對方內心的想法?
每次爭執都是我們更認識自己與對方的契機。
記得把頭低下去,看見那雙在互相傷害的檯面下,仍緊緊牽著的手。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專長為心理治療、心理評估、心理學科普推廣,經營部落格「心理師的口袋」、臉書粉絲專頁「心理師想跟你說」。)
推薦序二
開口說話前,要懂得思考
口語表達專家、企業講師、廣播主持人/王東明
從嘴巴說出來的話具有某種影響力,許多人以為跟親人溝通很簡單,可以有話直說。其實,面對最親的人,溝通時反而更容易傷害到對方。
以下為溝通時,大家容易犯的毛病:
一、沒有仔細傾聽對方說話。
二、說話前並未過濾、整理想法,想到什麼就脫口而出。
三、口氣、表情、眼神沒有跟著言語到位。
四、沒有面對面、使用3C溝通,結果對文字與貼圖的解讀各自不同。
我們在溝通說話時,很容易用利己的方式來表達,有時候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記得開口回答對方前,先T、H、I、N、K一下:
True:對方(自己)說這些話是真實的嗎?
Helpful:對方(自己)說這些話會有幫助嗎?
Inspiring:對方(自己)說這些話是為了影響什麼?
Necessary:對方(自己)說這些話有必要嗎?
Kind:對方(自己)說這些話厚道嗎?
有經過思考的溝通,才能抓到對方的想法,才是有效的溝通。
推薦序一
互相傷害背後,是兩顆脆弱的心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爭執,在是人際關係裡經常不可避免,而其起點往往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為什麼與親密的人(如伴侶、家人)互動時,我們互傷的力道更猛?為何「我最深愛的人,傷害我卻最深」?正是本書想探究的議題。
本書雖以日本為觀察對象,許多現象倒也普遍出現在臺灣人的日常裡。在閱讀本書前,我們先以默默形塑人類行為的「文化」架構作為引導。若能掌握文化所約定俗成的框架,在認識彼此差異時會更容易。
為什麼不說真心話
「差異帶來爭執」這句話對了一半,更精確來說,「自己與...
作者序
前言 想好好對待重要的人,但總是做不到
我是心理諮商師心屋仁之助。無論你是初次見面的讀者,還是看過我的書的讀者,都非常感謝你拿起這本書。
當我在思考書中要以什麼內容為主題時,腦海中突然浮現一個念頭,那就是有許多人常常會和親近的人起衝突、吵架,並為此煩惱。
父母、子女、人生的伴侶、尊敬的主管、平常很照顧的部屬、親近的好友……既然覺得是重要的人,就應該好好對待他們,但有時候我們就是做不到。
‧雖然很重視自己的伴侶,但總會吵架。
‧想要好好和父母溝通,卻常常引發口角。
‧對部屬寄予期望並積極指導,彼此的心中卻有疙瘩。
‧自己的孩子明明很可愛,也想溫柔對待,卻總會開口責罵,不經意的傷害到他們。
明明想要善待自己重視的人,卻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起來。說實話,我自己也是如此。即使我是一位心理諮商師、出過好幾本書,並在幾百、幾千人的面前演講,仍會和親近的人吵架,也常演變成尷尬的氣氛。
除此之外,我曾離過一次婚。我之所以會成為心理諮商師,雖然有工作上的理由,但家庭的狀況也是原因之一。
自從研究了心理學,成為心理諮商師,聽過許多人的煩惱後,我才終於了解,自己當初有哪些地方沒做好,換個方式或許能更好。
而我和再婚的對象,目前為止從來沒吵過架……別鬧了,怎麼可能!我在本書中會更詳細的敘述,我們到底會為哪些小事吵架。老實說,我跟她現在也處的有點不太愉快……。
在生活周遭,我們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狀況:想要珍惜重要的人,卻總是彼此傷害。但正因為非常親近,才會傷害到對方,有時候無論再怎麼防備,這些情況還是會發生。
但我認為,無論是傷害對方或被對方傷害,最重要的是後續如何應對。
在職場上,想要和尊敬的主管、自己很照顧的部屬和平相處;在家裡,父母與子女,希望能彼此重視;情場上,想善待正在交往的男、女朋友;還有經歷了熱戀時期,決定攜手共度未來的夫妻,希望能有美滿的日常生活,多數人應該都是這樣想的。因為人就算彼此起了衝突,吵架時覺得對方很煩、讓人火大,在心底還是想要和他人建立友好的關係。
如果你想要對身邊的人更好、更溫柔,希望不再發生明明很重視對方,卻經常吵架的狀況,那麼我真心推薦你看看這本書。若這本書能夠幫到你的忙,那麼實屬榮幸。
前言 想好好對待重要的人,但總是做不到
我是心理諮商師心屋仁之助。無論你是初次見面的讀者,還是看過我的書的讀者,都非常感謝你拿起這本書。
當我在思考書中要以什麼內容為主題時,腦海中突然浮現一個念頭,那就是有許多人常常會和親近的人起衝突、吵架,並為此煩惱。
父母、子女、人生的伴侶、尊敬的主管、平常很照顧的部屬、親近的好友……既然覺得是重要的人,就應該好好對待他們,但有時候我們就是做不到。
‧雖然很重視自己的伴侶,但總會吵架。
‧想要好好和父母溝通,卻常常引發口角。
‧對部屬寄予期望並積極指導,彼此的心...
目錄
推薦序一 互相傷害背後,是兩顆脆弱的心/蘇益賢
推薦序二 開口說話前,要懂得思考/王東明
前言 想好好對待重要的人,但總是做不到
第一章 明明關心對方,為什麼總是互相傷害?
1脫口說出惡毒的話,因為我要你了解我
2我們這麼愛著彼此,其實我們不懂對方
3沒有採取你預期的行為,你就失落
4你的關心,為什麼對方感受不到?
5人總是以譙罵表達失落感
6不好意思說「對我好一點」,於是生氣
7說了等於認輸,就罵「你本來就應該……」
第二章 都是「我以為」惹的禍──公司裡的人際關係
1以為他不重視我,造成他不重視
2「他一定……」導致「我以為」
3具體告知希望對方怎麼做
4公司裡有話不能說的理由,都是你想像的
5切勿說「這還用我說嗎?」
6覺得別人的建議很煩?那就這麼想……
7我的理所當然,不等於你的習以為常
8讓你在意的一句話,通常是真心話
9一句話怎能讓人受傷?因為本來就已經受傷
10不順的時候很難對人寬容,先放慢
第三章 最常彼此傷害的,最難離開──父母子女關係
1想想小時候,最期待爸媽為你做哪些事?
2為了保護自己而學會不再期待
3「反正……」兒女給父母的惡毒回話
4容易生氣是因為(對爸媽)太忍耐
5不噴惡毒的話,勇敢對父母生氣
6他們在等你道謝,你卻在等他們道歉
7適可而止的責備父母
8面對過分的爸媽,就當個過分的孩子
9不要將自己的恐懼投射在孩子身上
10好習慣不天天遵守,以後不會怎樣
11希望對方做什麼?寫下來
第四章 深愛對方,卻老鬧彆扭、吵架
1都是我在努力,我覺得自己不被愛
2不要勉強、偷懶一點,愛就出現了
3停止你自作主張的自我犧牲
4所謂合得來,是彼此適應過
5人為什麼會找天敵結婚?
6讓天敵消失
7現在的個性是為了適應過去的環境而形成
8並非要讓對方幸福,而是找到自己的幸福
9在一起就是共鳴了,還要求事事同感?
10你知道對方表達愛意的方式嗎?
11是攻擊還是告解?真心話怎麼說
12你都未必了解自己,為何要求別人了解你?
第五章 只要一句話,讓彼此不再互相傷害
1想「哎,算了!」原諒對方
2「因為他沒經歷過」
3處理怒氣無須壓抑
4宣布放棄做一個好人,做本來該做的
5對於看不慣的事,自問:「那又怎樣呢?」
第六章 建立「不互相傷害的關係」,要這樣做
1不讓自己屈居下位
2認定「可行」才會持續行動
3練習說出來
4沒有人能做到完美,你也是
5覺得自己可憐、不幸的人,最常講惡毒的話
6愛是看不見的,無法一直被你看見
7幸福是心態不是狀態
結語 你一直都是被愛的
推薦序一 互相傷害背後,是兩顆脆弱的心/蘇益賢
推薦序二 開口說話前,要懂得思考/王東明
前言 想好好對待重要的人,但總是做不到
第一章 明明關心對方,為什麼總是互相傷害?
1脫口說出惡毒的話,因為我要你了解我
2我們這麼愛著彼此,其實我們不懂對方
3沒有採取你預期的行為,你就失落
4你的關心,為什麼對方感受不到?
5人總是以譙罵表達失落感
6不好意思說「對我好一點」,於是生氣
7說了等於認輸,就罵「你本來就應該……」
第二章 都是「我以為」惹的禍──公司裡的人際關係
1以為他不重視我,造成他不重視...